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 7 月 1 日全球增加 1 秒不影响公众生活XX 年 7 月 1 日全球增加 1 秒不影响公众生活今年 7 月 1 日 7 时 59 分的这一分钟,将包含61 秒,而非通常的 60 秒。此时,世界其他时区也同样增加 1 秒,这多出来的 1 秒被称为闰秒。闰秒的设置,原本是为了协调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造成的世界时和精确原子时之间的差异不致过大。但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对时间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全世界的卫星定位系统、电台电视台、乃至一切基于时间的服务,在同一时刻精确地多“添加”一秒,全球将为之付出巨大成本。闰秒本来就是人工添加,是否可以取消呢?设立闰秒,本是为了协调闰秒的诞生,和“秒”的定义不断发展有关。一开始,一秒被定义为一天的 1/86400,所谓的“一天”则是根据地球自转决定的。这套计时系统被称为“世界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精确性要求更高,设备条件也更先进。于是原子秒诞生了。1967 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1 秒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铯原子跃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振荡周期的 9192631770 倍。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还是依靠日出日落等昼夜变化规律这仍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系统。有资料显示,地球正有越转越慢的趋势,日长在每 100 年内大约会增加 12 毫秒。为了让原子时和世界时尽量接近,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72 年引入闰秒概念:当两者之间相差 0.9 秒(含)以上,就要在当年的年中(6 月 30 日最后 1 分钟)或者年底(12 月 31 日最后 1 分钟),对原子时系统增加或减去 1 秒。对于东八区的中国来说,就是在 7月 1 日(或者翌年 1 月 1 日)7 时 59 分内增加 1 秒。整整 40 年里,地球一直越转越慢,所以自闰秒诞生以来,都是“多 1 秒” ,先后共有 25 个闰秒。由于地球自转变慢的速度不规律,闰秒的出现也没有规律可循。多个嘀嗒,成本投入巨大全世界有那么多定位卫星,还有数不胜数的基于时间提供服务的机构,要让世界各国在同一个瞬间增加一个闰秒,绝非易事。稍有疏忽,电脑、手机、空中交通管制和金融交易市场就会因时间误差而导致混乱。而且,基于闰秒出现的无规律性和不可预知性,要在设备上预留“置闰”设置也非常麻烦。总而言之,为了多一个“嘀嗒” ,全世界要多付出许多人力财力成本。更难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一旦有一两个国家拒绝采用闰秒、或者没有精确完成置闰,许多高精度系统就无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衔接。那么,何不干脆全世界统一取消闰秒?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派” ,已经提出取消闰秒的建议。他们认为,既然原子时足够精准,何不干脆摈弃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天然大钟” ,在军事、商业、科学测绘等各个领域彻底采用原子时?毕竟这样一劳永逸。没有闰秒,时间文化丧失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怀旧派,坚决“捍卫”闰秒存在的必要性。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君亮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英国,更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取消闰秒,完全按照原子时生活,将“割裂人类生活的时间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人这样描述原子时:“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全面采用原子时,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地球自转与日月更替,孤独地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根据国际计量局测算,如果没有闰秒,约5000 年后原子时将和世界时差 1 小时。在更遥远的未来,原子时意义上的正午,对应的景象则是满天星斗,这样一来,许多历史记载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发生某事件” ,将很难令后人理解,因为“某时”在彼时,对应的已经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 “这种局面意味着人类对于伴随自我进步的时间文化的一次抛弃” 。闰秒是去是留?这场争论从 1999 年开始持续至今,在今年 1 月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全会上,决定把“最后决定时刻”推迟到 XX 年。短暂的 1秒,蕴含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博弈。不过赵君亮分析,用“闰分”或“闰时”来取代闰秒可能是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如采用闰分,大约 100 年调整一次;闰时则是 5000 多年调整一次。比起每隔若干年就要调整一次的闰秒,这样至少不太折腾。相关链接老百姓“看得到”闰秒吗?到 7 月 1 日 7 时 59 分,盯着电脑或手机时钟的秒针看,能否看到第 61 秒?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与这些电子设备相连接的授时服务器,很可能已提前做好调整。除非在一些非常专业的授时机构的原子时钟面上,有可能“象征性”地出现第 61 秒XX 年 7 月 1 日全球增加 1 秒不影响公众生活今年 7 月 1 日 7 时 59 分的这一分钟,将包含61 秒,而非通常的 60 秒。此时,世界其他时区也同样增加 1 秒,这多出来的 1 秒被称为闰秒。闰秒的设置,原本是为了协调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造成的世界时和精确原子时之间的差异不致过大。但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对时间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全世界的卫星定位系统、电台电视台、乃至一切基于时间的服务,在同一时刻精确地多“添加”一秒,全球将为之付出巨大成本。闰秒本来就是人工添加,是否可以取消呢?设立闰秒,本是为了协调闰秒的诞生,和“秒”的定义不断发展有关。一开始,一秒被定义为一天的 1/86400,所谓的“一天”则是根据地球自转决定的。这套计时系统被称为“世界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精确性要求更高,设备条件也更先进。于是原子秒诞生了。1967 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1 秒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铯原子跃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振荡周期的 9192631770 倍。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还是依靠日出日落等昼夜变化规律这仍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系统。有资料显示,地球正有越转越慢的趋势,日长在每 100 年内大约会增加 12 毫秒。为了让原子时和世界时尽量接近,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72 年引入闰秒概念:当两者之间相差 0.9 秒(含)以上,就要在当年的年中(6 月 30 日最后 1 分钟)或者年底(12 月 31 日最后 1 分钟),对原子时系统增加或减去 1 秒。对于东八区的中国来说,就是在 7月 1 日(或者翌年 1 月 1 日)7 时 59 分内增加 1 秒。整整 40 年里,地球一直越转越慢,所以自闰秒诞生以来,都是“多 1 秒” ,先后共有 25 个闰秒。由于地球自转变慢的速度不规律,闰秒的出现也没有规律可循。多个嘀嗒,成本投入巨大全世界有那么多定位卫星,还有数不胜数的基于时间提供服务的机构,要让世界各国在同一个瞬间增加一个闰秒,绝非易事。稍有疏忽,电脑、手机、空中交通管制和金融交易市场就会因时间误差而导致混乱。而且,基于闰秒出现的无规律性和不可预知性,要在设备上预留“置闰”设置也非常麻烦。总而言之,为了多一个“嘀嗒” ,全世界要多付出许多人力财力成本。更难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一旦有一两个国家拒绝采用闰秒、或者没有精确完成置闰,许多高精度系统就无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衔接。那么,何不干脆全世界统一取消闰秒?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派” ,已经提出取消闰秒的建议。他们认为,既然原子时足够精准,何不干脆摈弃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天然大钟” ,在军事、商业、科学测绘等各个领域彻底采用原子时?毕竟这样一劳永逸。没有闰秒,时间文化丧失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怀旧派,坚决“捍卫”闰秒存在的必要性。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君亮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英国,更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取消闰秒,完全按照原子时生活,将“割裂人类生活的时间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人这样描述原子时:“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全面采用原子时,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地球自转与日月更替,孤独地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根据国际计量局测算,如果没有闰秒,约5000 年后原子时将和世界时差 1 小时。在更遥远的未来,原子时意义上的正午,对应的景象则是满天星斗,这样一来,许多历史记载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发生某事件” ,将很难令后人理解,因为“某时”在彼时,对应的已经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 “这种局面意味着人类对于伴随自我进步的时间文化的一次抛弃” 。闰秒是去是留?这场争论从 1999 年开始持续至今,在今年 1 月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全会上,决定把“最后决定时刻”推迟到 XX 年。短暂的 1秒,蕴含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博弈。不过赵君亮分析,用“闰分”或“闰时”来取代闰秒可能是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如采用闰分,大约 100 年调整一次;闰时则是 5000 多年调整一次。比起每隔若干年就要调整一次的闰秒,这样至少不太折腾。相关链接老百姓“看得到”闰秒吗?到 7 月 1 日 7 时 59 分,盯着电脑或手机时钟的秒针看,能否看到第 61 秒?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与这些电子设备相连接的授时服务器,很可能已提前做好调整。除非在一些非常专业的授时机构的原子时钟面上,有可能“象征性”地出现第 61 秒XX 年 7 月 1 日全球增加 1 秒不影响公众生活今年 7 月 1 日 7 时 59 分的这一分钟,将包含61 秒,而非通常的 60 秒。此时,世界其他时区也同样增加 1 秒,这多出来的 1 秒被称为闰秒。闰秒的设置,原本是为了协调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造成的世界时和精确原子时之间的差异不致过大。但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对时间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全世界的卫星定位系统、电台电视台、乃至一切基于时间的服务,在同一时刻精确地多“添加”一秒,全球将为之付出巨大成本。闰秒本来就是人工添加,是否可以取消呢?设立闰秒,本是为了协调闰秒的诞生,和“秒”的定义不断发展有关。一开始,一秒被定义为一天的 1/86400,所谓的“一天”则是根据地球自转决定的。这套计时系统被称为“世界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精确性要求更高,设备条件也更先进。于是原子秒诞生了。1967 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1 秒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铯原子跃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振荡周期的 9192631770 倍。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还是依靠日出日落等昼夜变化规律这仍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系统。有资料显示,地球正有越转越慢的趋势,日长在每 100 年内大约会增加 12 毫秒。为了让原子时和世界时尽量接近,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72 年引入闰秒概念:当两者之间相差 0.9 秒(含)以上,就要在当年的年中(6 月 30 日最后 1 分钟)或者年底(12 月 31 日最后 1 分钟),对原子时系统增加或减去 1 秒。对于东八区的中国来说,就是在 7月 1 日(或者翌年 1 月 1 日)7 时 59 分内增加 1 秒。整整 40 年里,地球一直越转越慢,所以自闰秒诞生以来,都是“多 1 秒” ,先后共有 25 个闰秒。由于地球自转变慢的速度不规律,闰秒的出现也没有规律可循。多个嘀嗒,成本投入巨大全世界有那么多定位卫星,还有数不胜数的基于时间提供服务的机构,要让世界各国在同一个瞬间增加一个闰秒,绝非易事。稍有疏忽,电脑、手机、空中交通管制和金融交易市场就会因时间误差而导致混乱。而且,基于闰秒出现的无规律性和不可预知性,要在设备上预留“置闰”设置也非常麻烦。总而言之,为了多一个“嘀嗒” ,全世界要多付出许多人力财力成本。更难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一旦有一两个国家拒绝采用闰秒、或者没有精确完成置闰,许多高精度系统就无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衔接。那么,何不干脆全世界统一取消闰秒?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派” ,已经提出取消闰秒的建议。他们认为,既然原子时足够精准,何不干脆摈弃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天然大钟” ,在军事、商业、科学测绘等各个领域彻底采用原子时?毕竟这样一劳永逸。没有闰秒,时间文化丧失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怀旧派,坚决“捍卫”闰秒存在的必要性。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君亮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英国,更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取消闰秒,完全按照原子时生活,将“割裂人类生活的时间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人这样描述原子时:“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全面采用原子时,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地球自转与日月更替,孤独地奔跑在向前的路上。 ”根据国际计量局测算,如果没有闰秒,约5000 年后原子时将和世界时差 1 小时。在更遥远的未来,原子时意义上的正午,对应的景象则是满天星斗,这样一来,许多历史记载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发生某事件” ,将很难令后人理解,因为“某时”在彼时,对应的已经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 “这种局面意味着人类对于伴随自我进步的时间文化的一次抛弃” 。闰秒是去是留?这场争论从 1999 年开始持续至今,在今年 1 月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全会上,决定把“最后决定时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暨开学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
- 抗洪电视摄像培训课件
- 2025年市政工程项目发展计划
- 抗5羟色胺课件
- 2025年哲学考研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会计实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动物医学函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房产中介培训课件
- 慢性肾脏疾病课件
- 情景表演课件
- 2025年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库房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1.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威海桃威铁路有限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劳动与技术小学开学第一课
- 新诊断心房颤动的护理查房
- 学校智慧黑板采购方案 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生产策划管理办法
- 《无人机基础概论》无人机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滇桂黔文旅产业融合水平测度与比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