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_第1页
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_第2页
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_第3页
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_第4页
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最新最全集1 本溪市(09 辽宁省)12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5 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 (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 (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译文:(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 分)12 (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 (3)无意名利。1 分;功成不居。1 分。意思对即可。2 常德市(09 湖南省)强项令 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 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20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17、 (1)躲藏(藏,藏匿) (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 (4)死18B19 (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 分)20 “天子”与“白衣(百姓)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2 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 分)3 长春市(09 辽宁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15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答:16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 分)答:14(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共 1分,每小题 05 分)15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共 2分意思对即可)16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共 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4 成都市(09 四川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注释】害:妒忌,怨恨。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突:烟囱。上行(hng):上位。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而又行以逆道 道: 道理B. 宜以时抑制 宜: 应该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 拜访D. 终亡火患 亡: 通“无”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译文:_(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译文:_5.“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答:3.(2 分) A(道:道路 )4.(6 分)(1)(3 分) 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逊” “侮”意思的各计 1 分 )(2)(3分)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逊” “侮”意思的各计 1分)5.(4 分)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2 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2 分)。(意思相近即可)7.(4 分)(1)(2 分) 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险” “指”意思的各计 0.5分)(2)(2 分)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甚” “惠”意思的各计 0.5分)8.(4 分)(1) 温故而知新 (2)猿则百叫无绝 (3)风正一帆悬 (4)野渡无人舟自横 (5)何处望神州 (6)江山代有才人出(说明:每填对一空计 1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5 大连市(09 辽宁省)(二)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 ”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 ”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 ,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原:古国名。士:兵士。12与文中“与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B.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译文:15晋文公“攻原得卫”的原因是: (1分)(二)12D13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月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14七天过去了,但是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命令撤离原国。(须补充出“晋文公”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15请求诚信,赢得人和。(信,国之宝也;文公之信为至矣)6 德城区(09 山东省)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未尝苟且 _ 或答人简札 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 分)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3 分)11.随便 马虎 有时 (每题 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 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 1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 分,意思对即可) 。1 本溪市(09 辽宁省)12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5 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 (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 (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译文:(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 分)12 (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 (3)无意名利。1 分;功成不居。1 分。意思对即可。2 常德市(09 湖南省)强项令 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 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20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17、 (1)躲藏(藏,藏匿) (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 (4)死18B19 (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 分)20 “天子”与“白衣(百姓)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2 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 分)3 长春市(09 辽宁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15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 分)答:16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 分)答:14(1)“旧,旧的”或答“原来的”或答“过去的”(2)“边”或答“际”或答“边际”(共 1分,每小题 05 分)15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共 2分意思对即可)16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共 2分,从任何、一个角度谈即可)示例: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逐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4 成都市(09 四川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注释】害:妒忌,怨恨。报闻: 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突:烟囱。上行(hng):上位。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而又行以逆道 道: 道理B. 宜以时抑制 宜: 应该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 拜访D. 终亡火患 亡: 通“无”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译文:_(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译文:_5.“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答:3.(2 分) A(道:道路 )4.(6 分)(1)(3 分) 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逊” “侮”意思的各计 1 分 )(2)(3分)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逊” “侮”意思的各计 1分)5.(4 分)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2 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2 分)。(意思相近即可)7.(4 分)(1)(2 分) 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险” “指”意思的各计 0.5分)(2)(2 分)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译出大意计 1分;落实“甚” “惠”意思的各计 0.5分)8.(4 分)(1) 温故而知新 (2)猿则百叫无绝 (3)风正一帆悬 (4)野渡无人舟自横 (5)何处望神州 (6)江山代有才人出(说明:每填对一空计 1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5 大连市(09 辽宁省)(二)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 ”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 ”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 ,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原:古国名。士:兵士。12与文中“与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B.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译文:15晋文公“攻原得卫”的原因是: (1分)(二)12D13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月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14七天过去了,但是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命令撤离原国。(须补充出“晋文公”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15请求诚信,赢得人和。(信,国之宝也;文公之信为至矣)6 德城区(09 山东省)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未尝苟且 _ 或答人简札 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 分)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3 分)11.随便 马虎 有时 (每题 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 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 1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 分,意思对即可) 。1 本溪市(09 辽宁省)12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1)(3)题。 (5 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辞:(1)鲁仲连辞让再三 (2)停数日,辞去B、以:(1)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2)皆以美于徐公C为:(1)仲连不忍为也 (2)故不为苟得也D终:(1)终不肯受 (2)终身不复见。(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译文:(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2 分)12 (1)C (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1分,意思对即可。 (3)无意名利。1 分;功成不居。1 分。意思对即可。2 常德市(09 湖南省)强项令 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 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20 “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17、 (1)躲藏(藏,藏匿) (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 (4)死18B19 (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 分)20 “天子”与“白衣(百姓)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2 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 分)3 长春市(09 辽宁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予少家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