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小学数学教师关于用活教材思考“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原创)用活教材思考一沙河二小:于名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实施新课程标准必然要求教师摒弃过去的“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依赖思想,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积极投身课程开发,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个人的创造性,大胆挖掘素材,科学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从而引领学生尊重教材,亲近教材,理解教材,去感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真正内涵。那么,怎样灵活的“用教材教”呢?是我们一线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而数学课堂中的例题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因此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学习例题。在小学生的儿童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自己喜欢和耳闻乐见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有趣的行为事件,只要教师深入的了解,就可以从中匹配到例题的原型,将教材中的例题与生活的原型融会贯通,数学问题生活化,干瘪无味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自然易学乐学。一、替换数学例题中的实际内容。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合理的更新,只要不改变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我们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换掉例题中生疏的、距离学生遥远的素材,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数学材料,捕捉数学信息,把学生们身边的数学带进课堂,服务学生。案例: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铁路、公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路标图,而这些实际距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差别太大,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80 千米”和“60 千米” “90 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好作业单,内容是:我上学的路线是( ) ,路过( ) ,从( )至( )大约有 100 米,我上学的路线大约有( )个100 米。把例题更新成学生再熟悉的不过的上学路线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 100 米这个长度概念,1000 米的距离理解起来难度就小多了。1 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二、更换例题的教学情境。新教材已经最大程度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城市和乡村学校在地理位置、资源设施和人员设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教材中的例题情境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例题的情境,以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容易唤起农村孩子的兴趣。案例:例如二年级下册 23 页的例 3 教学的是认识方向的内容,这个教学情境适用于城里的孩子,而农村的孩子周围的生活环境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时,应把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换成学生熟悉的校园教学楼的分布的情境。三、重新分配例题的教学时间。1.合并简单的例题。在对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2.分解有难度的例题。对于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大部分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比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此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把一个例题内容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散成两课时甚至多课时来教学,以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案例:在教学五年级第八单元的方程(2)时,学生既要掌握形如 ax+b=c、ax-b=c 等方程的解法,又要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感觉这节内容用两课时解决比较好,而教材中 86 页的例 1 只安排了一课时。另外,本节课对于如何找等量关系式也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体验,就应该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比较合适。“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原创)用活教材思考一沙河二小:于名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实施新课程标准必然要求教师摒弃过去的“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依赖思想,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积极投身课程开发,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个人的创造性,大胆挖掘素材,科学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从而引领学生尊重教材,亲近教材,理解教材,去感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真正内涵。那么,怎样灵活的“用教材教”呢?是我们一线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而数学课堂中的例题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因此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学习例题。在小学生的儿童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自己喜欢和耳闻乐见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有趣的行为事件,只要教师深入的了解,就可以从中匹配到例题的原型,将教材中的例题与生活的原型融会贯通,数学问题生活化,干瘪无味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自然易学乐学。一、替换数学例题中的实际内容。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合理的更新,只要不改变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我们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换掉例题中生疏的、距离学生遥远的素材,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数学材料,捕捉数学信息,把学生们身边的数学带进课堂,服务学生。案例: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铁路、公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路标图,而这些实际距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差别太大,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80 千米”和“60 千米” “90 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好作业单,内容是:我上学的路线是( ) ,路过( ) ,从( )至( )大约有 100 米,我上学的路线大约有( )个100 米。把例题更新成学生再熟悉的不过的上学路线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 100 米这个长度概念,1000 米的距离理解起来难度就小多了。1 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二、更换例题的教学情境。新教材已经最大程度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城市和乡村学校在地理位置、资源设施和人员设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教材中的例题情境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例题的情境,以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容易唤起农村孩子的兴趣。案例:例如二年级下册 23 页的例 3 教学的是认识方向的内容,这个教学情境适用于城里的孩子,而农村的孩子周围的生活环境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时,应把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换成学生熟悉的校园教学楼的分布的情境。三、重新分配例题的教学时间。1.合并简单的例题。在对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2.分解有难度的例题。对于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大部分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比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此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把一个例题内容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散成两课时甚至多课时来教学,以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案例:在教学五年级第八单元的方程(2)时,学生既要掌握形如 ax+b=c、ax-b=c 等方程的解法,又要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因此我感觉这节内容用两课时解决比较好,而教材中 86 页的例 1 只安排了一课时。另外,本节课对于如何找等量关系式也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体验,就应该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比较合适。“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原创)用活教材思考一沙河二小:于名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实施新课程标准必然要求教师摒弃过去的“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依赖思想,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积极投身课程开发,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个人的创造性,大胆挖掘素材,科学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真正转变教材观。从而引领学生尊重教材,亲近教材,理解教材,去感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真正内涵。那么,怎样灵活的“用教材教”呢?是我们一线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思考:“吃”透例题, “啃”好课堂的精髓。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而数学课堂中的例题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因此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学习例题。在小学生的儿童生活世界里,有着许多自己喜欢和耳闻乐见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有趣的行为事件,只要教师深入的了解,就可以从中匹配到例题的原型,将教材中的例题与生活的原型融会贯通,数学问题生活化,干瘪无味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自然易学乐学。一、替换数学例题中的实际内容。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合理的更新,只要不改变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我们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换掉例题中生疏的、距离学生遥远的素材,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数学材料,捕捉数学信息,把学生们身边的数学带进课堂,服务学生。案例: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铁路、公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路标图,而这些实际距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差别太大,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80 千米”和“60 千米” “90 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好作业单,内容是:我上学的路线是( ) ,路过( ) ,从( )至( )大约有 100 米,我上学的路线大约有( )个100 米。把例题更新成学生再熟悉的不过的上学路线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 100 米这个长度概念,1000 米的距离理解起来难度就小多了。1 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二、更换例题的教学情境。新教材已经最大程度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城市和乡村学校在地理位置、资源设施和人员设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教材中的例题情境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例题的情境,以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容易唤起农村孩子的兴趣。案例:例如二年级下册 23 页的例 3 教学的是认识方向的内容,这个教学情境适用于城里的孩子,而农村的孩子周围的生活环境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时,应把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换成学生熟悉的校园教学楼的分布的情境。三、重新分配例题的教学时间。1.合并简单的例题。在对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2.分解有难度的例题。对于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点,如果大部分学生理解和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视觉联想反思课件
- 汉字甲课件教学课件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基本知识培训心得
- 房屋代持协议书4篇
- 通讯网络互联网行业前瞻报告
- 2025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DB46-T 546-2021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安全管理与服务规范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 第11课时 做个加法表
-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小艇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三会一课培训内容
- GB/T 45309-2025企业采购物资分类编码指南
- 膜性肾病护理进展
- 销售过程管理培训课件
- 医院医保智能审核与规则解释
- 篮球裁判员手册
- 电焊工安全用电培训
- 安宁疗护服务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