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四”笔画问题新解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关于“日、四、目、白、田、西、回”等七个必写汉字中的笔画形态的识别和书写教学,一度围绕其中共有的“横折”还是“横折钩”的笔画称说问题(其它类似情况还有“面” 、 “园” ) ,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中,暂时告一段落。从“钩”派(主张“横折钩”),凭借“教参” (教师教学用书 )的优势(误导笔者认为)占了上风;从“折”派(主张“横折” ) ,恪守常规沿革,则被指“唐突” 、 “无端地怀疑教材,无中生有地挑拣错误 ”。不过就此来下个什么结论,为时尚早。这场争论看来还得继续下去,只会伴随一种新楷体标准字形的诞生(或者修改教科书)而结束。笔者本着科学负重的精神,再度查阅有关资料,以期对此有个公道说法。教科书上的“日、四、目、白、田、西、回”七个汉字,清清楚楚印在纸上,白底黑字,将原本的“横折”笔画一律改为“横折钩” (教参称“新笔画” ) 。教学之问题由此而生。实事求是地讲,从“钩”派,照本宣科,多了一些轻松;从“折”派,一仍旧贯,多了几分麻烦,但言之有据引文:xywangjm 于 XX-1-21 19:23 发表了题为关于“日”字第二笔笔画名称是“横折”还是“横折钩”问题的探求短文。文章说,XX 年 11 月 12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给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送了求助的邮件,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没想到 11 月 17 日还真得到了回复:老师: 您好!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的字形是宋体字,是不带钩的,楷体的字中就有个小钩,实际是笔锋带个小钩,应该不算正式笔画的钩。与小字的竖钩是不同的。目前,楷体标准也在修订中,难度很大。我(xywangjm)再次回复:感谢专家的及时回复,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过,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05 页中,在讲“口”字的第二笔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 ,在讲“日”字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钩” ,所以大部分老师仍有疑义,还请专家们与该书编著部门联系,可否能在人教网或其他权威网站给予明确说明,以解除老师们的疑惑,再次感谢。等待您的回复。大约一小时后我得到回复:“请直接与我们标准处联系。 ”于是我又将此请求发送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目前虽然还没收到回音,不过我有信心能获得满意的答复。(引用完)问题出在哪里?不外是七字楷体的笔画形态上的差异。于是,笔者进一步查证有关印刷楷体字的字形规范。手中可用的起笔部首字典 ,1987 年出版, “字头所用汉字,以新字形的楷书为准” 。从中查得“日、四、目、白、田、西、回”和“面” 、 “园”等字,相关笔画的形态均是清晰可鉴的“横折” ,而不是普遍现行的“横折钩” 。由此,大致可以推理,印刷体楷书字形大约1987 年之前后就有它的一套规范流行于世。此后,再度研制修订,便有了 GB/T13445-92 信息交换用汉字点阵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1992-1993. 国家技术监督局)之类的新楷书字体标准出现(字形待查) ,将楷书部分“横折”笔画改成“横折钩” ,形成字库之后便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种改变,虽然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一点手写特征和书法传统意味,却造成了如今笔画教学严重分歧的状况。现在电脑楷体用字的相关汉字中“横折”笔形误作“横折钩” ,与之是否相关?这些都有待于深入考证,以明“规范”科学谨严。 注:修改字库若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出现差错。如, 新华字典 (第10 版)第 482-483 页, (带有颜楷风格的)相关字头“廷、莛、庭、蜓、霆、侹、挺、珽、梃、铤、颋、艇”等 12 个汉字(宋体字)依次排列,其中的汉字构件“壬”由“丿+ 士”变成“丿+ 土” 。笔者认为,这是个严重失误,并出现在影响力重大的新华字典之中,甚至更多的辞书、报刊之中,实在令人费解。 这实质上是楷书字体有关“规范字形(笔形) ”的矛盾争议。其实,楷书也分有印刷体和手写体,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仅本文列举例字的“横折”与“横折钩”笔画的标准问题,目前可以看作是一个悬而未决、值得研究的课题,为利于汉字基础教学“笔画”准确无误,亟需予以澄清。但是规则最终只有一种。笔者主张,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采用宋体字为标准,楷体原有相关字形的“横折”笔画笔形相近、称说一致,可与之配合使用。加之用作构件时(如类似七个汉字)具有强大的组字生字能力,如此处理,亦利于之后的汉字笔画教学和应用趋于简化易行。这场笔画笔形争论虽无定论,但推而广之,它却将因此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汉字各种字体的“规范字形(笔形) ”标准的关注、思考和研究。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关于“日、四、目、白、田、西、回”等七个必写汉字中的笔画形态的识别和书写教学,一度围绕其中共有的“横折”还是“横折钩”的笔画称说问题(其它类似情况还有“面” 、 “园” ) ,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中,暂时告一段落。从“钩”派(主张“横折钩”),凭借“教参” (教师教学用书 )的优势(误导笔者认为)占了上风;从“折”派(主张“横折” ) ,恪守常规沿革,则被指“唐突” 、 “无端地怀疑教材,无中生有地挑拣错误 ”。不过就此来下个什么结论,为时尚早。这场争论看来还得继续下去,只会伴随一种新楷体标准字形的诞生(或者修改教科书)而结束。笔者本着科学负重的精神,再度查阅有关资料,以期对此有个公道说法。教科书上的“日、四、目、白、田、西、回”七个汉字,清清楚楚印在纸上,白底黑字,将原本的“横折”笔画一律改为“横折钩” (教参称“新笔画” ) 。教学之问题由此而生。实事求是地讲,从“钩”派,照本宣科,多了一些轻松;从“折”派,一仍旧贯,多了几分麻烦,但言之有据引文:xywangjm 于 XX-1-21 19:23 发表了题为关于“日”字第二笔笔画名称是“横折”还是“横折钩”问题的探求短文。文章说,XX 年 11 月 12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给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送了求助的邮件,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没想到 11 月 17 日还真得到了回复:老师: 您好!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的字形是宋体字,是不带钩的,楷体的字中就有个小钩,实际是笔锋带个小钩,应该不算正式笔画的钩。与小字的竖钩是不同的。目前,楷体标准也在修订中,难度很大。我(xywangjm)再次回复:感谢专家的及时回复,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过,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05 页中,在讲“口”字的第二笔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 ,在讲“日”字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钩” ,所以大部分老师仍有疑义,还请专家们与该书编著部门联系,可否能在人教网或其他权威网站给予明确说明,以解除老师们的疑惑,再次感谢。等待您的回复。大约一小时后我得到回复:“请直接与我们标准处联系。 ”于是我又将此请求发送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目前虽然还没收到回音,不过我有信心能获得满意的答复。(引用完)问题出在哪里?不外是七字楷体的笔画形态上的差异。于是,笔者进一步查证有关印刷楷体字的字形规范。手中可用的起笔部首字典 ,1987 年出版, “字头所用汉字,以新字形的楷书为准” 。从中查得“日、四、目、白、田、西、回”和“面” 、 “园”等字,相关笔画的形态均是清晰可鉴的“横折” ,而不是普遍现行的“横折钩” 。由此,大致可以推理,印刷体楷书字形大约1987 年之前后就有它的一套规范流行于世。此后,再度研制修订,便有了 GB/T13445-92 信息交换用汉字点阵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1992-1993. 国家技术监督局)之类的新楷书字体标准出现(字形待查) ,将楷书部分“横折”笔画改成“横折钩” ,形成字库之后便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种改变,虽然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一点手写特征和书法传统意味,却造成了如今笔画教学严重分歧的状况。现在电脑楷体用字的相关汉字中“横折”笔形误作“横折钩” ,与之是否相关?这些都有待于深入考证,以明“规范”科学谨严。 注:修改字库若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出现差错。如, 新华字典 (第10 版)第 482-483 页, (带有颜楷风格的)相关字头“廷、莛、庭、蜓、霆、侹、挺、珽、梃、铤、颋、艇”等 12 个汉字(宋体字)依次排列,其中的汉字构件“壬”由“丿+ 士”变成“丿+ 土” 。笔者认为,这是个严重失误,并出现在影响力重大的新华字典之中,甚至更多的辞书、报刊之中,实在令人费解。 这实质上是楷书字体有关“规范字形(笔形) ”的矛盾争议。其实,楷书也分有印刷体和手写体,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仅本文列举例字的“横折”与“横折钩”笔画的标准问题,目前可以看作是一个悬而未决、值得研究的课题,为利于汉字基础教学“笔画”准确无误,亟需予以澄清。但是规则最终只有一种。笔者主张,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采用宋体字为标准,楷体原有相关字形的“横折”笔画笔形相近、称说一致,可与之配合使用。加之用作构件时(如类似七个汉字)具有强大的组字生字能力,如此处理,亦利于之后的汉字笔画教学和应用趋于简化易行。这场笔画笔形争论虽无定论,但推而广之,它却将因此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汉字各种字体的“规范字形(笔形) ”标准的关注、思考和研究。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关于“日、四、目、白、田、西、回”等七个必写汉字中的笔画形态的识别和书写教学,一度围绕其中共有的“横折”还是“横折钩”的笔画称说问题(其它类似情况还有“面” 、 “园” ) ,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中,暂时告一段落。从“钩”派(主张“横折钩”),凭借“教参” (教师教学用书 )的优势(误导笔者认为)占了上风;从“折”派(主张“横折” ) ,恪守常规沿革,则被指“唐突” 、 “无端地怀疑教材,无中生有地挑拣错误 ”。不过就此来下个什么结论,为时尚早。这场争论看来还得继续下去,只会伴随一种新楷体标准字形的诞生(或者修改教科书)而结束。笔者本着科学负重的精神,再度查阅有关资料,以期对此有个公道说法。教科书上的“日、四、目、白、田、西、回”七个汉字,清清楚楚印在纸上,白底黑字,将原本的“横折”笔画一律改为“横折钩” (教参称“新笔画” ) 。教学之问题由此而生。实事求是地讲,从“钩”派,照本宣科,多了一些轻松;从“折”派,一仍旧贯,多了几分麻烦,但言之有据引文:xywangjm 于 XX-1-21 19:23 发表了题为关于“日”字第二笔笔画名称是“横折”还是“横折钩”问题的探求短文。文章说,XX 年 11 月 12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给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送了求助的邮件,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没想到 11 月 17 日还真得到了回复:老师: 您好!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的字形是宋体字,是不带钩的,楷体的字中就有个小钩,实际是笔锋带个小钩,应该不算正式笔画的钩。与小字的竖钩是不同的。目前,楷体标准也在修订中,难度很大。我(xywangjm)再次回复:感谢专家的及时回复,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过,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05 页中,在讲“口”字的第二笔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 ,在讲“日”字时强调认识新笔画“横折钩” ,所以大部分老师仍有疑义,还请专家们与该书编著部门联系,可否能在人教网或其他权威网站给予明确说明,以解除老师们的疑惑,再次感谢。等待您的回复。大约一小时后我得到回复:“请直接与我们标准处联系。 ”于是我又将此请求发送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目前虽然还没收到回音,不过我有信心能获得满意的答复。(引用完)问题出在哪里?不外是七字楷体的笔画形态上的差异。于是,笔者进一步查证有关印刷楷体字的字形规范。手中可用的起笔部首字典 ,1987 年出版, “字头所用汉字,以新字形的楷书为准” 。从中查得“日、四、目、白、田、西、回”和“面” 、 “园”等字,相关笔画的形态均是清晰可鉴的“横折” ,而不是普遍现行的“横折钩” 。由此,大致可以推理,印刷体楷书字形大约1987 年之前后就有它的一套规范流行于世。此后,再度研制修订,便有了 GB/T13445-92 信息交换用汉字点阵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1992-1993. 国家技术监督局)之类的新楷书字体标准出现(字形待查) ,将楷书部分“横折”笔画改成“横折钩” ,形成字库之后便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种改变,虽然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一点手写特征和书法传统意味,却造成了如今笔画教学严重分歧的状况。现在电脑楷体用字的相关汉字中“横折”笔形误作“横折钩” ,与之是否相关?这些都有待于深入考证,以明“规范”科学谨严。 注:修改字库若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出现差错。如, 新华字典 (第10 版)第 482-483 页, (带有颜楷风格的)相关字头“廷、莛、庭、蜓、霆、侹、挺、珽、梃、铤、颋、艇”等 12 个汉字(宋体字)依次排列,其中的汉字构件“壬”由“丿+ 士”变成“丿+ 土” 。笔者认为,这是个严重失误,并出现在影响力重大的新华字典之中,甚至更多的辞书、报刊之中,实在令人费解。 这实质上是楷书字体有关“规范字形(笔形) ”的矛盾争议。其实,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警卫队伍专业素养培养与人才选拔
-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储能技术在储能电站中的能源存储与释放策略报告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绅士之心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警卫队伍的腕部关节控制技巧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火灾应急处理与逃生路径规划试题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工会学专业的专业素质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社区安全宣传教育与警卫学
- 音乐感知:从听觉到绘画
- QGDW11703-2017电力视频监控设备技术规范
- 手抄报设计花边课件
- 无人机操控技术 教案 3.2无人机模拟器基本设置
- 16949体系培训计划
- T/CAZG 003-2019亚洲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协议
- 高中英语3500词词汇
- 四川遂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4-2024)
- 电梯曳引钢丝绳维护保养制度
- 老年人防烫伤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