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 彭丽彬一、教学目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树立要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4 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突发事件的影响及一战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学难点:一战的起源及一战的性质三、教法:五步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以索姆河战役的残酷情景及坦克是如何发明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本: 请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并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一战开始的标志及交战双方? 看地图,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场和主战线在哪里? 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在哪里?教师启发梳理:看完书,大家就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哪里?(学生回答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上,是什么事件点燃了“火药桶”呢?(萨拉热窝事件)谁点燃了“火药桶”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让学生简单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在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经过及结果。学生讲完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教师补充讲解:1914 年 6 月 28 日是一个历史永远记住的日子,斐迪南选择这一天来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这一天是塞尔维亚人痛心疾首的日子,1389 年 6 月 28 日,塞尔维亚帝国被土耳其人征服了,塞尔维亚陷入亡国奴的生活,这次演习中,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的敌人,在塞尔维亚的爱国者眼里,这不象征着奥匈帝国也想要塞尔维亚人做亡国奴吗?塞尔维亚人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中,所以,他们做了一件事(杀掉斐迪南) 。其实,在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前,斐迪南已遭到塞尔维亚爱国者的暗杀,在斐迪南夫妇前往市政厅的路上,一个名叫加布林诺维奇的青年向大公乘坐的汽车扔炸弹,但是被手疾眼快的斐迪南大公用手一挡,炸弹滚下汽车爆炸,没有炸伤大公夫妇,却炸伤了欢迎人群中的8 人,刺客后来被军警抓获。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出席完市政厅的会议之后,决定去医院看望炸伤者,结果被普林西普杀害。设问一:大家想:普林西普杀害了斐迪南夫妇,会遭到怎样的惩罚?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普林西普被捕,但他却在审判时说: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按奥匈帝国的法律规定:不满 20 岁的人,不能被判处死刑,于是普林西普被判处 20 年监禁,1918 年因肺病死于狱中。设问二: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提示: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让学生看两则材料:材料一:“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材料二:“我们要消灭祖国的敌人!”一战的爆发就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吗?2 一战爆发的原因:让学生结合历史练习册及历史填充图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教师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势力范围。在讲这一点原因时,教师可以联系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同时,教会学生根据历史填充图册上的图表等材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核心,它们之间矛盾重重,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设问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皇帝的态度怎样?书本上用 4 个字来形容, (悲喜交集)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3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中有两个国家倒向协约国一方(意大利、罗马尼亚)教师分析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设问四:中国有没有参加一战?(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史)让学生看历史地图册,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线和主战场在哪里?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设问五: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绞肉机?二 “凡尔登绞肉机”1 凡尔登的战略地位:教师应根据地图讲凡尔登的战略地位,位于法国东北边境,是法国前线最大的交通枢纽,是通向巴黎的要冲,法国如果失去凡尔登就意味着失去整个法国。从中可以得知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德法。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呢?主要是因为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战时间长(1916.2.211916.12.18) 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人 现代化武器的使用(飞机、毒气弹等) 死亡人数多,共伤亡 70 多万人。教师补充材料讲解: 2月 21 日 7 时 15 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 40 公里的被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 时 45 分,德军步兵发起冲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 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 2月 27 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 ) ,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 3900 辆卡车,运送人员 19 万、物资 2.5 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 70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 、 “屠场”和“地狱” 。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一战的转折点。讲一战的残酷性还必须补充马恩河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惨烈情况。设问六: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在哪里?三、人类的灾难让学生读课本 107 页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提炼出这一段的有效信息。教师列出板书:1、一战持续的时间:1918 年1918 年 11月 11 日2、一战的结果:协约国胜,同盟国败3、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参加国有 30 多个国家 人口 15 亿 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840 万人阵亡,2100 万人受伤 战费 2084 亿美元4、一战的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的性质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斗争。教师在讲一战的性质时,必须强调,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这是主要方面。巩固小结:让学生讲讲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巩固提升问题:1 议一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2 想一想: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侵略?课堂练习:1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 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 (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德、俄、英、法卷入战争之中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凡尔登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属于同盟国作战国家的是 ( )A土耳其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德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下列欧洲的参战国中,唯一一个国家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这个国家是 ()A塞尔维亚 B奥匈帝国 C俄国 D德国5在萨拉热窝事件中开枪杀死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青年是哪族人 ()A波斯尼亚族 B塞尔维亚族 C阿尔巴尼亚族 D斯拉夫族6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战役是 ()A塞尔维亚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凡尔赛战役 D攻占德国战役7世界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坦克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A1914 年 B1915 年 C1917 年 D1918年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9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10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将世界 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之中,战火燃遍了欧美亚非各大洲,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 议一议。11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法国、俄国等国家很快地卷入战争,1914 年 7 月大战全面爆发。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12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却会酿成一场大的战争或动乱。比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人类进入 21 世纪后又发生了 9.11 事件,结果爆发了美伊战争。你怎样看待突发事件带给人类和平的威胁?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 彭丽彬一、教学目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树立要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4 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突发事件的影响及一战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学难点:一战的起源及一战的性质三、教法:五步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以索姆河战役的残酷情景及坦克是如何发明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本: 请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并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一战开始的标志及交战双方? 看地图,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场和主战线在哪里? 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在哪里?教师启发梳理:看完书,大家就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哪里?(学生回答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上,是什么事件点燃了“火药桶”呢?(萨拉热窝事件)谁点燃了“火药桶”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让学生简单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在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经过及结果。学生讲完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教师补充讲解:1914 年 6 月 28 日是一个历史永远记住的日子,斐迪南选择这一天来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这一天是塞尔维亚人痛心疾首的日子,1389 年 6 月 28 日,塞尔维亚帝国被土耳其人征服了,塞尔维亚陷入亡国奴的生活,这次演习中,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的敌人,在塞尔维亚的爱国者眼里,这不象征着奥匈帝国也想要塞尔维亚人做亡国奴吗?塞尔维亚人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中,所以,他们做了一件事(杀掉斐迪南) 。其实,在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前,斐迪南已遭到塞尔维亚爱国者的暗杀,在斐迪南夫妇前往市政厅的路上,一个名叫加布林诺维奇的青年向大公乘坐的汽车扔炸弹,但是被手疾眼快的斐迪南大公用手一挡,炸弹滚下汽车爆炸,没有炸伤大公夫妇,却炸伤了欢迎人群中的8 人,刺客后来被军警抓获。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出席完市政厅的会议之后,决定去医院看望炸伤者,结果被普林西普杀害。设问一:大家想:普林西普杀害了斐迪南夫妇,会遭到怎样的惩罚?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普林西普被捕,但他却在审判时说: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按奥匈帝国的法律规定:不满 20 岁的人,不能被判处死刑,于是普林西普被判处 20 年监禁,1918 年因肺病死于狱中。设问二: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提示: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让学生看两则材料:材料一:“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材料二:“我们要消灭祖国的敌人!”一战的爆发就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吗?2 一战爆发的原因:让学生结合历史练习册及历史填充图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教师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势力范围。在讲这一点原因时,教师可以联系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同时,教会学生根据历史填充图册上的图表等材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核心,它们之间矛盾重重,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设问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皇帝的态度怎样?书本上用 4 个字来形容, (悲喜交集)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3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中有两个国家倒向协约国一方(意大利、罗马尼亚)教师分析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设问四:中国有没有参加一战?(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史)让学生看历史地图册,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线和主战场在哪里?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设问五: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绞肉机?二 “凡尔登绞肉机”1 凡尔登的战略地位:教师应根据地图讲凡尔登的战略地位,位于法国东北边境,是法国前线最大的交通枢纽,是通向巴黎的要冲,法国如果失去凡尔登就意味着失去整个法国。从中可以得知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德法。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呢?主要是因为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战时间长(1916.2.211916.12.18) 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人 现代化武器的使用(飞机、毒气弹等) 死亡人数多,共伤亡 70 多万人。教师补充材料讲解: 2月 21 日 7 时 15 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 40 公里的被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 时 45 分,德军步兵发起冲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 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 2月 27 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 ) ,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 3900 辆卡车,运送人员 19 万、物资 2.5 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 70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 、 “屠场”和“地狱” 。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一战的转折点。讲一战的残酷性还必须补充马恩河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惨烈情况。设问六: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在哪里?三、人类的灾难让学生读课本 107 页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提炼出这一段的有效信息。教师列出板书:1、一战持续的时间:1918 年1918 年 11月 11 日2、一战的结果:协约国胜,同盟国败3、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参加国有 30 多个国家 人口 15 亿 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840 万人阵亡,2100 万人受伤 战费 2084 亿美元4、一战的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的性质以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斗争。教师在讲一战的性质时,必须强调,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这是主要方面。巩固小结:让学生讲讲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巩固提升问题:1 议一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2 想一想: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侵略?课堂练习:1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 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 (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德、俄、英、法卷入战争之中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凡尔登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属于同盟国作战国家的是 ( )A土耳其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德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下列欧洲的参战国中,唯一一个国家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这个国家是 ()A塞尔维亚 B奥匈帝国 C俄国 D德国5在萨拉热窝事件中开枪杀死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青年是哪族人 ()A波斯尼亚族 B塞尔维亚族 C阿尔巴尼亚族 D斯拉夫族6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战役是 ()A塞尔维亚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凡尔赛战役 D攻占德国战役7世界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坦克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A1914 年 B1915 年 C1917 年 D1918年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9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10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将世界 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之中,战火燃遍了欧美亚非各大洲,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 议一议。11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法国、俄国等国家很快地卷入战争,1914 年 7 月大战全面爆发。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12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却会酿成一场大的战争或动乱。比如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人类进入 21 世纪后又发生了 9.11 事件,结果爆发了美伊战争。你怎样看待突发事件带给人类和平的威胁?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发布者: 彭丽彬一、教学目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树立要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4 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突发事件的影响及一战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学难点:一战的起源及一战的性质三、教法:五步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以索姆河战役的残酷情景及坦克是如何发明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本: 请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并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一战开始的标志及交战双方? 看地图,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场和主战线在哪里? 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在哪里?教师启发梳理:看完书,大家就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哪里?(学生回答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上,是什么事件点燃了“火药桶”呢?(萨拉热窝事件)谁点燃了“火药桶”1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让学生简单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在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讲述事件的主要过程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经过及结果。学生讲完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教师补充讲解:1914 年 6 月 28 日是一个历史永远记住的日子,斐迪南选择这一天来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这一天是塞尔维亚人痛心疾首的日子,1389 年 6 月 28 日,塞尔维亚帝国被土耳其人征服了,塞尔维亚陷入亡国奴的生活,这次演习中,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的敌人,在塞尔维亚的爱国者眼里,这不象征着奥匈帝国也想要塞尔维亚人做亡国奴吗?塞尔维亚人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中,所以,他们做了一件事(杀掉斐迪南) 。其实,在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前,斐迪南已遭到塞尔维亚爱国者的暗杀,在斐迪南夫妇前往市政厅的路上,一个名叫加布林诺维奇的青年向大公乘坐的汽车扔炸弹,但是被手疾眼快的斐迪南大公用手一挡,炸弹滚下汽车爆炸,没有炸伤大公夫妇,却炸伤了欢迎人群中的8 人,刺客后来被军警抓获。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出席完市政厅的会议之后,决定去医院看望炸伤者,结果被普林西普杀害。设问一:大家想:普林西普杀害了斐迪南夫妇,会遭到怎样的惩罚?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普林西普被捕,但他却在审判时说: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按奥匈帝国的法律规定:不满 20 岁的人,不能被判处死刑,于是普林西普被判处 20 年监禁,1918 年因肺病死于狱中。设问二: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提示:从刺杀目的、手段性质、刺杀结果三方面来评价)让学生看两则材料:材料一:“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材料二:“我们要消灭祖国的敌人!”一战的爆发就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吗?2 一战爆发的原因:让学生结合历史练习册及历史填充图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教师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势力范围。在讲这一点原因时,教师可以联系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同时,教会学生根据历史填充图册上的图表等材料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核心,它们之间矛盾重重,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设问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皇帝的态度怎样?书本上用 4 个字来形容, (悲喜交集)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3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中有两个国家倒向协约国一方(意大利、罗马尼亚)教师分析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设问四:中国有没有参加一战?(教师可以联系中国史)让学生看历史地图册,指出一战有几个战场,几条战线,主战线和主战场在哪里?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设问五: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绞肉机?二 “凡尔登绞肉机”1 凡尔登的战略地位:教师应根据地图讲凡尔登的战略地位,位于法国东北边境,是法国前线最大的交通枢纽,是通向巴黎的要冲,法国如果失去凡尔登就意味着失去整个法国。从中可以得知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德法。为什么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呢?主要是因为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战时间长(1916.2.211916.12.18) 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人 现代化武器的使用(飞机、毒气弹等) 死亡人数多,共伤亡 70 多万人。教师补充材料讲解: 2月 21 日 7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