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五新项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盖章) 项目负责人: 朱育菁博士、陈璐硕士生、刘波博士 项目联系人: 陈璐 联系电话: 059113599393541 项目主持部门: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申报日期: 二 年九月十八日 目 录 一、项目概要 . 1 1项目名称 . 1 2建设地点 . 1 3建设内容 . 1 4资金筹措 . 1 5建设期限 . 1 6项目效益 . 1 二、研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3 1农业植物疫病虫害发生频繁 . 3 2茄科土传病害危害及经济重要性 . 3 3茄科土传病害流行猖獗 . 3 4茄科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的关键问题 . 4 三、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 . 5 (一)青枯病研究进展 . 5 1植物青枯病的症状 . 5 2青枯雷尔氏菌的形态特征 . 5 3青枯病发病规律和侵染循环 . 6 4植物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6 (二)枯萎病研究现状 . 8 1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 . 8 2枯萎病原菌的微生物学特性 . 9 3枯萎病原菌的生理生化 . 11 4枯萎病的防治 . 12 四、前期研制开发情况 . 18 (一)青枯雷尔氏菌及其生物防治研究基础 . 18 1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 18 2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的鉴别 . 19 3青枯病生物杀菌剂的研究基础 . 21 4无致病力青枯雷尔菌的 因标记 . 22 (二)尖孢镰刀菌及其生物防治研究基础 . 23 1尖孢镰刀菌的培养特性 . 23 2蔗糖浓度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28 3培养基营养成分对 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 30 4尖孢镰刀菌的生防因子 芽孢杆菌的初筛 . 34 5尖孢镰刀菌生防因子芽孢杆菌的复筛 . 37 五、主要研制开发内容和考核目标 . 40 1建设规模 . 40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2研究内容 . 40 六、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 42 1项目的技术路线 . 42 2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安排 . 43 3研究队伍人员配置 . 43 七、产业化依托或工程依托落实情况 . 44 1项目承担单位 . 44 2项目成果对接企业 . 46 3与企业的对接协议 . 46 八、技术经济分析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48 1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研究为解决 “餐桌污染 ”提供技术保障 . 48 2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应用对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意义重大 . 48 3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研究与绿 色食品产业息息相关 . . 48 4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研究是创汇农业产业的基础 . 48 5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研究与环境保护产业紧密相联 . 48 6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研究将成为我省生物工程产业龙头 . 49 7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的应用将带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 49 九、项目资金预算 . 50 1资金预算 . 50 2资金筹措 . 50 十、项目申报单位及协作单位概况 . 51 十 一、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52 1安全食品的发展对本研究的需求 . 52 2控制茄科土传病害的暴发是本研究的目的 . 52 3经济效益预测 . 52 十二、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 53 十三、项目主持单位审核并盖章 . 53 相关附件: 1福建众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2成 果对接协议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建设地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农药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位于福州市马尾江滨东大道 108 号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 3建设内容 ( 1)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筛选体系 ; ( 2)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生防机理研究体系 ( 3)建立拮抗菌剂生物测定体系 ; ( 4)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体系 ( 5)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中试推广应用 4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160 万元。其中自筹资金 80 万元,向省发改委申请项目专项资金 80 万元。 5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 2 年。 6项目效益 茄科作物包括了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等,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重要的茄科土传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等,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至今无特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拮抗菌剂进行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成为研究的重点,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建设 内容:( 1)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筛选体系, 拟 从全国各地收集微生物菌种资源,从丰富的天然资源中筛选含对 茄科土传病害枯萎病、青枯病等 具有高效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 通过脂肪酸测定、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类鉴定;采用冷冻干燥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保藏; 建立 茄科土传病害生防菌株资源库,成立 菌种及菌种突变体筛选保存中心,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对菌种的收集、保藏、筛选和产业化应用前期研究进行全程管理。 ( 2)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生防机理研究体系, 对初筛后认为有前途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长条件、培养特性、抑菌特性、抑菌 物质、生防机理(抑制、拮抗、诱导、竞争、致弱)等研究,明确拮抗菌应用相关的生防机理,为拮抗菌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3)建立拮抗菌剂生物测定体系, 以抑菌圈测定、组培苗回接、盆载苗测定、小区实验、大田实验为技术,形成 茄科土传病害 拮抗菌剂 生物测定系统,建立 拮抗菌剂生防效果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为可靠鉴定拮抗菌剂的防治效果提供技术保障。 ( 4)建立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体系, 研究拮抗菌剂的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分离工艺、浓缩工艺、提取工艺、制剂配方技术、助剂技术、制剂工艺等,制定拮抗菌剂 的生产质量标准和生 产工艺标准操作规程, 建成 茄科土传病害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工艺研究中试车间,并形成年产 100 吨的中试生产规模 。 ( 5)茄科土传病害拮抗菌剂中试推广应用, 研究拮抗菌剂 使用方法,不同作物,不同浓度,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条件下, 拮抗菌剂 使用技术。制定 拮抗菌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项目的研究为我省生物农药的研究平台建设提供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转让形式向国内外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相关配套技术,促进生物农药资源的高效共享和持续利用。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二、研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农业植物疫病虫害发生频繁 近年来,我省农业植物疫病虫害发生频繁,对我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的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农业植物重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有效预防农业植物重大疫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对人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刻不容缓,这是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茄科病害枯萎病、 青枯病为世界性的重要土传植物病害之一。据目前的统计, 茄科土传病害如 青枯病能侵染 44 多科 300 多种植物,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引起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青枯病具有发病广、传播快等特点,广泛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凉爽地带的青枯病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防治茄科土传病害青枯病发生,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如选用抗病品种和利用抗病砧木嫁接,轮作,培育无病壮苗,利用抑菌土和土壤添加剂调节土壤酸碱度等。但是,无病留种及上述措施的推行难度较大;化学防治药剂污染、残留过多,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同时频发的厄尔尼诺,使得全球的气候条件也越来越适宜青枯病的发生,因此,青枯病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危害仍在加重。 图 1 青枯病为害的植株 图 2 青枯病病原菌 图 3 病原细菌堵塞维管束 2茄科土传病害危害及经济重要性 茄科土传病害如青枯病菌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侵染 44 多个科 200 多种植物,主要危害茄子、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等茄科作物,并能侵害占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烟草、生姜、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植株一旦感染青枯病菌,青枯菌即侵害植株的维管束组织,并在其中繁殖,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并诱发侵添体等物质,阻滞了植株内水分的输导,导致整个植株生长受到影响,继而造成全株死亡。该病传染速度快,危害程度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一 种毁灭性病害。病原菌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因此一旦发病,就难以根除,并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发病率升高,是一种顽固的土传病害病田一般减产 2030%、严重田块可达 5060%,甚至绝产,是目前造成蔬菜生产大面积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限制着我省蔬菜生产发展。 3茄科土传病害流行猖獗 青枯雷尔氏菌( R. 要在土壤中及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亦能潜伏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 于种子中或生长在各种寄主体内。越冬作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可将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青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病残组织和未 沤熟的农家肥料。这些病原菌借灌溉水、带菌肥料、带病菌的种子或附着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而传播。附生于作物表面的菌源可由雨水传播,雨水将烟草表面的菌源洗落于地,可使土壤表面的病原菌浓度增高。雨水中的病源体或轻或重地侵染植物,被认为是地面上的一个重要侵染来源。在大风雨的情况下,青枯雷尔氏菌( R. 在邻近的健株上广泛传播。传播到叶上的病原菌在 95%生存期可超过 15 天。曾东方等( 1994)从湖北红安花生青枯病病地采集的花生种子,未经晾晒直接播于温室,青枯病发病率分别为 对种子进行青枯雷尔氏菌分离,带菌率 但风干 2 个月后播种,未见传病现象。另外,花生种子用病菌悬浮液浸泡 24 小时后,经烘、晾、晒干燥处理 3 天,当含水量降到 10%左右时,分离不到青枯雷尔氏菌。说明花生青枯病可通过种子传播,但病原菌的发病与湿度的关系较大。 4茄科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的关键问题 青枯病对茄科植物的危害甚为严重, 1988 年对南京地区茄科作物青枯病调查报道表明,一般田块发病率为 2530%,严重田块可达 80100%。马铃薯对青枯病十分敏感,通常造成 20产量损失 ,严重时可造成 75%以上的损失。蕃茄生长过程经常受到青枯病的危害,特别在番茄结果期,适逢高温高湿的雨季,可引起毁灭性的危害。我国南方各省都有青枯病危害,福建烟草的青枯病发病率一般为 1030,严重田块 100,以至全田烟草枯死,此病已成为福建烟草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此外,在花生、辣椒、番茄、茄子、甘薯、生姜等作物上,青枯病发生亦很严重,易感病作物面积近 500 万亩。随着研究的进展,青枯病的新寄主不断发现,以及全球气温变暖等因素,世界范围内青枯病发生越来越普遍,并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南方桉树、木麻黄、桑树等 林木青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林木青枯病害已成为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为防治青枯病发生,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如选用抗病品种和利用抗病砧木嫁接,轮作,培育无病壮苗,利用抑菌土和土壤添加剂调节土壤酸碱度等。但是,无病留种及上述措施的推行难度较大;化学防治药剂污染、残留过多,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同时频发的厄尔尼诺,使全球的气候条件也越来越适宜青枯病的发生,因此,青枯病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危害仍在加重。 近两年来,随着我省人民对生存环境质量的 要求越来越高, “蔬菜残留农药超标 ”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从 2001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发治理 “餐桌污染 ”,净化 “菜篮子 ”。 因此为了共同建立福建省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体系,本研究将 利用最新技术对植物青枯病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达到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青枯病害和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的目的,在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的同时保障人民生活健康。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 三、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青枯病研究进展 1植物青枯病的症 状 植物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土传病害。青枯雷尔氏菌( R. 害寄主(特别是茄科寄主)后,寄主植物(如番茄、辣椒、茄子等)在发病时出现青枯症状,即植物的叶子萎蔫下垂。发病初期,部分叶子发生萎蔫,发病中期,大部分叶子在阳光下发生萎蔫,在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萎蔫的叶子无法恢复。青枯萎蔫作为青枯雷尔氏菌危害寄主植物的重要致害特征。但近年来,田间也发现呈枯萎或萎蔫病状的青枯病植株, 1990 年在山东沂南县调查发现烟草枯萎的病株,分离到 5 个细菌菌株,经对各菌株致病性测定、格兰氏 染色反应、细菌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测定和血清学反应的鉴定,结果表明:这个菌株均属于青枯雷尔氏菌( R. 郑继法等, 1990)。 在河南省上蔡县采集生姜萎蔫青枯病害姜块,分离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生姜萎蔫青枯病病原细菌的是青枯雷尔氏菌( R. 因而,青枯雷尔氏菌( R. 不同致害特征,应根据受害寄主分离细菌的鉴定确定原因。 2 青枯雷尔氏菌的形态特征 电镜下观察 ,青枯雷尔氏菌( 1896)的基本形态为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体大小为 米,两极着色较深,不同作物上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形态的大小、宽长比差异很大。极生鞭毛 1 4 根。 电镜 4 万倍, 宽长比 电镜 4 万倍, 长比 电镜 5 万倍下显示了荚膜构造。 图 4 青枯病 的为害症状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 青枯雷尔氏菌菌落形态 番茄青枯病 电镜 1 万倍下显示鞭毛 青枯雷尔氏菌菌株显微照片 图 5 青枯雷尔氏菌的形态特征 3青枯病发病规律和侵染循环 青枯雷尔氏菌( R. 长极限温度为 10 41 ,最适温度为 30 37 ,病菌发生与土壤的温度、含水量和酸碱度密切相关,当土壤温度为 22 27 ,含水量超过 25%,氢离子浓度 251.2 ( ,发病最重,因此高温、高湿易诱发青枯病。此外,植株幼苗生长不壮,多年连作,中耕伤根,低洼积水,土壤偏酸等,均可促进发病,加重为害。由于 青枯雷尔氏菌( R. 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用药剂防治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虫的发生,导致连作区烟草发病更严重,减产高达 60%以上,甚至失收。青枯雷尔氏菌( R. 一般条件下是从植株根部伤口侵入,但不能从植物气孔侵入。温室试验证明,把植株的根用消毒刀弄伤后立即接种,植株感病受害严重,而 24 小时后再接种植株几乎不受伤害。幼苗移栽时造成的根部伤口比成苗伤口更易引起青枯雷尔氏菌侵入。接种量大时,就是没有伤口,此菌也能侵入,一般是从次生根萌发处或根毛与皮层连接处侵 入,侵入率较低。病菌进入寄主组织后即可繁殖,并进入维管束,继续向其他组织扩展蔓延,同时分泌果胶酶、纤维素毒等,分解寄主的中胶层,使寄主皮层和髓部组织残废腐烂。寄主组织破坏腐烂后,病菌落入土壤中或堆肥中越冬,来年碰到有利条件,继续侵入寄主为害。 4植物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1)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利用 从 80 年代初开始,用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防治植物青枯病在国内外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投入人力最多,发表论文最多。用无致病力产细菌素的青枯雷尔氏菌( 121 菌株、日 本 用 株及其噬菌体、日本的 株、朝鲜 61株防治烟草青枯病,任欣正等用 株 治番茄青枯病,均取得温室或小区试验的良好的防效,但后期防效降低,大田试验尚未取得成功,这可能性主要由于 株在大田土壤中不能大量繁殖,缺乏与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力所致。郑继法等研究了烟草细菌性青枯雷尔氏菌的无毒产细菌素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 4防治作用。结果指出:用浸根图 6 青枯病 原菌 侵染循环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7 法处理 个无毒 菌株对致病菌 4有防治效果。其中 效最好,病毒情指数比治作用,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达 80%,推迟发病 25 天,说明在烟草根际保持较高数量的 提高其防治效果的必要条件。 ( 2)芽孢杆菌的利用 保存、有效期长等特性,较之其它生防菌更受到厂家和商家的青睐。用于防治青枯病试验的芽孢杆菌有:多粘芽孢杆菌 et 1985)、枯草芽孢杆菌( B. et 1993)、凝固芽孢杆菌 B. 蜡状芽孢杆菌 B. et 1995)、巨大芽孢杆菌 B. 。 刘波等从番茄病株筛选到青枯病生防菌 株,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效,经农业部药检所指定的田间药效测定表明: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效在 75菌株经德国菌种保存中心( 定为蜡状芽孢杆菌( 定号: 并对番茄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以及生防菌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抑菌机理、生产工艺、生物测定、大田试验进行了研究。印度 1990)用 子和番茄青枯病,分别取得了温室试验 50%、 61%和 95%,田间试验 50%、 49%和 36%的防效,同时植株鲜重和生物产值也得到提高。试验防效在 45 ( 3)链霉菌的利用 自然界 70%以上的抗生素由 以很自然就有人将此类菌直接用于病害的生防。 ( 1993)交替使用链霉菌菌株灰白链霉菌( 柠檬荧光链霉菌( 极美链霉菌( 别制成种衣剂处理番茄种子,可在 42内控制 R. 成的青枯病。 ( 4)假单胞杆菌的利用 通过分析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拮抗菌多数属于荧光假单孢菌属。经多次分离 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出了对作物无不良影响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 104 个。经试验,利用这种拮抗菌防治番茄青枯病,当发病株率在 25%以下时,防治效果可达 100%;当发病株率达 45%时,防治效果为 50%左右。 ( 5)菌根真菌的利用 菌根真菌由于一部分在根外,一部分在根内,而占有独特的生态位。它们从寄主得到营养成分供应,这一优势使它在与根系更紧密的联系中,获得更大的更有功能的总生物量,并以此增加对植物的作用(与仅限于根际的其它微生物相比)。因此菌根真菌作为根际群落的组成,其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 的承认。有些人亦捷足先登,将之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印度 1991)发现受泡囊丛枝状菌( 染的番茄根围菌根提取物可抑制 菲律宾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菌根可减弱番茄细菌性青枯病的严重程度( 1991)。 作用可能是建立了一种机械屏障,阻止病原细菌进入寄主组织。 ( 6)青枯拮抗菌的利用 黎定军等( 1997)对来自湖南嘉禾、郴县、永州、永兴、桂阳和湘西等 23 个烟区青枯病发病较轻的烟地根际土壤进行了室内细菌分离,获得 317 个菌株。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拮抗性,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 48 个,其中最有效的拮抗菌株 10 个。对该 10 个菌株相互之间的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有个菌株相互之间无拮抗作用,可在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中应用。郭坚华等( 1996)利用抑菌圈 研究首先用平皿抑菌圈法,筛选出 55 个拮抗青枯雷尔氏菌的细菌菌株,将番茄幼苗在各菌菌悬液中浸根 12后,栽种于温室未灭菌的土壤中,结果发现:有 22 个菌株在幼苗根部的定殖能力较强(终定殖密度大于 104g 根),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 其中革兰氏 阴性土壤细菌占同类菌的 革兰氏阳性土壤细菌占同类菌的 其中有 17 个拮抗菌菌株在番茄幼苗根部的定殖密度超过所有致病菌。丁爱云等( 1999)从山东滕州、临沂等县(市)的烟草、番茄和辣椒根际采集土壤样本 15 份,经内分离纯化获得细菌 102 株、放线菌 55 株。以烟草赤星病菌、野火病菌和青枯雷尔氏菌等为对象,对 157 个菌株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测定,分别筛选出有拮抗活性的细菌 33 株和放线菌 22 株。郑福庆等( 1998)从广东省不同地方、不同作物的根围及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对番茄青枯病病菌具抑菌效果的菌株 20 个,盆栽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可推迟番茄青枯病发生 10,防治效果高达 80%。 ( 7)基因工程生防菌的利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康耀卫等采用转座子 变 R. 得了世界首例植物青枯雷尔氏菌胞外蛋白输出缺失突变体(简称 变体)。该突变体在缺失了多种胞外蛋白外输功能后,也失去了对寄主的致病力。 变体接种到植物体内后,在局部范围内有一定的定殖能力。温室和田间小区生防试验中,该突变体在 30 天以内有一定防治效果。虽然防效不甚理想,但在理论上该项研究代表 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当 变体经过改造后,完全有可能进入大田实际应用。法国 现有 6 个 变产生的无致病力青枯突变株,它们能在番茄茎、叶部定殖,它们与强致病菌株以等量或低量接种时,可阻止致病菌的增殖,具有较好的生防前景。 ( 8) 植物青枯病的 生防菌剂 研究 关于青枯生防菌的生产工艺探索和研究,国内外研究者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如营养配方、通气状态等,来提高生防菌的发酵水平,来提高生防菌的防治效果。关于青枯生防菌土壤存活基质配方研究,台湾 黄振义和孙守恭教授年发现向土壤中施用一种名为 机无机复合的添加物,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有效地防治和减轻青枯病害。将这种混合物做为基质,填充于研究的生防菌剂中,施用后可有利于生防菌在土地中生存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后 7 天土壤生防菌仍有施用时的70%以上,防效增加 7%。但由于该混合物是农副产品,营养含量低、体积大,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所以变成填充剂、做成活性基质将会影响制剂的效价,会影响生防菌的使用,生防菌存活基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枯萎病研究现状 1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 萎病 原 枯萎病是一类植物病害的总称,因病原菌的侵害,造成植物枯死萎蔫枯萎病有细菌性病原(如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等 1)和真菌性病原两种 2本文所指的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原,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寄生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真菌土传病害 3,其中尖孢镰刀菌 (是主要病菌种类之一尖孢镰刀菌属 半知菌类( 梗孢目( 痤孢科( 镰刀菌属( 自从 1940)把镰刀 菌属美丽组内的种合并为 1 个,成为尖孢镰刀菌( F. 4 主范围 ( 1)经济作物:棉花、油桐、蓖麻、亚麻等 5,6( 2)茄科作物:番茄、胡椒、茄子、烟草、马铃薯等 7,8( 3)瓜类作物:黄瓜、节瓜、冬瓜、西瓜、南瓜、西葫芦、甜瓜、丝瓜、白瓜、越瓜、苦瓜、葫芦瓜、哈密瓜等 9( 4)豆科作物:大豆、四季豆、豇豆、猪屎豆、豌豆等 10( 5)花卉植物:康乃馨、郁金香、鱼尾菊、非洲菊、鸢尾、水仙、翠菊、合欢、百合、仙人掌、穿心莲、一品红、草坪草等 11,12( 6)林果植物:松树、相思树、柑桔、沙棘、水杉、铁线莲属植物、梨树等 13,14( 7)其它植物:莴苣、小麦、大蒜、荸荠、芦笋、姜、香蕉等 15,16 茄科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剂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9 害症状 植株被尖孢镰刀菌侵染后,发病症状多种多样 17,一般导致维管束枯萎、植株枯黄、球茎和根腐烂,植株生长衰弱 2植株发病后,最初的症状表现嫩叶上出现轻微的褪绿 9,而后老叶开始下垂 苗期植株发病后迅速死亡 18;成株期产生叶脉失绿和叶片下垂,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黄化、不定根形成、叶片和嫩茎萎蔫、落叶、剩余叶片边缘坏死 ,最终导致全株死亡 19维管束 组织的褐变是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最明显的特征 20,在较老的植株上,从盛花期到果实成熟期,症状会变得更明显 21,22 染方式 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营兼性寄生,它的腐生能力使得它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 23,在植株残株上也可以生存 24这些真菌以菌丝体或 3 种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中的任何一种存活 25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管或菌丝体的侵入部位为植物根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