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S220线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许尉界至尚集段改建工程 第一章 概 述 点位于 与 交界洧川,终于 小南海地方铁路北侧,全长 里。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此条道路交通量有很大增长。但目前道路状况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因此改建此段道路满足交通运输需要,对地区经济发展将有十分重要作用。路线具体位置详见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 1 项目依据和历史背景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为人们 所重视,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要求在今后十五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到 2010 年,使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不久前,党中央制定颁布了“十五”计划,为各行各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十五”计划充分考虑了公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续把公路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优先发展,指出“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2 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系统建设,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公路国道主干线 建设,完善公路网络,逐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联南贯北,具有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根据中央“十五”计划和全国路网整体规划,结合河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交通实际,“十五”期间河南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围绕“三纵三横四幅射”公路主骨架长远发展目标,发挥高速公路效益和提高路网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力争“十五”末,使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象得到全面缓解。 根据在全省全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从 际出发,加快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许、开放引进 、旅游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五”时期 政府对公路建设的要求是,首先重点搞好国道主干道建设以及配套、完善其连接线及境内其它国道路线的改建工程,其次是改建、改善部分省道,提高道路等级,促进本地区的交通设施与周围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相贯通,不断增加综合运力和运量,以满足和适应 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公路建设,陆续将境内省道进行提级改造。洧川至 南海公路是最近省定的省道七蚁线的一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该段公路交通流量也有了很大增长。就目前此段路况 看,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交通量的需要,势必阻碍地区经济 3 发展,因此改建此段道路,使其物畅其流,将促进 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条道路是依据 “十五”道路建设计划,根据 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局、 公路局的计划安排,由郑州、 地公路设计院来编写此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证此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1 2 研究范围 针对该项目特点,报告编制单位通过外业实地踏勘布线,调查收集资料,就不同建设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工程上的可靠性和实施上的可能性,做过一步的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作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研究的主要范围为: 1调查现有公路相应段落现有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发展前景、项目在区域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经济、交通发展的历史资料及规划资料,掌握可靠基本数据,预测项目交通量发展水平。根据预测项目交通量发展水平,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 3通过实地踏勘和必要测量,基本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提出路基、路面、桥涵及路线设施的主要工程数量、结构类型及实施方案 ; 4调查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及可供程度,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4 5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实施计划,提出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及进度安排; 6依照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项目经济评价; 7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3 研究的主要结论 1 3 1 建设理由 项目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扩大 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加强 豫东地区的对外联系,进一步促进 至整个豫东地区的经济腾飞,促进地区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振兴 济。其建设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 1)、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 国务院审议通过的 90 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矛盾,使之逐步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求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更为明确地提出“要继续加强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强调“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 5 一般、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在具体到交通行业时纲要规定:“公路继续实行以地方为主、国家为辅的方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重点抓好国道主干线建设,带动整个公路网的完善和配套。实行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配资、利用外资的建设投资体制。” 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纲要指出:到 2010 年,要把交通邮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有机结合,交通运输要以逐步建成的铁路、公路为 主,立足大交通,促进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周围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相贯通,增强综合运力和运量,加速各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形成快捷、通畅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该路正是在上述一系列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区域经济需要,由地方安排并计划利用对内或对外引资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设置以及融资方式的选择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远景目标纲要的。 ( 2)、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国内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积极采取引资等方式,大力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 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优先安排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中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投资环 6 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要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水利、交通、通讯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河南是内陆省份,属中部五省经济区域,综合运 输主要是陆路交通,而 东北的运输方式则主要靠公路运输。古都 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工农业总产值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豫南乃至全省都富有绝对的吸附和辐射作用,谋求加强它的对外联系,以扩大其影响是势在必行的,而交通运输对提高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大公路密度,扩大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周边省市的横向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商品贸易,改善投资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加速中原城市群体的一体化进程,因此该项目 的建设无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 3)、是目前路网发展的需要 根据 经济发展“十五”规划而制定的 公路发展目标是:首先抓好国道主干线建设,其次改建、改善部分省道,提高道路等级,促进本地区的道路与周边地区连接成网,与国家交通大动脉互相贯通,增强通行能力,以满足和适应 经济发展需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近几年来 的国道、省道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改造,通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任务重,有些道路仍未得到改善。 7 洧川至 南海公路是 东北部的一条重要路线,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南连接 、平顶山和驻马店以及以远地区,东北连接开封市,经国道 310 线、豫 04 线通山东、商丘地区,是豫西南 顶山通往山东等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另外,就目前国道 107 线来看,交通量几乎处于饱和状况,目前还没有一条与之相平行而分流的路线,开封至龚家棚路线尚未打通,因此,国道 107 线的车流在 北可通过 南海至洧川公路得以分流以减缓运输压力。因此改建此条道路将为 、 、 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 4)改善旅游环境,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 为魏都,经曹操数十年的经营从公元二 世纪至三世纪上半叶,曾是中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在境内星罗棋布。如汉魏 城、灞陵桥关羽辞曹处、春秋楼、华佗墓、射鹿台、受禅台冢,全市有古遗址 56 处,古碑刻 27 块,古建筑 20 余所; 是许、陈、钟、方等姓氏宗亲祖根的发源地。 优特产驰名遐迩,禹州钧窑“进窑一色,出窑万彩” 瑰丽夺目,浓艳晶莹。鄢陵腊梅素有“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称。 店档发则有“青丝飘飞呈万彩,万冠异样万国崇”之美喻。本项目改建实施后,必可大大加快省内外旅客的路途速度,缩短旅途时间 ,从而改善旅游大环境,给旅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8 ( 5)、是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内小城镇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带,是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处于河南省的中部,北接郑州,东连开封、周口,南邻漯河,西与平顶山、洛阳接壤,境内有京广铁路及107 国道、 311 国道及多条省内干线公路,是省内交通的要道。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增长较快,其发展速度始终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地区内比较偏远、交能落后的乡镇发展水平一直低于全区发展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国土开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有重要作用,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区内公路建设,对于有效增加国内需求,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沿线经过尚集、小召、董村等乡镇,该工程的实施,将积极的推动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符合我国小城镇发展规划。 从以上分析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 1 3 2 交通量发展预测 根据现有的交通量和 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规划,预测该项目未来年交通量结果为: 交通量发展预测表 表 1 l 折算为中型车(辆 /日) 年份 2002 2005 2010 2023 交通量 汽车 4144 4992 6432 10720 9 混合 4973 5840 7204 11256 1 3 3 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根据现有交通量以及考虑其远景状况的客观事实,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金,决定在充分利用现有路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全长 里,改建后达到平原二级公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1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l 2 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经济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 平丘区二级 2 里程 设计行车速度 Km/h 80 4 路基宽 m 18 5 路面宽 m 15(菜王、周坡、屯里斜 店、蒋马) 6 路面类型 沥青砼 7 平曲线最小半径 (凸凹 ) m 400 8 最大纵坡 % 1 9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凹 ) m 4500/3000 10 路面横坡 m 1 纵坡最小坡长 m 200 12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70 13 桥梁宽度 m 与路基同宽 14 桥涵设计载重标准 中小桥涵 汽 20 级 ,挂 100 大桥 汽 超 20 级 ,挂 10 1 3 4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根据省公路局、 公路局的指导思想,本着节省土地、少占良田的原则,经沿线实地勘测,征求地方政府意见,进行全面规划、反复论证比较,决定充分利用原有路线,对路基路面桥涵进行加宽补强,对局部段进行改善使其线形顺畅、路容美观,达到二级路技术标准和环境要求。综合以上原则,拟订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如下:起点 09 位于 交界洧川,向西南经过菜王、周坡、董村、高庄、新王庄与 彭化路相交叉,过交叉转盘经过小召乡、屯里、斜店、蒋马、尚集镇、小南海并 重复 107 国道 里。终止于 南海地方铁路北侧,桩号 ,在尚集镇与 107国道相交,实际长度为 里。 1 3 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推荐方案) 该工程共需人工问 615532 工日;木材: 615 立方米;钢材: 534吨;水泥: 34366 吨;石油沥青: 6016 吨;石灰: 31990 吨。 本工程项目总投资: 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元。 资金筹措:计划全部建设资金采用省转贷资金。 1 3 6 工期安排 因本项目投资费用和工程量较大,故考虑分两 年实施完成全部任 11 务。工程计划 2003 年 3 月份开工, 2004 年 5 月份结束全部工程。 1 3 7 经济分析 依照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计算,在折现率为 12的情况下,经济分析结果如下: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效益费用比 济效益冷现值 元; 经济投资回收期 N 由以上数据可见,该项目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表明,项目在未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说明该改建项目是可行的 。 1 4 问题和建议 目前路网等级配置低,路网状况较差,通行能力弱,急待解决的问题较多,而计划内资金有限,远不能满足建设的实际需要。 项目实施的关键是资金的筹措,应本着早上马早收益的原则,尽快予以实施。 项目的实施,需要沿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给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2 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 2 1 项目在交通网中的地位与作用 2 1 1 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状况 河南处于全国行政区划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内陆省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 航空、水运、管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据 2000 年底统计资料,通过河南省境的中央铁路干线有陇海、京广、焦柳、太新、新荷等五大干线,加上支线,省境内总长 2084 公里。地方铁路有准轨汤濮、源阜、课舞、新白四线;窄轨凤郸、辉长、克温、朝妃等 12 条线,准、窄轨总长 1311 公里,位于全国之首。公路方面通过河南省的国道有 105 线、 106 线、 107 线、207 线、 209 线、 220 线、 310 线、 311 线、 312 线 9 线,总长 3445公里;省道及县乡道路 44259 公里;国道及地方道路总长 47704 公里。再有纵横通过我省省会郑 州的构成枢纽的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两线的高速公路,在省境内全长 1100 公里。现正在分期分段进行建设,为国家限期在本世纪未建成的四条国道主干线之中的两条。内河水运能力较弱,现在有卫、黄、淮、唐、沙、颖等河局部通航,通航里程 1100 公里。受水量及航道的影响,年客、货运量仅为全省客、货总运量的外 发展前景不大。航 13 空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郑州、洛阳、南阳三个军民共用机场,可通达香港及 17 个省市、运力有限,完成客、货运量比重微不足道,但随着国内、国际市场日益扩大,旅游、商 业交往频繁,航空事业将成为综合运输网中的一支不可轻视的量,目前郑州薛店国际机场已投入营运;洛阳国际航空港亦已投入营运;南阳民用机场,除在省内营运外,还开通了广州航线,地方民航拥有各类型号客机 9 架,航线总里程 5500 公里。管道运输现有油气管线 1212 公里。 近几年来全省公路建设也有较快发展,表 2 1 反映了全省公路建设里程增长情况,可以看出 1980 1998 年全省晴雨通车里程和高级与次高级路面里程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公路总里程的增长。这一情况表明全省公路建设在提高公路等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已进入了一个上等级、上 质量的新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应看到,全省公路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全省公路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全省公路建设里程比较 表 2 l 年份 通车总里程 晴雨通车 高级与次高级路面 长度( 占总里程比 重( %) 长度( 占总里程比 重( %) 1980 36423 20002 3839 985 38840 23811 6626 990 43150 29793 0991 995 49707 38734 0299 997 55015 44605 6805 998 57172 51254 9873 14 1999 62847 54569 3205 000 64453 59041 6917 1 2 地区公路网现状 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这一基础设施历年来为河南省各级政府所重视,公路运输作为河南省主要的运输方式,其状况近几年得到明显改观。 河南公路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000 年全省及 封公路建设里程表 表 2 2 单位:公里 地区 通车总里程 公路等级 有路面 无路面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等外 全省 64453 505 027 12321 40300 2262 59041 5412 2396 45 0 469 221 1657 3 2391 全省比重 开封市 2636 532 268 1772 30 2041 595 占全省比重 2000 年河南省及 封市公路铺装情况表 表 2 3 单位:公里 地区 有路面里程 合计 其中 无路面里程合计 高级次高级 中级 低级 15 河南省 59041 46917 7066 5057 5412 2391 2381 2 封市 2041 2024 9 8 595 从表中获知:河南省公路总里程已达 64453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5 公里,一级公路 33 7 公里,二级公路 9027 公里,三级公路 12321公里,四级公路 40300 公里。公里密度为 里百平方公里。四级和等外路总长 42562 公里,占总里程的 全省 64453 公里公路中,有路面里程为 59041 公里,铺装率达 高级次高级路面为 46917 公里,占有路面里程的 。所谓次高级路面绝大部分是 60、 70 年代在原有砖碴、白灰稳定土或泥结碎砾石低级简易路面的基础之上加铺 2 3 厘米油面处治而成。许多路段超期、超载、超重现象严重。由于资金不足,穷于养护、勉强维持通车。 项目影响区 境主要有国道 311、 107 两条,省道有 237、 8 条,总里程 成了 运输网的强劲骨架,和 1927 公里县乡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虽然近几年来 的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路况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二级以下和等外公路达1927 公里,占总量程的 其中四级公路 路,占总里程的 主要集中在乡道上。高速公路目前只有 里。 综上分析公路概况,项目所在地区与全省基本相同,仍普遍存在着道路等级偏低,质量差,干线网等级配置不合理,混合交通严重, 16 通行能力差,供需矛盾突出等较为严重的状况,路网状况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增加的需要,路网上车速较低,等级结构配置与现状干线网需要存在着较大差别,造成严重的社会浪费,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 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 表 2 4 年份 总计 货车 (辆 ) 客车 (辆 ) 小计 大货车 小货车 小计 大客车 小客车 特种车 (辆 ) 1980 85137 64816 64494 322 15222 4285 10937 5099 1985 178248 130186 119013 11173 38787 9452 29335 9275 1990 300171 210886 168634 42252 82292 15840 66422 7023 1995 456752 251586 172797 78789 196851 8275 174727 8275 1996 514094 264640 166629 98011 236920 22523 214397 8126 1997 603456 295887 186480 109407 293737 24956 268781 8653 1998 667071 308375 190428 117947 349364 30667 318697 9332 1999 765891 354660 197403 146085 395560 30510 365050 9365 2000 847289 363723 212965 150758 456068 32771 423297 9578 2 1 3 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沿海、沿边、沿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将日趋旺盛。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处在综合运输网的枢纽位置,它是否畅通无阻,对整个综合运输体系的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 17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中部, 的东北部。它向西可接禹州市、平顶山市,向南可通 马店市。向北通达开封市,再通过开封通向山东省和商丘地区,是豫南豫西通向豫东北和外省的主要通道之一。另外,此路线也可以分流 国道 107 线的交通量,减轻该路线上的运输压力。因此本项目对 、 、 以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在综合运输网中占用十分重要的位置。 2 2 项目现有道路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 2 2 1 现有道路技术状况 洧川至尚集段 09 至 公路于 1988 年测设,为平原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由于资金原因,至 1989 年才完成了全线的路基土方、桥涵。 1994 年进行了全段的施工。近年来除每年进行过小修保养外,其后没有进行过大修。 993 年进行了改建。现有道路状况分述如下现有道路状况分述如下: 2 2 1 l 路线 路线当时按平原区二级公路标准考虑,路线走向、平面线型较好,弯道不多。全线共设 18 个偏角,平曲线最小半径 400m 只有一处。 2 2 1 2 纵断面 项目地处平原,纵坡较小,最大不超过 2,最短坡长 200m。 2 2 1 3 路基路面 18 09 至 路基设计宽度 12m,由于原路基有些地段填方较高,经过近十年的雨水冲刷和行车,大部分地段只有 11m。路基最高填方 4m,基中 基本为高填方 ,平均填高约 3 米。 路面 设计宽度为 9m。从 界至尚集段: 2米 10%石灰土, 12 厘米 5%水泥稳定碎石, 5 厘米沥青碎石。由于近几年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尤其是重载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路面沿重车方向出现了网裂、沉陷,平整度差等病害,有些地段影响到行车安全。由于路面较窄,人车混合交通严惩致使行车速度降低。 :路面为三块板形成, 1993 年进行了大修改建。路面设计宽度为机动车道宽 14 米,非机动车道宽 2。由于当是设计为 15 厘米 10%石灰土, 24 厘米 泥砼,并为 城市出入口,交通量平均 10000 辆 /日以上,水泥砼路面出现了大面积破碎和沉陷,进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特需进行改建。 2 2 1 4 桥涵 全线桥涵共计 77 道(座),其中大桥 1 座,小桥 9 座,涵洞 84道。涵洞中有块石拱涵 15 道、砼盖板 1 道、圆管涵 58 道,涵洞与路基同宽。中小桥与涵洞设计荷载为汽一 20 级、挂一 100。 大桥:双洎河桥,桩号 675,设计荷载为汽一 20 级、挂一100,净 8m 轮带,全宽 10m,为 9 孔 16 米灌注桩预应力砼空心板桥,全长 150m,下部为双桩墩台、墩台径 0.8 m,柱径 。 从调查情况看,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涵洞施工质量极差,石台 19 盖板涵砌筑砂浆已成粉状,使用情况极其危险,经常造成板断、车毁人亡事故。全线涵洞台帽无配筋,全线石台盖板涵洞行车道极、砼保护层、护轮带及台帽损坏严重,养护部门已经对涵洞盖板做过多次换板及维修,大部分项拆除重建。大中小桥较好,基本可以加宽利用。 2 2 1 5 其它 全线路缘石、泄水槽损坏严重,标志、标线不齐全。公路两侧已形成街道,排水设施不全。 2 2 2 适应程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此条道路交通量有了很大增长。根据2002年的调查,汽车交通量已达到 3007辆日,混合交通量已达 4376辆日,年平均增长 拥挤度达 动车占 95,非机动车占 5,虽然非机动车比例较小,但拖拉机所占比例达 18,加之其它非机动车辆的混行,行车速度下降,该路段平均行车速度只有45 公里 /小时。现有道路路基、路面、桥涵狭窄,路面基层薄弱,面层病害、老化严重,特别是北段更甚,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交通量。改建此段道路,提高通行能力,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20 第三章 交通量发展预测 目所在地社会经济特征 3 1 1 河南省社会经济概 况 河南省处于全国行政区划的中心位置。东西长约 580 公里,南北宽约 550 公里,全省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居 17 位。 2001 年末总人口 全国第一位。 省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动植物资源丰富,土特产种类繁多。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土地开发历史悠久,耕地面积大,粮食、棉花、油料、烤烟等产量历来居全国前三名。工业建成了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轻重工业并举、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南省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先后建都于此,曾长期成为 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就有洛阳、安阳、开封三个,还有南阳、商丘和郑州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郑州、开封、洛阳为轴心的中原旅游区是我国的主要旅游区之一,已逐步形成了以古(历史文化)、河(黄河)、拳(少林、陈氏拳术)、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花卉)为特色的国际旅游路线。 21 3 1 2社会经济概况 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和古城开封,西临煤炭基地平顶山,南部与东部同漯河和周口接壤,距郑州国际机场仅45 公里。土地总面积 4996 平方公里。 现辖一区二市三县,(即魏都区 、禹州市、 、 陵县、襄城县)。 2000 年末总人口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881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8。 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品种多 ,储量大。境内西部山区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磁铁、硅石、石灰岩、白垩土、大理石等。全市辖区地处黄淮之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 间,年平均降雨量为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年平均无霜期为 。 由于较好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林茂粮丰,是全 国全省重要的粮食、烟叶、棉花生产基地。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机械、轻纺、食品、化工、建材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结构体系。卷烟、机动三轮车、烟草机械、继电器、橡胶制品、棉纺织品、钧瓷、布鞋等产品享誉国内外。 三国时期魏都,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遍布,三国时遗迹尤多,如汉魏 城、灞陵桥关羽辞曹处、春秋楼、华佗墓、射鹿台、受禅台、毓秀台等。历代都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 22 游览观赏。东汉名士著名书法家钟繇不仅生长于许,而且长期活动于许。唐代画家吴道子曾在 湖筑洞而居,潜心作画,被后人 尊为“画圣”,相传 陵桥石刻关公袍图,为吴道子所画。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都曾来 光讲学,遗留下不少诗文墨迹。 3 1 3社会经济概况 于东平原,周围与郑州、开封、漯河、平顶山搭界。 3 1 4项目影响区未来经济发展分析、 预测 ( 1)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由于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新的技术革命,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我国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加快 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提供良好机遇,也为 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但 的改革和发展也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城镇化水平低,小城镇发展缓慢,市区城市框架没有拉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面 23 临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和中西部地区超越发展的双重压力。 ( 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为 绘制了迈 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提出了 今后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建设重点和对策措施等。 根据纲要,“十五”期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符合 21 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培育八大类工业产品基地;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区位优势;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着力发展成长性强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扩大出口创汇,巩固在全省的出口大市地位;加强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努 力振兴各项社会事业,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五”时期,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 10%;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1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达到 10000 元左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4 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70%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 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8%;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0%; 科技贡献率 达到 45%。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保持在 7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60 万人以内;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5%; 城镇化水平达到 30%; 城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1%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 22%以上; 城市家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 20%; 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 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 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得到切实改善,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满足其水域功能要求。 ( 3) 社会经济 发展预测 本报告经济预测是以 历年的社会经济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基础,参考河南省相关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各主要年度的经济增长率,为交通量预测提 25 供依据。根据 200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可比价格同 1991及 1996的年平均增长率推算出历史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可比价格,作时间顺序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见表 3 式中: Y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 90 年可比价) X 表示时间序列 根据以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预测出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详见表 3 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及指标值 表 3、市 年份 工业总产值(万元) 增长速度 ( %) 农业总产值(万元) 增长速度( %)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增长速度( %)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增长速度( %) 许 昌 市 2001 1087181 2298 1089479 1970503 2004 1489094 2771 1491865 2624764 2008 2129559 3509 2133068 3712331 经济预测模型 表 3 标 方程式 相关系数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Y=1265X+549593 业生产总值(万元) Y=9925X+111203 业生产总值(万元) Y=26 2018 4208234 5881 4214115 7520767 2023 5528988 7361 5536349 9942604 项目所在地区交通运输概况 3 2 1河南省交通运输概况 河南省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省内有五大国家铁路干线和九条国道公 路干线,纵横贯穿全省境,是我国东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 河南省属内陆省份,在综合运输结构中以陆路运输为主,目前水运和航空运输量仅占总运输量中的很少部分。自 1980年以来,全省运输量增长较快,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增长速度远高与其它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表明公路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分析河南省 2001年统计年鉴中的全省客、货运量、周转量可以看出各种运输方式在我省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见表 3 2000年全省客货运量周转量完成情况表 表 3输 方式 客 运 货 运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万人 % 百万吨公里 % 万人 % 百万吨公里 % 全省 83912 100 74098 100 60678 100 147651 100 中央铁路 4561 7779 440 09531 方铁路 166 01 32 43 路 79017 5378 0133 6394 运 91 0 72 069 27 航 空 77 10 4 表清楚地反映在河南地区综合运输网除管道外的四种运输方式中,中央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在运量和周转量两个方面,均居主导和支配地位。在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中,中央铁路完成全省货运量 客运量的 由于运距较大,平均运距分别达到1177公里和 809公里,故客、货周转量占全省较大比重,分别达到 公路则以其点多、面广、灵活、周到的服务为用户所青睐。全年完成全省货运量的 客运量的 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公路运输基础条件差、设施落后,因此,平均运距货运只有 73公里,客运 45公里,客货周转量明显低于铁路。可以认为:在地区综合运输同中,铁路以其运力大、能耗大、成本低、污染小、全天候的产业特征,在中长距离客货运转中,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中央铁路在河南境具有走廊或通道的性质。 70%以上属于过境运输,能为地方提供的运输机会不足需求的 30%。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后,铁路的“ 瓶颈”效应将日趋明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需求越来越大,要求层次少、时效高、损耗低、服务周到的运输工具与之相匹配,这方面公路较之铁路更富有竞争力。从运输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在当前实现铁路沿线 100200担和高档商品的运输,以及 800活易腐货物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是合量的、经济的。但运输比价不尽合理和公路运输技术状况落后,使得一些不合理的运输仍然存在,加重了铁路的负担。河南省地方铁路居全国首位,是中央铁路的重要 补充,但由于窄轨铁路较落后,将慢慢被淘汰,为准轨铁路所取代。管道主要用在油气的运输。水运和航空目前处于劣势,有待开发与发展。 28 3 2 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概况 项目主要影响区为 航空和水运,综合运输为陆路运输。因铁路运输多为过境运输,可供地方使用的比例很小,因此陆路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上。 接省会郑州,南邻漯河,西接平顶山向东临周口,地理位置重要,客货流量大。但在 央铁路只有过境的京广铁路,窄轨铁路只有 经过 口,只有军用机场,不能进行民航运输。 2000年铁路客货发送量只有149万人和 80万吨。因此, 有陆路交通,而陆路运输主要靠公路运输, 表 3 份 客运量 (万人 ) 客运周转量 (百万人公里 ) 货运量 (万吨 ) 货运周转量 (百万吨公里 ) 1991 1082 1089 1330 697 1992 1874 1161 1138 579 1993 1978 1167 1024 531 1994 2259 1248 614 471 1995 2542 1539 1265 712 1996 2578 1561 1591 871 1997 2728 1600 1615 775 1998 2959 1732 1620 680 1999 3171 1831 1625 681 2000 2854 1666 3106 2212 从表 30年公路客运量、周转量、货运量、货运 29 周转量分别年均增长 11%、 10%和 增长幅度较大,且在陆路运输中占绝对比例,因此公路运 输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 路建设也是突飞猛进。公路运输及公路状况是到明是提高。但仍普遍存在路网配置等级偏低、技术状况较差、通行能力不好等较为严重的问题,不能满足目前规模化、标准化营运的需要,公路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3 2 2 交通运输概况 1铁路 南北向有京广铁路横穿 区、 、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 经济发展;东西向有神郸线通过境内,但该线为地方铁路,还起不到国铁的作用。 2公路 ( 1) 交通基础设施 截止 2000 年底,全市公路 通车总里程已达到 2397 公里,其中国、省干线 里, 县乡公路 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 45 公里,二级公路 470 公里,三级公路 222 公里。 全市万人平均拥有公路通车里程为 里,公路密度达 里 /百平方公里。全市所有 82个乡镇和 2246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占全市乡镇总数 100%,行政村总数的 96%。详见表 3 30 公路设施一览表 表 3 目 单位 2000年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2397 其中: 国道 公里 道 公里 公路 公里 公路 公里 等级分: 高速公路 公里 45 二级公路 公里 470 三级公路 公里 222 目前,辖区内,京珠高速公路和国道 107 线纵贯南北,国道311 线横穿东西,以三条国道为骨架, 7 条省道为支干,加上 20条县道和 143 条乡道,形成了以 区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 外开放和经济振兴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 2) 机动车拥有量及公路客货运量 到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