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成都市中心城排水工程项目 1. 概 述 目概况 项目名称: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地点: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不含高新南区和西区)。 项目业主: 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过程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要求 2008 年 6 月,在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的指导下,由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完成了成都市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与实施方案,并通过了规委会的审查,要求各行政区和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范围,尽快部署和完善下一年工作目标,并对具体任务 进行分解。 成都市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与实施方案的规划年限是 2008年 2012 年 ,完成所有未建市政基础设施的 70%,预留 30%为远期建设内容。根据方案中的统计数据,中心城五城区未建的 70%污水管道长度为 程直接投资估算为 元;中心城五城区未建的 70%m(中心城五城区),工程直接投资估算为 元。 中心城五城区现状已建排水管道 4259 建排水管道总长 m。为了实现成都市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与实施方案 的规划目标,提高排水管网的覆盖率,改善排水管网的系统性,并对远期的排水工程进行控制,形成排水工程的专项报告,指导排水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 2 2.“还两江清水”的目标要求 根据成都市政府提出的“还两江清水”的战略目标以及成都市政府有关安排,成都市市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目标是力争在 2007 年内使成都市境内的岷江和沱江流域的水环境整治取得明显的成效,市域内主要河道的国家级控制及省级控制断面在主要季节达到地表类水环境标准;争取在 10 年内,市区内主要河道全面逐步达到类水环境标准。 在水环境综合整治初步成果的基 础上, 2007 和 2008 年成都市水务局针对中小河道污染严重的现象,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污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还两江清水”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更有效的完成“还两江清水”的目标,需要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持之以恒的进行雨污分流工作和排水管道建设,保证源头的污水能收集输送至末端处理设备。 目前中心城建有 9 座污水处理厂,包括在建的江安河污水处理厂( 10 万m3/d) ,污水处理能力为 134 万 m3/d,由于污水收集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一方面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另一方面污水处理系统 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转,甚至一些污水处理厂无法达到试运行标准。所以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下图为中心城 5 个排水分区的管网覆盖率的示意图,颜色深的排水分区管网覆盖率高,颜色浅的排水分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低。第、排水分区位于二环路以内区域和南部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第排水分区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建设中,将逐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第和排水分区目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第排水分区污水主干管没有形成,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都没有全部形成,所以必须加强此区域污水收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处理效率。 3 图 污水处理分区示意图 成都市为国家重点防洪城市、属特别重要城市。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按 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部分区域根据重要性和人口规模可根据国家规范适当降低设防标准,沿绕城高速路北部、西部设置中心城截洪沟,洪水分段排入府河、清水河、江安河等河道。 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城二环路以内河道的防洪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 200 年一遇的水平,三环路以内河道的防洪能力已经达到 50 年一遇的水平,为城市雨水排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中心城三环路以外中小河道大部分尚未整治,未整治的河道多 为排、灌两用,以灌为主,坡降平缓,普遍淤积严重,周边地区雨水排放不畅,容易引起内涝,周边小区雨水管网虽按设计标准实施,但存在出路不畅的问题,防洪能力普遍只有 5 10 年一遇的水平。所以,从城市防洪安全的角度上讲,中心城还需进一步完善排洪河道和雨水管网的建设,以提高中心城内的防洪能力,消除城区的洪涝隐患。 4 2008 年 9 月 4 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市政府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心城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有关工作。会议认为,推进中心城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十 分重要,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会议还明确了由市兴蓉公司负责城镇给排水设施和管网的投资、实施以及维护。具体包括: (1)五城区(不含高新南区、西区)范围内供排水设施和管网的投资、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改造、迁改、维护。包括供排水设施建设涉及征地拆迁费用,管网建设确需发生的拆迁和土地租用等费用。 (2)满足城市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需要的厂、站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改造、迁改、维护。 (3)五城区以外的供水和排污管网,由市兴蓉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与 受益区(市)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按市场化原则将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建设及服务向周边区(市)县延伸。 会议还要求,市建委根据中心城区供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规划,与市水务局、市兴蓉公司等相关单位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市兴蓉公司按照市建委下达的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加快建设,力求在 5 年内实现中心城区供排水管网满覆盖。由此可见,成都市中心城的排水工程建设已经正式纳入了市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程。 1减轻水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需要 自从 2003 年,中心城经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流域治污工程 等项目,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既定目标 水体仍有一定的距离。成都市市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是力争在 2007 年内使成都市境内的岷江和沱江流域的水环境整治取得明显的成效,市域内主要河道的国家级控制及省级控制断面在主要季节达到地表类水环境标准;争取在 10 年内,市区内主要河道全面逐步达到类水环境标准。为了巩固前期水环境综合整治 5 的初步成果,达到成都市市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迫切需要对成都市中心城的排水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进一步增加污水收集量,减少河道排污量 ,改善水环境污染现状,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2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实施的需要 2000 年以后,国家陆续制订了相关政策,鼓励减少排污量,对污水直接排放用户严厉惩罚;同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当地政府一定的扶植,加快对排水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工作,逐步提高城市特别是城镇结合区域的污水收集治理工作。 成都市十一五报告强调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成都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同时逐步完善成都市城镇体系,加强城镇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3实施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 排水专项规划,完善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需要 2004 年完成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随后陆续完成的排水专业各专项规划均明确了完善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的必要性。有些还明确提出了中心城排水工程的建设实施目标。本工程的建设可以看作是实施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排水专项规划的实质性步骤。 成都市城市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 2002 年成都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已达 376 万人,实际建成区面积已达 283 平方公里。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年)确定的 2010 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 270 万人,城市用地规模为 226平方 公里。人口规模突破了 106 万人,用地规模突破了 57 平方公里。由于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东郊工业的外迁,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指标的增加,中心城的需水量和排水量剧增,需要有完善的、满足城市需要的排水系统来与之相配套。 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直接起到的作用就是改善成都市中心城区内的水环境质量,完善后的排水系统可以彻底解决污水直排现象,清除中心城的环境死角,改善中心城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区整体环境卫生质量。为中心城的开发和环境治理 6 提供有利条件,盘活 土地资产,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并为发展第三产业,改善产业经济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实施将会直接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后的城市环境由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起到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状况和水平、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经济与实惠。 5解决城市污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成都市主城区主要实行分流制,部分老城区由于管道改建问题仍旧实行合流制。成都市中心城部分排水管道偏小,尤其是滨江路污水管道;同时各排水区域主干管间缺乏相应的连接管,无法对流量进行合理的调节。目前中心 城污水管道有 里处于带压运行状态,不能满足大量的污水顺利接入,制约了水环境整治工程的深入推进。 成都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以及广大农村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尤其是近年来乡镇企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各河道、渠,加之农药、化肥等农田径流污染,从而引起城区主要河流的水体污染,这些河流的 油类、氨氮等污染物均超标。 6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水平的需要 由于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排洪总出口延伸整治工程、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及成都市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变了成都市城市防洪 长期落后的面貌,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城二环路以内河道的防洪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 200年一遇的水平,三环路以内河道的防洪能力已经达到 50 年一遇的水平。但是,中心城在防洪排涝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河道狭窄、河岸低矮,安全行洪断面不足。三环路以外未经改造河道安全行洪能力普遍不足十年一遇标准,必须拓展有效过水断面才能确保沿岸防洪安全。排、灌兼用,重灌轻排,存在防洪隐患。 各中、小河道多为排、灌两用,以灌为主,坡降平缓,普遍淤积严重。造成行洪能力显著降低,以致暴雨期连连漫水溃堤,给周边地区带来重大损失。 不当的人为活动加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与河争地”的错误思想余害未消,一些开发商随意压缩河道断面,覆盖建房的事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为解决中心城防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水平,完善城区 7 排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将影响城市的品位,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对沿江下游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危胁。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抓住机遇,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项目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包括盲管的清理工作、未建规 划道路配套排水管道的统计工作、污水处理厂的临时补水措施以及各排水分区的临时调控措施。 水盲管的清理工作 2007 年 11 月 2008 年 3 月,成都市规划局对整个成都市中心城区( 59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断头路进行了统一清理,此项工作初步摸清了成都中心城内的断头路的数量、位置、长度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我院又对中心城的断头路情况作了进一步研究和统计,并对断头路上的盲管情况进行了初步排查,该项工作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建规划道路的排水管道统计工作 2008 年 3 月 2008 年 6 月,在成都市规划局的协助下,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未建市政规划道路进行统计,形成成都市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与实施方案,中心城绕城高速内未建规划道路 设年限为 2008,规划实施未建道路的 70%。该方案在进行道路统计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污水干管、重要节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论证,并要求支线管道与道路同步建设。该方案为本项目的基础数据收集提供了必要支撑。 3第三阶段:污水处理厂的临时补水措施 2008 年 6 月,新建的龙潭污水处理厂、天回污水处理厂、武侯污水处理厂以 及江安河污水处理厂相继进入试运行阶段,但由于污水管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所以近期内污水处理厂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来水量有限,无法达到试运行的条件,需要通过临时补水、调水措施并用的方针,解决新建的 4 座污 8 水处理厂来水不足的问题。这 4 座污水处理厂的补水方案已经进入后期实施方案阶段,作为中心城排水工程的有效补充,为本项目的一部分。 排水分区的临时调控措施 在完成前三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后,需要对中心城的排水分区重要节点进行改造,增加各排水分区的可控性和安全性。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比较广,包括一环以内的 老城区,以及三环以外的新开发片区。中心城排水工程的建设不仅范围广且历时长,建设的不均衡导致各排水分区的污水量和管道运行情况各不相同,第和排水分区主要收集老城区污水,来水量比较大,导致进厂干管带压运行严重,而第和排水分区主要收集三环路以外大部分污水,所以目前来水量非常有限,导致市政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综合考虑各排水分区的现状和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行情况,在重要节点设置污水调控措施,使现有市政资源效用最大化。 制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0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0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0282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0318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7.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8),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8.成都市中心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及实施方案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08 年 6 月 9.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成都市主 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2006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1.成都市市统计年鉴( 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9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08 213 号研究中心城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 2008 年 9 月 18 日) 制范围 本可研报告研究的范围是: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不含高新南区、西区)。本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雨、污水在内的排水工程。 要研究结论 通过对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所涉及的各项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论证,再结合成都市 现有及将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我们认为 :本工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建议尽快实施。它的实施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成都市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中心城内个别地方的污水出路问题,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还可以提高中心城内的防洪能力,实现成都市雨污分流的目标。从而改善中心城人民的生活环境,活跃当地经济,改善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状况和水平,丰富人民生活需求,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经济与实惠。 随着成都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就显得越 来越重要。本工程是在成都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下,为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而提出的。项目的实施将直接解决中心城排水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雨污合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等问题。进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早日实现成都市政府提出的“还两江清水”的战略目标。 成都市中心城排水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水管道工程(污水厂配套总干管、干管和支线管道)、雨水管道工程、 4 座污水处理厂补水方案、排水分区调配工程措施。中心城五城区内未建规划排水管道长度为 中污 10 水管道长度为 m,雨水管道长度为 m,元(不含工程拆迁费用和第二类费用),具体内容见表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1 表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建设方案表 行政区 污水工程 雨水工程 污水厂补水方案 排水分区调配 工程措施 合计 管道总长度 总造价 管道总长度 总造价 规模 总造价 ( (亿元 ) ( (亿元 ) (万元) (万元) (亿元 ) 锦江区 成华区 龙潭污水厂方家桥沟调水管道 645 金牛区 天回污水厂补水管道和泵站 7020 青羊区 武侯区 合计 7665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2 表 工程总投资估算表 项目及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 设备 购置 安装 工程 工器具及生产 家具购置 其它费用 合价 (万元) 投资比例 ( %)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水干管工程 水支线管道工程 水管道工程 个污水厂补水方案 留临时工程费用 二部分:其他费用 地租用费 设单位管理费 测费 程设计费 算编制费 设计费 10% 工图编制费 设计费 5%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3 项目及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 设备 购置 安装 工程 工器具及生产 家具购置 其它费用 合价 (万元) 投资比例 ( %) 工程监理费 期工作费 程质量监督费 一、二部分费用合计 本预备费 10% 设期贷款利息 程概算总投资 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由于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排水、电力、燃气、给水和通信等多家投资主体,各专项工程存在一个建设衔接问题,建议道路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合理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提前通知兴蓉投资有限公司、各管线公司、河道投资部门,做好相应工程的资金准备调度工作。 (2)排水工程的建设以排水方案 为依据,并结合排水管理部门提出的目标和需求,投资主体调整实施计划,做到排水工程的效用最大化。 (3)排水单元户的雨污分流工程没有计作本工程内容,主要原因是经过多年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单元户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85%。剩余单元户的雨污分流工作建议其实施主体与道路的排水管道同步实施。 (4)河道工程未计作本工程内容,但排水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河道工程的整治工作,所以建议排水工程的投资主体提前告知河道投资主体,制订与之同步的年度实施计划。 (5)本工程投资估算中只按照相关标准计算了污水干管的租地费用,支线管道由于与道 路同步实施,未计算其租地费用。所有排水工程均没有计算拆迁费用,建议通过方案选线和施工措施等多种形式规避拆迁障碍。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52 区域概况及现状评价 域概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 10254 10453和北纬 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 192 公里,南北宽 166 公里,总面积 12390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成都现辖 9 区 4 市(县级市) 6 县,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 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全市面积12390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3681 平方公里。 市性质及规模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膨胀速度也明 显加剧。 2007 年,户籍人口总数为 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位。其特点:一是人口密度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为 830 人,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多在每平方公里 1000 人以上。二是社会劳动者人数比重大。全市劳动力资源占户籍总人口的 其中从业人员占 三是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人数比重大,据五普资料,全市每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数为 724 人,是四普的 ,可见成都市劳动力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素质较高。 随着 2002 年新都、温江撤县设区,成都市主城 区面积从 2176 加到 3681 时,在 2002 年成都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已达 376 万人,实际建成区面积已达 283 平方公里,远远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其中人口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6规模突破了 106 万人,用地规模突破了 57 平方公里)。 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质研究历史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 米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 5364 米,相对高度在 1000 米左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 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 750 米上下。 2地质情况 成都市土地资源土地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 11 类,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可分为耕地、园林地、牧草地等 8 类。平原面积比重大,达 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丘陵面积占 山地面积占 成都市位于岷江冲积扇的中部和前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然 地面坡降 平原区域内地质构造上部为第四纪冲积层,多为砂土及砂砾石构造,厚度约 10 30 米,下部为白垩纪岩层,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下 2 3 米。东部及东北部为丘陵,表层多为粘土及膨胀土,局部有岩层露头。 3气候情况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 右, 10C 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 4700 5300C,全年无霜期大于 337 天,冬季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为 5C 左右, 0C 以下天气很少。冬春 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 米,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 2:1 左右。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有利于生物繁衍。风速小,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 1 /秒;晴天少,日照率在 24 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042 1412 小时,年平均太阳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7辐射总量为 卡 /平方厘米。 4 水文情况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 立方米。有岷江、沱江等 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 里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700 余平方公里,主要分属岷江、沱江两大水系,两大水系流域均以降水为主要径流补给,地表径流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水位变幅较大。城市西南部河道属于岷江水系,东北部河道属于沱江水系,互有连通,属非闭合流域。 市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成都是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有一定实力的工业体系,在电子、机械、医药、食品等领域已拥有一批极具规模的企业集团。成都的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在全国、西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7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 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元,增长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元,增长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元,增长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 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26527 元(按2007 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3634 美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元,比上年增长 民间投资完成 元,增长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产业看,一产业完成投资 元,增长 二产业完成投资 长 其中工业投资 元,增长 快于总投资 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 高到 元,增长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 4346 个,比上年增加 392 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元,增加 元,其中新开工项目 2266 个,计划总投资达 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2007 年, 中心城区 水环境综合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整治工程 完成投资 元,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 完成投资 元。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公交线路长度达 2306 公里,市区公交营运汽车5547 辆,全年公交客运量 人次 ,出租汽车 9488 辆。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 立方米。日供水能力 吨。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 78 项,总投资 元。废气治理完成投资 元,废水治理完成投资 元,关停并转迁企业 325 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100 的天数)达 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百分点;综合污染指数下降 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人 ,比上年末增加 人。常住人口 人,比上年末增加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26606 元,比上年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49 元,增长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水工程现状评价 根据成都市的地形地质及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将成都市中心城(绕城高速路以内)共分为五个污水服务区,其分区区界主要为绕城高速、锦江、东风渠、宝成铁路、铁路西环线等河渠及重要交通设施。 按规划要求,中心城 5 个排水分区,每个分区有 1 3 条污水总干管,这些总干管将收集的污水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总干管的建设一是与污水 处理厂的建设配套;一是与道路工程改造同期实施。各分区污水总干管建设情况如下: ( 1)第排水分区污水干管整体上由三条干管组成: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9线:川陕路金新路污水干管:起点为东风渠,沿川陕路、金新路接至天回污水处理厂,管径为 要服务于宝成铁路以东,包括磨盘山区域,该段管道已建成。 线:金新路(北新大道天回污水厂)污水干管:起点为北新大道,沿金新路接入天回污水处理厂,管径为 要服务天斑路以北区域,该段管道已建成。 线:北三路北新大道大天路万石路甘油路污水干管 (含安丰路):北三路起点为成彭路,沿北三路、北新大道,接入大天路污水干管,安丰路起点为安靖镇,然后沿大天路,与人民北路污水干管汇合后,再沿大天路、万石路、甘油路接入金新路污水干管,再接入天回污水处理厂,管径为 要服务大丰镇大部分区域、安靖镇大部分区域以及天回镇宝成铁路以西的大部分区域。该段干管,只有北新大道已建成,大天路(新都段)在建,其余均未建。 ( 2)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为龙潭污水总干管(十陵片区污水进入龙泉驿区西河污水处理厂),该片区污水干管主要由东线、南线和西线污水主干管组 成,总长约为 里。南线污水总干管位于三环路绿化带和规划达成铁路绿化带内( ,接三环路两个污水口(成南高速路南北各一个需要顶管穿越成南高速路和规划达成铁路,目前已经建成。西线污水主干管分别为北湖片区污水出口 (马鞍山排洪渠 (污干管,全线未建;东线污水干管为龙潭工业园区 K 线和规划道路干管 (有 建。 ( 3)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为两段,一段为沙河污水总干管,一段为乌龟碑污水总干管。沙河污水总干管起于二 环路沙板桥路交叉口,至沙河污水处理厂,其溢流管沿跳蹬河路向南接入乌龟碑污水总干管中,管径 龟碑污水总干管起于三环路,向西至沙河,沿沙河向南到成仁路,穿琉璃乡柳江工业园区进入乌龟碑污水处理厂,管径 前这两段总干管绝大部分已完成,仅余乌龟碑污水总干管三环路沙河段(约 3 公里)还未建设,管径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 4)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三瓦窑一、二期工程污水总干管,一部分为三瓦窑三期工程污水总干管。三瓦窑一、二期工程污水总干管北起红星路新南门,沿红星 路、新南路、科华路、红星路南延线向南,其间穿越一环路、二环路,最后到达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管径 瓦窑三期工程污水总干管北起三环路天府立交桥,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至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三期,管径 2 排水分区的这两根污水总干管目前均全部完成,投入运行。 ( 5)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分为高新西区污水厂总干管、江安河污水总干管以及武侯污水厂总干管。 高新西区污水厂主要服务于高新西区,污水干管已经建成,厂站现状处理规模为 4 万 m3/d,基本满负荷运转。 江安河污水 处理厂主要服务于新光华片区,规划江安河污水处理厂污水主干管起点为沙西线以南,沿货运大道由北向南至光华 8 线,全长约 里,管径 i=运大道(沙西线羊西线)污水管已经建成,长度约 3 公里。货运大道( 132 厂成温路)未建。 武侯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主要涉及武侯工业园区、武侯区三环路沿线区域、金花、机投、簇桥、太平寺机场片区、双流九江镇,另外第排水分区青羊区范围内由江安河污水处理厂未处理完的污水,通过货运大道污水干管溢流至武侯污水处理厂处理,现状建成规模为 10 万 m3/d。武侯污水处理厂进厂干管: 1)通过老川藏路 污水干管将三环路污水主管上的部分污水分到新机场路、文昌路和污水厂门口规划道路段污水干管,最后进入武侯厂处理 ,已经建成。 2)通过新机场路文昌路段污水干管将上游货运大道、武青路、老川藏路的污水收集到进厂路污水管道,管径 建。 3)规划川藏路以上段货运大道尚未建成,该片区的污水只能通过老川藏路上现状 污水管道接入新机场路污水干管。 污水排水系统好比城市的“静脉”,它的适时建设、正常运行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成都一个历史悠久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1的城市来说,由于多年建设中基础设施规划的局部调整、建设时序以及区域建设不平衡等原因,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污水排水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和相关单位的调查、研究和总结,目前成都市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部分区域建设滞后、部分区域污水盲管无出路、部分区域污水管网由于缺乏连通目前带压运行。由于城市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是个系统工程,所以以上问题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连带性,在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可能得到缓解。结合成都市主城区 排水分区,我们总结目前成都市污水排水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各个污水排水分区的排水系统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的问题分析如下: ( 1)第排水分区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整个排水分区属于建设滞后的问题,该片区内的污水干管正在建设中、支线管道基本没有形成。随着川陕路改造、大天路、金新路等主干道的建设,排水干管的骨架正在形成,为了保证天回污水处理厂的有效运行,在干管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建设污水支线管道。 ( 2)第排水分区(龙潭污水服务分区)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排水分区总面积 39 平方公里,以成南高速为界分为南、北两 部分。成南高速以南片区排入规划西河污水处理厂,成南高速以北片区排入规划龙潭污水处理厂。龙潭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内主要问题是主要服务于三环路以外区域,污水管道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厂的配套干管还有西线和东线没有建成,支线管道建设滞后,导致目前龙潭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只有 2000 多 m3/d,建议尽快完善干管建设,并打通所有盲管,加快支线管道建设。 ( 3)第排水分区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排水分区总面积 182 平方公里,它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锦江、东风渠、成绵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南锦江(府河)、一环 路东半环外侧。第排水分区主要为建成区,污水总干管、干管建设较为完善,仅余乌龟碑污水总干管三环路沙河段(约 3 公里)还未建设,管径 80 年代至今,该排水分区由于污水干管建设时序,以及城市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突显的主要问题是局部管段带压和缺乏区域多种调节分流措施。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2( 4)第排水分区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排水分区总面积 115 平方公里,它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锦江、一环路东半环外侧、南锦江(府河)、外环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黄忠大道、金府路。 第排水分区的污水总干管、干管建设较为完善。三瓦窑一、二 期工程污水总干管北起红星路新南门,沿红星路、新南路、科华路、红星路南延线向南,其间穿越一环路、二环路,最后到达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管径 瓦窑三期工程污水总干管北起三环路天府立交桥,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至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三期,管径 2 排水分区的这两根污水总干管目前均全部完成,投入运行。但由于近几年畅通工程的建设,旧城区中下穿隧道、立交建设较多,对原有旧城区的水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整个网络的部分节点出现问题。少城片区污水管网带压运行,东城根街南段(文翁路)污 水涌堵及由于污水带压造成的百花潭公园旁的南河雨水出水口溢流出污水。污水主管间缺乏连接管,在污水主线管道上没有设置污水调控设施(如:闸门等),造成污水分流和后期的维护管理都很困难,特别是管道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调配(如:红星路南延线污水总干管等)。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区新、改、扩建污水管道工程 (特别是因修建隧道、桥梁实施迁改污水管道 )的主要矛盾之一。 ( 5)第排水分区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排水分区规划 3 座污水处理厂,高新西区污水厂运行状况良好,武侯污水处理厂由于干管还没有全线贯通和主要节 点等问题,导致武侯污水厂来水量不足,需要尽快进行管道排查工作,找到重要节点的堵头,保证污水顺利进入污水处理厂。江安河污水处理厂在建以及部分污水干管在建,但是由于货运大道存在大量的拆迁,干管近期很难实施,导致江安河污水厂的污水服务面积非常有限,突显的问题是选择近期污水干管的替代方案,同时完善支线管道的建设。 ( 6)第、排水分区调控问题:二环路 水干管压力运行状况比较严重,根据市政设施养护处调查数据显示: 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3表 二环路污水干管压力运行调查数据表 污水压力 运行管段 检查井内污水高出管顶距离( m) 二环路南一段 环路南二段(人南立交桥头) 环路南三段 环路南四段 环路西一段 环路污水干管直接汇入红星路污水总干管,然后接入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是第排水分区的一根重要污水管线。三瓦窑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是第排水分区唯一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在该厂已经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红星路污水总干管及其它很多重要干管都是带压运行。 黄忠大道污水干管是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的一条重要污水干管,管经为干管属于第排水分区,根据规划应接入三环路污水干管,然后派往第排水分区的污水处理厂,即新增的武侯污水处理厂。该干管末端已修建至老川藏路西 1000m 左右的位置,由于拆迁等问题,目前接往三环路的污水管道尚未修通。随着黄忠大道两侧的发展,污水量越来越多,必须尽快打通黄忠大道污水干管出路。 ( 7)三环路出口问题 三环路道路及排水工程于 1998 年 10 月开始建设, 2002 年年底完工。三环路全长 51线经过了第、排水分区,加上东北半环沿线地形变化及地势起伏较大,排水工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 原则进行设计,其中雨水管道分段就近下河;污水管道则通过放射性道路分别排向各污水排水分区的污水处理厂。 2002 年,干道指挥部对三环路雨水出路进行了集中整治,基本解决了三环路雨水排放问题,但污水管道出路由于涉及各排水分区的污水处理厂(站)和主干管建设规模大、资金、拆迁等原因,目前尚留有方家桥沟、北东风渠成渝铁路、南东风渠成渝高速、成渝高速老成渝路、秀水河 5 处出口未打通。随着近几年三环路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许多路段产生的污水无法排除,直接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4排放到附近水体,严重污染了河道。因此有必要对三环路污水出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彻底解决三环路全部污水出路遗留问题。与此同时,三环路也是各个排水分区的调控节点集中处,可以考虑在适当位置增加调控节点,调节各个污水厂的运行问题,对成都市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纱工艺参数优化与调整考核试卷
- 幼儿园活动设计要点
- 自行车配件市场供需分析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考核试卷
- 《卓越发展》:课件展示
- 刀具的设计与性能评估方法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中低压配电柜设计与选型考核试卷
- 收藏品市场调研报告撰写技巧考核试卷
- 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考核试卷
- 节能环保与健康城市考核试卷
- (高清版)DB3301∕T 0411-2023 公共汽电车维修车间建设与管理规范
- 激光应用技术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期权开户考试题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粮油)仓储管理员
- 无人驾驶技术在旅游景区的自动驾驶巴士的创新实践
-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2加强宪法监督
- 血透患者的血压管理
- 《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应用- Integration》课件-项目一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 4.2依法履行义务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二元一次方程组讲义
- 2025江苏苏州狮山商务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板块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