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_第1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_第2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_第3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_第4页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 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 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 势” 的内涵是本次学 习的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正面表现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四、教学准备:预习课件、多媒体五、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词、读通文本,理解重点句子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5、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四、教学准备:预习课件、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直接出示课题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点名读,正音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指导“凹 ”的笔顺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生说( 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教师对语言的精练做适当指导5、读了课文,谭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爱生如子、舍己 为人 )(三)品读感悟过渡:2008 年 5 月 12 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灾难突然降临, 让我们重温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1播放图片学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场景并谈感受2读书画出文中描写地震场景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场景的?生读书,自读感悟 全班交流预设一 “忽然, 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指导:这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关注叹号)读出这三个叹号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有什么用意?(三个感叹号显示着地震的发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地震给人的感觉突如其来,瞬间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死亡的威胁。 )齐读预设二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 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指导:这句话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词语有哪些?(关注“越来越厉害”“刺耳的吱吱声”“腾空而起”)读出这些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地震的危害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急。人早一秒离开现场就少一分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齐读预设三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 砸 下来,楼房塌陷了 指导:这句话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词语有哪些?(关注“地动山摇”“重重地”“塌陷”)读出这些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地震来得如此迅猛,像野兽摧毁一切, 这是巨大的灾难。人 类在地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3集体出示这三句场景描写的句子自由地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场景呢?与“最后的姿势” 有关 吗?与文中主人公有关吗?学生谈,引出“烘托”再读4在这危急的时刻,在这短短的几秒钟,看看我 们 的谭老师做了什么?画出与此相关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生读书,感悟交流出示句子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倒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引导:谭老师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谈引出“语言”“动作”灾难来的太突然,也来得太快了,快的让谭老师只留下了三句话和三个动作,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齐读比较:出示场景描写的句子和这两个句子小结:这一处句子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而这一处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正面来表现人物,殊途同 归。5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找出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 ”的这种写作方法学生浏览文本(1)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2、“死死地”。想象:砖块掉下来了, 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 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 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 护住学生。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 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3、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9、10 自然段,抓住关 键词句品读体会。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 、“扑” ,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 4、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 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 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 (读词)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6谭老师之所以能够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 让我们通过一节普通的课来寻找其中的答案出示第三自然段生读说一说引导:想一想谭老师仅仅是通过言传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吗?谭老师的人生价值就是“ 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一直以这个人生价值为行动准则, 时时刻刻爱着自己的教育职业,并在危难中以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自身的准则。7再读课文,丰满人物形象谭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除了是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他还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爱女儿、工作尽责、亲切和善,知 识渊博,幽默风趣)8情境渲染,理解“ 最后的姿势” 的含义谭老师用对学生的爱,对职责的恪守, 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命,但他却永 远地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只有一岁半的女儿,离开了他深受着的学生,在校园时在,在教室里, (引读)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身影了。 ”出示图画师范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四)、缅怀英雄,送谭老师一路好走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灾难中, 谭老师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