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7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y( )太守 决 z( ) 浑欲不胜zn( )邺城 sh( ) 天启壬 x( )老翁 y ( )墙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 分)便要还家。_ 欣然规往。_谈笑有鸿儒。_ 故人不独亲其亲。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 其两膝相比者。_ 大道之行也。_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 (1 分)A.太守 / 即遣人 / 随其往 B.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C.感时花 / 溅泪,恨别鸟 / 惊心 D.吏呼 / 一何怒,妇啼 / 一何苦4、文学常识填空。 (2 分)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_。爱莲说的作者_是_代著名哲学家。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 。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 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 _ 。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6、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 (2 分)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1 分)A 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 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二、阅读鉴赏(53 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_,_。无丝竹之乱耳,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_?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 (2 分)9、解释下列词语。 (2 分)名_斯_白丁_案牍_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1分)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水 不 在 深11、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12、本文表达了作者_节操和_的情趣。 (1 分)13、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的点明理由。 (2 分)_。(二)大道之行也,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2 分)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不独亲其亲_矜、寡、孤、独、废疾者_谋闭而不兴_ 外户而不闭_不独子其子_ 货恶其弃于地也_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 分)_通_,解释:_通_,解释:_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1.5 分)_ _(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_,_,左刻“_, _” ,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 分)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1.5 分)箬蓬覆之( 指代“船舱” ) ( ) 闭之( 指代“小窗” ) ( )石青糁之( 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 _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_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的不同。 (2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为宫室、器皿、人物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24、找出摘录文段中含有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 分)_通 _,意为_;_通_,意为_。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分)苏、黄共阅一手卷_舟尾横卧一楫_古今不同点:_2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_(1 分)27、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 、 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 分)_。(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 (2 分)29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为宫室、器皿(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_31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2 分)_32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2 分)_33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1 分)答:_(五)课外文言文阅读(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言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有一老父衣褐( )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父以足受,笑而去( ) (4)谷年十有五( )(5)是负义也( ) (6)乃载祖归养(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 分)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良殊大惊,随目之(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37、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 分)38、.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2 分)三、写作训练(30 分)“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 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7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y( )太守 决 z( ) 浑欲不胜zn( )邺城 sh( ) 天启壬 x( )老翁 y ( )墙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 分)便要还家。_ 欣然规往。_谈笑有鸿儒。_ 故人不独亲其亲。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 其两膝相比者。_ 大道之行也。_3、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 (1 分)A.太守 / 即遣人 / 随其往 B.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C.感时花 / 溅泪,恨别鸟 / 惊心 D.吏呼 / 一何怒,妇啼 / 一何苦4、文学常识填空。 (2 分)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_。爱莲说的作者_是_代著名哲学家。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 。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 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 _ 。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6、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 (2 分)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1 分)A 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 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 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二、阅读鉴赏(53 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_,_。无丝竹之乱耳,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_?8、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 (2 分)9、解释下列词语。 (2 分)名_斯_白丁_案牍_10、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1分)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水 不 在 深11、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12、本文表达了作者_节操和_的情趣。 (1 分)13、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的点明理由。 (2 分)_。(二)大道之行也,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2 分)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不独亲其亲_矜、寡、孤、独、废疾者_谋闭而不兴_ 外户而不闭_不独子其子_ 货恶其弃于地也_16、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 分)_通_,解释:_通_,解释:_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18、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1.5 分)_ _(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_,_,左刻“_, _” ,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9、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 分)20、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1.5 分)箬蓬覆之( 指代“船舱” ) ( ) 闭之( 指代“小窗” ) ( )石青糁之( 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 _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_23、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的不同。 (2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为宫室、器皿、人物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24、找出摘录文段中含有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1 分)_通 _,意为_;_通_,意为_。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分)苏、黄共阅一手卷_舟尾横卧一楫_古今不同点:_26、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_(1 分)27、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 、 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 分)_。(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8、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 (2 分)29解释下列加点词(2 分)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为宫室、器皿(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0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_31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2 分)_32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2 分)_33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1 分)答:_(五)课外文言文阅读(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捐:抛弃。谏:好言相劝。舆:手推的小车凶:不吉利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有一老父衣褐( )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父以足受,笑而去( ) (4)谷年十有五( )(5)是负义也( ) (6)乃载祖归养(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 分)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 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良殊大惊,随目之(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37、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表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 分)38、.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2 分)三、写作训练(30 分)“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 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