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_第1页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_第2页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_第3页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_第4页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观后感: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 100 周年,增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加强博物馆间的合作,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列维金介绍说,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人文交流在不断开展,如同一幅不断流动的彩色画卷。此次展览包括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参展文物 238 件,其中包括了 21 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的杰作。展览由三部分组成: “伟大的革命” “人民的纪念”和“中苏友谊” 。第一部分“伟大的革命” , 列宁在讲坛上由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于 1928 年开始绘制,在 1930 年临近列宁 60 岁生辰时完成,是体现领袖形象的经典之作。画面中,列宁身处暴风雨天空的背景之下,正在慷慨激昂的进行演讲,看台旁边鲜艳的旗帜空中飘舞,示威者聚集在剧院广场上,作者以惊人的创作热情塑造了“列宁我们的旗帜”形象。第二部分“人民的纪念” ,以十月革命后到 20世纪 80 年代末创作的宣传海报和纪念性文物,展现十月革命以后人民对革命的纪念,其中也反映了苏联的历史大事件、社会发展和生活情景。第三部分“中苏友谊”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后到20 世纪末中苏、中俄友好交往的内容。包括北洋政府代表团送给列宁的礼物、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等等。 。1925 年 1 月 21 日列宁逝世一周年时,孙中山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而书写的哀悼词。绸面题词为:“革命之真意义为求最大多数人类之解放与自由,列宁于此得大成功”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的博物馆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相继共同举办了数个有影响力的展览,如 XX 年与托尔斯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托尔斯泰莫斯科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XX 年与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合作举办的“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 ,XX 年与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览等。这些展览加深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中俄博物馆界的文化交流,更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和文化的盛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中国梦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的文化客厅,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今天,在伟大的十月革命 100 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将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真实的历史照片、精彩的美术作品,向大家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斗争、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一段中俄友好的佳话。我们相信,在 100 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思考十月革命的价值时候,更能领会到:中华民族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 100 周年,增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加强博物馆间的合作,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列维金介绍说,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人文交流在不断开展,如同一幅不断流动的彩色画卷。此次展览包括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参展文物 238 件,其中包括了 21 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的杰作。展览由三部分组成: “伟大的革命” “人民的纪念”和“中苏友谊” 。第一部分“伟大的革命” , 列宁在讲坛上由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于 1928 年开始绘制,在 1930 年临近列宁 60 岁生辰时完成,是体现领袖形象的经典之作。画面中,列宁身处暴风雨天空的背景之下,正在慷慨激昂的进行演讲,看台旁边鲜艳的旗帜空中飘舞,示威者聚集在剧院广场上,作者以惊人的创作热情塑造了“列宁我们的旗帜”形象。第二部分“人民的纪念” ,以十月革命后到 20世纪 80 年代末创作的宣传海报和纪念性文物,展现十月革命以后人民对革命的纪念,其中也反映了苏联的历史大事件、社会发展和生活情景。第三部分“中苏友谊”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后到20 世纪末中苏、中俄友好交往的内容。包括北洋政府代表团送给列宁的礼物、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等等。 。1925 年 1 月 21 日列宁逝世一周年时,孙中山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而书写的哀悼词。绸面题词为:“革命之真意义为求最大多数人类之解放与自由,列宁于此得大成功”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的博物馆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相继共同举办了数个有影响力的展览,如 XX 年与托尔斯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托尔斯泰莫斯科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XX 年与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合作举办的“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 ,XX 年与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览等。这些展览加深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中俄博物馆界的文化交流,更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和文化的盛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中国梦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的文化客厅,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今天,在伟大的十月革命 100 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将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真实的历史照片、精彩的美术作品,向大家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斗争、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一段中俄友好的佳话。我们相信,在 100 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思考十月革命的价值时候,更能领会到:中华民族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 100 周年,增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加强博物馆间的合作,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纪念十月革命 100 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列维金介绍说,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人文交流在不断开展,如同一幅不断流动的彩色画卷。此次展览包括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参展文物 238 件,其中包括了 21 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的杰作。展览由三部分组成: “伟大的革命” “人民的纪念”和“中苏友谊” 。第一部分“伟大的革命” , 列宁在讲坛上由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于 1928 年开始绘制,在 1930 年临近列宁 60 岁生辰时完成,是体现领袖形象的经典之作。画面中,列宁身处暴风雨天空的背景之下,正在慷慨激昂的进行演讲,看台旁边鲜艳的旗帜空中飘舞,示威者聚集在剧院广场上,作者以惊人的创作热情塑造了“列宁我们的旗帜”形象。第二部分“人民的纪念” ,以十月革命后到 20世纪 80 年代末创作的宣传海报和纪念性文物,展现十月革命以后人民对革命的纪念,其中也反映了苏联的历史大事件、社会发展和生活情景。第三部分“中苏友谊”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后到20 世纪末中苏、中俄友好交往的内容。包括北洋政府代表团送给列宁的礼物、孙中山为列宁逝世一周年书写的哀悼词等等。 。1925 年 1 月 21 日列宁逝世一周年时,孙中山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而书写的哀悼词。绸面题词为:“革命之真意义为求最大多数人类之解放与自由,列宁于此得大成功”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的博物馆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相继共同举办了数个有影响力的展览,如 XX 年与托尔斯泰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托尔斯泰莫斯科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XX 年与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合作举办的“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 ,XX 年与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览等。这些展览加深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中俄博物馆界的文化交流,更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和文化的盛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中国梦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的文化客厅,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今天,在伟大的十月革命 100 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