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五缘海西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 1954 年发现以来经过 8 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XX 平方米,几乎是由 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 3 米左右,所以又称 “贝丘遗址” 。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 24 公里处 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 20 公里,占地 42.5 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 遗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 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博物馆内展出 1954 年以 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 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 30 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 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称“中华之最”的宝贝。中华第一灯,在 125 号墓葬 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137 号墓主人为 25 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 被称为“日本人骨” ,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 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 瓷器距今 3000 多年, 都施有青绿色釉, 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提线陶簋, 131 在 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 11 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竖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 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 3000 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18 件陶釜, 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在 131 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 18 件,在这 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 化。二、阅读资料,感受昙石山遗址文化。1、阅读书本资料“闽台古文明摇篮” 。2、文中介绍了昙石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对于昙石山文化,大家有何感想?4、阅读加油站福建古文明与台湾史前文明。三、了解闽台古陆桥,分享体验。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了解福建与台湾历史上的渊源。2、完成连一连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对比海峡两岸考古发现,想想闽台两地存在什么 样的渊源关系。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五缘海西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 1954 年发现以来经过 8 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XX 平方米,几乎是由 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 3 米左右,所以又称 “贝丘遗址” 。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 24 公里处 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 20 公里,占地 42.5 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 遗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 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博物馆内展出 1954 年以 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 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 30 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 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称“中华之最”的宝贝。中华第一灯,在 125 号墓葬 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137 号墓主人为 25 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 被称为“日本人骨” ,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 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 瓷器距今 3000 多年, 都施有青绿色釉, 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提线陶簋, 131 在 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 11 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竖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 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 3000 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18 件陶釜, 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在 131 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 18 件,在这 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 化。二、阅读资料,感受昙石山遗址文化。1、阅读书本资料“闽台古文明摇篮” 。2、文中介绍了昙石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对于昙石山文化,大家有何感想?4、阅读加油站福建古文明与台湾史前文明。三、了解闽台古陆桥,分享体验。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了解福建与台湾历史上的渊源。2、完成连一连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对比海峡两岸考古发现,想想闽台两地存在什么 样的渊源关系。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五缘海西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 1954 年发现以来经过 8 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 XX 平方米,几乎是由 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 3 米左右,所以又称 “贝丘遗址” 。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 24 公里处 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 20 公里,占地 42.5 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 遗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 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博物馆内展出 1954 年以 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 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 30 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 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称“中华之最”的宝贝。中华第一灯,在 125 号墓葬 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137 号墓主人为 25 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 被称为“日本人骨” ,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 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 瓷器距今 3000 多年, 都施有青绿色釉, 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提线陶簋, 131 在 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 11 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竖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 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 3000 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18 件陶釜, 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在 131 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 18 件,在这 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 化。二、阅读资料,感受昙石山遗址文化。1、阅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