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目名称 目承办单位、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 设地点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制依据 程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程 概况 论及建议 论 议 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目背景 当今时代,竞争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环境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城市绿化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因此,包括道路绿化在内的环境建设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 城市 绿 化建设是在 对现状 深入 细 致 调 查研究的基 础 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 质 、 发 展目 标、 用地布局等 规 定,吸收 国内外城市 绿地规 划和建 设 的先 进 理念,科 学 制定城市规划区中各 类绿地的发 展指 标 ,合理安排城市各 类绿地 建 设,达 到保 护 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 境,优化人居 环 境,促 进 城市可持 续发 展的目的。 2004 年,建 设 部在提出 创 建“ 园 林城市”的基 础 上,把 创 建“生态园 林城市”作 为建设现阶 段生 态 城市的 阶 段 性目 标 。利 用环 境生 态学 原理, 规 划、建 设 和管理城市, 进 一步完善城市 绿地 系 统 ,有效防止和 减 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 声 污染和各种 废弃 物,实 施清洁生 产 、 绿 色交通、 绿 色建筑,促 进 城市中人与自然和 谐 ,使环 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城市园林绿化也是一项城市公益性建设。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 美化城市;对改善投资、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本次 *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 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通过大力发展城市 绿化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才、 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 2) 城市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注重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态文明。 加强城市 绿化 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 *、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 ( 3)城市绿化 ,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 城市绿化 ,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4)项目建设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通过创建城市绿化,提高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修 武县的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效益:除了间接促进 *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还可 5 以为招商引资创造极佳条件,拉动 *县经济发展,另外可以带到周边地价的上涨。 生态效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发展绿化 ,使 *县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6 第三章 需求分析 体需求(浦口新城需求) 市性质及规模 *县 位于 *省西北部 ,*南麓,毗 邻 2 市 4 县 ,西与 *市接界,东 、 东 北分别与 *县 、 *市接壤,北、西北同 *省 *县 、 *县 搭界。 *县 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我国 *交汇点, *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县 距 *市 70 公里,距 *市 25 公里,距 *600 公里。以 该县县 城 为 中心, 铁 路、公路 纵横 交 错 ,四 通八 达 。 *县现辖 三 镇 五 乡 ,一 个 工 贸区 和一 个城镇办 事 处 , 223 个 行 政村。 *县县城现状 建 成区 面 积 方公里,城 区 人口 65400人。 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 2005 年, *县 实现 全县 生产总值 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8136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亿 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县县城现状 建 成区 面 积 方公里,城 区 主体在 *铁 路以南, *路以北, *路以 东 , *路以西。城市以北部老城 区为 依托, 逐 7 渐 向南蔓延式 发 展,城市 向东、向 西 发 展相 对缓 慢,形 成南北向 较长 ,东 西向略短的城市形 态 。 城市主要 对 外 联 系道路 有 *大道、 *路与 *路,城市主要道路 东西向有 *路、 *路、 *路、 *路、 *路,南北向有 *大道、 *路、路,初步形成了五 横四纵 的路网骨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也趋之完善。截至目前, *县的水、电、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能够完全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求。 据中心和展现平台 (机房、数据规划、 3 地质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基础为燕山运动所奠基。早在燕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 沉 降,接受堆积,形成平原。山地在接受沿走向的断裂影响的抬升过程中,造成从南向北阶梯高起地形。从东北往西北是斗水峡谷、 * 峡谷、黄龙洞峡谷与青龙洞峡谷等,一般都比较短。在雨季时,东西向的冲沟流水分别汇入南北的河谷而流出山区。 另外,就是喜马拉雅运动对北部山区的强烈影响。其标志是:河谷呈明显的下切,岩性一致的各坡上部坡度较缓,有薄土层,下部多陡崖;沟谷河曲明显为深切嵌入,有自然截弯;冲沟深切有一段切入 8 岩基,深达 60 米左右,为石质冲沟,属山区最好的耕田。 本县出露的地层,在南部是新生代的第四纪的松散土层, 北部是古生代的沉积岩层,以石灰岩为主。本区内地层出露异常简单,其时代以元古代和古生代为主,以新生代为次。 *县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县 地 形为 “北山南川”,北部 为 山 区 和丘陵,面 积 方公里,占 总 面 积 的 南部 为冲积 平原,面 积 方公里,占 总 面 积 的 山 区 与平原面 积 几乎各占一半,素有 “半山半川 ”之 称 。 北部是山地 ,属 *的组 成部分,自河北省沿入,呈 东 北、西南走向 与 *山相 连 ,构成一道天然屏障。海拔高度大部分在 1000 余米。 全 县 北山南川,地貌复 杂 ,地 势 北高南低, 自北向南逐步 过度 到低山、丘陵、山前 倾 斜平原 及洪 积 冲 积平原。北部山 区 面 积为 方公里,占 总 面 积 的 57%。南部平原面 积为 方公里,占 总 面 积 的43%。全 县平 均海拔 为 720 米左右,最高 点 海拔 1368 米,最 低点 海拔78 米,南北相 对 高差 为 1290 米。 *县河 流 属 海河流域的 卫河 水系。平原 地区 以 *河、 *、 *、*河较 大。山 区有 *河、 *河、 *河等自然河流;其次 还 有人工 兴 修的 总 干渠 、东干 渠、西干渠、三道河、峪 *支等。除山 区 的人工管道之外,其余均 属 季 节 性河流,旱季 无 水,汛期洪水 较 大。 9 距 城 区较 近的河流主要有 *河、 *河、 *河故道等。 ( 1) *河 *河位于 县 城北部 ,发 源于 *省 *县 *镇 。 该 河自西 向东流经 *县 、 *市、 *县 、 *县至 *县 *北入 *渠,全 长 里,在 *境 内长 里,流域面 积为 450 平方公里。上游河 宽 15 米,下游河 宽为 30 米,平均河深 为 3 米,多年平均 径流深 度 为 150 毫米,是 * 一 条 最主要的防洪排 涝 河道。 1959 年春治理 *河以 来 ,最大可 过 流量 650 秒立方米(包括行洪区 )。 过 水基本流量 为 80 秒立方米,枯水期流量一般 为 1立方米 。*河 *水文站 20 年一遇防洪流量 925 立方米每秒,相 应 水位 ( 2) *河 县 城南三公里 处 有 *河,河 宽 15 米,深 3 米,系 *河的平原支流。发 源于 *县 *,流 经 *、 *,到 *县 的 *入 *河,故 称为 *河。自西而 东 全 长 49 公里。 该 河原 无 固定河槽,系 *处 多次 决 口而形成。据 历 史 记载 ,清嘉 庆 二十三年( 1818 年) *决 口于 *村,之后又多次决 口, 将大量 的泥沙 带 入河道,大部分土地被淹,房屋倒塌, 给 人 们造成很大危害。 1965 年,新 开河 床,又 经 1981 年治理 ,达 到 设计 要求, 该 河 宽 20 米,深 3 米,在 *境 内长 里,流域面 积 3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 径深 110 毫米,基本流量 为 立方米左右, 10 防洪期 过 水流量 为 40立方米,最大可 过 水流量 为 80 秒立方米。 ( 3) *河 *河于老 县 城南 遗 有故道, 现仅长 4 公里,可引 *河水 从 *至城东养鱼 塘,曾名 *河、 *河。因其下游入 卫河直达 *,以漕 运为 主, 故 改称 *河。河道流 经县 城南 门 外,又 东 北流 数 里,始折而 东 行入 *径 。民 国时 期, 运河 在 *境 内长达 里,流量 4 秒立方米。 1953年 设 立 *运河 管理局, 对 *、 *、 *、 *四县境内 的 运河进 行治理。过 水流量 30 秒立方米, *的灌溉面 积为 2 万 亩 ,同 时 可排除 两 岸洪水。 1959 年冬, *因搞 *工程和 开发 *河工程, 使历 史上的千年 *河失去了排灌能力。 *县 北 处 *前 倾 斜地 带 ,泉水出泄地面。因此,自然泉星 罗 棋布。据 记载 ,入河泉源共 26 处 ,不入河的山泉共 21 处 。 慧城建(工程项目管理、智能管网、防汛) *县属于 暖 温带 大 陆 性季 风 型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其 时间划 分 为: 春季自 3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共 55;夏季自 5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共 110;秋季自 9 月上旬至 11 月初,共 55季自 11 月上旬至次年 3 月中旬,共 140 天。四季 规 律 为 冬季 时间长 ,夏季次之,春 秋较 短。 总 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干冷,春季多 风 ,秋季 凉 爽,气候年 变 化 较 大; 热 量充足, 光热辐 射 潜力 大,有利 农 作物 生长 。但降水季 节 分布不均 匀 ,自然 灾害频 繁。 *县 地 势 北高南低,背 风 向 阳 , 热 量 条 件 属 *北平原高值 区 。 11 据 1960气象 资 料:年平均 气温 ,最低 , 为 1984年;最高 , 为 1994 年。最 热 月 为 7 月份,平均 气温 ;最冷月 为 1 月份, 平均 气温 。年极端最高 气温为 ,年极端最低 气温为 。 日照 时数 偏少, 辐 射 强 度大。据 1960气象 数 据,年平均日照 时数为 时 ,全年日照 时数占 可照 时数 的 51%, 5 月份最 多, 为 时 , 2 月份最少, 为 时。 降水在季 节 分配上与冬夏季 风进 退一致。 7、 8 月份,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多年平均 为 米,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 冬季降水少,多年平均 为 米,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 3%;春秋降水 量介于冬夏 之间 。全年平均降水量 为 569 毫米,四季降水 量分布不均匀 ,年 际 降水量 变 化也很大。山 区 年降水量比平原多 142米。 据 1960气象 资 料, *多年平均 风 速 秒,盛行 风 向为 西南 风 ,其次 为东 北风。据 1960气象 资 料, *县 全年平均蒸 发 量 米,最大蒸 发 量在六月, 为 米;最小蒸 发量在 1 月,为 米。 能交通(规划设计院负责) *县 距 *市 70 公里,距 *市 25 公里,距 *600 公里。 县内 交通便利。 *铁 路和 *公路 东 西 横贯 , *铁 路及 *公路南北 横 穿。 *公路 1986 年 3 月 开 通,向北可 达 *境 内 。以 该县县 城 为 中心, 铁 路、公 12 路 纵横 交 错 ,四通八 达 。 展需求(智能小区、智能商务) *县 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 盐碱 土、棕壤土 四个 土 类 。下分10 个亚类 、 25 个 土 属 。耕地中主要有 6 类 土壤,其中以褐土、棕壤土面 积较 大, 质 量 较 好,是适宜于 农 作物 生长 的土壤 类 型。 6 类 土壤的概 况 如下: 两 合土:面 积 亩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土壤 养 分平均 含量 为: 有机 质 水解氮 82效磷、速 效钾 133壤不砂不粘,保水,肥力 强,发 苗拔籽,适宜小 麦 、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 生长 。 立黄 土:面 积 4 万 亩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土壤 养 分平均含量 为: 有机 质 水解氮 75效磷 效钾 129性通体 黄 色,土 层 深厚,一般表 层质 地 较轻 ,下 层较 重,保肥供肥能力 强 ,适宜种植 粮 棉。 砂土:面 积 亩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土壤 养 分平均含量为: 有机 质 水解氮 效磷 效钾 109壤 结 构疏松,通气性良好,宜耕 期长 ,漏水肥 严 重。沙 砾较 固定,可种植花生、 红 薯等耐旱作物, 飞 沙地适宜植 树 造林, 开 辟果 园。 垆 土:面 积 8 万 亩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21%。土壤 养 分平均含量 为:有机 质 水解氮 94效磷 效钾 13 土性上部黑粘土,下部 鸡粪 土,土 质较 差,适耕期 较 短。 白盐 土:面 积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土壤 养 分平均含量 为: 有机 质 水解氮 效磷 壤 盐 分含量 较 高,以硫酸 钠为 主。 轻盐 地可种棉花、高粱等耐 盐 作物。 重盐 地可种 绿 肥或种紫穗槐、杞柳等。 红 黏土:面 积 亩 ,占耕地 总 面 积 的 土壤 养 分平 均含量 为: 有机 质 水解氮 76效磷 效钾 243 质 粘重, 湿时 泥泞,干 时坚硬龟 裂,通透性不良,宜种小麦 、谷子,也可种柿 树、 苹果 树等 果 树 。 第四章 总体规划方案 计依据 1、 *县 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 *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6; 3、中 华 人民共和 国 城市 规 划法; 4、中 华 人民共和 国环 境保 护 法; 5、城市 绿 化 条例国务 院令第 100 号 ; 6、城市道路 绿 化 规 划与 设计规 范; 7、城市古 树 名木保 护 管 理办 法; 14 8、城市 绿线 管 理办 法; 9、风景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用手册; 10、室外给水系统设计规范;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计目标 ( 1) 景观目标:强化 *县城的景观特色,展现 *悠久的历史 经济目标: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是 *县城市繁荣的又一推动力,以绿化带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 *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 3)社会目标:结合各个地段的发展属性,完善城市功能,使之成为设施完善,适合于各种市民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 4)文化目标:塑造多元景观,体现 *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 5)生态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划原则 坚 持 国 家建 设 部提出的“生 态园 林城市 ” 创 建指 导原则 ,即以 人 15 为 本、 环 境优先、系 统 性、工程 带动 、因地制宜的“五 个统筹 ”等 原则 。 山、水、文化三位一体的 原则 。 综 合山、水、文化要素,保 护 城市山水格局, 传 承城市 历 史文化。 生 态 隔离与景 观 延 续相结合 的 原则 。 强调 不同 绿 化景 观 的 过度 和连续 性。 突出城市景 观 廊道、城市背景 线建设 。以城市水系、主干道 为 依托,建成城市景 观 廊道、生 态 廊道网 络 。突出城市北部山地背景 线 和主干水系的 滨 水景 观岸线建设 。 贯彻 “五性、四 结合 ”的 规 划 原则 。 五性:系 统 性、前瞻性、群 众 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系 统 性:按照 园 林生 态学 ,景 观 生 态学 等原理 规 划建设各 类绿地 ;形成 点 、 线 、面、 环 、楔 相结合 , 条块 清晰完整的 绿地 网 络 系 统,发挥 生 态 ,游憩, 环 境, 减灾 等 综 合功能。 前瞻性: 紧 扣城市 发 展 脉 搏, 为 城市 绿 化的 远 期 发 展打下基 础 。 群 众 性: 在绿地选址 、 规 模及 规 划 内 容等方面, 不仅 考 虑资 源特征,更要 从绿地 的服 务 功能出 发, 方便群 众 游憩。 地域特色性:根据县所 处 的植被气候 区 域,因地制宜 地选择 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城市 历 史文化 紧 密 结合 ,形成地域特色。 可操作性: 规 划切合 实际 ,又具有 弹 性,可操作、 可调节 。 16 四 结合 :功能与景 观结合 ; 城镇 与 农 村 结合 ;近期与 远 期 结合 ;建 设 与管理 结合 。 划理念(设计思路,设计的愿景) 规划理念可以概括为:功能多元化、绿带生态化和景观本土化。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体建设方案 能定位和建设目标 一、功能定位: 建造优良的城市绿化体系、营造优良的娱乐、休息、学习环境,服务生态人居环境的营造,建设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是我们此次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正确的建设定位对于促进 *县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要求我们要以“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 “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 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 经济符 17 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二、建设目标: *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城市景观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于旅游城市的功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城市框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人均收入; 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 圾无公害处理机制,服务 人居环境; 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面控制工程及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目区内的植被和其它水土保持设施,有效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绿化、美化、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区绿化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现状优势,通过园林艺术创作和园艺技术手段,建设中心城区的生态走廊和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带。使滨水、绿地、休闲、文化活动形成内容丰富、功能各异的城市公共活动 空间带。顺应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特征,明确绿化 18 带各段公共活动内容,构成景观空间序列。利用 *绿地、道路两侧绿地,容纳了建筑、景观小品、森林式生态植被以及自然石景,充分展示文化和景观特色。将城市功能与绿化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探寻开放 式园林建设的新途径。使其成为 *县绿化建设的亮点,为改善、调节城区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知名度发挥重要作用。旨在将这期绿地建成 *县最具规模、最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流动的景观旅游带,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良好活动环境,为*县营造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 景观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导思想与原则 为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并与城市开发与建设共同发展,在规划中坚持以生态为主的四大规划原则,突出其“绿化城市”的指导思想。分别为: ( 1)乡土性原则:采用 *当地自然乡土的材料、植物和视觉形式、构筑方式,同时结合新的生态技术,充分体现地域性,给城市打上独特的自然标记。 ( 2)可持续发展原则:恢复和保护由本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自然生境,改变传统资源利用方式,节约管理成本,控制成本高的人工环境的比例,减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续养护管理费用。将整个 *县城打造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 3)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包括通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19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对生物多样性起到完善保护作用。(强调节点的多样性、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维护嵌合体的稳定性) ( 4)尊崇自然原则:将尊崇自然作为生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和生态美学原则,强调不但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还要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显露人类历史变迁的痕迹、显露复杂的自然变化过程、显露被隐蔽的生态循 环流程) 设范围 建设用地分布于 *县城的 *大道、 *路两侧(见后面附图),绿化面积 方米范围内的绿化保护、生态种植、管理服务设施、环卫设施、景观工程、公用设施等。 设时序 *县绿化工程先进行一期 *大道绿化和 *路绿化,以后将陆续完成 *路绿化、 *路绿化、 *路绿化、 *路等的绿化。 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个的景观营造工程,主要有地形改造工程、绿化种植工程、照明工程、管理服务设施工程、环卫设施工程等。 20 据中心和展现平台 景观设计总 体构思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体现 * 城市发展的特点,营造一个“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优美的自然画卷,创造出宜人的休憩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要借助诗人的胸襟来立意,借助画家的眼睛来造型。设计在顺应现代人崇尚自然的普遍心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借鉴欧美园林文化之精华,融合中西造园艺术和回归自然的现代意识于一体,创造出一片蕴含哲理、舒适自由的一种超凡脱俗的陶然景观。 总之,在设计过程当中,要遵循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 *县的碧水蓝天。 本项目景观工 程着重于道路绿化、绿地景观营造。在景观营造和景点分布方面,应同时满足城市游人活动和景观效果辐射等多种需求。形成景点功能丰富,植物季节鲜明,景观效果强烈的系列绿化效果。 根据绿地的规划方案和现状地形条件,本项目在景观营造上,分为陆地景观、水体景观和种植规划三部分,以满足从不同的角度来实现绿化带景观的丰富性。 (1)陆地景观 陆地景观控制主要在微地形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合理改造地形地势,营造自然舒展、起伏多变的缓坡地形,使整个园林地形 21 的改造体现出多元性和深远变化。 陆地景观充分结合现有的一切造园手法,利 用小品、雕塑、植物等一切造园手段来展示 *特有的历史文化,提高城市形象,提供给市民一个优美的游憩、观赏环境。 (2)水体景观 在水景上做文章,通过利用现有水体、改造地形引水来突出 *城市的山水景观,满足人的亲水性,增强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使园林绿地充满灵气。在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强调在水处理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在加强节水的同时,除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资源外,还大力提倡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3)植物景观 绿化的主要表现手法即是植物种植,尤其是道路绿化方面。植物选择要尊重 *县城当地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具有生命力,在满足实用功能、保护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的前提下,做到节约并合理地使用名树种。除在重要景点或主建筑物主观赏处或迎面处合理地配置少量名贵树种外,应避免滥用名贵树种。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持了名贵树种的身价。除此以外,不但做到多用乡土树种适应本地风土能力最强,而且种苗易得,短途运输栽植成活率高,又可突出本地园林的地方特色,因此应多加利用。当然,外地的优良树种在经过引种驯 22 化成功之后,也可与乡土树种配合应用,此外还可 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收益。考虑到绿化带四季景观的变化,在树种配置中应采取乔、灌、草木比为 4: 4: 2 的比例关系。 慧城建 路绿化设计要求 ( 1)道路绿化的作用 城市道路 绿 化指城市道路的配套 绿 化,包括行道 树绿带 、分 车绿带 、路 侧绿带 、交通 岛绿地 、停 车场绿地 等 ,还 包括以道路空 间为 主体,共同 创 造道路景 观 形象的路 侧绿地 、防 护林带 以及 单 位庭院 绿 化( 拆墙 透 绿 )等。 城市道路是城市 环 境的骨架,是表 现城 市形象的重要 环节 。道路绿 化可以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城市景 观 , 对 城市 环 境 起着 重要的美化作 用,同 时 具 有 对尘 土、噪 声 的隔离防 护 作用,以及有利于人、 车 行安全、 为 行人遮 荫 等功能。城市道路 绿 化的形式和 树 种配置 还 能反映城市的文化品位和 风 貌特色。 城市街道空 间 ,可以 说 是城市中最公有化的公共生活空 间 。城市道路不同于公路,街道是一 个 城市最富人情味的活 动场 所。城市道路绿 化是城市街景的重要 组 成,街道集中的反映了一 个 城市的景 观风 貌、经济状况、 文明程度、科技水平以及精神境界。可以 说 ,街道是一 个 23 城市的 脉 搏,一 个 城市的窗口。街景构筑的核心是要突出一 个 “ 绿 ”字,使街景富于 变 化,直 观 、生 动 而富有 艺术 感染力。 可以 说对 于一 个 城市的 绿化 来说 ,第一印象就是街道 绿 化。同 时 ,道路 绿 化也是城市 开场 空 间 的重要 联 系通道,是城市 绿 色自然网 络结构的重要 组 成,是生物多 样 性移 动 的走廊。 ( 2)道路绿化原则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也是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道路是城市中车流、人流和空气流动量最大的地方。城市道路系统是表现城市面貌和景观的主要场所。它可以适应人的流动并联系城市的各个绿地景观区。针对不同功能的道路,合理布置绿化,降低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丰富城市的绿化层次。 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道路绿化的功能随之增多,道路绿化不仅要考虑如何为行人遮荫,还要有利于人 行、车行的安全,为道路装饰美化,要具有对尘土、噪音的隔离防护作用,成为城市重要的防护隔离带等。城市景观通过道路绿化形成的绿网,把街边绿地、居 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等各类绿地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地、有机的城市绿地系统,起着游憩、美化、防护和生态诸功能的作用。同时期绿地的形势和树种的配置还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素质和风貌特色。因此,道路绿地规划应统筹考虑道路功能性质,人行车行要求,景观空间构成,市政公用设施 24 及其它设施关系。 要与城市道路的性 质 、功能相 适应 。道路 绿 化的布局、 配置、节 奏以及色彩的 变 化都 应 与街道的空 间 尺度相 协调 。 要符合道路使用者的行 为规 律。 街道 绿 化 应 能 够加强 道路的特性,要能保持街道的 连续 性,使街道有完整的形象。利 用绿 化 、标 志、小品等增加道路的 识别 性。 道路 绿 化 应 起到 应有 的防 护功 能,遮 荫 、 滞尘 、 减 噪、防止水土流失、遮 挡 汽 车 眩光等等。 要有完美的景 观 。公共建筑前的 绿 化要与其 协调 ,或者利用反差来 突出其特性。使道路有完整、 连续 、 协调 的景 观 形象。 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市政 设施 和地下管 线 、 沟 道互相配合。为 了交通安全, 应 保持在一定距离 内 的通透,不 应 遮蔽交通管理 标 志,留除公共站台的必要范 围 。 ( 3)道路绿化规划 规划目标与思路 形成引 导 洁 净 空气入城的 绿 色通道。 净 化道路 环 境,提高城市 环 境 质 量。 美化城市道路景 观 ,改善城市 风 貌和城市形象。 以景 观 道路和外 环 生 态 林 带规 划 为 重 点 , 贯 通道路 绿 廊, 将 道路绿 化与街边绿地有机 结合 ,优化空 间组织, 形成楔形 组团 。 25 道路绿化指标 重 点绿 化道 路规 划 园 林景 观 路 在城市重 点 路段, 强调 道路 绿 化景 观 ,体 现城 市 风 貌、 绿 化特色的道路。利用分 车绿带 、行道 树绿带 、道路景 观 防 护绿带 等共 同组织绿视 率极高、 绿 量大的 园 林式景 观 大道。 强调乔 、灌、草搭配有致 ,常常利用花 坛 、 园 林小品等提升道路的景 观效 果。 林荫路 在景观防护带内种植多行乔木,与行道树一起形成绿化遮荫效果突出的林荫路效果。要求至少有 4 排乔木。 ( 4)道路绿地规划指导 分 车绿带 分 车带 的主要目的是分 离车 流、人流,保 证车辆 安全行 驶 ,因此,分 车带 上不宜种植大 乔 木, 为 便于行人 过 街,分 车带 要适 当分 段,一般以 75 为 宜。分 车带 的种植形式以灌木、 70下 绿 篱、花卉、地被及草 坪为 主,具体种植形式要与道路等 级 、性 质 、功能相 适应 。 行道 树绿带 行道 树绿带 以一 行乔 木或多 行乔 木和灌木、 绿 篱、草坪 结合 布 置,对 于人行道 断 面 宽 度大于 6 米的地段,要 设 置 绿 化休息 带 及休息 设施 , 26 同 时 ,在适 当 的距离留 出铺装过 道。 对 于行人多而人行道又 狭 窄的街道,宜采用 树 池的形式。行道 树 种植 带还 要 结合 道路 两旁 的 带状 绿地形 成 动静交 融的视觉空 间 。 交通 岛绿地 设 置交通 岛 的主要目的是 组织环 形交通,保 证车辆 按一定速度以交织 方式行 驶 ,以提高 车辆 的通行能力,因此交通 岛绿地 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的小 游园或过 于 华丽 的花 坛 ,也不能采用 乔 木及大灌木以免影 响视线 ,适宜 应 用低矮的 常绿 灌木 组 成 简单 的 图 案花 坛 或以草坪、草花 为 主。 ( 5)道路绿地的植物选择 道路 绿 地应选择适应 道路 环 境 条 件、 生长稳 定、 观赏 价值高和环 境效益好的植物种植(多 选用乡 土 树 种)。如 黄 山 栾 、法桐、 国 槐、千 头 椿等。 道路 绿地 的种植 选择应从 生物多 样 性的角度出 发, 在适地 适树的 原则 下 尽 量丰富植物材料,使城市道路 绿 化能体 现 出和 谐统 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 风 貌。如石楠、雪松、水杉、 榉树等 。 适 当增加常绿树 比例,促 进 道路 绿地 的 环 保及景 观效 果。增加中、低 层树 种, 进 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 观 。如石楠、蚊母、小 叶 女 贞 、罗汉 松、珊瑚 树等 。 根据道路的等 级 和 红线宽 度 选择 不同的道路 绿 化 树 种和形式。 27 如生活性次干道或支道, 应 体 现 “冬 阳 夏 阴 ”的要求, 选择 落 叶、树冠适中 的乔 木,如 黄 山 栾 、白蜡、 国 槐等。 基 调树 种 :国 槐、 悬铃 木、大 叶 女 贞 、千 头 椿、 馒头 柳、 黄 山 栾树、毛白 杨 、 银 杏、雪松 (脱脚 )、苦楝。 一般 树 种:泡桐、白蜡、 重阳 木、 枫杨 、 榉树、 垂柳、旱柳、臭椿、合 欢、 刺槐、 黄连 木、三角 枫 、元 宝枫 、五角 枫 、枳椇、杜仲、椴 树、杂交马 褂木、七 叶树、 刺楸、喜 树、 梓 树、 楸 树、 白玉 兰 、梧桐、朴 树、 柿 树、 石楠、 龙 柏、 桧 柏、枇杷。 配景 树 种: 红叶 李、日本 樱 花、碧桃、紫薇、紫 荆 、珍珠梅、重瓣木槿、榆 叶 梅、山桃、山楂、 红 瑞木、丁香、海桐、火棘、大 叶黄杨 、金叶 女 贞 、紫 叶 小檗、 夹 竹桃、南天竺、构骨、蚊母、朝 鲜黄杨 、十大功 劳 、 凤 尾 兰 。 划原则 街边 绿地 是向公 众开 放,以游憩 为 主要功能,兼具生 态 、美化、防 灾 等作用的城市 绿地 。街边 绿地 的多少及 质 量的优劣,是衡量一 个城市 绿 化水平的重 要标 志之一。 街边 绿地 要求充分考 虑 到公 众对 街边 绿地 的使用要求,丰富街边 绿地 的空 间类 型及活 动内 容。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现状 及自然 地形, 并和 当 地 历 史文化及自然特征 相结合 ,体 现 地方特 点 及 风格。 28 ( 1)尊重自然 环 境 条 件 与历 史人文因素,因地制宜的布局街边绿地。 ( 2)均衡 布局,根据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项目规划内容与布局。注重街边绿地分布的均 匀 性和合理性。 ( 3)考 虑 各 级 街边绿地 合 理的服 务 半 径 。按照街旁 绿地 500 米服务 半 径 合理地确定街边绿地的布局,求得最佳的绿地网 络 体系。 ( 4)突出街边绿地的自然生态属性,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使街边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 1)街边绿地种植原则 凡绿地建设或者改造现状绿地,必须依法保护和充分利用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古树和大树。 城市绿地植物种植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配置形式,注重按植物群落 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 绿地中植物种植设计总体上应以乔木为主,乔灌木覆盖比例原则上控制在绿地面积的 90%左右,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 绿地植物种植要选择大规格苗木,做到近期与远期效果相结合。落叶乔木一般选择胸径不低于 7 至 10 厘米规格的苗木;常绿乔木一般应选用高度不低于 3 米规格的苗木(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应不低于 5 29 米)。 ( 2)树种选择 洒金桃 叶 珊瑚。 变色叶树 种: 银 杏、水杉、 榉树、 石楠 、无 患子、 黄 山 栾树、 七叶树、 色木槭 、三角 枫 、臭椿、 连香树、黄栌 、刺楸、火炬 树、 漆 树、黄连 木。 闻香树 种: 广 玉 兰 、紫玉 兰 、白玉 兰 、含笑、腊梅、梅花、刺槐、 城 市园 林 绿 化 树 种 规 划,是影 响 城市 绿 化建 设质 量的重要 环节 , 对 城 市园 林 风 貌、良好生 态环 境的形成与 发 展有 着 重要影 响 。因 为 城市园 林 绿地 是以多年生的 树 木 为 骨干材料,需 经过 多年的 生长 培育,才能 达到预 期效果。因此, 应当 做好 树 种 规 划,使城市 绿 化工作一 开始 就有 计 划、有 组织 、有步 骤的协调发 展,避免因 变 更 树 种而影 响绿化效果及造成不必要的 经济损 失。 树 种 规 划是城市 绿地 系 统规 划的重要 组 成部分,是 实现绿地 系 统规 划目 标 的主要手段之一,通 过树 种 规 划可展 现城 市的 现 代景 观 及 独特乡 土 风 情,塑造一 个 城市的 个 性与特色。同 时通过 合理 的乔 、灌、草比例搭配,在美化 环 境的同 时 可 提高绿地 抗污染、 滞尘 、降噪,特别 是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 实现 良好的城市生 态 效益。 30 ( 1)适地 适树原则 优 先选择适应 本 地环 境、 生长发 育良好、抗逆 性强 的 树 种。 对现 在生长良 好的 树 种 应给 予保留。大部分城市土地已不在是自然地貌,自然壤土,立 地环 境已 经发 生了重大改 变 ,因此 对 于已 经适应 并且表 现良好的 树 种不要 轻 易更 换 。 ( 2) 乡 土 树 种与 外来树 种 相结合原则 以 乡 土 树 种 为 主,适 当 引 进经长期 栽培,在本 地区生长良 好的 外来树 种, 满 足城市 绿 化 对 物种多 样 性的要求, 实现 地 带 性景 观 与 开 放型城市的和 谐统 一。 ( 3)景 观 多 样性原则 充分 开发园 林植物形、姿、色等 观赏 特性,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 的 观赏 多 样 性 ,扩 大 观 花、 观叶、观 形、遮 荫树 种的 应 用范 围 ,为 省 级园 林宜居城市建 设 打好基 础 。 ( 4)生 态经济原则 与 环 保模范城市建 设 同步,生 态 功能与景 观效 果并重,兼 顾经济效益。 ( 5)生物多 样性原则 扩 大物种、基因 资 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 样 性和基因多 样 性 。丰富 园 林植物 变 种、 变 型、生 态型 、生活型等 ,乔 、灌、藤、草本植物 31 综 合利用,比例合理。 *县属 暖 温带 落 叶阔叶 林 区 域,暖 温带 落 叶阔叶 林地 带 ,暖 温带 南部落 叶栎林亚 地 带 。地 处黄 、淮河平原、栽培植被 区 与 晋 南、 关中平原山地,栽培植被、油松、栓皮 栎 、 锐齿槲栎林区 交 汇 地 带 ;也是南暖 温带 向北 亚热带过 渡 地区 。地 带 性植被 为 暖 温带 落 叶阔叶 林。建群种 为 松科松 属和壳 斗科 栎属树 种。气候 较温 和,土壤肥沃,适于多种植物 生长 。可利 用绿 化 树 种 资 源非常丰富。 目前, 绿 化 树 种尚不 够丰 富,物种 资 源未 能充分利用。 ( 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 为 2: 8; ( 2) 常绿树 种与落 叶树 种比例 为 ( 3 4):( 6 7); (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 为 ( ( 2); ( 4)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 7 8) :( 3 2); ( 5) 乔 木与灌木比例按各 类绿地 而异 ;乔木、灌木、地被(草皮)比例为 4: 4: 2;(注:这里指的是乔木覆盖面积、灌木覆盖面积、非林下地被植物覆盖面积的比例。) ( 6)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 4: 6。 32 ( 1)基 调树 种 基 调 树 种指能充分表 现 植被特色、反映城市 风 貌、作 为 城市景观 的 标 志性 树 种。 基 调树 种 选 定: 国 槐、 悬铃 木、毛白 杨 、垂柳、 黄 山 栾树、银杏、大 叶 女 贞 、雪松、白蜡。 ( 2)骨 干树 种 骨 干树 种指具有优异的特 点 、在各 类城 市 绿地 中出 现频 率 较 高、使 用数 量 较 大、有 发 展 潜力 的 树 种。 骨 干树 种 选 定: 重阳 木、 乌桕 、 馒头 柳、刺槐、 枫杨 、朴 树、黄连 木、泡桐、水杉、合 欢、 臭椿、楝 树、广 玉 兰 、黑松、 侧 柏、 桧柏、油松、元 宝枫 、 红叶 李、石楠、桂花、紫薇、紫 荆 、海桐、 黄栌 、夹 竹桃、大 叶黄杨 、朝 鲜黄杨 、 凤 尾 兰 等。 ( 3)一般 树 种 规 划 色 叶 植物 枫 香、 枫杨 、漆 树 、 红枫 、火炬 树 、 乌桕 、 盐肤 木、 银 杏、柿 树 、黄 山 栾树 、 杂交马 褂木、梧桐、榆 树 、核桃、水杉、楸 树 、白蜡、七叶树 、金 丝 柳、 黄连 木、南天竹、 红叶 小檗、元 宝枫 、 红 瑞木、 红叶碧桃、 黄栌 、山楂、紫薇、紫 荆 、腊梅、石榴、洒金柏、 金叶 女 贞 、金 边黄杨 、山麻杆、五 叶 地 锦 33 花灌木 春花: 樱 花、西府海棠、 垂丝 海棠、木瓜海棠、 贴 梗海棠、梨花海棠、白玉 兰 、 二乔 玉 兰 、紫玉 兰 、望春玉 兰 、紫 荆 、 红叶 李、桃花、榆 叶 梅、探春、 连翘 、 绣线菊 、棣棠等; 夏花: 广 玉 兰 、紫薇、木槿、石榴、合 欢 、 栀 子、丁香、 波斯丁香、凌霄、紫藤、 红 花槐、金 丝 槐、珍珠梅、迎夏、 黄 刺玫、木香、海州常山、接骨木、月季、香花槐等; 秋花:金桂、 银 桂、丹桂、四季桂、木芙蓉等; 冬花:梅花、腊梅、 银 芽柳等; 红 色: 桃花、海棠、梅花、 樱 花、玫瑰、海仙花、合 欢 、紫薇、木芙蓉等; 黄 色: 迎春、 黄 馨、 连翘 、金 钟 花、 黄 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习需求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试题及答案
- 市政工程考试备考卷会与试题及答案
- 通过练习强化的试题及答案市政工程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试题及答案
- 202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复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经济市场导向试题及答案
- 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
- 第20课《雾在哪里》教学课件
- 第20课《陀螺》第2课时课件
- 2025市政工程考试信息整合试题及答案
- 大风天气下的物流运输安全措施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使用公约协议
- 新生儿护理安全用药
- 2025年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西医骨科发展简史
- 医疗护理医学培训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课件
- 《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T-CNSS 009-2021)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主题
- 初中语文教师校本培训内容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解析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