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_第1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_第2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_第3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_第4页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1、 课程名称: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2、 课程编码:10025270243、 实验课开课学期:秋季4、 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研室5、 实验依据: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部分6、 成绩考核:实际操作及理论考核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参照原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制定的劳动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劳动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劳动卫生调查、生产环境监测、健康监护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 掌握生产环境空气中化学性有害物质的基本测定及评价方法。2、 掌握生物材料(血、尿、毛发、便等)中有害物质、代谢产物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基本测定方法。3、 掌握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采样、测定及结果分析评价方法。4、 了解生产性粉尘所致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及 X 线表现。5、 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职业病诊断原则。6、 掌握生产环境中物理因素的测定及对人体作用的检查方法。7、 通过电化教学使学生能直观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 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90 学时,其中实验为 40 学时,占总学时的 44%。教学文件:梁友信 主编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实习部分 实验报告的形式为统一标准格式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演示模拟(示教) 、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方式。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习指导,实验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及仪器使用方法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对于验证性实验的具体操作及结果的分析评价由学生自行完成。五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 1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六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适用专业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公共卫生1 生产环境中铅的测定 8 必修2 尿中砷的测定 8 必修3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尘肺作业人员肺功能的测定 4 必修4 作业环境噪声测量与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测定 2 必修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2 必修6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定 4 必修7 病例分析及讨论 4 必修8 尘肺病理片及 X 线诊断分级标准 4 必修9 教学录像 4 必修实验项目1、课程名称: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2、课程编码:10025270243、实验课开课学期:秋季4、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教研室5、实验依据: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部分6、成绩考核:实际操作及理论考核实验项目的内容及要求:适用专业及编号 1、公共卫生 2、 3、总学时/实验学时 90/40序号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学时适用专业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组数每组人数说明1 生产环境中铅的测定 掌握工作现场空气铅的采集、实验室分析方法、计算及评价 8 1 必修 验证 7 42生产环境中粉尘及尘肺作业人员肺功能的测定掌握粉尘采样方法、粉尘浓度、分散度的测定及评价;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计算及评价4 1 必修 验证 7 43 尿中砷的测定 掌握生物样品的处理及尿砷的测定方法 8 1 必修 验证 7 44作业环境噪声测量与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测定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及对作业环境噪声的测量、计算及评价;掌握纯音听力计的使用方法、听力的测定及对听力曲线的分析与评价2 1 必修 示教 1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掌握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2 1 必修 示教 16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定 掌握作业环境射频辐射、热辐射及气象条件的测定方法 4 1 必修 示教 17 职业中毒的病例分析及讨论 掌握各种职业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 1 必修 验证 18尘肺的病理片及X 线诊断分期标准了解粉尘所致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掌握尘肺 X 线改变及诊断分级标准 4 1必修示教 19 教学录像 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危害 4 1 必修 电化 1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学科。本门课程是在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专业基础课后所进行的教学。本门课程具体内容包括两部分,职业病方面涉及到临床医学的有关内容,劳动卫生方面应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讲授、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理论课内容讲授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实例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讲授职业病时应重视与临床医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课间实习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采用验证性实验,演示模拟等方式,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掌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方面的有关知识,理论课内容除课堂讲授外,对较易理解的内容安排自学,为其提供自学范围,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掌握”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并通过实习加深理解,使学生融会贯通,掌握该部分内容。对于“熟悉”的内容,应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全面理解有关内容。对要“了解”的内容,可概括地讲授或安排自学,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声像教材、幻灯、投影等教具进行讲解。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卫生医师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正确观点,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能力。教学学时分配章节 内容 讲授(学时) 实习(学时) 合计第一章 绪论 2 2 4第二章 劳动过程的生理与心理 2 2 4第三章 人类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2 2第四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 16 20 36第五章 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6 8 14第六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0 8 18第七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2 2第八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预测 2 2第九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4 4第十章 职业安全 第十一章 妇女劳动卫生 2 2第十二章 农村劳动卫生 1 1第十三章 矿山劳动卫生 1 1合计 50 40 90第一章 绪论目的1 了解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2 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3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4 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三级预防原则。讲授内容1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2 劳动条件。3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4 职业性病损。5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6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三级预防原则。授课时数 2 学时实习内容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防护措施。实习时数 2 学时自学内容 1 学时1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2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趋势。教学手段1 投影图片。2 声像教材。第二章 劳动过程的生理与心理目的1 掌握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2 熟悉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3 了解作业类型。4 了解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5 了解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讲授内容1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2 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3 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4 体力劳动作业能力的动态。5 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授课时数 2 学时实习内容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实习时数 2 学时自学内容 1 学时1 脑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 劳动负荷评价。3 职业心理适应。教学手段投影图片。第三章 人类工效学原理与应用目的1 熟悉劳动过程中有关疾病及预防。2 了解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讲授内容1 合理用力。2 作业环境与工作效率。3 劳动过程有关疾病及其预防。授课时数 2 学时自学内容 1 学时1 骨骼肌的力学特性。2 人体测量与应用。3 机械和工具。第四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目的1 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2 熟悉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3 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预防原则。4 掌握铅、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等常见毒物的毒理,毒作用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5 了解镉、砷、锰等毒物的毒理、毒作用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讲授内容1 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2 铅中毒。3 汞中毒。4 刺激性气体中毒概述。5 窒息性气体中毒。6 苯中毒。7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概述。8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9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授课时数 16 学时实习内容1 生产环境空气中毒物采样方法。2 生产环境中铅的测定。3 尿样的消化。4 尿中砷的测定。5 典型中毒病例讨论。6 锰中毒录像教学。实习时数 20 学时自学内容 4 学时1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2 镉、砷中毒。3 常见刺激性气体中毒。4 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5 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苯胺、三硝基甲苯的毒理及毒作用表现。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理及毒作用表现。教学方法投影图片。第五章 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目的1 掌握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概念;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2 熟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3 了解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4 了解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5 掌握矽肺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 X 线表现。6 熟悉尘肺的诊断原则及 X 线诊断分期。7 熟悉硅酸盐尘与石棉引起的肺部疾患。8 了解其他粉尘所致尘肺的特点;有机粉尘及所致肺部疾患。讲授内容1 粉尘与职业肺部疾患概述。2 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3 矽肺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4 尘肺 X 线胸片表现,尘肺的诊断原则及 X 线诊断分期。5 硅酸盐粉尘的理化特性。6 石棉粉尘与石棉肺。7 石棉粉尘与肺部肿瘤。8 煤工尘肺、石墨尘肺、铝尘肺、水泥尘肺的 X 线表现特点。讲授时数 6 学时实习内容1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采样。2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3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4 肺通气功能测定。5 尘肺镜下病理改变。6 尘肺 X 线诊断分期标准。实习时数 8 学时自学内容 1 学时1 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碳黑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的 X 线表现特点。2 有机粉尘及所致肺部疾患。教学手段投影图片、幻灯病理片、尘肺 X 线诊断标准胸片。第六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目的1 掌握高温作业、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对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2 了解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高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讲授内容1 高温作业2 噪声。3 振动。4 电离辐射。5 非电离辐射。讲授时数 10 学时实习内容1 声级计的使用方法。2 作业环境噪声强度的测定、计算及评价。3 纯音听力计的使用方法。4 听力测定及对听力曲线的分析与评价。5 微波测试仪的使用方法。6 作业环境气象条件的测定。实习时数 8 学时自学内容 2 学时1 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及防寒保暖措施。2 接触高气压的作业;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3 接触低气压的作业;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高山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教学手段投影图片第七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目的1 熟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2 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3 了解常见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讲授内容1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的概念及职业肿瘤的种类。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3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4 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授课时数 2 学时自学内容 1 学时常见职业性肿瘤的种类及发病情况。教学方法投影图片。第八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预测目的1 掌握作业环境评定的目的及意义;接触评定的概念、方法;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生物监测的类别;生物监测的监测程序。2 掌握健康检查的基本内容及目的。3 熟悉职业性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4 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5 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内容及危险度管理。讲授内容1 作业环境的评定。2 生物监测。3 健康检查的基本内容及目的。4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5 实验研究。6 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内容及危险度管理。自学内容 2 学时1 健康状况分析。2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内容。3 调查设计的基本要求。4 职业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与类型。5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判断。6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第九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目的1 了解劳动卫生法规的类别及我国现有的劳动法规。2 熟悉预防性劳动卫生监督及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的内容及意义。3 掌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种类及概念。4 掌握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及制定方法。5 熟悉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6 掌握劳动卫生标准的应用。7 了解工业通风作用,通风方法的分类及基本卫生技术要求。8 了解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的基本要求。9 了解在不同的劳动条件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条件及防护效果。讲授内容1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种类及概念。2 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3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及方法。4 劳动卫生标准的应用。5 工业通风的任务及种类。6 不同作业工业通风设备及基本卫生技术要求。讲授时数 4 学时自学内容 2 学时1 劳动卫生法规的类别。2 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