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作文辅导第六单元 【文题】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是教你课的某一位老师?是和你同学习、同玩耍的某一个同学?是默默地打扫卫生、敲钟看门的工人师傅?还是到学校来参观、来作过报告的那位叔叔、阿姨想一想,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出来。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使别人读了明白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作文字数在 400 字以上。【指导】本文要求我们写一个难忘的人,一个印象最深的人,范围是小学六年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人。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我觉得就要过好四关。一、过好选材关。也就是说,要选择典型的人与事。人们常说,选好材料便取得了成功的一半。这话的确不假。作文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选材问题,要注重选择典型材料,即经常接触、经常观察的人;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的事。只有这样,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有的可说,有的可写。记得有一次,老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用一人一事的写作方法,写一位学习的榜样。题目一出,同学们反应不一,有的冥思苦想,总想写点轰轰烈烈的,振奋人心的大人物,于是东拼西凑、生拉硬扯,可终因不熟悉,不清楚而写不具体。更多的同学是从身边想起,选那些最熟悉而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写,选那些亲眼目睹,亲自接触过的人去写,于是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好作文诞生了。这次作文也可以写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辅导员等等,但是它有一个限定范围,即与六年小学生活有关的。二、过好语言关。所谓过好语言关,就是说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刻画人物的性格。首先要对所写人的外貌加以观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比如人物的身材、衣着打扮、相貌五官、脸型肤色等,通过对人物外形的描写,能够初步展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精神面貌,比如大家熟知的儿童作家罗辰生写的我的心事一文,一开始文中便写到:“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了两个质朴的农村儿童形象。其次,写人还要写人物的语言,常言道:观其形,闻其声。言为心声,通过人物的语言我们能够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我们在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时,要让人物活跃起来,不要总是自己平铺直叙。除此之外,还要对所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人物的一举一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比如一个同学写我想念的一个人里爸爸见到桌子上的香烟后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立刻捏起来,闻了闻,并叼在嘴里。突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毅然把烟吐了出来,撅成两半。 ”一捏、一闻、一叼,充分表达出爸爸对香烟的喜爱,而“吐、撅”又清晰地反映了爸爸坚定的戒烟信念。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通过这样的描写你的文章就会充实、丰满起来。三、过好表述关。要过好表述关,就得把事情经过写详细,以突出人物品质。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经历、行为总是和这件事、那件事有关系的。记人就不能不写到和人有关的事,正是这些有关的事构成了人的经历、行为。因此,我们在写一人一事的文章时,一定要把事情经过写详细,一步一步地把情节交待清楚。例如水浒中景阳冈一节,正是在打虎的过程中,才展现出武松的英雄本色,所以文中按照顺序,记叙了猛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凶狠残暴,记叙了武松灵活躲闪,勇猛出击。通过对事情经过的描述,我们看到武松胆大、勇敢,不畏强敌,为民除害的精神。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在叙事的过程中,反映人物的品质。四、过好情感关。作文是言语交际的需要,是感情的流露,写一个难忘的人更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它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必在其中。作者感情充沛,文章就会充实丰富,如果作者本身感情就不够,只是以一个不相干的人在从事着一件不相干的事,为完成任务而写文,那么就不会写得生动、具体,写出的文章缺乏感染力,写事不具体,人也就不会得到充分表现。古人讲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是说写文章一定要有真实的感受,要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个难忘的人”文题中已经加上了限制, “难忘”本身就带感情色彩。只要多动脑子就能写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来。【习作评改】原文:一个热心助人的人我们学校食堂有位年过半百的李爷爷,他可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他总会伸手相助。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的车钥匙找不到了,急得我抓耳挠腮。正好让李爷爷看见了,他说没关系,他用小三轮车送我回家,我再三推让,他非要送。后来,他花了好大力气,用了好长时间把我送到了家。李爷爷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助人的人。评改意见: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人犹如过眼烟云,浩渺无际。然而上文的小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了一个同学们容易忽略的食堂李爷爷来写,这很好,符合我们前边所讲的写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但是,上文的小作者,仍旧没有过好“语言关”和“表述关” 。本文是写人的,那么就应该着力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而这篇文章给我们唯一的印象是他已年过半百,至于他长得什么样,胖点、瘦点、高点、矮点、穿什么服装等,我们一无所知,因而在我们头脑中没有形成图像,在这里可以围绕中心,对人物外貌进行简单描述,使人一开始就对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有一初步印象。进而是小作者表述不清,想要通过李爷爷送我回家这件事去反映人物好品质,可事情经过描写的太简单了,这样使人看不出李爷爷热心在哪儿?不妨在写前认真思考一番,如“我”家住在哪儿?离学校多远?路途中路况如何,有没有上坡下坡、沟沟坎坎?老人年老体衰,遇到困难老人是什么样子,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文章一展开,才真正能使人看到,这位老人不平常,他关心同学,给“我”留下了很难忘的印象,所以“我”没有写朝夕相处的同学,没有写辛勤教导“我”的老师而选择了他。我想经过一番修改,这篇文章就会充实起来,产生可喜的感染力。【优秀习作】我忘不了他岁月匆匆,转眼六年过去了,还有半个多月我们就要结束小学的生活,升入中学了。此时此刻的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之情。我忘不了许许多多老师对我的帮助、教诲,我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班主任马老师。在我们升入四年级的时候,马老师闯入了我们的生活,他接任四一班班主任,并承担语文教学工作。自打那时起,他就整天和我们在一起。课堂上,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授语文知识,他讲的课总是那样让我们着迷;课余时间,他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有时节假日,马老师还带我们外出参观游览;亚运会期间,他还组织我们参加了七色光鼓号队,同我们一起刻苦训练,一起参加各项盛大活动,为亚运会的圆满召开做出了一定贡献,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当然,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去年秋天的一件事。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马老师带我们去游览八大处。同学们到了八大处以后,就像一群小兔子一样,又蹦又跳地往山上跑去,这下可忙坏了马老师,他跑前跑后地照应着,生怕有同学掉队。一路上,他领着我们参观,给我们讲解,引导着我们去欣赏大自然那奇丽的风光。越往上,山路越不好走,当我们爬到七处顶峰时,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此时我想,要是山上有一股清泉该多好啊!可是不但见不到清泉的影子,就连我们身上带的水也早就在路上喝光了,周围的几个同学也舔着嘴唇叫起渴来。这时,马老师走了过来,看着大家干渴的样子,他十分着急,连忙从皮包里拿出那瓶路上始终舍不得喝的饮料,递到我的手中,然后用命令的口吻说:“你们大家分着喝了吧!”我用双手接过这瓶饮料,看着马老师同样干渴的嘴唇,心情十分激动。喝着这比甘露还甜的水,我深深体会到,它寄托着马老师对我们的一片真情,多好的班主任啊!我永远忘不了他敬爱的马老师!【评析】全文紧紧抓住“忘不了”这一线索,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可敬的班主任。这篇习作,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小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有详有略地介绍了马老师倾心教育事业的事迹,特别在重点段中,恰到好处地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马老师的一片爱心。我的朋友掰着指头算朋友,一口气能说出十几个。其中第一个,也是和我最“铁”的,要算石磊了。他和我同班,大伙都叫他石头。我和石头虽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而且同住一楼,但他长得像头牛,又高又大;我却长得像只猴,又矮又瘦,只到他的胸部。他不仅在身材上比我高大,而且在思想觉悟上也比我高出一截。不信,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一天放学,我和石头路过一辆停着的卡车旁,我发现地上有一把造形精巧的小扳手,觉得好玩,就把它捡起来。刚要放在口袋里,石头严肃地对我说:“这是修理汽车的工具,不能拿!”他一把把扳手拿过去,向汽车周围东张西望,后来终于在驾驶室里找到了正在修车的司机叔叔。并把扳手还给了他。司机叔叔连声向我们道谢,石头只是憨厚地一笑,说了声:“没什么。 ”我听了,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望着石头那高兴的神情,顿时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还有一次,我和石头在爸爸部队的大院外面踢足球。正踢在兴头上,石头突然呆立不动了。警觉地向前边张望。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原来有两个小孩在玩军功章。这时,我猛地想起前几天爸爸说部队丢失了一些军功章,让我们帮助查找。会不会是还没等我细想,石头已经大步跑了上去。“你们玩的军功章是真的吗?”石头笑嘻嘻地问,显出很羡慕的样子。 “真的,没错。 ”一个小孩很自豪地把一个装着军功章的红盒子递过来。石头打开盒子,我走上去一看,果然是一枚真的奖章, “八一”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石头收起笑容,一手紧握着奖章,一手抓住小孩的胳膊,声音一下子高了八度:“老实说,这军功章是不是你们从部队仓库里拿的?”小孩一看石头严厉起来,马上向我们求饶说:“是是拣的。放了我们吧!”看他们可怜的样子,我轻轻拉了拉石头的衣角,小声说:“算了吧。 ”没想到石头瞪了我一眼,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你们知道吗?这是解放军叔叔立功时得的奖章,有本事长大参军自己去得!走,跟我们到值班室去!”两个小孩都被石头的威严镇住了,老老实实跟着他向值班室走去。我也一溜小跑跟了上去。后来,听爸爸说丢失的军功章都陆续找回来了,我想这里面还有石头的功劳呢!他应该得到一枚奖章。从那以后,石头在我的心目中更加地高大了。我总在想:石头啊石头,我的朋友,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像你一样高呢?这不仅仅在身材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觉悟上。【评析】选材典型。通过两件事,写自己的朋友正直,维护他人及集体利益,一点不询私情,作风正派。第一件是对“我”捡到的小扳手,他严格要求“我”奉还失主。第二件是机智地寻回军功章,维护了部队的荣誉,并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喜欢军功章,长大自己得。构思巧妙。开头先说朋友比自己个子高,最后结尾落到他的思想觉悟比自己高,从形到神、由表及里,含义深刻。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确,如“高大” “渺小”对比着写, “羡慕” “严厉”的感情变化,用词十分贴切。春蚕冬天的夜来得这么早,虽然刚过六点,可屋里已经是漆黑一片了。我扭亮了桌上的台灯,凝视着这次作文本上的文题“我的爸爸” ,陷入了痛苦的沉思:我的爸爸原是北京二中的教师,五年前因患食道癌,匆匆地离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都渐渐地淡漠了,而唯独爸爸那勤奋不息的精神却始终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天,我有机会来到爸爸任教的学校。爸爸把我送到办公室,对我说:“小英,你在这儿好好看书,不要乱跑,我先去上课,一会儿来看你。 ”我急忙说:“爸爸,您的药还没吃呢!”爸爸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无可奈何地拿起药走了。时间过得真快,已经是第三节课了,可爸爸还没回来看我。实在等不耐烦了,我悄悄地来到三楼爸爸任课的教室。老远就听见了那熟悉的、饱含激情而又沙哑的嗓音。我透过门缝向里张望,只见爸爸满脸是汗,他一边讲述,一边不停地板书,就像一位领航员一样,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病入膏肓的爸爸,就是那每天吃馒头都必须用水冲着咽下去的爸爸。我真不明白,他那瘦弱的身体从哪儿焕发出这么大的热量呀!兜里装着假条,却早出晚归,如此辛劳,这又是为什么呢?铃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我迎来了疲惫不堪的爸爸。我心疼他、责备他、埋怨他。记得当时他只是亲切地对我说:“做人就得勤奋不息,爸爸是教师,心里装着的就是学生呀!”是的,爸爸的一生都扑在了学生身上,记得事隔不久,爸爸的病情加重了,只得在家卧床休息了,可每天下午我放学回来,总会看到爸爸的床前围满了他的学生。与其说同学们来看望他,还不如说他又在床前讲课了。每逢这时,总是他一天中精神最佳的时刻,我经常看到他吃力地给大家讲述着,从搞好学习到树立远大理想,从四化宏图到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他不时地打着手势,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然而当同学们陆续告别之后,他也就瘫在了床上。我看着爸爸那疲倦不堪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可爸爸却又总是安慰我说:“小英,别难过,爸爸歇一会儿就好了。爸爸是老师,老师就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你说对吗?”我含着热泪默默地点着头。又过了一段时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爸爸的生命,他匆匆地离开了人间,然而他那勤奋不息的精神,他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诤诤话语,却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着我前进!【评析】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好文。小作者回忆了爸爸在病逝前仍坚守教师岗位的动人事迹。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文章感情真挚,立意深刻。文题“春蚕”揭示了中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也是“爸爸”的写照吗?小作者注意刻画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形象,使文章生动活泼。第六单元 【文题】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是教你课的某一位老师?是和你同学习、同玩耍的某一个同学?是默默地打扫卫生、敲钟看门的工人师傅?还是到学校来参观、来作过报告的那位叔叔、阿姨想一想,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出来。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使别人读了明白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作文字数在 400 字以上。【指导】本文要求我们写一个难忘的人,一个印象最深的人,范围是小学六年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人。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我觉得就要过好四关。一、过好选材关。也就是说,要选择典型的人与事。人们常说,选好材料便取得了成功的一半。这话的确不假。作文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选材问题,要注重选择典型材料,即经常接触、经常观察的人;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的事。只有这样,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有的可说,有的可写。记得有一次,老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同学们用一人一事的写作方法,写一位学习的榜样。题目一出,同学们反应不一,有的冥思苦想,总想写点轰轰烈烈的,振奋人心的大人物,于是东拼西凑、生拉硬扯,可终因不熟悉,不清楚而写不具体。更多的同学是从身边想起,选那些最熟悉而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写,选那些亲眼目睹,亲自接触过的人去写,于是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好作文诞生了。这次作文也可以写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辅导员等等,但是它有一个限定范围,即与六年小学生活有关的。二、过好语言关。所谓过好语言关,就是说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刻画人物的性格。首先要对所写人的外貌加以观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比如人物的身材、衣着打扮、相貌五官、脸型肤色等,通过对人物外形的描写,能够初步展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精神面貌,比如大家熟知的儿童作家罗辰生写的我的心事一文,一开始文中便写到:“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了两个质朴的农村儿童形象。其次,写人还要写人物的语言,常言道:观其形,闻其声。言为心声,通过人物的语言我们能够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我们在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时,要让人物活跃起来,不要总是自己平铺直叙。除此之外,还要对所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人物的一举一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比如一个同学写我想念的一个人里爸爸见到桌子上的香烟后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立刻捏起来,闻了闻,并叼在嘴里。突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毅然把烟吐了出来,撅成两半。 ”一捏、一闻、一叼,充分表达出爸爸对香烟的喜爱,而“吐、撅”又清晰地反映了爸爸坚定的戒烟信念。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通过这样的描写你的文章就会充实、丰满起来。三、过好表述关。要过好表述关,就得把事情经过写详细,以突出人物品质。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的经历、行为总是和这件事、那件事有关系的。记人就不能不写到和人有关的事,正是这些有关的事构成了人的经历、行为。因此,我们在写一人一事的文章时,一定要把事情经过写详细,一步一步地把情节交待清楚。例如水浒中景阳冈一节,正是在打虎的过程中,才展现出武松的英雄本色,所以文中按照顺序,记叙了猛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凶狠残暴,记叙了武松灵活躲闪,勇猛出击。通过对事情经过的描述,我们看到武松胆大、勇敢,不畏强敌,为民除害的精神。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在叙事的过程中,反映人物的品质。四、过好情感关。作文是言语交际的需要,是感情的流露,写一个难忘的人更是如此。不管是什么文章,它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必在其中。作者感情充沛,文章就会充实丰富,如果作者本身感情就不够,只是以一个不相干的人在从事着一件不相干的事,为完成任务而写文,那么就不会写得生动、具体,写出的文章缺乏感染力,写事不具体,人也就不会得到充分表现。古人讲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是说写文章一定要有真实的感受,要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个难忘的人”文题中已经加上了限制, “难忘”本身就带感情色彩。只要多动脑子就能写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来。【习作评改】原文:一个热心助人的人我们学校食堂有位年过半百的李爷爷,他可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他总会伸手相助。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的车钥匙找不到了,急得我抓耳挠腮。正好让李爷爷看见了,他说没关系,他用小三轮车送我回家,我再三推让,他非要送。后来,他花了好大力气,用了好长时间把我送到了家。李爷爷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助人的人。评改意见: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人犹如过眼烟云,浩渺无际。然而上文的小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了一个同学们容易忽略的食堂李爷爷来写,这很好,符合我们前边所讲的写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但是,上文的小作者,仍旧没有过好“语言关”和“表述关” 。本文是写人的,那么就应该着力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而这篇文章给我们唯一的印象是他已年过半百,至于他长得什么样,胖点、瘦点、高点、矮点、穿什么服装等,我们一无所知,因而在我们头脑中没有形成图像,在这里可以围绕中心,对人物外貌进行简单描述,使人一开始就对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有一初步印象。进而是小作者表述不清,想要通过李爷爷送我回家这件事去反映人物好品质,可事情经过描写的太简单了,这样使人看不出李爷爷热心在哪儿?不妨在写前认真思考一番,如“我”家住在哪儿?离学校多远?路途中路况如何,有没有上坡下坡、沟沟坎坎?老人年老体衰,遇到困难老人是什么样子,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文章一展开,才真正能使人看到,这位老人不平常,他关心同学,给“我”留下了很难忘的印象,所以“我”没有写朝夕相处的同学,没有写辛勤教导“我”的老师而选择了他。我想经过一番修改,这篇文章就会充实起来,产生可喜的感染力。【优秀习作】我忘不了他岁月匆匆,转眼六年过去了,还有半个多月我们就要结束小学的生活,升入中学了。此时此刻的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之情。我忘不了许许多多老师对我的帮助、教诲,我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班主任马老师。在我们升入四年级的时候,马老师闯入了我们的生活,他接任四一班班主任,并承担语文教学工作。自打那时起,他就整天和我们在一起。课堂上,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授语文知识,他讲的课总是那样让我们着迷;课余时间,他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有时节假日,马老师还带我们外出参观游览;亚运会期间,他还组织我们参加了七色光鼓号队,同我们一起刻苦训练,一起参加各项盛大活动,为亚运会的圆满召开做出了一定贡献,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当然,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去年秋天的一件事。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马老师带我们去游览八大处。同学们到了八大处以后,就像一群小兔子一样,又蹦又跳地往山上跑去,这下可忙坏了马老师,他跑前跑后地照应着,生怕有同学掉队。一路上,他领着我们参观,给我们讲解,引导着我们去欣赏大自然那奇丽的风光。越往上,山路越不好走,当我们爬到七处顶峰时,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此时我想,要是山上有一股清泉该多好啊!可是不但见不到清泉的影子,就连我们身上带的水也早就在路上喝光了,周围的几个同学也舔着嘴唇叫起渴来。这时,马老师走了过来,看着大家干渴的样子,他十分着急,连忙从皮包里拿出那瓶路上始终舍不得喝的饮料,递到我的手中,然后用命令的口吻说:“你们大家分着喝了吧!”我用双手接过这瓶饮料,看着马老师同样干渴的嘴唇,心情十分激动。喝着这比甘露还甜的水,我深深体会到,它寄托着马老师对我们的一片真情,多好的班主任啊!我永远忘不了他敬爱的马老师!【评析】全文紧紧抓住“忘不了”这一线索,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可敬的班主任。这篇习作,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小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有详有略地介绍了马老师倾心教育事业的事迹,特别在重点段中,恰到好处地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马老师的一片爱心。我的朋友掰着指头算朋友,一口气能说出十几个。其中第一个,也是和我最“铁”的,要算石磊了。他和我同班,大伙都叫他石头。我和石头虽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而且同住一楼,但他长得像头牛,又高又大;我却长得像只猴,又矮又瘦,只到他的胸部。他不仅在身材上比我高大,而且在思想觉悟上也比我高出一截。不信,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一天放学,我和石头路过一辆停着的卡车旁,我发现地上有一把造形精巧的小扳手,觉得好玩,就把它捡起来。刚要放在口袋里,石头严肃地对我说:“这是修理汽车的工具,不能拿!”他一把把扳手拿过去,向汽车周围东张西望,后来终于在驾驶室里找到了正在修车的司机叔叔。并把扳手还给了他。司机叔叔连声向我们道谢,石头只是憨厚地一笑,说了声:“没什么。 ”我听了,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望着石头那高兴的神情,顿时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还有一次,我和石头在爸爸部队的大院外面踢足球。正踢在兴头上,石头突然呆立不动了。警觉地向前边张望。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原来有两个小孩在玩军功章。这时,我猛地想起前几天爸爸说部队丢失了一些军功章,让我们帮助查找。会不会是还没等我细想,石头已经大步跑了上去。“你们玩的军功章是真的吗?”石头笑嘻嘻地问,显出很羡慕的样子。 “真的,没错。 ”一个小孩很自豪地把一个装着军功章的红盒子递过来。石头打开盒子,我走上去一看,果然是一枚真的奖章, “八一”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石头收起笑容,一手紧握着奖章,一手抓住小孩的胳膊,声音一下子高了八度:“老实说,这军功章是不是你们从部队仓库里拿的?”小孩一看石头严厉起来,马上向我们求饶说:“是是拣的。放了我们吧!”看他们可怜的样子,我轻轻拉了拉石头的衣角,小声说:“算了吧。 ”没想到石头瞪了我一眼,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你们知道吗?这是解放军叔叔立功时得的奖章,有本事长大参军自己去得!走,跟我们到值班室去!”两个小孩都被石头的威严镇住了,老老实实跟着他向值班室走去。我也一溜小跑跟了上去。后来,听爸爸说丢失的军功章都陆续找回来了,我想这里面还有石头的功劳呢!他应该得到一枚奖章。从那以后,石头在我的心目中更加地高大了。我总在想:石头啊石头,我的朋友,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像你一样高呢?这不仅仅在身材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觉悟上。【评析】选材典型。通过两件事,写自己的朋友正直,维护他人及集体利益,一点不询私情,作风正派。第一件是对“我”捡到的小扳手,他严格要求“我”奉还失主。第二件是机智地寻回军功章,维护了部队的荣誉,并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喜欢军功章,长大自己得。构思巧妙。开头先说朋友比自己个子高,最后结尾落到他的思想觉悟比自己高,从形到神、由表及里,含义深刻。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确,如“高大” “渺小”对比着写, “羡慕” “严厉”的感情变化,用词十分贴切。春蚕冬天的夜来得这么早,虽然刚过六点,可屋里已经是漆黑一片了。我扭亮了桌上的台灯,凝视着这次作文本上的文题“我的爸爸” ,陷入了痛苦的沉思:我的爸爸原是北京二中的教师,五年前因患食道癌,匆匆地离去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都渐渐地淡漠了,而唯独爸爸那勤奋不息的精神却始终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天,我有机会来到爸爸任教的学校。爸爸把我送到办公室,对我说:“小英,你在这儿好好看书,不要乱跑,我先去上课,一会儿来看你。 ”我急忙说:“爸爸,您的药还没吃呢!”爸爸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无可奈何地拿起药走了。时间过得真快,已经是第三节课了,可爸爸还没回来看我。实在等不耐烦了,我悄悄地来到三楼爸爸任课的教室。老远就听见了那熟悉的、饱含激情而又沙哑的嗓音。我透过门缝向里张望,只见爸爸满脸是汗,他一边讲述,一边不停地板书,就像一位领航员一样,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病入膏肓的爸爸,就是那每天吃馒头都必须用水冲着咽下去的爸爸。我真不明白,他那瘦弱的身体从哪儿焕发出这么大的热量呀!兜里装着假条,却早出晚归,如此辛劳,这又是为什么呢?铃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我迎来了疲惫不堪的爸爸。我心疼他、责备他、埋怨他。记得当时他只是亲切地对我说:“做人就得勤奋不息,爸爸是教师,心里装着的就是学生呀!”是的,爸爸的一生都扑在了学生身上,记得事隔不久,爸爸的病情加重了,只得在家卧床休息了,可每天下午我放学回来,总会看到爸爸的床前围满了他的学生。与其说同学们来看望他,还不如说他又在床前讲课了。每逢这时,总是他一天中精神最佳的时刻,我经常看到他吃力地给大家讲述着,从搞好学习到树立远大理想,从四化宏图到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他不时地打着手势,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然而当同学们陆续告别之后,他也就瘫在了床上。我看着爸爸那疲倦不堪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可爸爸却又总是安慰我说:“小英,别难过,爸爸歇一会儿就好了。爸爸是老师,老师就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你说对吗?”我含着热泪默默地点着头。又过了一段时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爸爸的生命,他匆匆地离开了人间,然而他那勤奋不息的精神,他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诤诤话语,却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着我前进!【评析】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好文。小作者回忆了爸爸在病逝前仍坚守教师岗位的动人事迹。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文章感情真挚,立意深刻。文题“春蚕”揭示了中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也是“爸爸”的写照吗?小作者注意刻画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