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卫市长汇报材料3月9日15:20版本_第1页
丁大卫市长汇报材料3月9日15:20版本_第2页
丁大卫市长汇报材料3月9日15:20版本_第3页
丁大卫市长汇报材料3月9日15:20版本_第4页
丁大卫市长汇报材料3月9日15:20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南通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评审会上的汇报(草拟稿)南通市委副 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 丁大卫(2007 年 3 月 20 日)尊敬的张泉副厅长,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在这春光明媚的美好季节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以张厅长为首的省历史文化名城评审组。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 780 万南通人民,对评审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南通市情简介南通,三面环水,呈准半岛形状。全市总面积 8001 平方公里,辖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4 个县级市,海安、如东 2个县,崇川、港闸 2 个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情特点可以概括为“ 四口、七 乡”,“ 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一桥” 。“四口” 即海口、港口、出口和人口。一是海口。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素有“江海门户” 、“扬子第一窗口”之称。二是港口。南通集“黄金水道 ”和“黄金海岸” 优势于一身,自古水运发达。2006 年南通港成为全国沿海第十个亿吨大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深水海港洋口港将于 2008 年实现通航。三是2出口。南通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外向度较高,2006 年进出口总额突破 100 亿美元。四是人口。南通人口密度为全国地级市之最,达到每平方公里 972 人。人口素质较高,产生了以著名数学家杨乐为代表的 30 名“两院”院士。“七 乡 ”即 “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一是 纺织之乡。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工业是南通的“母亲工业” 和支柱产业。二是建筑之 乡。南通是江 苏省命名的“ 建筑强市” ,建筑 业在经济总 量、施工能力、 质量水平、市场覆盖等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南通铁军 ”共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37 项,占江苏省的一半,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三是教育之乡。一个世纪之前,南通就诞生了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聋哑学校、纺织学校、农业学校、戏剧学校等一批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学校。南通的基础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年高考 600 分及 650 分以上人数等多项指标继续列江苏第一,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之称。四是文博之 乡。100 年前,张 謇在濠河之畔创办了南通博物苑,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发展的序幕。目前,南通共有各类博物馆 23 座,环濠河更是形成以博物苑、纺织博物馆、沈寿艺术馆等为代表的文博馆群。南通的博物馆因历史悠久、品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而备受国内外瞩3目。五是体育之乡。南通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共涌现出 14 位世界冠军,其中,奥运冠军 5 位、残奥冠军 1 位。今年 10 月将承办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六是长寿之乡。作为全国三大长寿区域之一,目前全市有百岁以上的老人 694 位,为全国的 1/25。七是平安之乡。在全国首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去年,南通再次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称号,并被江苏 省委、省政府首批命名为“ 社会治安安全市” 。公众安全感测评满 意度连续几年位居江苏省前列,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江苏省最低,而破案率江苏省最高。“一山” ,指位于市区南郊被列为我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的狼山。 “一水 ”,指南通的 护城河濠河,是城市一 绝,河与城形成“ 城包水、水包城、城中有园、园中有城” 的独特风貌,濠河风景区荣获“江苏 省人居环境奖” 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与狼山风景区均为国家 4A 级旅游区。 “一人”,指清末状元、南通籍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一城” ,指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按照近代理念全面规划建设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城市,两院院士吴良镛经考证研究认为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一桥”,指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上最大跨径、最高桥塔、最长拉索、最大规模群桩基础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其主跨1088 米。2007 年底建成通车后,南通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的一项重大工程,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载体,形成了上下重视、各方支持、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通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了群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天,省历史文化名城评审组专程来通对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行检查,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一个全面检阅,也是对今后工作的全新指导;既是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南通在“两个率先 ”进 程中的一件大事。二、南通具有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条件南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繁荣,自然景色秀美,物产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近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通市区现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1 处,历史街区 5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 12 处,市级 35 处),另有优秀历史建筑 40处。经认真对照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第九条第二、第三款),我们认为,南通已基本符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格条件。与此同时,南通还存在着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独特条件。1、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南通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5对南通近代城市历史文化的成就十分重视,近年来多次来南通调研,并亲自主持了两部南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张謇先生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断。两院院士周干峙、阮仪三、朱自煊等国内历史文化规划方面的许多专家都表示赞同。综观我国现有的 101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基本都为具有突出历史传统、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尚无以近代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建设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专家在对南通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南通凭借独特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 资源,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保护,非常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一个以近代文化为特色历史文化名城。2、“一城三镇” 、“城河相拥”的古城格局独特。清末民初,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在城内辟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使城市形态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环绕的一城三镇新格局。南通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城市规划理念,可以和英国著名的霍华德于 1898 年创立的、曾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花园城市理论相媲美,甚至早于这一理论的提出。6位于市中心的千年濠河,长约 15 公里,蜿蜒曲折,环抱南通全城,形成“水 拥城、城抱水” 的独特格局。老城中既有典型的州府城市型制,又有城水相依的近代风貌, “城河相拥” 的格局为南通的近代和古代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载体。濠河因其独特的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3、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南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名噪四方的非物质文化,现有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沈绣、梅庵古琴、南通童子戏、陆家锣鼓等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和蓝印花布印技艺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南通建城一千多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今天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南通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保护历史文化,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为南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申报名城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保护名城,促进和推动城市现代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名城保护,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关系,从而促进南通社会、经济、文化的又好又快和“ 三个 协调” 发展。72、申报名城是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市民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通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力度,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建设修缮一批功能完善、风格多样的文化设施,促进城市文化生态环境提升,构建个人与社会的融洽关系,不断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先进文化提升市民素质,从而推动南通的和谐社会建设。3、申报名城是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格局风貌保护,有利于充分挖掘南通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和独特的城市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宣传南通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城市魅力,扩大南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4、申报名城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历史文化名城的确立,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一整套保护城市文化的规划、规范和法规,将更好地增强全社会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共识,规范和制约城市建设行为,大大促进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和提高,从而保证优秀历史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广大。三、我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市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在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编制、文物保护的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81、强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南通市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从八十年代南通第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就已将寺街、西南营、濠河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保护控制。1992 年完成的濠河风景区规划,对全面维护古城格局和濠河两岸文化古迹、公共绿地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从 2002 年起,我市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著名规划设计研究单位分别做了中国近代第一城规划研究、 南通“ 一街三片” 详细规 划、 南通历史文化保 护规划和濠河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 南通市历史遗迹遗址保护规划、 南通市历史城区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系统,为历史文化保护和名城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2、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宣传工作。十五期间,为了提高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我市多次邀请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主任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审委员会多位委员到南通考察踏访,众多专家对南通特有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和南通独特的“一城三 镇” 城市格局 给予了高度肯定。 2003 年 6 月,在众多专家的建议下,我市召开了“中国近代第一城” 研讨会,并出版了专家论文集,受到了众多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进一步提高了南通历史文化保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加强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我市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健全各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制定出台南通市优秀历史建9筑保护暂行办法、 南通市濠河历史文化区(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公布了市区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名录,将涉及文物保护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项目选址、土地出让等,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4、强化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 “九五” 以来我市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用于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作,搬迁各类工厂 40 余家。2002 年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被授于国家 4A 级景区,2005 年被国家授于人居环境范例奖。 “十一五 ”以来,南通地方 财政就投 资数亿元,对博物苑、钟楼、谯楼、文峰塔、东寺大殿、濠阳小筑、茵树斋、城南别业、文庙、城隍庙等各级文保单位进行维修,总体环境质量和面貌得到极大提升,展现了文物建筑原有的风貌特色。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步历史文化保护和申报工作下 一 步 ,我 们 将 用 科 学 的 发 展 观 统 揽 全 局 ,从 建 设 和谐 社 会 的 角 度 出 发 ,保 护 和 发 展 历 史 文 化 这 一 宝 贵 资 源 ,在 保 护 中 实 现 发 展 ,在 发 展 中 强 化 保 护 ,实 现 经 济 快 速发 展 与 推 进 城 市 建 设 的 “双 赢 ”,达 到 改 善 人 居 环 境 ,提 升城 市 形 象 的 目 的 。继 续 坚 定 不 移 地 贯 彻 执 行 “严 格 保 护 ,统 一 管 理 、合 理 开 发 ,永 续 利 用 ”的 方 针 ,把 历 史 文 化 真实 性 、完 整 性 、多 样 性 放 在 第 一 位 。1、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领导。我们将在 城 市 规 划 委 员 会 的 框 架 下 ,成 立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委 员 会作 为 城 市 规 划 委 员 会 下 设 的 专 业 委 员 会 之 一 ,规划、建设、10文化等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扎实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对分解任务实施跟踪考核,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继续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设立重点项目引导、奖励资金,推动文物保护工程;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促进传承发展。2、继续深化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现有各类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省建设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正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完成,纲要中重点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下一步将进行继续深化;此外,如承蒙各位专家领导垂青而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我们将立即着手编制南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依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组织编制、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达到既保护名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的;积 极 组 织 编 制 重 要 历 史 地 段 、历 史 街 区 保 护 规 划 和 历 史 地 段11城 市 设 计 ,将 名 城 保 护 确 定 的 保 护 思 想 和 理 念 落 实 到 三 维 空间 规 划 和 建 筑 风 貌 设 计 当 中 。3、加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南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南通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的起草、制订和实施。各级规划、文化、公安等行政执法机构,将进一步依法制止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对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