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某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doc 71页)_第1页
技术规范标准-某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doc 71页)_第2页
技术规范标准-某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doc 71页)_第3页
技术规范标准-某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doc 71页)_第4页
技术规范标准-某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测量报告技术要求(doc 7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2GHz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 求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MC-R measuremen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 本 号 : 1.0.2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 - 发 布 - - 实 施QB-QB-I目 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OMC-R 测量报告总则 .24.1. OMC-R 测量报告数据类型 .24.2. OMC-R 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 .35. OMC-R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 .45.1.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 45.2. 测量报告数据 列表 45.3. 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65.3.1.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65.3.2. 上行接收信号码功率 65.3.3. 下行载波发射功率 85.3.4. 下行码道发射功率 85.3.5. U pPTS 干扰信号功率 95.3.6. 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 105.3.7. 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 115.3.8. UE 发射功率 .115.3.9. 载波总接收功率 125.3.10. 天线到达角 135.3.11. 时间提前量 145.3.12. RX 时间偏差 155.3.13. 上行信噪比 165.3.14. 下行信噪比 175.3.15. 信噪比目标值 185.3.16. AMR 12.2K 上行误块率 .185.3.17. CS64K 上行误块率 .215.3.18. PS 业务上行误块率 235.3.19. AMR 12.2K 下行误块率 .255.3.20. CS64K 下行误块率 .275.3.21. PS 业务下行误块率 295.3.22. SFN-SFN 观察时间差异 .315.4. 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35.4.1. 时间提前量与接收信号码功率 335.4.2. 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 345.5.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355.5.1. TD 服务小区的主载波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355.5.2. 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主载波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365.5.3. 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 绝对载波号 .375.5.4. 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扰码 .375.5.5.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邻区 BCCH.38QB-II5.5.6.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载波 RSSI .385.5.7.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邻区 NCC395.5.8.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 GSM 邻区 BCC396. OMC-R 测量报告数据格式要求 .406.1. 总则 406.2. 测量报告文件命名规则 406.3. XML 文件格式 416.3.1. XML 文件结构图 416.3.2. 标签说明 416.3.3. 标签说明字符集限定 436.3.4.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Schema 定义 .436.3.5.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Schema 定义 .456.4. 二进制文件格式 466.4.1. 二进制文件格式概述 466.4.2.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二进制文件格式 476.4.3.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二进制文件格式 506.4.4. 二进制文件 ASN.1 文本描述 .547. 编制历史 58QB-III前 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 TD-SCDMA 测量报告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提供技术参考。本标准主要包括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提供的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本标准的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 号文件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势 包海涛 方波 李健 李冶文。QB-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提供的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无线测量报告。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 1369.4-2008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4部分:NBAP信令YD/T 1371.6-2008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YD/T 1373-2008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 RRC层技术要求3GPP 25.123 TDD无线资源管理支持要求(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TDD))3GPP 25.225 TDD物理层测量(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 (TDD))3GPP 25.331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要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3GPP 25.433 UTRAN Iub接口 NBAP信令(UTRAN Iub interface Node B Application Part (NBAP) signaling)3GPP 45.008 GSM/EDGE无线接入网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SN.1FTPItf-NMRNENMSOMC-RPERRNCSC抽象语法表示 1文件传输协议北向接口测量报告网元网络管理系统无线操作维护中心紧缩编码规则无线网络控制器扰码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File Transfer ProtocolInterface-NorthboundMeasurement ReportNetwork Element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 Maintenance Center-RadioPacked Encoding Rules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crambling CodeQB-2XML 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4. OMC-R 测量报告总则4.1. OMC-R 测量报告数据类型测量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测量方式采用周期测量时,可在测量任务定制时对上报周期进行配置。对一个测量,报告触发方式可以是事件触发或周期性触发。如果是周期性触发,需要配置上报周期;如果是事件触发,则利用网络已开启的事件测量,不需另外开启测量,关于测量的触发机制和上报机制不在本标准定义范围之内,TD-SCDMA的测量模型参见附录A 。下面给出关于各类周期的定义:1) Node B或UE测量周期:表示Node B或UE 对某个测量数据进行测量的周期,例如UPPCH ISCP的测量周期为100ms,该周期在25.123中规定, Node B或UE 按要求实现。2) Node B或UE测量上报周期:表示 Node B或UE 将测量结果报告给 RNC的周期,由RNC以相应的控制消息将此周期通知Node B或UE。3) OMC-R统计周期:表示OMC-R生成测量报告统计的周期,该周期一般为15分钟或15分钟的整数倍。4) OMC-R上报周期:表示OMC-R将测量报告统计通过北向接口上报给NMS的周期,该周期一般为OMC-R统计周期的整数倍。本标准规定OMC-R中无线测量报告的数据内容和格式要求,测量报告在OMC-R中有两种存储形式:测量报告样本数据和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样本数据表示OMC-R收集的原始测量报告信息。其记录特征如表1所示:表 1 OMC-R 无线测量报告样本数据记录特征Date StartTime EndTime RncId CellId基本配置信息 2009-06-25 9:00 9:15 11125 12012TimeStamp MR.TdScPccpchRscp MR.TdNcPccpchRscp MR.TdNcellUarfcn MR.TdNcellSc9:3:28.5 35注 1 39 10063 47IMSI MR.GsmNcellCarrierRSSI MR.GsmNcellBcchno MR.GsmNcellNcc MR.GsmNcellBcc460028045129488 3注 2 18 5 2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注1:MR.TdScPccpchRscp样本数据值35是北向接口上报值,表示该采样点接收信号码功率处于-81到-80dBm之间。注2:MR.GsmNcellCarrierRSSI 样本数据值3是北向接口上报值,表示该采样点接收信号强度处于-108到-107dBm之间。QB-3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表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按照一定的统计条件得到的分区间统计的原始测量报告样本数量。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分为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和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仅涉及一种统计条件,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涉及两种统计条件。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记录特征如表2所示。表 2 OMC-R 无线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记录特征RncId CellId Date StartTime EndTimeMR.PccpchRscp.00MR.PccpchRscp.01 MR.PccpchRscp.53MR.PccpchRscp.541152 63456 2009-8-10 9:00 10:00 0 2 38 121152 63457 2009-8-10 9:00 10:00 0 4 46 211152 63458 2009-8-10 9:00 10:00 0 5 54 231152 56036 2009-8-10 9:00 10:00 1 12 0 01152 56037 2009-8-10 9:00 10:00 2 14 5 11152 56038 2009-8-10 9:00 10:00 1 11 4 01152 26116 2009-8-10 9:00 10:00 1 9 8 21152 26117 2009-8-10 9:00 10:00 0 6 6 01152 26118 2009-8-10 9:00 10:00 3 23 1 3 4.2. OMC-R 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本标准规定的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UE和Node B的物理层、RLC层,以及RNC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测量报告。原始测量数据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可以在RNC或OMC-R上实现统计)报送到OMC-R以统计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1所示),或者直接报送到OMC-R以样本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如图2所示)。N o d e BN B A P 测量报告R R C测量报告U E计数器累加/ 统计M a n a g e rN M SR N C计数器累加/ 统计O M C - RI t f - N图 1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采集示意图N o d e BN B A P 测量报告R R C测量报告U EM a n a g e rN M SR N CO M C - RI t f - NQB-4图 2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采集示意图5. OMC-R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5.1.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本模板适用于测量报告统计数据定义和测量报告样本数据定义。一个完整的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包括如下a)至f) 6项内容,具体定义如下:a) 测量报告数据名称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英文名称。b) 测量含义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具体含义说明,并明确其为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或是从测量报告中获取的配置数据。c) 测量报告数据统计粒度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统计粒度,该项仅适用测量报告统计数据。若统计粒度为小区,则小区采用RncId+CellId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载波,则载波采用RncId+CellId+Uarfcn 号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时隙,则时隙采用RncId+CellId+ Uarfcn + TsNum进行唯一标识;若统计粒度为邻区关系,则邻区关系采用服务小区CellId+目标小区CellId进行唯一标识。其中,RncId的定义见3GPP TS 25.433 V6.17.0(3a节);CellId的定义见3GPP TS 25.331 V6.19.0(节);Uarfcn的定义见 3GPP TS 25.331 V6.19.0(6节);TsNum 的定义见3GPP TS 25.331 V6.19.0(4节)。d) 出自规范给出该测量数据引用其他行业标准或3GPP规范的编号和章节号。e) 取值范围给出测量报告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取值单位。f) 用例说明给出该测量报告数据在TD-SCDMA网络优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数据呈现示意。测量报告的主要用途参见附录B。5.2. 测量报告数据列表本标准中定义的测量报告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第125项为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第2627为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第28、29、33项为测量报告样本数据;第30、31、32、34、35为非单独测量数据,仅用于标识测量报告的关联对象。表3 OMC-R无线测量报告数据列表序号 名 称 数据含义 测量设备 备注1 MR.PccpchRscp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UE 一维2 MR.UlRscp 上行接收信号码功率 Node B 一维3 MR.UtranTxPower 下行载波发射功率 Node B 一维4 MR.UtranCodePower 下行码道发射功率 Node B 一维QB-55 MR.UtranUppts UpPTS 干扰信号功率 Node B 一维6 MR.UeTsIscp 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 UE 一维7 MR.UtranTsIscp 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 Node B 一维8 MR.UeTxPower UE 发射功率 UE 一维9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 上行载波总接收功率 Node B 一维10 MR.AoaAngle 天线到达角 Node B 一维11 MR.TimingAdvance 时间提前量 UE 一维12 MR.RxTimeDev Rx 时间偏差 Node B 一维13 MR.UtranSir 上行信噪比 Node B 一维14 MR.UeSir 下行信噪比 UE 一维15 MR.UtranSirt 信噪比目标值 RNC 一维16 MR.AmrUlBlerLog AMR 12.2K 上行传输信道误块率 Node B 一维17 MR.Cs64UlBlerLog CS64K 上行误块率 Node B 一维18 MR.PsUlBlerLog PS 上行误块率 Node B 一维19 MR.AmrDlBlerLog AMR 12.2K 下行传输信道误块率 UE 一维20 MR.Cs64DlBlerLog CS64K 下行误块率 UE 一维21 MR.PsDlBlerLog PS 下行误块率 UE 一维22 MR.T2SfnSfnTime SFN-SFN 观察时间差异 UE 一维,可 选23 MR.TadvPccpchRscp 时间提前量与接收信号码功率 UE 二维24 MR.TadvAoa 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 Node B 二维2325 MR.UtranFreq 小区主频点 NodeB 标识项2426 MR.UeFreq 当前接入频点 UE 标识项2527 MR.ScrambleCode 小区扰码 NodeB 标识项26 MR.TadvPccpchRscp 时间提前量与接收信号码功率 UE 二维27 MR.TadvAoa 时间提前量与天线到达角 Node B 二维28 MR.TdScPccpchRscp TD 服务小区的主载波 P-CCPCH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UE 样本29 MR.TdNcPccpchRscp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主载波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UE 样本30 MR.TdNcellUarfcn 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绝对载波号UE 标识项31 MR.TdNcellSc TD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 关系的邻区扰码 UE 标识项32 MR.GsmNcellBcchno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 系的 GSM 邻区 BCCH UE 标识项33 MR.GsmNcellCarrierRSSI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 系的 GSM 载波 RSSI UE 样本34 MR.GsmNcellNcc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 系的 GSM 邻区 NCC UE 标识项QB-635 MR.GsmNcellBcc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 系的 GSM 邻区 BCC UE 标识项5.3. 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5.3.1. P-CCPCH 的接收信号码功率a) MR.PccpchRscp b) 反映UE收到服务小区的广播信道功率的大小,也是反映服务小区覆盖的主要指标。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 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UE接收信号码功率的样本个数。c) 小区d) TS25.225 V4.5.0 5.1.1(YD/T 1371.6-2008), TS25.123 .3e) 取值范围如表4所示。如从-到-100dBm一个区间,对应MR.PccpchRscp.00;从-100dBm到-48dBm 每1db一个区间,对应 MR.PccpchRscp.01到MR.PccpchRscp.53;大于-47dBm一个区间,对应MR.PccpchRscp.54,依此类推。表 4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P-CCPCH RSCP_LEV_00 P-CCPCH RSCP 115P-CCPCH RSCP_LEV_01 -115 P-CCPCH RSCP 114 MR.PccpchRscp.00P-CCPCH RSCP_LEV_15 -101 P-CCPCH RSCP 100MR.PccpchRscp.01 P-CCPCH RSCP_LEV_16 -100 P-CCPCH RSCP 99MR.PccpchRscp.02 P-CCPCH RSCP_LEV_17 -99 P-CCPCH RSCP 98 MR.PccpchRscp.53 P-CCPCH RSCP_LEV_68 -48 P-CCPCH RSCP -47P-CCPCH RSCP_LEV_69 -47 P-CCPCH RSCP -46P-CCPCH RSCP_LEV_70 -46 P-CCPCH RSCP -45 MR.PccpchRscp.54P-CCPCH RSCP_LEV_91 -25 P-CCPCH RSCPf) 该数据可用于评估TD小区的覆盖情况 ,根据不同场强区间分布比例可判断该小区的大致覆盖范围。天线遮挡及硬件故障会造成信号弱,容易产生掉话及降低接通率,用于检查小区覆盖盲点/弱覆盖区域,通过源小区和邻区PccpchRscp可进行导频污染分析。 表 5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MR.PccpchRscp.00 MR.PccpchRscp.01 MR.PccpchRscp.541152 10026 0 34 11154 10236 1 6 8QB-75.3.2. 上行接收信号码功率a) MR.UlRscpb) 反映Node B收到小区覆盖范围内所有用户平均接收信号码功率的大小,也是反映服务小区上行覆盖的主要指标。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条件的按照分区间统计Node B接收信号码功率的样本个数。c) 小区d) TS25.225(YD/T 1371.6-2008 ), TS25.123 e) 取值范围如表6所示。如从-到-110dBm 一个区间,对应MR.UlRscp.00 ;从-110dBm到-109dBm一个区间,对应MR.UlRscp.01( 从-110dBm 到-99dBm 每1db一个区间);从-99dBm到 -96dBm一个区间,对应MR.UlRscp.12(从-99dBm到-57dBm每3db一个区间);大于-57dBm一个区间,对应 MR.UlRscp.26,依此类推。表 6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RSCP_LEV_00 RSCP 120RSCP_LEV_01 -120 RSCP 119.5 MR.UlRscp.00RSCP_LEV_20 -110.5 RSCP 110RSCP_LEV_21 -110 RSCP 109.5MR.UlRscp.01RSCP_LEV_22 -109.5 RSCP 109RSCP_LEV_23 -109 RSCP 108.5MR.UlRscp.02RSCP_LEV_24 -108.5 RSCP 108 RSCP_LEV_39 -101 RSCP 100.5MR.UlRscp.10RSCP_LEV_40 -100.5 RSCP -100RSCP_LEV_41 -100 RSCP -99.5MR.UlRscp.11RSCP_LEV_42 -99.5 RSCP -99RSCP_LEV_43 -99 RSCP -98.5 MR.UlRscp.12RSCP_LEV_48 -96.5 RSCP -96RSCP_LEV_49 -96 RSCP -95.5 MR.UlRscp.13RSCP_LEV_54 -93.5 RSCP -93 RSCP_LEV_121 -60 RSCP -59.5 MR.UlRscp.25RSCP_LEV_126 -57.5 RSCP -57MR.UlRscp.26 RSCP_LEV_127 -57 RSCPf) 该数据数据可用于评估TD小区的上行覆盖情况,结合下行P-CCPCH RSCP做出上下行覆盖均衡的评估。 表 7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MR.UlRscp.00 MR.UlRscp.01 MR.UlRscp.23QB-81152 10026 0 34 11154 10236 1 6 85.3.3. 下行载波发射功率a) MR.UtranTxPower b) 载波发射功率值是总发射功率与最大发射功率的比值,反映基站实际发射总功率的情况。总发射功率是从一个UTRAN接入点的一个特定时隙中在一个 DL载波上发射的功率(瓦)。最大发射功率是该小区以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发射时在同样的载波上的功率(瓦)。在UTRAN接入点的任何载波上都应该能够进行该项测量。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下行载波发射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d) TS25.225 5.2.6(YD/T 1371.6-2008 ), TS25.123 .2e) 取值范围如表8所示。如表8所示:0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xPower.00;从0到5%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xPower.01;从95%到100%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xPower.20,依此类推。表 8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 (单位 %)MR.UtranTxPower.00 UTRAN_TX_POWER_000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 0UTRAN_TX_POWER_001 0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1UTRAN_TX_POWER_002 1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2UTRAN_TX_POWER_003 2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3UTRAN_TX_POWER_004 3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4MR.UtranTxPower.01UTRAN_TX_POWER_005 4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5 UTRAN_TX_POWER_096 95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96UTRAN_TX_POWER_097 96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97UTRAN_TX_POWER_098 97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98UTRAN_TX_POWER_099 98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99MR.UtranTxPower.20UTRAN_TX_POWER_100 99 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 100f) 该数据数据可用于判断基站实际发射功率,做载波级的隐性故障辅助分析,进行网络覆盖质量分析,TD小区干扰分析。基于时隙级别的统计可以反映UE 接入不同业务时(AMR12.2K 、CS64K、PS域业务、HSDPA业务)基站的发射功率。表 9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 Utran TxPower.01 MR. Utran TxPower.201152 10026 10104 4 5 11154 10236 10112 5 6 85.3.4. 下行码道发射功率a) MR.UtranCodePowerQB-9b) 发射码功率是一个时隙内一个载波上的一个信道化码的发射功率。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下行码道发射功率的样本个数。c) 载波d) TS25.225 5.2.7(YD/T 1371.6-2008 ), T S25.123 .3e) 取值范围如表10所示。如-10dBm 到小于-8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CodePower.00;44dBm到小于46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CodePower.27;46dBm到小于46.5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CodePower.28,依此类推。表 10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UTRAN_CODE_POWER_010 -10,0 Transmitted code power -9,5UTRAN_CODE_POWER_011 -9,5 Transmitted code power -9,0UTRAN_CODE_POWER_012 -9,0 Transmitted code power -8,5MR.UtranCodePower.00UTRAN_CODE_POWER_013 -8,5 Transmitted code power -8,0 UTRAN_CODE_POWER_118 44,0 Transmitted code power 44,5UTRAN_CODE_POWER_119 44,5 Transmitted code power 45,0UTRAN_CODE_POWER_120 45,0 Transmitted code power 45,5MR.UtranCodePower.27UTRAN_CODE_POWER_121 45,5 Transmitted code power 46,0MR.UtranCodePower.28 UTRAN_CODE_POWER_122 46,0 Transmitted code power 46,5f) 该测量数据可用于判断信道化码实际发射功率。表 11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MR.UtranCodePower.00 MR.UtranCodePower.281152 10026 10104 1 11154 10236 10112 3 85.3.5. U pPTS 干扰信号功率a) MR.UtranUppts b) 反映系统在上行导频时隙的干扰情况。在大范围覆盖的情况下,基站会受到远端基站信号的干扰,如果此时不能进行合理规避,会造成系统无法接入。本测量数据表示UpPCH检测窗口内平均接收功率和所有检测到的UpPCH传输估计的平均功率电平的总和之间的差值。对天线分集的情况,UpPCH干扰电平需要对每个天线分支计算线性平均。UpPCH干扰测量参考点必须是Rx 天线连接器。反映系统在上行接入时隙的干扰情况。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UpPTS干扰信号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以时隙为单位计算该时隙内所有Position测量结果的算数平均值)d) TS25.225 5.2.17(YD/T 1371.6-2008 ), TS25.123 5.2e) 取值范围如表12所示,如小于-120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Uppts.00;-120dBm到小于 -119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Uppts.01;大于-57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Uppts.64,依此类推。表 12 取值范围QB-10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 (单位 dBm)MR.UtranUppts.00 UTRAN_UPPTS_LEV_00 UpPTS interference -120,0 UTRAN_UPPTS_LEV_01 -120,0 UpPTS interference -119,5MR.UtranUppts.01UTRAN_UPPTS_LEV_02 -119,5 UpPTS interference -119,0 UTRAN_UPPTS_LEV_125 -58,0 UpPTS interference -57,5MR.UtranUppts.63UTRAN_UPPTS_LEV_126 -57,5 UpPTS interference -57,0MR.UtranUppts.64 UTRAN_UPPTS_LEV_127 -57,0 UpPTS interference f) 该数据数据可用于判断上行导频时隙的干扰,TD 站间干扰分析,辅助判断GPS失步问题等。表 13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UtranUppts.00 MR.UtranUppts.641152 10026 10104 UpPTS 56 11154 10236 10112 UpPTS 75 05.3.6. 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a) MR.UeTsIscpb) 针对每个接收时隙的测量,对Node-B而言,是测量上行时隙的干扰情况,对 UE而言,是反映下行时隙的干扰情况。时隙ISCP也是TD-SCDMA系统进行DCA(动态信道分配)调整的重要参考之一。干扰信号码功率表示在特定时隙内的midamble上测量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的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d) TS25.225 5.1.3(YD/T 1371.6-2008 ), TS25.123 .2e) 取值范围如表14所示,如小于-115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eTsIscp.00 ;大于-59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eTsIscp.57 ,依此类推。表 14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MR.UeTsIscp.00 UE_TS_ISCP_LEV_00 Timeslot_ISCP 115 MR.UeTsIscp.01 UE_TS_ISCP_LEV_01 -115 Timeslot_ISCP 114 MR.UeTsIscp.56 UE_TS_ISCP_LEV_56 -60 Timeslot_ISCP 59UE_TS_ISCP_LEV_57 -59 Timeslot_ISCP -58 MR.UeTsIscp.57UE_TS_ISCP_LEV_91 -25 Timeslot_ISCP f) 该测量数据可用于下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小区覆盖分析、盲区分析,信道估计等。表 15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UeTsIscp.00 MR.UeTsIscp.571152 10026 10104 5 234 11154 10236 10112 6 89 0QB-115.3.7. 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a) MR.UtranTsIscpb) 针对每个接收时隙的测量,对Node-B而言,是测量上行时隙的干扰情况,对 UE而言,是反映下行时隙的干扰情况。时隙ISCP也是TD-SCDMA系统进行DCA(动态信道分配)调整的重要参考之一。干扰信号码功率表示在特定时隙内的midamble上测量的接收信号中的干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d) TS25.225 5.2.2(YD/T 1371.6-2008 ), TS25.123 .2e) 取值范围如表16所示,如小于-120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sIscp.00 ; -120dBm到小于 -119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sIscp.01,大于-57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tranTsIscp.64 ,依此类推。表 16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MR.UtranTsIscp.00 UTRAN_TS_ISCP_LEV_00 Timeslot_ISCP -120,0 UTRAN_TS_ISCP_LEV_01 -120,0 Timeslot_ISCP -119,5MR.UtranTsIscp.01UTRAN_TS_ISCP_LEV_02 -119,5 Timeslot_ISCP -119,0 UTRAN_TS_ISCP_LEV_125 -58,0 Timeslot_ISCP -57,5MR.UtranTsIscp.63UTRAN_TS_ISCP_LEV_126 -57,5 Timeslot_ISCP -57,0MR.UtranTsIscp.64 UTRAN_TS_ISCP_LEV_127 -57,0 Timeslot_ISCP f) 该测量数据可用于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小区覆盖分析、信道估计;上行ISCP是Node B统计各个载波上行时隙空闲状态时的底噪情况,正常值一般在-100dBm-110dBm之间。如果统计到某个小区的载波上行ISCP小于-117dBm时,说明该载波已经无法测量覆盖区域环境的干扰信号,可能原因是载波的RRU吊死或是出现故障;如果统计到某个小区的载波上行ISCP大于-70dBm 时,说明该载波受到严重的上行干扰,可能原因是存在外部干扰源或时隙不同步造成的系统内部干扰;表 17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UtranTsIscp.00 MR.UtranTsIscp.641152 10026 10104 2 234 11154 10236 10112 3 89 05.3.8. UE 发射功率a) MR.UeTxPower b) 特定时隙内的一个载波上的总的UE发射功率。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UE发射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d) TS25.225 5.1.9(YD/T 1371.6-2008 ), TS25.123 .2QB-12e) 取值范围如表18所示,如-50dBm 到小于-47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UeTxPower.00;31dBm 到小于 34dBm为一个区间,对应MR.UeTxPower.27,依此类推。表 18 取值范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UE_TX_POWER_021 -50 UE transmitted power -49UE_TX_POWER_022 -49 UE transmitted power -48MR.UeTxPower.00UE_TX_POWER_023 -48 UE transmitted power -47 UE_TX_POWER_102 31 UE transmitted power 32UE_TX_POWER_103 32 UE transmitted power 33MR.UeTxPower.27UE_TX_POWER_104 33 UE transmitted power 34f) 该测量数据可用于UE发射功率、小区覆盖分析、盲区分析,进行网络覆盖质量分析。考量系统上、下行功率控制和功率预算切换的执行情况,以及基站或UE之间的互干扰情况。在不考虑强制减小覆盖的前提下,发射功率越小越好。表 19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UeTxPower.00 MR.UeTxPower.271152 10026 10104 2 0 881154 10236 10112 3 0 735.3.9. 载波总接收功率a)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b) 在接收机脉冲成形滤波器所定义的带宽内,一个特定时隙接收的宽带功率,包括接收器产生的噪声。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载波总接收功率的样本个数。c) 时隙d) TS25.225 5.2.3(YD/T 1371.6-2008 ), TS25.123 .2e) 取值范围如表20所示,如小于-112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00;-112dBm 到小于-111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01,大于-50dBm 为一个区间,对应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63,依此类推。表 20 取值范围QB-13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 dBm)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00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000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 112,0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001-112,0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 111,9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01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010-111,1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 111,0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611-51,0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 -50,9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62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620-50,1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 -50,0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63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_LEV_621-50,0 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f) 该测量数据可用于判断载波接收功率。表 21 用例说明RncId CellId Uarfcn TsNum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00 MR.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631152 10026 10104 2 5 01154 10236 10112 3 4 15.3.10. 天线到达角a) MR.AoaAngleb) AOA定义了天线处以正北为初始方向的用户信号到达角度,一般每200ms 测量一次。AOA是TD-SCDMA特有的测量数据。可以辅助确定用户所处的方位,提供TD特色定位服务,精度为1度。AOA定义一个用户关于参考方向的估计角度。测量参考方向应为正北,逆时针方向。本测量数据表示OMC-R统计周期内满足取值范围按照分区间统计天线到达角的样本个数。c) 载波d) TS25.225 5.2.14(YD/T 1371.6-2008 ), TS25.123 3.2e) 取值范围如表22所示,如0度到小于5度为一个区间,对应MR.AoaAngle.00 ;355度到小于360度为一个区间,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