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_第1页
无锡 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_第2页
无锡 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_第3页
无锡 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二项措施【字体:大 中 小】 【本文撰稿:】 【期刊号:2008 年 12 月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保持和促进无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扩大投资,又有利于拉动消费;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又有利于深化各项改革”的总体要求,无锡市发改委制订出台十二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尽最大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最大努力增大资金投入力度,尽最大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力度,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市区今年提供实物配租廉租住房 400 套,2009 年不少于 600 套,2010 年不少于 1000 套,解决 16 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二是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市区明后两年各提供经济适用房不少于 7500 套。2009 年和 2010 年市区每年安排拆迁安置房施工面积 1300 万平方米以上,分别竣工 500 万和 600 万平方米以上。三是加快低洼地区危旧房和“城中村” 改造。 2010 年全面完成城区低洼地区危旧房改造。 2009 年全面启动快速内环内的“城中村” 改造,2010 年基本完成。四是加大老新村综合整治力度。市区 2009 年完成 80 万平方米,2010 年完成 1992 年以前规模化的老新村整治。以上四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450 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干线航道、港口、城市道桥、机场、能源等建设为重点,加快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09 年 3 月前启动胜利门广场站、三阳广场站、市民广场站等先行站点建设,9 月前启动轨道交通 1 号线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无锡段建设。全力做好无锡境内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工作,同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无锡站(安镇交通枢纽),沪宁城际铁路无锡站(北广场交通枢纽)、惠山站和新区站,宁杭铁路宜兴东站以及站区配套基础设施。三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2009 年建成苏锡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锡张高速公路,力争开工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和长江南路互通。四是加速改造国省干道。2009 年全面完成国省干线一级化改造,新增一级公路 200 公里。五是大力推进干线航道和港口建设。加快实施苏南运河、申张线等航道整治,启动锡澄运河升级改造,加快无锡(江阴) 港和无锡内河港建设进度。六是着力推进城市重点道桥建设。2009 年完成运河西路、兴源二路、东安路等一批重点道桥工程建设,新增城市道路 100 公里以上。加快城市内环放射状道路快速化改造,以及与京沪高速铁路无锡站和沪宁城际铁路无锡站等交通枢纽相联系的集疏运通道建设,优化车站地区道路网络,2010 年基本完成。七是继续加大苏南(硕放) 机场扩能改造力度。2009 年完成机场跑道盖被改造工程和国际货运仓库建设工程,适时启动跑道加长和航站楼扩建工程。八是加强能源建设。着力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城市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建设。当前要通过政府投入、市场投融资等手段,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以上八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260 亿元。 推动城市功能性载体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功能性载体设施。一是加快推动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太湖新城建设,2009 年基本完成“三纵三横” 骨干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市民中心、金匮公园和会展中心一期工程;2010 年完成会展中心二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金融商务第一街区。2009 年 3 月全面启动锡东新城建设,加快新坊路、高浪东路等框架性路网建设,统筹推进高铁站核心区、国际社区、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推动蠡湖新城建设发展,完善配套商业生活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加快推进江阴临港新城和宜兴环科新城建设。二是加快组织实施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恒隆广场、苏宁广场、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统一纳入重大项目管理范围,对两年内开工建设或建成的项目,制定相应鼓励扶持政策。三是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博览园、吴文化博览园、佛教文化博览园等八大特色博览园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2009 年底前基本建成各博览园核心区。四是全面推动惠山古镇、清名桥等五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古运河历史风貌带建设。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和古镇、古村保护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扶持政策,2010 年底前基本完成“五街区( 名镇)一带”保护修复工程。以上四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300 亿元。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大力推进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取水口清淤和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尽快启动宜兴西氿、江阴第二水源等应急备用水源建设,2009 年完成中桥水厂等自来水厂的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和城区自来水管网联网工程,2010 年完成江阴、宜兴与相邻地区区域联合供水管网工程。二是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09 年完成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等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加快推进各乡镇污水处理厂新(扩) 建工程。继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2009 年全市实现污水主管网全覆盖,2010 年完成支管网(排水户接管) 工程建设,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以上。2009 年完成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和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工程建设,2010 年完成垃圾机械化收集体系和大型中转站建设。三是着力推动绿化林带和生态修复建设。加快实施竺山湖、梅梁湖、贡湖等重点区域的清淤工程,启动太湖新城亲水河工程建设。2009 年完成尚贤河湿地一期、长广溪湿地工程等湖滨湿地建设,高标准建成市区环太湖湖滨带,完成鼋头渚风景区环境整治。2010 年全面完成藻水分离站建设,加快推进蓝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程。四是加快调水引排通道建设。2010 年完成走马塘延伸拓浚工程、望虞河西岸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启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五是加快推进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漕桥河等 11 条主要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009 年完成河道截污和沿岸污染控制,完成古运河二期等城区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第一轮农村河道清淤任务。六是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2009 年底前建成 88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10 年建成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七是加快实施节水节能减排工程。重点实施八大行业工业企业的冷却水回用和废水治理工程,2010 年污水处理厂尾水再利用率达到 20。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建设。以上七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150 亿元。 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2009 年完成辅仁高中、青山高中、江阴南菁中学、宜兴中学搬迁等项目建设,2010 年完成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技师学院二期和公共实训基地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 年完成市妇幼保健医院门诊楼建设,2010 年完成市二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市三院改扩建、市中医院易地建设主体工程,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三是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年内启动市文化艺术中心、报业大厦、影视文化产业会展中心等建设项目,2009 年完成广电传媒艺术中心一期工程、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建设,2010 年完成体育公园改造等项目。四是着力推进社会福利项目建设。2009 年完成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适时新建市儿童福利院和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分步实施薄弱敬老院改造,鼓励社会举办养老机构。以上四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80 亿元,其中 2009 年市级政府性资金安排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10.2 亿元。 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三农” 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发展面貌,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是规划实施农村人才、农民健康、为农服务、农村文化、农村环境、脱贫攻坚等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电力、水利、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万亩圩区为重点的防洪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2010 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网改造,今明两年完成市区乡镇饮用水管网改造。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农村“三集中”步伐。重点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宕口整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四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大对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和园区、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品牌等建设的投入。支持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高效农业。以上四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30 亿元。 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对政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投入力度。2009 年起建立专项资金 1 亿元,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科技合作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对创业投资发展的扶持力度。2009 年起设立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10 亿元,主要用于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及其它社会资本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三是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2009 年起建立市级扶持重点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资金 5000 万元。四是加快推进“三创”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大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等十大重点载体建设力度,确保到 2010 年累计建成 600 万平方米。五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加大“530”计划和省“双千人才工程”组织实施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至 2010 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 1000 人,培养高技能人才 3 万人。六是深入实施“质量和知识产权立市” 战略。大力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和培育自主品牌。以上六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70 亿元。 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利用当前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加大对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加快发展。优先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企业、科技创业型企业、市重点挂钩联系企业以及海外留学归国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设立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大担保规模,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海力士、尚德太阳能等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着力推进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无锡西站物流枢纽、国际数据中心、粮食科技物流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总投资 3000 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政策,预计减轻企业负担 30 亿元。四是加快企业“退城进园 ”步伐。今冬明春确保列入计划的 25 家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调整工程开工,2009 年内完成搬迁调整。2010 年底前,完成剩余 35 家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调整工作。以上四项,现在起至明年安排投资 770 亿元。 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积极探索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提升发展的新路径。一是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实施服务外包“123”计划,大力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太湖工程” ,确保落实对“123”计划企业的各项政策支持,2009 年新增“123” 计划企业 20 家。二是全面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全力做好重大外资项目引进的跟踪落实工作,加快引进一批重大外资产业项目。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巩固传统市场,开辟新兴市场,优化出口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产品品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认真组织好农产品收购工作,按国家确定的价格收购稻谷。明年按照国家要求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赔、购买农机具补贴等标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适时提高最低工资、小时工资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面。细化落实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三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被征地农民、城镇老年居民、农村老年农民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尊老金发放范围。四是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按规定保持城乡低保标准正常增长,并实现市区范围内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五是从 2008 年第 4 季度起调高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9 年第 4 季度再次提高;2009 年提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发放护理费。六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足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进一步完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引导和促进全市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是优化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大做强,适当减轻房地产开发企业税费负担,对明后两年竣工房地产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予适当返还,保持房地产开发适度规模。二是优化房地产市场消费环境。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适当调整房地产交易税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三是优化房地产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