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商住楼建设工程_第1页
xx商住楼建设工程_第2页
xx商住楼建设工程_第3页
xx商住楼建设工程_第4页
xx商住楼建设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商住楼建设工程申 请 报 告项目名称:XX 商住楼建设工程项目地点:XXXXX项目建设单位:XXXXXX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XX日 期:2012 年 6 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编制依据 11.3 主要研究内容 21.4 土地资源利用 21.5 财务效益 31.6 社会效益分析 31.7 研究结论 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背景 .52.2、项目需求现状 .62.3、项目建设必要性 .7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93.1 项目选址 93.2 建设条件 9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34.1 项目建设依据 134.2 项目建设原则 134.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34.4 建设方案 14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 价 .165.1 项目场地环境现状 165.2 项目建设与运营后对环境影响 165.3 环境保护措施 175.4 环境影响评价 18第六章 节能 196.1 设计依据 196. 2 节能设计原则 .196.3 能耗分析 206.4 节能措施 206.5 节水措施 246.6 节电措施 24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257.1 劳动安全 257.2 消防 267.3 卫生 27第八章 项目招标方案 298.1 招标范围 298.2 组织方式 298.3 招标方式 29第九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 319.1 项目管理 319.2 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 31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310.1 投资估算 3310.2 资金筹措 34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分析 3611.1、评价依据 .3611.2、财务效益分析 .3611.3、盈利能力分析 .37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 3912.1 社会影响分析 39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3912.3 社会风险分析 4012.4 社会评价结论 40第十三章 结论 4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 商住楼建设工程1.1.2 项目建设单位:XXXXXX1.1.3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4 项目建设地点:XXXXX1.1.5 项目建设用地: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2468.81.1.6 项目建设期限:该项目建设期计划 18 个月1.1.7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2468.8 平方米(3.7 亩),总建筑面积为12942 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10217.32 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2724.68 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多层商住楼一栋,建筑层数为地上 11 层,其中地上 1-2 层为商业、3-11 层为住宅。该项目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为 34.65 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防火等级为一级。该项目容积率为 5.24,建筑密度 56.37%。1.1.8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 3157.62 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657.62 万元,申请银行贷款 1000 万元,剩余资金 500 万元用房屋预售收入解决。1.2 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4(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年版)(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0)XX 县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3 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定额以及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设想,着重对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的考察;项目周围环境及周围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及进度进行安排;投资估算、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1.4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及项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2468.8 平方米(3.7 亩),总建筑面积 12942 平方米,容积率为 5.24,建筑密度 56.37%。因此,本项目在利用土地资源时,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综合使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全满足合理利用土地的需要。1.5 财务效益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可实现销售收入 3589.71万元,去除各项税金及附加净利润为 177.34 万元。投资利税率为 7.49%;投资利润率为 5.62%;销售利润率为 4.94%;资本金利润率为 8.22%。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1.6 社会效益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 XX 县和谐社会的发展。2、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 XX 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1.7 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顺应人们对中高档住宅及商业的消费趋势,提升 XX 县的住宅及商业品质。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 XX 县经济发展,加快 XX 县城市改造步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确保居住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分析论证,项目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经过以上分析计算,可以得出结论,即本项目是可行的,建议加快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 自然条件地质条件:XX 县属 XX 省底平原区,是古黄河、潭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地形自西向东以 1/6000 的坡将缓慢倾斜,地面高程 19米将至 12 米,由于古河道频繁改道,使其地貌较复杂,形成了一些洼地、坑塘、河沟。XX 县境内为巨厚的新生界沉积物覆盖。地壳不稳定,易出现结构地震。最新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由湖冲积而成的棕红、棕黄色的散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夹各类砂层组成,地基承载力 120Kpa160Kpa。 2.1.2、优越的投资环境本项目拟建设在 XX 市 XX 县。XX 市辖区位于 XX 省东南部,总面积约 8315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400 余万,辖一区两市八县,XX 市区人口约 40 万,现状地势平坦,无烟尘、气味、噪声污染。XX 县位于 XX 省东南部,XX 市东北部,东西跨度 45 公里,南北纵距 18 公里,总面积 697 平方公里。XX 县县城座落于 XX 县辖区西部。XX 农业发展迅速,县辖区耕地 69 万亩,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农业畜牧业较发达。且已基本形成产业群与龙头的配套,因而县内居民较为富庶。近年来县政府加强了对工商企业及产业群的政策倾斜和优化服务等扶持力度,使各产业系统日臻完善,主要形成了铸造机加工,纺织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各传统特优产业已初具规模,进城经商的商户也在近年递增,富裕专业户群体不断扩大,因而进城经商的人士大量增加,从而促进了临街商业的繁荣和发展。XX 县辖 5 镇 5 乡,610 个行政村,人口 33 万人,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XX 县境内公路干线、支线四通八达,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级油路已达 228 公里。2.2、项目需求现状该项目位于 XX 县城区内,位于商住集中区,是目前 XX 县城内黄金地段之一。XX 县城乡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个体工商业起步较早,且发展日益迅速,县城已形成较成熟的特色产业群,目前县办工业形成了以化工、机械、轻工、建材、纺织、食品、农产品加工、冶金、服装、木器加工等为支柱行业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 39 类 400 多个品种,其中 40多个品种打入国际市场,近 20 多种产品获省地优质产品称号。所以说,该项目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2.3、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几年来,XX 县着力实施“工业兴县、产业兴城、绿色兴农”三大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平安 XX、法治 XX、诚信 XX、生态 XX、和谐XX、魅力 XX”,全县金融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日趋优良,金融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的不断进入,必将会给该区提供源源不断地潜在客源,使得住宅及商业需求量不断攀升。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般建筑物的密度大,容积率低,土地利用不充分,对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建设区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该项目依据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容积率,将地块这一稀缺资源的空间利用发挥到最大,真正体现城市土地的价值。综上所述,本项目坚持集约用地、进行功能综合,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项目完成后,将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住宅及商业需求紧张的局面,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区域发展、为实现“两年见成效”目标,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展现一个更开放的 XX,实现XX 跨越发展,打造市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3.1.1 选址原则(1)符合城市规划,推进互动。选址必须尽可能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相适应。同时,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使之具有前瞻性。(2)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项目选址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3)项目选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营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商住和服务环境。3.1.2 地理位置XX 县位于 XX 省东南部,XX 市东北部,东西跨度 45 公里,南北纵距 18 公里,总面积 697 平方公里。XX 县县城位于 XX 镇,面积 5.6平方公里。全县辖 5 镇 5 乡,共 610 个行政村,总人口 33 万,其中农业人口 29.7 万。耕地面积 68.8 万亩。3.1.3 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县 XXXXX。该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安静,适合项目建设。3.2 建设条件3.2.1 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XX 县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近十年年平均气温 13.5,极端最高气温 42.2,极端最低气温-16.8,年日照总时数 2326.9 小时,无霜期 217 天,最大冻土深度 0.48 米。年平均降水量 527.3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 783.5 毫米,多集中在夏季,易形成春旱秋涝。主导风向夏季是西南风,冬季以东北季风为主。(2)地质条件XX 县属 XX 省低平原区,地势平坦宽阔。地形自西向东北以1/6000 的坡降缓慢倾斜,地面高程 19 米降至 12 米,由于古河道频繁改道,使其地貌较复杂,形成了一些洼地、坑塘、河沟。XX 县境内为巨厚的新生界沉积物覆盖,地壳不稳定,易出现结构地震。最新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由湖冲积而成的棕红、棕黄色的散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夹各类砂层组成。地基承载力 120K pa160Kpa。(3)水文条件XX 县境内有四条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有清凉江河、湘江河、江江河、南运河四条较大河流,还有洚河、小洛河两条降级为干渠的小河,XX 县位于太行山冲洪各扇的前缘,砂层富水法较差。境内第四纪地质为松散多层结构的泥砂质堆积体。其含水层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含水组。(4)地震基本烈度按照 2001 年 2 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资料显示,XX 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围 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当于地处地震烈度 6 度区。3.2.2 基础设施条件(1)优质的物业服务该项目实施智能化物业管理,完善先进的安防系统;进出采用门禁管理系统,减少闲杂人员进入,增加安全系数;专人负责的公用部位清理工作,随时保持环境清洁;随叫随到的物业维修工作,保障了业主正常生活;保安 24 小时巡逻与无盲点监控的实施更增加了业主的安全;便捷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更为物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供电本项目供电将与 XX 县电网相连,保证该项目在施工期及业主生活用电需要。(3)通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通讯服务商已将电缆接至城区各处。通信网络信号已实现全区覆盖,通话质量清晰,并可以提供优质通讯服务。(4)有线电视布置智能网线,以 LAN 方式接入城域网,实现宽带网入户。为业主提供语音通信、视频广播、宽带数据等通信服务,采用智能独立插卡水表、电表,实现随用随存,费用清楚。为业主创造安全、合适、便捷、高效的生活空间。(5)供水:规划供水采用城镇供水管网供水。(6)排水:结合考虑建成区地形、道路情况等因素,结合规划区环境规划,提高环境效益,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7)供热:采暖形式为地板采暖;热源方式为天然气供热。热水供热管网采用技术布置,直埋敷设,尽量布置于负荷密集区域。同时鼓励使用太阳能设备等新技术。(8)交通XX 县境内公路干线、支线四通八达,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级油路已达 228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4.1 项目建设依据4.1.1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4.1.2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4.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4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4.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年版);4.1.8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11;4.2 项目建设原则4.2.1 根据国家的设计规范、建筑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节能等标准,结合项目实际需要,进行测算和设计。4.2.2 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规模,以满足需要为主,留有发展空间。4.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2468.8 平方米(3.7 亩),总建筑面积为12942 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10217.32 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为2724.68 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多层商住楼一栋,建筑层数为地上 11 层,其中地上 1-2 层为商业、3-11 层为住宅。该项目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为 34.65 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防火等级为一级。该项目容积率为 5.24,建筑密度 56.37%。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指标如表所示: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1 建设用地面积 m2 2468.82 建筑面积 m2 129423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1391.664 容积率 5.245 建筑高度 米 34.656 建筑密度 % 56.377 建筑层数 层 地上 9+2 层4.4 建设方案 4.4.1 平面总图设计:在满足室外交通、绿化及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空间潜力,增大建筑体量,力求建成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居住、商业网点。4.4.2 平面功能设计:该项目为多层建筑,建筑层数为地上 9+2 层,拟建设 1 栋商住楼。总建筑面积 1294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217.32 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 2724.68。4.4.3 竖向设计:该项目建筑高度为 34.65 米。4.4.4 结构设计:该项目为商住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4.4.5 住房用户设计:该项目住宅面积 11220.48 平方米(阳台按整个面积计算),共 90 户,分 5 种户型。(1)A 型住户:A 型住户房屋建筑面积 115.62m2,三室两厅一卫,入住户数 27 户;(2) B 型住户:B 型住户房屋建筑面积 121.45m2,三室两厅一卫,入住户数 9 户;(3) C 型住户:C 型住户房屋建筑面积 123.04m2,三室两厅一卫,入住户数 9 户;(4) D 型住户:D 型住户房屋建筑面积 129.65m2,三室两厅两卫,入住户数 36 户;(5) E 型住户:E 型住户房屋建筑面积 136.77m2,三室两厅两卫,入住户数 9 户;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5.1 项目场地环境现状5.1.1 场址现状本项目位于 XX 县,项目用地周围环境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源、文物古迹等敏感点分布,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5.1.2 环境保护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5、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5.2 项目建设与运营后对环境影响5.2.1 建设期1、大气污染源在施工现场土方施工,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装卸和运输过程由尘埃散逸,汽车运输建筑材料引起道路扬尘等。施工人员食堂会有油烟产生。2、噪声污染源施工期作业机械较多,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卷扬机、吊车、汽车等,距声源 5 m 处的噪声值为 80-90dB(A)。3、水环境污染源包括降雨冲刷开挖面土堆造成局部水土流失,施工人员生活废水。4、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5.2.2 投入使用期本项目为商住用房,项目建成后主要的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5.3 环境保护措施5.3.1 建设期针对项目建设期噪声、建筑垃圾和扬尘问题,拟采取以下措施:为降低噪声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集中在白天进行,严禁晚上 l 0 点钟后施工;建筑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保证不影响周边人们的正常经营和生活环境;对沙、石、水泥、泥土等已产生粉尘的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并进行遮盖。装卸、运输、混合过程中注意操作方式,尽量降低扬尘的产生。5.3.2 使用期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统一收集后送至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专业处理。5.4 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环保部门提出的有关要求同步采取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在项目建设时期严格按照上述施工防护措施,避免出现环境污染情况;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按照设计对污水、雨水进行处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第六章 节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依据 XX 省有关规定,本项目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着力于建筑节能、日常节水、节电及天然气等方面。6.1 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B(J)81-200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6、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50019-2003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长令第 76 号8、各有关专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6. 2 节能设计原则6.2.1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6.2.2 为了贯彻国家颁布的节约能源的政策,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保证使用功能和建筑质量并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水平上。6.2.3 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6.2.4 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6.3 能耗分析该项目所需的能源有水、电、天燃气等,主要能耗为电力。因此,用电是该项目节能的重点,为保证项目建成后顺利使用,应采取积极的节能措施。其建筑节能、智能化调控管理和选用高效节能型的设备(如高效节能壁挂炉、灯具等)、机械也是该项目节能措施的重点,应引起充分重视。经测算,本工程投入运营后年用电量为 262070KW,年用天然气量为 155304m,年用水量为 40880m。6.4 节能措施节约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施工至营运管理全过程,各个环节贯彻厉行节约能源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水、电及天然气的计量管理,推广技能技术和节能设备设施,并明确管理责任,有效防止跑、冒、滴、漏现象,提高节能效果。6.4.1 建筑节能1、在保证冬季室内热环境、改善夏季热舒适性和坚持卫生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2、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形及窗、墙类型,推广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的外墙、屋顶及地面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3、项目建设中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效隔热材料、节能型门窗等。设备管道、需恒温的机房等重要部位均采用较先进的超细玻璃棉等保温材料。4、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如洗浴系统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雨水回收利用等。5、该项目照明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和强弱电能源管理系统等应进行最合理调控,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达到最佳的节能管理目标,实现按需服务和控制。6.4.2 设备节能1、采用节能型的机器、泵、电动机、天然气壁挂炉等通用设备。对泵类和变压器等用电设备的能力和台数合理选择,合理布置,力求匹配。对负荷常变的设备要完善调节手段,使单机与负荷相适应,防止轻载和过载,节约能源。2、机电设备采用变频调速等技术以提高机电设备总效率,降低电能损耗。对空调系统优先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合理确定供热(冷)指标。加强管道保温,改善系统的热力平衡,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3、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选用高效节能灯具,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照明灯具数量,并采用组合控制开关,分区分功能控制,按需自动切换开关和调节亮度,以节约电力资源。4、采用感应式出水阀等技术措施。5、公共出口的外门均设空气幕,以减少能量损耗。6.4.3 项目节能情况 详见表 6-1表 6-1 项目节能情况表项目名称 XX 商住楼建设工程单位负责人 XX建设单位 XXXXXX 建筑面积 12942建设地点 XXXXX 项目投资 3157.62 万元项目性质 新建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项目概况建筑层数 地上 9+2 层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四侧窗墙比 南: 0.27 北: 0.28 东:0.17 西:0.17屋顶 0.32设计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墙 0.42承重墙体主要材料名称 200 厚钢筋混凝土非承重墙主要材料名称 100-20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保温材料名称 100 厚模塑聚苯板屋面保温材料名称 130 厚模塑聚苯板外窗种类 塑钢 断桥铝合金 铝塑复合 玻璃钢 其他热源方式城市热网热泵机组 区域锅炉房 个体锅炉房 其他燃料种类 燃煤 燃油 直接电燃气 间接电 其他室内系统 散热器地面辐射 顶板辐射 其他散热器布管按户分环户内单管式 按户分环户内双管式 垂直双管室温控制方式 恒温阀 手动阀 其他热计量方式 口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安装热表 分户计量敷设方式 口管沟 直埋设计选用的材料、产品、技术情况室外管网 水力平衡措施手动平衡阀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6.5 节水 措施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制定节水管理制度。(1)项目供水系统应尽量采用重力方式供水,以降低能耗。(2)该项目应采用节水暖通器材设备、节水的卫生洁具、龙头、阀门等。(3)加强对居民的思想教育,提高节水意识,防止跑、冒、滴、漏,以降低水资源的损耗。(4)使用过的水,可经过多次重复利用,用于冲厕、托地等用水环节,节约水资源。6.6 节电 措施(1)道路路灯均选用节能光源,照明系统采用日照启闭和夜晚 12点后半灯制。(2)采用建设部推荐的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材料,选用效率高、配光合理的灯具及绿色照明设施等。(3)选择节能的空调设备,采用自动控制,同时分室控温。(4)在变电室设集中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5)采用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能耗。(6)制定节电管理制度。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7.1 劳动安全7.1.1 劳动安全法规该项目属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高处施工吊篮的安全规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并成立相应的安全消防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安全消防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安全消防管理教育培训。7.1.2 劳动安全危害因素本项目为房屋建筑项目。根据一般房屋建筑项目常见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危害因素分析。主要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施工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当、施工机械违章操作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触电、碰伤、砸伤等安全事故。7.1.3 劳动安全措施根据国家劳动安全规范和要求,本项目在施工、设计、使用中应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1)垂直运输设备搭设稳定性、安全性装置。(2)进行建筑围挡封闭,架设安全网,洞口及临边进行防护。(3)对结构工程要采取专项安全措施(如起重吊装作业、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等)。(4)考虑不同季节对施工的不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