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赵国先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只有带着真心和感情的人,才能热爱残联工作,才能精心干好残疾人事业。 ”北京市房山区残联理事长赵国先把自己常说的这句话当做座名铭。自 2001 年至今,他诚于事业、精于求索,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带领一班人凭真情实干使默默无闻的房山区残联跨入到市残联系统的先进单位行列,催动了房山区残疾人事业成为“领导重视、部 门关心、社会参与、残疾人受益” 的朝阳事 业。有为有位,有为有绩。自 2002 年至 2008 年,房山区残联连续 7 年被市残联评为“ 先进单位” ;2005 年,房山区被中国残联确定为“ 全国 乡镇残疾人工作 试点(区)县 ”;同年,区残联被评为市残联系统“ 优秀标兵 单位” ;2006 年,房山区又荣 获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 的称号。同年 10 月,时任中国残联主席的邓朴方视察了房山区的残疾人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凭心报得三春晖。 “入情、 创新、知心” ,9 年寒暑所划定的这条工作轨迹凝聚着赵国先太多的付出和求索。一、入情,只有把残疾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才能踏实地去做2“孺子牛” 。从 “强势”部门的领导岗位上主 动“ 跳槽”,到了区残联任职,赵国先以一种使命感了却夙愿,以真情实干为“弱势群体”注入了春天的曙光。2001 年 10 月,房山区区府良乡正处于卫星城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刻,出乎所有人意料,时任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工委书记兼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职务的赵国先,主动找到组织部门,要求辞去现有职务,请缨到区残联工作。一石激浪,赵国先的同事和朋友全然不理解,认为这位“仕途” 如日中天的他是傻得不 识时务,甚至有人以为他犯了错误。赵国先不理会劝阻与非议,认准的路,他执意要走下去,并要走出个辉煌来。他推心置腹地向领导托出了自己的初衷,要在“冷清” 的“弱势”部门创 出一番新天地。“支持你!” 领导的这 句话规划了赵国先的人生走向。 2001年 10 月,赵国先在并不被人理解的背景下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当上了房山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夙愿决定了志向。赵国先心甘情愿地从此把自己与残疾人事业联结在了一起。他出生于偏远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贫穷、落后使他年仅两岁的哥哥患病失语,成了哑巴。母亲临终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谁来照顾他。在病榻前,他握着妈妈的手,哽咽着说:“我一辈3子都会和哥哥在一起,照顾他,您放心”。对母亲的承诺,塑造了他的“人品” 。在 赵国先眼里,残疾人就是他的亲人,幼年时他看见鄙夷残疾人的现象时,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感:“将来有一天,我要把残疾人管起来。 “人品”成就了“官品” 。赵国先主动请缨到残联工作,绝不是冲动和作秀,确是他彰显人生价值的真情抉择。上任伊始,不尽人意的现实检验着赵国先的情感和能力。区残联不仅机关本身欠债累累,工作人员寥寥无几,无所事事,而且知名度低得连群众都不知道还有残联这么个组织。时不我待。亮相时赵国先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讲的那句话把大家的心拧在了一起:“ 面对困境,我 们绝不能怨天尤人,只要带着视残疾人如父母、如姐妹的感情去投入工作,就会热爱这项事业,并能精心地把它干好“。这 句动情的话扎根在了每名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中,并成为了工作的准绳。赵国先施政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干部素质,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他认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赵国先有特色地提出了“年交朋友日行善” 的“三联制度”:联系实际、联系基层、联系残疾人”,并以此作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4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责任制考核中。区残联规定,机关干部每人要长年联系 2-3 个乡镇、联系 2 户残疾人家庭,在联系中交朋友,做实事,在联系中摸清底数搞调研。建立“三联 制度” 是赵 国先“官品”的体现 ,他在日记上记下了这样一句古训:“勿以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早在 1992年在张坊镇担任党委书记、镇长时,他就积极倡导推行了“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大峪沟村肢体残疾人王凤歧是他的联系户。他给予了这户无微不尽的关怀,还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 5只优种绵羊,帮助这户摆脱贫穷。制度建立了之后,赵国先率先垂范,并 9 年如一日。他不但在全区各乡镇和残疾人较多的大村建立了自己的固定联系户,而且还诚心为残疾人办实事。张坊镇郭琳莉在初三时患骨瘤作了左膝上端截肢手术,举家欠债 10 多万元。2005 年郭琳莉以其优异成绩在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毕业。由于残疾,工作没有着落。理事长赵国先得知后,多次到区教委进行协调,终于使郭琳莉被张坊西白岱小学录用,成为一名正式教师。郭琳莉在给区残联写的感谢信中说:“区残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理事长,区残联是我永远的家”。理事长的垂先垂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三联” 中,区残联机关干部不仅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而且发现、扶植、宣传、树5立了一批批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典型。围绕全区残疾人基本状况,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状况,以及农村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机关干部撰写出了数以十万字的社情民意材料和 20 多篇针对性很强的调查报告。这些来自于基层的第一手材料为今后的工作决策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依据。孙金花是琉璃河镇西地村人,夫妻俩都是肢体残疾,家庭生活困难。了解情况后,区残联很快便会同当地政府、村委会,联手开展了扶植行动,帮他们引进了 200 只种鸽,搞起了家庭种鸽养殖业。2002 年,孙金花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还带动了本村和周边村 12 户残疾人家庭发展起了种鸽养殖业,并建起了全区首家“残疾人种养 业合作社 ”。不断的联系、沟通、扶植, 孙金花不仅被评为全区的“ 自强明星 ”,还成了北京市 “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则是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的手段。赵国先下决心理顺管理环节。区残联把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内容全部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个人,做到人人担责任、个个扛指标,分三个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6实行目标管理,赵国先首当其冲。一是理事长与机关科室负责人签,二是理事长与全区各乡镇主管镇长签,三是区残联各科室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签。在保障落实中,又分三个层面加强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力度。一是残联机关内部实行百分制考核,并与奖惩挂钩;二是区残联对乡镇残联专干实行百分制考核;三是区委对各乡镇残疾人工作进行考核。宏观与微观的管理带来了区残联和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可喜变化,全区上下形成了“ 奖勤罚懒,褒优抑劣 ”的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风气。用爱心驱走冷视,用责任带来温暖。赵国先带领一班人凭真情实干换来了“弱势 ”部门和残疾人事业 的红火景象。到 2002 年,房山区残联工作发生了嬗变,在当年的市残联综合考核中,首次跻身了先进行列,这种光荣和责任一直保持至今。面对成绩,赵国先感到由衷的欣慰,而面对家人,他却感到十分的内疚。大女儿下夜班,意外的摔昏在了公路上,在医院一直抢救了整整 8 天才苏醒过来。尽管如此,在女儿还处于昏迷期间,市残联在门头沟、昌平召开的两次理事长会,他一次都没有请假。女儿很理解,没有丝毫的抱怨,她支持父亲把感情的砝码放在事业上;她也知道,待兴的房山区残疾人事业需要父亲艰苦耕7耘和心血的付出。这也是赵国先的心声。二创新,只有不懈求索,残疾人事业才能实现辉煌。赵国先如是说,并如是做。他把求索创新始终做为他工作的主旋律。赵国先认为,残联不是事业,只有与社会划等号,才能构成残疾人事业。因此,没有领导的重视,部门的关心,社会的参与,残疾人事业便没有生命力。实现残疾人事业的辉煌,领导重视是有力保证;部门关心是要素条件;社会参与是雄厚的基础。严谨的调查研究和与残疾人的“零距离” 接触,活跃了赵国先的理性思维,他以创新意识,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在全区宏观层面上提出了“ 领导重视、部门关心、社会参与、残疾人受益”的整体工作格局和区残联“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的工作思路。为了搭建新的工作格局和实施工作思路,赵国先和区残联跳出“ 小圈子” 与社会接 轨,突出了鲜明的特点;极 强的主动性:主动争取领导、主动协调部门、主动动员社会。为了争取领导重视,区残联每年都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打算和需要区领导出面解决的问题,分别向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作全面详细汇报。在日常工作中,既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和成效,又及时邀请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大部门领导和区人大8代表区政协委员到区残联检查指导工作和参加调研。凡涉及全区残疾人事业的主要活动,都请区领导参加。同时,赵国先充分发挥自己政协委员的作用,每届都要向区政协会议提交 3-5 件建议案,以利引起区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主动协调区有关部门关心残疾人事业上,区残联主动出击,及时沟通,提想法和建议,共同研究有关政策、探讨解决方案、争取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为了动员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建设,区残联与区内媒体联手开设专题、专栏、专题论坛,并以“文化 墙” 板报,拍摄电视专题片、出专版、印制台历,开展文化活动、运动会、活动日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大张旗鼓地推广残疾人自强自立典型、表彰爱心助残模范、弘扬助人为乐精神,打造残联文化形象。主动性的动力是执着,由执着所体现出的“请示勤、汇报多、沟通勤、交流多;拜访勤、探讨多”已成 为区残联工作的独有个性。由此,理事长赵国先在社会中是“腿不 闲、嘴不闲、笔不闲、脑不闲” 的忙人形象。由于常在主管区长办 公室等着汇报请示,主管区长曾开玩笑地说;“理事 长又给我们派任 务了” 。执着的结果是成效。自 2002 年起,区残联工作和全区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更进一步的重视。区政府连续 8 年把每9年为残疾人办 1-3 件实事纳入到当年实施的为群众所办的实事工程中。区委也把残联工作纳入到对乡镇、街道、办事处创建“六好党委”“五好支部”的总体考核中。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针对提升残疾人福祉下发了关于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同时,区有关部门也围绕提高合作医疗残疾人报销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等方面联合签发了关于在全区实施就业助残工程意见、 关于在全区试行城镇残疾人失业登记意见、 关于招聘残疾人工作协管员岗位意见等配套文件。主动性的工作个性创新了区残联的工作方法,赵国先又以辨证性的思维审视并运用着一则古老的命题:“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授人以鱼 ”,整体的工作格局 调动了全区 协力解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间,区四大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节日走访慰问残疾人、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已成为一种制度;企业界、知名人士、社会群众献爱心资助残疾人也蔚然成风。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也以行政资源向残疾人倾斜,在全市率先出台优先解决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救助政策,并把农村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了 5%。“授人以渔 ”则以社会的合力丰厚着残疾人的福祉。区残联联10手市、区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植农村残疾人创业、建业,并发挥扶贫助残基地的辐射作用,劳动残疾人发展种养业。由市残联、区财政和区农委、区科委等联合投资 300 万元兴建的全区第一家扶贫助残基地占地 500 亩,养猪规模达到万只以上,不仅托养、安置了 50 多名残疾人,而且它的辐射功能延伸到全区,帮助 100 多名残疾人家庭发展起了养猪业。8 年间,全区先后投入 1400 多万元兴建了 14 家扶贫助残基地,带动了 1555名农村残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脱贫之路。创新的工作格局带动了区残联“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工作思路的落实。 “领导重视 、部门关心、社会参与” 的前提条件,落在了“残疾人受益” 的终极目 标上。三、知心,深知残疾人所想,并由此拓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开“ 心结 ”搞服务,是 赵国先不断破解的主 题。房山区残疾人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迎来了真正的辉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是赵国先的工作个性。2006 年下半年的一天,赵国先走访城关街道办事处顾册村残疾人彭德时,看到坐在轮椅上的他无冬无夏地由妻子背进背出,心里很不是滋味。彭德说,现在生活不愁,最愁的是出入不方便。赵国先由此引发思考,在民生福祉提升后,下肢重残人最渴盼的是解决出入问题,使他们能融入社会。112006 年,全市正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而偏偏房山不是重点,市里没有布置任务。解开残疾人这个“心 结” ,房山要搞无障碍建 设。赵国先立下了决心要搞这个“没有建 设任务” 的工程。他提出了 “无障碍进农村进家庭” 的“ 四个一 ”:修一条无障碍坡道、安装一套不锈钢坡道扶手、改造一所装有扶手的厕所、给残疾人购一套坐便椅。从彭德家回来后,赵国先立即把想法向区领导作了汇报。 “无障碍进家庭” 建设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07 年便被列入到区政府为群众所办的实事项目中,当年完成 180 户,2008 年完成 600 户,2009 年将完成 1000 户。2007 年的工程涉及 7 个乡镇、32 个村,仅用了 3 个月时间,这项在全市农村率先实施的“无障碍进家庭” 工程为 180 名肢体残疾人 带来了新的欢乐。能独立出入家门,彭德高兴地来到城关街道温馨家园参加了残联组织的活动。走进温馨家园的那一刻,他落下了幸福的眼泪。2007 年 6 月 28 日上午,市残联理事长赵春鸾亲自到彭德家走访慰问,她惊羡所发生的变化,没想到无障碍进入到了农村。她对这项工程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房山区给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带了一个好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后,市残联组织 18 个区县残联领导在房山召开“重残人家庭无障碍建设现场会” ,推广12房山区的作法。中残联、全国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奥组委部门官员参加了现场会,都给予很高评价,北京电视台也作了专题报导。这种工作的魄力源于“打开残疾人的心结” ,把好事做到心坎上。2008 年上半年,全区高质量完成了市残联布置兴建两家“温馨家园”的任 务。当 这件好事深受残疾人和家属好评时,区残联又积极主动增建了 6 所。同时,近两年来,还积极兴建了安置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病稳定期残疾人就业的职业康复站。到 2008 年底,全区建成的 8 所“温馨家园 ”和 19 个职业 康复站做到了功能齐全、设施达标,已成为残疾人就业、接受服务、融入社会的“民心工程” 。打开残疾人的“心结 ”,把工作做到心坎, 为残疾人谋利益的领域在不断地拓宽。2006 年,全区开始建立“村级残疾人协会” ,并广泛开展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到现在,全区 462 个行政村已有 488 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人数居全市前列,真正实现了区、乡镇、村级残疾人组织网络横到边、纵到底的格局。2007 年,区残联与区司法局一道,建立了全市首家“村级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室” ,把残疾人法律服 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最13基层。如今,由区、乡镇和 173 处村级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室所形成的法律援助体系,为“弱势群体” 筑起了一道完善而牢固的法律保护屏障。“缺技能” 是有 劳动能力残疾人最普遍的“心结”。几年间,区残联下力量破解这项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增长残疾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充实自强自立本领,完善了“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载体、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元培训途径” 的培训制度。自 2002 年以来,全区每年都有超过 1000 人接受专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都有 30 余人被选送培训。接受培训人员有三分之一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达到结业,其中有 10 余人次在全市、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名次。解残疾人之所想所忧,愿景成为现实,好事丰厚着福祉,房山区残疾人事业呈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瓶 颈 ”问题 取得突破性的 进展,残疾人事 业如朝阳给“弱势群体”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安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指南及模拟题集
- 2025年年中国食品饮料项目建议书
- 抢救车物品培训课件
- 抢救药管理课件
- 2025年工业VOC治理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 2025年子宫收缩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散热器用复合铝箔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钻孔应变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项目建议书
- 木材加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考核试卷
- 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引领
- 用友财务软件销售合同
- 《运动损伤与康复》课件
-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示范课教学课件
- 低空经济产业标准体系规划研究
- 《X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审查意见
- 2025-2030年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保育员应掌握的工作技能(完整版)
-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