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村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村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村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村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安顺市镇宁县城关镇 高荡村 三年示范打造方案 二、项目建设地点: 安顺市镇宁县城关镇 高荡村 三、项目类别及性质 : 古建筑群保护与 利用 、基础设施提升 及环境卫生条件 的改善 与 建设 四、项目主管单位: 五、项目实施单位: 经 安顺市 镇宁县人民政府 研究决定成立 “高荡村三年示范打造建设方案 ”建设 项目 领导小组,组长由 潘登岭县长担任 , 副组长由燕夔副县长担任 , 成员 由 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从相 关 部门 抽调,负责项目建设 的日常管理 工作。 六、编制目的、依据、原则及范围 1、编 制目的 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出科学、可靠依据; 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 200542 2 号。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公布贵州省国家级和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的请示黔文 200124 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 2014 61 号)。 镇宁县城关镇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及省关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等文件 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委托书及业主提供的资料 3、编制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促进 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遵循国家项目建设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做到建设既合法也合理、设施配套、效果显著。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充分利用 现有设施及建设条件,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努力提升村落整体质量 水平 。 4、编制范围 高荡村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西部,距离县城 北与丁旗镇接壤,南邻旧苑,东靠计王寨。处东径 105 41 北纬 2605 海拔高度为 本次 编制 涉及范围为基于传统建筑、历史环境保护较好的高荡大寨和高荡小寨,包括现高荡村的主体部分及周边山林和农田,合计总面积为 高荡寨先民原居于梭啰河近岸,称梭啰寨,寨以河得名。由于现址与相 3 距不远的原村落相比更为适居,约在明洪武至天顺年间先民们从梭啰陆续迁至现址。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 明、清时期,高荡为永宁州属之西边枝。民国 4年( 1926年) 9月,镇宁、永宁两州行政区划调整,永宁州西边枝包括高荡村在内的共 21个村寨整体拨入镇宁州。高荡村于明洪武年至天顺年间逐渐迁居于现在居住地 ,开始修建了房屋,经过几代的繁衍,逐渐形成了村寨。明永乐年间,为了与外界连接,高荡村民集资修建了梭啰桥。明代为抵制外来侵入和战乱,高荡村修建了高荡小屯(古堡)和大屯营盘。清代为该村民居建筑发展的主要时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村民开始修建房屋,形成了至今较大规模的建筑群。 本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项目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 旅游基础设施的需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分析,工程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织管理与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经济评价,工程招标方 案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与建议,为项目主管部门提供项目建设决策参考 。 七、项目提出的理由 高荡村 是 住房城乡建设部 、 文化部 和 财政部 三部门 于 2013 年 8 月 26 日公布列入 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是贵州省 政协 书画 院创作基地,是 “贵州 最具魅力少数民族村寨 ”之一 ,是安顺市认定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 “中国 第二批传统村落 ”。 高荡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村寨,文物古迹丰富,保存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民居、寨门、营盘、石拱桥、古井、学堂等古建筑和碑刻,堪称“国宝”级的文物。高荡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形成规模于清代。古建筑 群整体坐北向南。分布面积 25000 平方米。 高荡小屯营盘(古堡)为明代建筑,主要用于守寨拒敌。营盘位于高荡寨内一独立的岩山顶上,离地约 80 余米,由围墙、石门、碉楼组成,占地面积约 360 平方米,块石砌成。围墙内设攻防射击孔九个,碉楼建在围墙内中央,占地 18 平方米,开有东西 2 处观察口,现残存围墙高 ,碉楼除屋顶因历史因素遭损毁外,其楼身保存基本完好。 4 大屯营盘古时供寨上老弱妇幼避兵、匪患的场所,具有部分军用性质。高荡云盘遗址位于高荡西北 100 余米的后山顶部,与建古堡时同建。呈斜坡式不规则长方形局,三面绝壁 ,块石砌筑。由围墙、房屋组成,占地面积 2000平方米。现残存石居 30 余间,每间 20 50 平方米。围墙残高 ,民居石屋墙身尚存。 高荡村拥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勒尤和铜鼓十二调。 布依族勒尤为贵州省第二批国家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勒尤”系布依语译音,意译为“对情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或“唤醒情人的小喇叭”。其发音清脆甜美,演奏技巧丰富,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是一种布依族专用来表达情感的工具。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三六九调”、 “祭祀调”、“喜庆调”组成,合称“十二调”。是庆典、祭祖、祭祀等表达布依族丰富民族内涵的音乐体系。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又是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布依调鼓是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钗、铙钹、鋩锣、木棍混合敲击,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风格,最具有布依族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设施建设是高荡村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基础支撑, 是 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急需对高荡的物质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施保护,并 进行保护实施的项目建设 。 第二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拟 建地点 本项目属高荡村三年示范打造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包括古建筑修复、供电线路改造、消防设施、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等,建设地点分布于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范围内。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1、古民居修复 4800 平方米 。 2、传统 风貌整治改造 4 处 。 5 3、 电路安全隐患 3000 米 。 4、 消防 设施高位水池 3 个。 5、古巷道 修复 800 平方米 。 6、 古井 保护 3 处。 7、修建 垃圾池 3 个。 8、 铺设 生态 排污管道 2000 米 。 9、 河道整治 4000 米 。 10、 三线治理 2000 米 。 11、修建 陈列馆 一座约 800 平方米 。 12、建设一条规模长 820 米,高 ,宽 的排洪沟。 13、 建设 电线入地 为 10000 米。 14、绿化面积 10000 平方米。 15、修建污水治理管道 4000 米,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内容。 16、新修木栈道 5 公里,宽 ,修复古石板道 5 公里,宽 ,新修环村道 5 公里,宽 。 17、绿化面积建设,绿化面积 10000 平方米。 三、主要建设条件 供水:村落西入口 2009 年 建设抽水井一处,水质无污染、天然纯净 , 且能保障村寨 内部 及周边村民饮用水供应。 供电:电源引自白岩山变电站,规划范围内变 压器 1 个,位于高荡东部,电线采用线杆架空铺设,线网布设较为混乱。 村庄电源由镇宁县电网统一供给。电力主线沿公路布置,电力变压器采用杆上式安装。高荡村农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低压电力线路基本安全。规划对近期表后线路老旧和混乱的农户进行改造,规范室内电线的走向布置和搭接,避免由于室内线路老化、搭接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道路:村庄现状的对外交通完全依靠县城至高荡的通村公路,沥青路面,路面宽度 。村庄内部道路已建成约千余年,上次维修是 2010 年,道路质量较好,大部分道联户路已硬化。 6 村寨内已设置部分交通标示。 现有临时停车场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到达高荡村旅游的规模需求。村寨内现有由高荡村往返镇宁的直达公共巴士,车辆共有 3 部 12 班。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建设估算需投入建设资金 4200 万元。资金筹措: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 第二章 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概况 第一节 高荡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高荡村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西部,距离县城 里,西北与丁旗镇接壤,南邻旧苑,东靠计王寨。村域面积约 9 平方公里;处东径105 41 北纬 26 05 海拔高度为 。现状进入寨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由永红工业园区经城关镇元总堡村从东面进寨;另一条是经丁旗镇新苑村从西面进寨。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 高荡村四面环山,寨子座落在紧紧相连的东、西、北三面山之间的缓坡地带上。北山为靠背,东西为两翼,而南山则隔着山间坝子拱卫于寨前,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村寨四周山势雄伟陡峭,树木葱茏,植被良好。山间夹着大小不等的盆地,俗称坝子,均全部开垦为农田。梭啰河(白水河上游)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后护拥着寨子缓缓 流向下游,是高荡及周边村寨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河流长年不断流,且丰水季节就暴涨成灾或枯水季节水位就急剧下降的情况都极为少见,是高荡村人心中“神”力无边的母亲河。沿河两岸植被较好,岸边田畴连片。上游距寨子约 里处有一段峡谷石林,景体景观水陆兼优,堪称奇山秀水。下游距寨子约两公里处有高荡先民建造的高 8 米、宽 6 米、长 64 米跨河古石桥一座,称为梭啰大桥,是高荡过去通向外界的重要交通设施。村寨民居依山势地形而建,与周围自然环境保 7 存完整,自然环境完整性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及人工建筑物的和谐程度较高。 二、历史沿革 布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历史学家考证,布依族源于古“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称“蕃蛮”,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等。布依族自称“濮越”或“濮夷”,用汉字记音写为“布夷”、“布依”、“布越依”、“布绛”等等。在布依族语言里,“布”是“族”或“人”的意思。故旧方志中,有将布依族记为“夷族”、“夷家”、“夷人”者。除自称之外,不同地区布依族之间还互相称为“布笼”、“布那”、“布土”、“布都”、“布央” 、“布笼哈”等等。 1953 年,根据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高荡寨先民原居于梭啰河近岸,称梭啰寨,寨以河得名。由于现址与相距不远的原村落相比更为适居,约在明洪武至天顺年间先民们从梭啰陆续迁至现址。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 明、清时期,高荡为永宁州属之西边枝。民国 4 年( 1926 年) 9 月,镇宁、永宁两州行政区划调整,永宁州西边枝包括高荡村在内的共 21 个村寨整体拨入镇宁州。高荡村于明 洪武年至天顺年间逐渐迁居于现在居住地,开始修建了房屋,经过几代的繁衍,逐渐形成了村寨。明永乐年间,为了与外界连接,高荡村民集资修建了梭啰桥。明代为抵制外来侵入和战乱,高荡村修建了高荡小屯(古堡)和大屯营盘。清代为该村民居建筑发展的主要时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村民开始修建房屋,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建筑群。宣统二年,由于梭啰桥残损,村民集资进行维修。清代村民集资修建了高荡学堂,为高荡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1988 年,村民集资对学堂大门进行改造。 三、风貌特色和重要程度 全寨大部分为传统民居建筑,石板房分布在群山环绕之 间,寨中石板路或花街路纵横交错,村民出入方便。村寨周林木葱郁,竹林片片,农田连片、环境异常优美,全寨人众对周边林木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村庄的传统建筑 8 与寨内外的环境保存良好。 高荡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形成规模于清代。古建筑群整体坐北向南。分布面积 25000 平方米。传统建筑主要包括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寨门、营盘、石拱桥等。高荡的民居均为石木结构,硬山石板顶,干栏式布依族民居建筑。民居建筑采用巨大青石为基础,墙体用石块采用干垒砌成,屋面用石板盖顶。整个村寨的民居建筑依照地势的高低修建成数排,排列较为整齐。 高荡传 统建筑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高荡,银光闪烁;月夜看高荡,凝霜盖雪。高荡传统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其充分体现出布依族民居建筑特色,是研究当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实物证据。高荡村寨历史悠久,已有 600 多年的风雨历程,所以堪称“千年布依寨”,既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2009 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收录了高荡村小屯营盘遗址和梭啰大桥两个文物点。 高荡古建筑群自 2010 年 12 月被贵州省政协书画院选定为一个采风目的地,并在媒体传播,引起社会 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2011 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责成县文物主管部门对高荡古建筑群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并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2011 年,安顺市文物局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对高荡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初步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四、高荡村价值概况 高荡村始建于明代,历史悠久,是研究镇宁布依族自明代以来的发展变化、镇宁县的政治变化、黔中政治变迁的重要实物。镇宁布依族苗族县于明洪武十五年( 1382)年从镇宁、永宁两州划出部分设置纳吉堡于今镇宁县城。明嘉靖十一年( 1532)年镇宁州署迁驻 安庄卫城(今镇宁县城)。民国 2 年( 1913年)改镇宁州为县。 1956 年划为黔南州管辖。 1958 年关岭、镇宁两县合并为镇宁县,复归安顺管辖。 1961 年,两县分开复置。 1963 年 9 月 11 日,成立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由此,镇宁县域固定。通过对高荡村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镇宁县的政治变迁。高荡村历史上各时期的隶属变化,从一个侧面 9 反映出镇宁县的政治变化。 高荡村文化氛围浓郁,有丰富的民族习俗文化,保存了完整的第三土语区特点的习俗文化,特色鲜明。高荡村较好的传承了先辈留下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高荡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婚丧、节庆等民族习俗和敬天敬地、尊师尊祖等民族信仰文化的传承是较为完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种类丰富,有布依族舞蹈、布依族山歌、唢呐、铜鼓等。传统手工艺有布依族蜡染、刺绣、织锦等。古建筑群和文化遗产保存较为完整的布依族村寨高荡村,对研究布依族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高荡传统村落被专家学者誉为“贵州布依族的露天历史博物馆”。高荡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筑风格。高荡建筑群线条粗犷、简洁,充分表现出布依族民族特色,是当地布依族建筑的典型代表。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布依族民居,是研究和传承布依族文化及布 依族干栏式建筑的重要平台。 在人类社会中,多民族、多种社会形态构成了社会生态的多样性。从高荡村寨传统聚落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其相对稳定、和谐的聚落空间结构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的空间得以保存和延续。高荡村以其几百年的时空尺度诠释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是任何“标本”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聚落所体现的生态精神和人文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基础。高荡村等传统村落携带着大量的乡土文化和社会、历史信息。原汁原味的聚落可以帮助我们寻根溯源,以作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 高荡村四面环山,寨子座落在紧紧相连的东、西、北三面山之间的缓坡地带上。北山为靠背,东西为两翼,而南山则隔着山间坝子拱卫于寨前,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高荡村建筑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高荡传统建筑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高荡,银光闪烁;月夜看高荡,凝霜盖雪。另外,高荡村融入民族文化的窗花、民族服饰等,均具 10 有较强的艺术价值。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主要为高荡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基础设施。根据镇宁县城关镇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 2014及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 2014 61 号),按照全国“十二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分表,贵州省项目库的建设内容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在原国家投入通村公路及停车场已建成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包含:供电线路、消防管道、步道防护栏、安防 设施、公共厕所、环卫设施和垃圾收集点等。 通过 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达到保护的目的。 二、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高荡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如下: (一)古建筑修复 1、古民居修复 4800 平方米。 2、传统风貌整治改造 4 处。 3、古巷道修复 800 平方米。 4、古井保护 3 处。 5、修建陈列馆一座约 800 平方米。 11 (二)基础设施 1、保护区内埋地三线路 2000 米。 荡大寨 1200 米 荡小寨 800 米; 力建设,电线入地 10000 米 化面积建设,绿化面积 10000 平方米。 2、保护区内消防设施及管道 2000 米。 防设施 1 套,包含扬程为 128 米和 50 米的取水泵、输水管道、 2座 120 立方米的消防水池,高荡村的消防水池建于核心保护区内。 落西侧水源点水泵房建设; 他古井水源点水池加宽维护; 荡西侧取水泵选型 128/6潜水取水泵 1 台,电机功率为 11量 18m3/h、管径 50 水点到高位水池输水管道 500 米,无缝钢管管径 50 20 座(新建)。 防管道 2000 米。( 缝管, 5 荡大寨 1200 米; 荡小寨 800 米 ; 3、 上盘营山步道 280 米,高荡大寨至 梭罗河 360 米,共计 640 米。 修木栈道 5 公里,宽 ,修复古石板道 5 公里,宽 ,新修环村道 5 公里,宽 。 4、环卫设施 闭式移动车载垃圾箱 3 个,其中 2 个为放置固定位置, 1 个跟随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 桶果皮箱 40 个,置于保护区道路两侧。 推式垃圾收运车 6 辆,用于保护区村 内垃圾收运。 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 1 辆,用途为将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12 闭式移动车载垃圾箱停放处的地面硬化,共 3 处,面积为 3 618 平方米。 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停放处建筑 1 处 30 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符合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规划的要求,已得到安顺市规划部门的批准。 2、项目建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项目属改造性质,不涉及新征用地,已得到环境保护部门和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 3、交通条件:高荡村位于 城关镇西部, 距离县城 仅有 里 ,交通便 利 ,建筑材料均可直接运到建设地点,建筑材料(钢材、水泥)、设备管材、供电线缆均可到镇宁和安顺市场采购。 4、供水:村寨入口处新建抽水井一处,水质无污染、天然纯净,且能保障村寨内及部分周边村民饮用水。 5、供电:结合农网改造,已户户通电。其电力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供电线路比较零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有 1 座变压器,位于高荡东部, 50 千伏。现状已在高荡大寨设置路灯,但与传统风貌不协调。 6、通讯:广播电视全覆盖,以安装小锅盖接收为主。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村,未开通电信坐机。 13 第四章 工程 建设方案 第一节 保护原则及布局 一、工程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符合 高荡村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规划,建设内容拟设置配套、满足总体功能需要; 2、建设项目本着满足功能、方便使用,不占用好地,减少不必要的拆迁的原则; 3、建设方 案与高荡传统村落特色相映成趣,并结合当地民族特色; 4、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大方、适用、节约投资。 5、坚持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可能影响到的文物本体按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各单项的建设均不破坏原有村内的建筑。若个别地段不能避免,项目建设后必须恢复 原貌。道路在原道路石块中选材并改造按原路面辅设石板形状进行建设,以保护原建筑风格为前提。 二、工程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属 高荡村传统村落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项目包括供电线路改造、消防设施、环卫设施、步道防护栏、安防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地点分布于 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规划范围内的高荡大寨和 高荡小寨 。供电线路,沿村内主要道路敷设。村内主要道路设置消防设施、环卫设施。 第二节 工程技术方案 一、三线入地改造 (一)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 10电所设计规范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14 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二)设计范围 1、供配电 源:村庄电源由镇宁县电网统一供给。并 保留现状变压器。 路埋地敷设:三线入地改造包括高低压电力线路埋地敷设,通讯线路埋地敷 设,长度为 2000 米。 输电 线路的敷设一般有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是电缆架空敷设,另一种是电缆埋地敷设。本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就是将原架空敷设的电缆改成 沿保护区内主干道埋地敷设。 埋地敷设 10000 米 路埋地敷设方案:具体方案为沿保护区内主要道路敷设,开挖宽60 60电缆沟,电缆沟挖好后再根据需要分别在沟内敷设 料穿线管、 料穿管或者 镀钢管、 上述塑料穿线管或热镀钢管敷设好后再在其中穿上不同规格的电缆线。所 有低压电缆均穿管埋地,进入电缆沟敷设,缆管上均铺砂盖砖,并用砼封沟面,面设标志桩,并在每隔 50 米的位置设置一个电缆井 ,采用冷缩接头和分接箱。 低压电力电缆规格采用 50+1 25,(即 铜芯聚氯乙烯( 缘及护套铠装电力电缆 根 线,其中三根 面积 各 50 平方毫米,一根 面积 25 平方毫米暗敷设在地 下)。共计总长 10000 米。电讯线路随电力线路同步敷设。 二、消防设施建设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们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15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二)设计范围 1、范围 本项目的范围为高荡村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 规划范围,即高荡村规划范围内。 2、消防设施 1 套。包含扬程为 128 米和 50 米的取水泵、输水管道、 1座 120 立方米的消防水池,高荡村的消防水池建于核心保护区内。 荡取水泵选 128/6潜水取水泵 1 台,电机功率为11量 18m3/h、管径 50 水点到高位水池输水管道的敷设,无缝钢管管径 50 20 座(新建)。 在高荡村西侧原有水池( 100 立方米)的右侧新建 120 立方米的消防水池一座,与原水池连通,可增加储水量,以满足高荡大寨 和高荡小寨 消防用水需求。水池采用钢筋砼结构,消防泵房设于现状水井水源点处,同步建设。泵房内安装 128/6多级潜水泵 1 套,电机功率为 11水管选无缝钢管。 3、消防管道 2000 米。( 缝管, 5 消防水源取于高位消防水池,从消防水池接入消防系统。设置 缝钢管作消防管道 2000 米,分别在区域内适当位置建阀门井,一路供高荡大寨以内古建筑群消防管网,并经 高荡大寨南侧 供给 高荡小寨 。在各消 防局部管网上间距不大于 120 米布置地上消火栓。消防系统按火灾延续 2 小时设计。 三、步道防护栏 护栏步道为村落西侧旅游服务中心 入口广场 民族文化展示中心 寨中井 统建筑 古树 林海 河边休闲区,护栏采用生态防腐木护栏,高度 ,与环境相协调,根据环境的特征采用杉木,作防腐处理后使用,突出环保、安全和原生态理念。 四、环卫设施 16 1、封闭式移动车载垃圾箱 垃圾箱根据保护区规划,结合保护区的需要,本次在保护区内适当的位置设置 3 个点 ,放置封闭式 移动车载垃圾箱 ,以达到垃圾收集的目的。规格为收集量 3 立方米,外观造型应与保护区环境协调一致,拟选用半圆型移动式双门车载垃圾箱,便于收运。 3 个垃圾收集点的场地需硬化,以便在垃圾青云后便于清理场地。 2、双桶果皮箱 在保护区内车行道、人行道旁适当位置安装双桶果皮箱,供保护区行人及游客随时丢垃圾用,果皮箱的外观造型及颜色应与保护区环境相协调一致。 3、手推式垃圾收运车 由于保护区内汽车进不去,为收集双桶果皮箱内的垃圾运送到封闭式移动车载垃圾箱内,因此,用手推式垃圾收运车作为双桶果皮箱至封闭式移动车载垃圾箱收集点的 过度运输工具,将保护区内的垃圾运送到垃圾收集点。 4、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 保护区配置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一辆 ,专用于在保护区内运输车载垃圾箱至垃圾转运站 ,再由专业车辆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由城关镇环卫部门管理。 5、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停放处 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停放处的建设,在村落 西侧入口 建设自装卸垃圾专用运输车停放用房和其它环卫工具存放用房,以便对保护区运输车和环卫工具保存和维护。 五、古建筑修复 古民居、古台修缮、古驿锭修建、财神庙修复、花雕、进士修复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第五 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一、项目建设管理 由于本项目主要建设工程是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传统村落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必须做到起点高,标准高,实施快,管理好,使之成为优良的工程项目。 项目实施应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投资、质量、进度关、科学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把项目建设成优良工程。据此: 1、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法人制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招投标的管理规定,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选择施工队 伍。合理划分标段,合理确定工期,合理标价定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对项目实施中的建筑工程施工、勘察设计、施工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应依法订立合同。 4、资金管理,实行存入专业银行专款专户,专款专用,不挪作它用,资金实行一条龙管理制度; 5、严格按照工程监理制的有关规定,聘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发 20122 号文件和黔党发 201215 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传统村落保护性设施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 启动了高荡村传统村落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根据镇宁县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高荡村传统村落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领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导小组。 组 长:潘登岭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燕 夔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郑 晖 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发改局党组书记 郑 宙:县财政局局长 张志荣:县农业局局长 谢宝坤: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 陆贤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鲁尚琼:县民宗局局长 方开林: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马 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刘 磊:城关镇人民政府副镇 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住建局,负责日常工作,由马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建设法人组织机构图 领导小组成员应具备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及综合能力的人员组成,全组成员应同心协力,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及资金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力争把工程建成优质工程。 组 长 办公室 财务室 工程技术科 副 组 长 安顺市镇宁县 城关镇高荡村 三年示范打造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第二节 项目建设管理 一、项目管理制度 要取得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集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者将项目的所有参加者的力量和工作融为一体,将工程实施中的各项活动组织成为一个有序的过程,项目管理 是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且十分重要的方面。 1)成本(投资)管理 严格预算成本控制,尽可能地降低费用消耗,减少资金占用,保证项目的经济性要求。 2)工程管理 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及时实现投资目的,达到预期的项目总目标。满足预定的使用功能要求(包括功能、质量、工程规模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使之经济、完全、高效率地运行,并提供较好的运行条件。项目实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减少变更,不发生事故或其他损失,较好地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