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目背景 目名称 X 黄坳至长布三级公路项目 目建设单位 X 交通运输局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X 总体规划 。 2、 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X 人民政府 。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 号 。 4、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及其附件 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字( 1993) 530 号 。 5、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 部颁发 。 6、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交通部颁发 。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01 8、委托单位提供的 1:10000 现状地形图。 9、 X 黄坳至长布三级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目提出的背景 X 地处江西省东南边陲,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和广东平远,南界广东兴宁、龙川,西毗安远、定南,北与会昌接壤。 X 城刚好在 X 的中部位置,是个山区小县城,作为 X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运输方式单一,只靠公路运输, 2 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以县城为中 心呈放射状结构,没有回环线路,通达能力低,特别是 206 国道,既是国道又是县城主干道,穿越中心城区 3 公里,常常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特重大交通对城 区道路破坏严重,噪音又大,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过境车辆通行,落后的交通条件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县对外交往,影响了我县的人流、物流和对外形象,已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善交通条件、完善路网结构已势在必行。 县委、县政府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提出建设黄坳至长布三级公路项目的计划,缓解 交通压力,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 可直接连接 206 国道和 327 省道,分流进入城区的车流。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计划项目 2011 年实施建设,根据现有交通量和发展预测,拟建 双车道三 级公路。 目建设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要 拟建 项目 所在 地是山岭重丘区,路线所经之处多为种上果地农田,有丰富的果业资源,是 X 的果业产业带,但由于交通条件不好,基础设施差,道路狭小,地域 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把地域优势的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因此 拟建 项目的实施 是 对 X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 2、交通量的需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X 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县乡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流、物流不断增加,交通量急剧上升。 现有公路路况已不能 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建 黄坳至长布 公路是当地政府和沿线群众的强烈愿望。 3、 X 公路路网建设的需要 3 新建 X 黄坳至长布三级 公路 项目起点在文峰乡黄坳村,终点在文峰乡长布村,途经文峰乡黄坳村、小布村,田背村、长布村 , 该公路 在 X 公路网 中 处于显著的地位。 项目 所在地是 X 果业产业带,也是寻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地区,紧邻县城,项目 的实施将形成 该区域与县 城之间 的公路网络,充分发挥县道对地方村镇的辐射作用和干支网连接的交通枢纽作用,对提高 X 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建成,增强了县乡之间的交流,完善了路网功能,改善了交通条件,为项目影响区域内农村产业结构的创造了条件。 4、 实现县城环路框架公路建设目标的 需要 该项目对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路网结构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提高县城公路品位,解决县城交通条件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处在X 公路建设的提高阶段,该项目能否实施将直接影响县城环路框架公路建设目标的实现 。 目概况 路起讫点、经由 拟 建 项目起点在文峰乡黄坳村, 途经文峰乡黄坳村、小布村,田背村、长布村, 终点在文峰乡长布村 。 筑规模与目标 新建重丘区三级水泥公路,路面宽 7 米,路基宽 ,长 目 总资金 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 3715800 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 230 万元, 其余 自筹 。 当地农民可直接从 拟建 项目中获得劳务报酬 约 46 万 元 。 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4 2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 /小时 40 3 路基宽度 m 路面宽度 m 7 5 路面类型 混凝土 6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 I 级 7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25 8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100 9 最大纵坡 9% 题与建议 1、 该 项目 工程 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严格控制公路俩侧公路用地和县城建设规划。 2、 拟建 项目 填挖较大,且沿线多为果园,所以应考虑对沿线环境的保护,加强防护措施。 3、 拟建项目的建设 应充分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防止因征地带来触犯群众个人利益时带来的抵触情绪。 4、公路里程较长, 且 为新建线路,投资较大,应在通过当地 政府自筹和向上争取资金 后 实施。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 5 究区域概况 位概况 X 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赣、闽、粤三省接壤处,东经 1152122425、北纬 24 3040 210。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接广东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全县南北长 78 千米,东西宽 61 千米。总面积 方千米,总人口 30 万人。 全县辖 7 个镇、 8 个乡:长宁镇、晨光镇、留车镇、南桥镇、吉潭镇、澄江镇、桂竹帽镇、文峰乡、三标乡 、菖蒲乡、龙廷乡、丹溪乡、项山乡、水源乡、罗珊乡。共有 4 个居委会、 172 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长宁镇东阶梯,距省会南昌市 560 千米,距赣州市 240 千米。 然条件 1、地形地貌特征 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为 X 第一高峰。境内河流众多,寻乌河、晨光河自北向南注入东江,系东江源头。罗塘河自南流入贡江,为贡江源头。属亚热带季风天气,年均匀气温为 ,年均匀降水量为 1643 毫米,无霜期均匀为 284 天。 2、地理条件 X 位于江西省东南边睡武夷山与九连山余 脉相交处,是闽一粤赣三省近邻烟火相连的三角要冲。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连广东兴宁、龙川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地理坐标为北纬 24 30 40 25 12 10与东经 115 21 22 115 5425之间。境内南北长约 78 公里,东西宽约 61 公里,总面积 6 3、气象条件 寻乌地处低纬度地区,紧靠北回归线,东距海洋又较近,海洋对寻乌气候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米 ,干燥度为 年平均气温为 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是 1998 年,为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年份是 1984 年,极端最高气温日是 1963 年 9 月 2 日,为 出现极端最低气温日是 1963 年元月 16 日,为 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卡厘米。最多是 7 月,为 卡厘米,最少是 2 月,为 卡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有 季多阴雨天气而日照最少。 7 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有 236 小时,为最高月。 然资源 1、水利资 源 X 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流共 547 条,河流总长度为 1902 公里,河网密度为 里 /平方公里,全县的水域面积为 顷,占全县的总土地面积 其中:河流面积为 顷,占水域的 27%,滩地面积 5149 公顷,占域的 62%,水库、山塘、沟渠面积为 顷,占水域的 11%。 2、山地资源 全县可用于种植竹木的山地面积为 276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 419万立方米,毛竹 根。可年伐毛竹 38 万根,篙竹 70 万根。木资源按优势树种分:杉木蓄积量: 立方米,马尾松蓄积量 阔蓄积量 立方米,软阔蓄积量 立方米,国外松蓄积量 立方米。 7 3、矿产资源 X 矿产资源丰富,己发现的矿种有:钨、锡、钼、铜、铅、锌、稀土、铌钽、铁、钴、金、花岗岩石材、磷、石膏、粘土,水晶、铀、矿泉水等 30 余种,其中稀土为优势矿种 。 4、果业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 亩,山地面积 276 万亩,其中宜果山地面积 90 万亩。寻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温度适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发展蜜桔的最优区和发展脐橙的特优区。丰富的山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带来了寻 乌果业的大发展。全县现有果业 30 余万亩,其中精品果园面积 5 万亩,有市级精品 8 个,县级精品果园 15 个。已经开发形成了澄江至文峰、长安至县城颇具规模的 200 里果业带。 2005 年将达到脐橙种植面积 30 万亩,至 2010 年将达到 60 万亩。 济 全县生产总值达 元,完成年计划的 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 39:23:38 调整为 35:27:38,人均生产总值由去年的 5834 元提高到 6938 元,为改革开放以 来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年财政总收入达 元,同比增长 目影响区域现状及发展 通运输网 X 的交通运输完全依赖公路运输,并且这种状态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近年, X 通过以工代赈和国债、交通扶贫项目,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快 公路网 的 成型, 提高 路网密度, 同时县内 等 8 级公路少,路面高级或次高级铺装率低。国道已实现二级,省道路面虽已油化,但线形标准差,县乡公路等级低,不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整体运输能力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求。完善公 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是 X 公路运输发展的重点。 1、公路网现状 2009 年底 X 有公路 里。路网密度为 里 /100 平方公里和 里 /万人。 X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只靠公路运输,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结构,没有回环线路,通达能力低,特别是 206 国道,既是国道又是县城主干道,穿越中心城区 3 公里。 公路分类统计见表: 分类依据 类别 里程( 在路网中的地位 国道 道 道 村道 术等 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级公路 四级公路 外公路 、道路现状 2009 年底, 县城城区道路总长 里,道路面积 78 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方米。 3、路网评价 ( 1)路网综合技术 等级偏低,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低。 ( 2)路网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布局不合理,农村群众出行需较大的绕行,乡镇之间横向交流受阻碍。 设项目在 运输网 中的地位 9 1、黄坳至 长布公路的建设 可使西环框架基本建成,拉开城市发展的新构架,可直接连接 206 国道和 327 省道,分流进入城区的车流。 2、黄坳至长布公路项目所在地属山岭重丘区,路线所经之处多为种果的农田,有丰富的果业资源,是寻乌果业产业带,也是寻乌新农村建设点的重点地区,紧临县城。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改善当地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使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3、 项目的建设对 X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运输量和交通量预测 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掌握项 目所在地区交通现状的实际资料,分析交通发展的过 10 去、现在和未来,为远景交通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经济评价参数确定基础数据,我中心技术人员进驻实地,深入、广泛调查各种基础数据,通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掌握了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史资料 1、客货运输量 赣州市的客、货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据资料显示, 2009 年赣州市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 4680 万人、 2730万吨,旅客周转量 368591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 256000 万吨。赣州市 1998 2009 年公路客货运输量详见表 3 寻 物 县客、货运输基本都是公路运输, 2009 年全县公路 客 货运输量分别为 152 万人, 687 万吨,分别占全赣州市的 公路客货周转量分别为 13757 万人公里, 37917 万吨公里,占全赣州市的 赣州市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 3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产总 值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1998 2876 146265 1483 140296 626539 840262 1999 3016 160506 1565 152635 682240 920383 2000 5762 290979 1881 183065 785691 1082373 11 2001 4014 233831 2081 123640 963066 1418097 2002 4396 241410 2734 133003 1342233 2571307 2003 4802 268091 2764 142671 1618154 2233251 2004 4999 279322 2885 154474 195645 2550269 2005 4619 276161 2687 148481 2226367 2892598 2006 4019 319587 2856 215831 2397016 3117375 2007 4075 315261 2522 192652 2505231 2330290 2008 4584 362664 2619 247331 2661989 3410641 2009 4680 368591 2730 256000 2845752 3593471 增长率( %) 1998003998 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 3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2003 145 9846 38 2350 2004 148 9780 40 2350 2005 150 9800 41 2368 2006 152 9880 43 2475 2007 148 9620 44 2540 2008 465 2009 152 13757 687 37917 增长率 2003表 33以看出: 1998赣州市客货运输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 2003,甚至于 2003出现了负增长,这主要原因便是 1996 年京九铁路通车 后,吸引了一大部分客、货运输量,而导致 1995公路客、货运输量的减小,但其客货周转量的增长要明显快于客、货运量的增长, X 公路客运量的增长速度比赣州市公路客运量增长速度快,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 X 公路运输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均要快于其经济增长。自古以来就是内陆各省闽粤两 12 地及港澳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单一的交通运输形式必将使该县的公路运输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高出全市平均水平,据初步分析,今后 X 的公路运输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 1)、通过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县内公路货运量的增长速度 一段时间内 将比目前相对提高 ,之后降低 ; ( 2)、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平均运距延长,货物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大于货运量增长速度; ( 3) 、 随着道路的改造、路况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路网功能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是县内外原材料交流增长期,个体运输、联合运输、集装箱运输将进一步兴起。 用汽车保有量 赣州市 2009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 9792 辆,其中客车 2133 辆,货车 7679 辆。分别占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的 1999 年至 2009 年赣 州市的客车辆增长率为 货车增长则相对比较慢。赣州市历年民用车辆拥有量详见表 3 赣州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表 3份 汽车保有量(辆) 农用车 (辆)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 客车 货车 合计 1999 1030 7255 8285 2225 626539 840262 2000 1209 6575 7784 1693 682240 920383 2001 1653 6713 8366 1659 785691 1082373 13 2002 1963 8530 10493 1398 963066 1418097 2003 2129 9915 12044 1579 1342233 2571307 2004 2226 9401 11627 1439 1618154 2233251 2005 2154 9006 11160 2173 1959645 2550269 2006 2091 7998 10089 2208 2226367 2892598 2007 2159 7759 9918 2577 2397016 3117375 2008 2120 7170 9290 3139 2505231 2330290 2009 2113 7679 9792 3283 2661989 3410641 增长率( %) 1999009 年营运载客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 3辆(数) 客位(数) 2008 年 2009 年 % 2008 年 2009 年 % 赣州市 3113 3656 5491 70367 101 105 1603 1738 比重 % 路养护 2009 年 X 公路养护情况表 表 3程(公里) 经费( 万 元) 平均每公里费用(元) 国道 000 省道 800 县道 600 乡道 400 车运输指标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黄坳至长布公路的车辆构成比较简单,机动车主要有各种客、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和人力车。各种机动车辆的实载率,平均吨位等汽车运输指标见表 3 车型 项目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拖拉机 小客 大中客 平均吨位 (吨、座) 2 吨 22 14 实载率( %) 300% 400% 45% 折算 系数 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的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此,在预测过程中,将从未来影响区域的确社会性经济发展规划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区域内社会经济指标与社会交通运输量之间的关系,直接以交通量为对象,预测 未来交通量,即直接预测法。 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 本次交通量预测将采用间接预测法,即:假设在研究基年,拟建项目已经存在,并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路网状况合理确定拟建项目基年交通量,然后通过研究地区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采有相关分析、弹性系数等多种科学手段确定拟建项目交通量的增长率,最后根据确定的基年交通量和未来年交通量的增长率进行预测。 输量、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来路网状况 根据赣州市 1996 年 2020 年公路网规划,到 2020 年,全赣州市公路网密度达 28 公里 /万平方公里,主 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赣州市的生产力分析规划和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分析,规划布局分三层次,公路网骨架,干线网,次干线网。作为辐射面积广密度最大,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区域次干线网,在整个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输量、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前述的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 15 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要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 的拥有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内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 1、 回归分析 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 X 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 式中 y 机动车交通量; X 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 、 b 分别为模型回归参数,由交通量统计资料确定。 2、 弹性分析 对原路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增长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具体见表 3 弹性系数与经济 表 3006008均国民生产总值 5834 6938 同比增长率 13% 客车弹性系数 车弹性系数 :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 比,货车 16 弹性系数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 3、 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 利用上述模型,结合 X 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量的增长率,具体结果见表 3 交通量增长率( %) 表 3段 2011016021长率( %) 、 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 综上所述,采用定基预测法进行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预测,其数学模型为: ym=+a)中: a 增长率 已知第 n 年的交通量(一般为基年) 求并第 m 年的交通量 交通量、运输量的预测结果见附件。 交通量预测表 序号 年份 预测交通量 汽车 (折算 ) 摩托车(折算 ) 自行车(折算 ) 合计 (折算 ) 增长率( %) 1 2011 2500 1000 800 2500 2 2012 2750 1100 880 2750 3 2013 3025 1210 968 3025 4 2014 3328 1331 1064 3328 17 5 2015 3661 1464 1171 3661 6 2016 3946 1578 1288 3946 7 2017 4253 1701 1388 4253 8 2018 4585 1833 1497 4585 9 2019 4943 1977 1614 4943 10 2020 5328 2131 1739 5328 11 2021 5648 2304 1875 5648 4% 12 2022 5787 2397 1950 5787 13 2023 5832 2492 2028 5832 14 2024 5903 2592 2109 5903 15 2025 5988 2304 2194 5988 第四章 建设规模 与 标准 行能力分析 通行能力是指汽车以正常速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车流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是正常公路交通的极限值,通行能力的计算可采用“车头时距”(车头间隔时间) 18 推求,我国双车道公路适应的交通量首先确定该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平原微丘区公路为基准条件,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以平均运行速度作为服务水平的指标)得出各级公路在平原微丘区下的允许能行能力,然后考虑高峰小时交通量(容许能行能力)与年平均适应交通量之间的比值即可得出基本路段的适应交通量: 即:基本 路段的 许通行能力 /K=。 山岭重丘区公路按相应等级公路进行相应的纵坡折减对应相应的纵坡修正系数来折减适应交通量。双车道三级公路的适应交通量为小于 6000 辆 /日,大于 2000 辆 /日。根据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 2011年按小客车计算,拟建公路平均交通量为 2500 辆 /日, 2015 年为 3661辆 /日, 2025 年可达 5988 辆 /日,其远景交通量大于 2000 辆 /日,小于6000 辆 /日 ,已达到 三级公路标准。 根据公路网发展规划,按照通行能力与公路等级相适应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公路使用任务、使用功能、拟定全 段路线均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根据沿线地形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行车速度为 40 公路 /小时。 术标准 本项目按照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 推荐方案为黄坳至长布 公路按山岭重丘 三 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路基宽 泥砼路面宽 7m。路线总长 里。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黄坳至长布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 三 级公路 2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 /小时 40 3 路基宽度 m 路面宽度 m 7 19 5 路面类型 混凝土 6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 I 级 7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25 8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100 9 最大纵坡 9% 第五章 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 设条件 形、地质 1、地形地貌 路线经过地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地区,线路总体走向为自西向东 。路线所出区域一般海拔高度为 300。山地和丘陵植被多为松树 20 和毛竹,河谷平原多为耕地。 2、气候 线路经过区域为 东亚季风区,距离海洋较近,容易海洋气候的调节,加上纬度较低,形成了明显的 亚热带湿润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 。 3、 地质 拟建项目所属地区为山岭重丘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因受燕山花岗岩 侵入的影响和褶皱、断层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中山、低山、丘陵、岗地 呈阶梯分布,成岩性十分明显。多冲积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以红色土壤为主,间有紫色土。地表受降雨影响极为明显,平时流量一般,雨季洪水涨落较大,但对本项目影响不大。地下水埋藏浅,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条件较好,对筑路无太大影响。 4、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属地震参数 震烈度 6 度)区,所以本工程的永久性构造物无需考虑抗震设防。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只要在勘察设计工作中注意总线形的布置和做好必要的防护工程,一般不利因素对工程的施工和工程的造价影响都不大。 料及运输条件 1、 外购材料:水泥、钢材、 爆破 材料、柴油、汽油等在 X 内均有供应,运输方便。 2、 本工程所需的天然筑路材料砂石、碎石、砾石、粘土、石料等均可在 县城附近 购买。 会条件 黄坳至 长布公路作为城市西环路的一部份,对促进区域经济快速 21 发展,完善路网结 构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提高县城公路品位,解决县城交通条件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处在 X 公路建设的提高阶段,该项目能否实施将直接影响县城环路框架公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 X 属于果业县,果业是当地人的支柱产业,虽然群众对修建黄坳至长布公路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果修路触犯了群众个人利益时,征地的抵触情绪会较高,须做好充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群众支持和理解,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线走向 黄坳至长布公路起点在文峰乡黄坳村,途经文峰乡黄坳村、小布村,田背村、长布村,终点在文峰乡长布村 , 全总长约 里。 第六章 环境和节能评价 述 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发展与环境兼顾的方针,注意环境保护,公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对环境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本章就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等方面,对 X 黄坳至长布公 22 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价依据 1、交通部 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试行); 2、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区域为主,根据公路建 设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范围确定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均为拟建公路两侧200 米范围以内。 价标准 1、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地方规定;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价年限 根据项目建设期及交通量增长情况,确定评价年限为: 1、建设期: 2010 2、运营期: 2012 会环境影响评价 会发展影响 1、 本公路建设完成后,将使影响区内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善项目区的公路网,对当地的对外开放,吸引资金,发展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带动、促进区域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事 23 业的发展,为改善项目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招商引资,活跃经济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把项目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2、项目沿线为山岭重丘区地形,沿线多 为果园 。 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路线本着优化线性的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结合地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设计,尽量使当地居民生活守不到影响。 源利用的影响 1、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可促成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和充分利用。 2、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推荐方案沿线多为种上果树的农田,有丰富的果业资源, 线上有一条脐橙观光路。 设计阶段的选线工作应尽 在确保公路线性和长度的前提下,尽量 避 开这些 耕地,尽可能地利用荒山和林地:内业设计中,在必经基 本农田保护区时,应注意收缩公路路基坡的设计,尽可能少占良田,保护耕地。 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植物,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 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不会给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带来直接影响。 土流失的影响 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主要为路基开挖、填筑对植被产生的破坏,桥梁基础设施对原有地表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工程实施完成后,随着对开挖表面的绿化恢复,很快将消失。 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4 (一)施工时,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然后 进行填土,并及时浆砌片石护坡。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边缘、取土场及堆土场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拦截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避免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二)做好路基排水 沿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较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以保排水通畅,当路堤较高时,应做好护坡、种植草皮以防边坡冲蚀失稳,路基经过特别潮湿地段,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或用塑料排水管组成系统,将水排至路基外。 (三)公路边坡应种草皮,边坡外植树种草,以防冲刷。 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对沿线的水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而要采取有效措施注意施工期水资源的保护。 为保持水资源不被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 1)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 ( 2)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施工结束后,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 3)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 ( 4)在公路施工中,水中桥墩基础施工的岩石、砂土,应按要求运到岸边规定地方堆放,不得任意丢弃于水中。 2、营运期间水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间水污染主要是冲洗汽车 的废水,汽车清洗污水主要有害成份为 油类,悬浮物,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污水排放量预测表 25 预测年限 2010 2015 2016 2020 2025 交通量(辆 /d) 77 83 87 90 97 废水排量( t/d) 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污水,应提出治理措施;交通事故可有对水体造成污染时,应提出应急处理措施。 境空气影响评价 工期间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空气的主要影响是尘污染,故仅以 为评价因素。尘污染主要立生于灰土拌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本项目仅考虑材料的运输。 公路施工中,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路拌和站拌。路拌尘污染随施工路段推进而移动,影响范围窄;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和周围,但影响范围比较大,尤其拌和站下风向影响区。站拌设备,因期可采用除尘装置,从而具备了把尘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可能性。 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尘污染有材料及土石方的遗漏,车辆在便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等。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刮吹起尘可通过遮盖加以解决。 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搅拌站应设置在居民区 200 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该设在下风向。 2、尽量采取集中拌和方式,集中拌合的搅拌机有二级除尘装置。采取路拌方式时必须选用带有密闭罩的路搅机。 3、料场应距居民区 150 米以上远,同时应加以遮盖,避免扬撒。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 4、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根据以上各方面分析,只要注意加强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 26 施,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能给社会带来效益。 境噪声影响评价 公路建设期的噪场主要是施工机械声,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公路营运期主要 是交通噪声,其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 路建设期间噪声期间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表,经预测队搅拌机以外的大部分施工机械昼间在 30 米外,夜间在 200 米以外,可达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既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夜间影响较大。建议公路夜间停止施工。此外,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应加强维修,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运期公路交通噪声防治 1、路线纵向设计,尽量采用路堑形式,利用声影原理对噪声降低作用,对 4深的路堑当坡为 1: 1 时,在 100 米范围内可降低噪声 4废弃的土石方宜采用表面盖土、种草绿化措施,起声屏障的作用,对堆砌位置,高度及形式作专门设计。 2、以拟建线路两侧有敏感建筑,噪声超档严重的,建议调整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 3、噪声防治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防治相结合,在公路两侧扩大绿化种植,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通过以上定性及定量分析,可以预计只要注意加强设计、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该工程建设是可行的,能给社会带来效益。 27 第七章 项目 实施 进度安排 施方案 本项目推荐方案全长 里,主要工程有土石方工程、混凝土路面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绿化工程 。 该方案考虑既靠近县区又远离城区,符合公路线路原则,沿走向现有一条脐橙观光路,属于 28 等外公路,线性顺适,纵坡平缓。沿线桥梁涵洞较多,其中桥梁 2 座(总长 30 米 ),涵洞 4 道 (直径大于 1 米) ,因此沿线构造物是制约全线工期的关键。 程实施计划 本项目建设按一期工程进行安排计划 22 个月时间实施完成 ,准备工作 6 个月 。其中: 前期工作: 察设计: 投标: 地拆迁: 通一平: 整场地: 基工程: 护工程 梁涵洞: 面工程: 属工程: 工验收: 29 项目实施时间进度表 时间 项目 2010 2011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前期工作 勘察设计 招投标 征地拆迁 三通一平 清整场地 路基工程 防护工程 桥梁涵洞 路面工程 附属工程 竣工验收 30 时间 项目 2012 1 2 3 4 5 6 7 8 9 前期工作 勘察设计 招投标 征地拆迁 三通一平 清整场地 路基工程 防护工程 桥梁涵洞 路面工程 附属工程 竣工验收 31 务报酬 根据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有关条文的规定,对于以工代赈的重点骨干项目(交通行业以工代赈投资 100 万元以上的,必须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劳务报酬章节。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就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以工代赈的特色和本质要求。劳务报酬的支付对象为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的 贫困地区群众。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单位要优先组织当地贫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中非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并按规定支付劳务报酬。县级计划部门要监督建设单位做好群众劳务报酬的支付工作,按照造册登记的规范要求,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并实施公式,不得随意拖欠。 拟建 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生活比较困难。根据以工代赈资金项目管理的有关精神,对于 公路 实施过程中非技术含量的分项工程应鼓励当地农民工投劳,并取得报酬。 拟建 项目的土石方工程,筑路所需的沙石材料等非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可以由当地农民投劳完成,当地农民可直接从项 目中获得劳务报酬 约 46 万元(约为以工代赈资金的 20%) 。 32 第八章 工程招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定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 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本项目招标的范围包括建设项目施工企业选择招标和设备与材料采购招标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面向社会进行招标。 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本项目要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1、项目经上部门批复同意后,在指定媒体 上发布招标公告。 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 30 日内,具有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 3 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 3、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4、开标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梯导轨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擀面皮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保育员理论考试试题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园林绿化风景工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家畜饲养员及繁殖学知识考试(附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小麦栽培技术试题及答案
- 计件工资协议书
- 美发店租工位合同协议
- 孕产妇围产保健技能竞赛题库
- 2025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慢病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GB/T 196-202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供电一线员工服务规范培训
- 皮肤医美行业分析
- 安全培训课件(八大作业)
- 2025年信息技术实习生培训协议
- ESD防静电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