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行性研究 报告 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过程 为了认真落实中、省领导批示和全省沟道土地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利用 X 丰富的沟道资源开展沟道土地整治工作, 既 可以大量增加高质量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又可 促进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推动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 X 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环保局、 X 镇政府等部门,以及陕西国土测绘工程院 多次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勘察 论证 的前提下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报告编制依据主要有: 律与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地整治有关政策与文件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199816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 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通知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199939 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 2 工作的通知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0282 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3287 号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 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6)国土资耕发 2000 007 号 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7)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3 122 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8) 陕国土资耕发 2011 25 号关于 做好 沟 道土地整治 工作 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9)榆政国土资发 2012 26 号 关于尽快上报沟道土地整治项目的有关通知 地整治 标准和规范 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1011 2)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10122000) 3)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013 2000)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157722008)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008) 6)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 2011) 128 号文件颁发使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预 算 定额标准。 7) 陕国土资耕发 2012 12 号关于 印发陕西省治沟造地工程技 3 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方性文件 1)省政府批复的陕西省 榆林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X 人民政府批复的 X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 榆 有林地 区治沟骨干工程及淤地坝扩大初步设计编制提纲和编制依据 4) X 水利及水资源现状资料 5) X 林业现状资料 5)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6)榆 有林地 区实用水文手册 目区 有关资料 1)项目区 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 2)项目区 1:1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 3)项目区实地调查勘测资料 4 2 项目简介 目背景 X 是典型的贫困山区 ,海拔高度在 675 间,由北至南呈现出支离破碎、纵横交错的复杂地形。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干旱少雨,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395平均气温为 10,无霜期 199天。 自然资源贫乏,立地条件差,全县可分为北部丘陵片沙区(约 30%)、西南丘陵沟壑区(约占 52%)、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约占 18%)三种地貌类型。 项目区 位于 X 正西方向的 X 河流域,距 X 城约 35涉及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等 27 个行政村 、 42 条主要沟道、 61 条分 支 沟道土地面积 这些沟道土地不仅土壤贫瘠、陡坡地多、平川地少,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溢洪排洪设施不健全、淤地坝毁坏严重、耕作田快地面高低不平、长期荒芜无人愿意继续耕种。 实施 沟道 土地整治 项目,是促进 X 镇农村 快速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也 是解决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 ”的根本途径。通过 本次 沟道土地田、渠、路、坝、林综合治理 后 , 可 新增耕地 面积 仅可以使现有沟道旱地 变为上好的基本农田地,扩大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作物旱涝保收; 还可以 促进 X 河流域全面发展 ,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对 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详见 治沟造地 土地整治项目 现状照片( 01 10)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将会不断增加 ; 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实施土地开发战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粮以地为本,解决吃饭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 X 是榆林市水土流失重点 5 县之一,实施 沟道 土地整治,提高 沟道 土地质量 和 等级,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确保农产品供应,对于稳定社会,促进县域域经济发展 同样 有重要意义 。 目前, X 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占用的大部分是 天然牧草地 ,但红线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仍然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优质耕地。虽然我们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开发整理,保证了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可是,补充耕地的综合质量不高,耕地保护的压力十分沉重。实施沟道土地整治既可以有效保护生态,有能增加耕地,对于缓解用地紧张,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实施该项目,也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 合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对实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 目类型、范围、规模 目 建设 类型 该项目 地处 陕北黄土高原工程类型区, 建设类型是 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性质为 治沟造地 土地整治 工程 项目。 目 建设 范围 项目 区 位于 X 正西方向的 X 河流域,距 X 城约 35地处 东径11014101102225、 北纬 375930380610之间 。 东面是佳芦镇,西面是管庄乡,北以五女川河与朱官寨乡界,南与刘 家山乡为邻。 项目区主要包括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菜地村、地窖村、高家沟村、高阳湾村、贺黄沟村、季家沟村、李柏亮村、刘家峁村 、 猛山村、米蜂塔村、乔家圪崂村、秦马硷村、申家湾村、王连沟村、尉 6 家山村、魏家畔村、武家峁村、油房崖村、元团峁村、张家湾村、张家崖窑丶张家 墕 村 、 周家沟村 、耙谷峁村、刘双沟村 等 27 个行政村 。涉及 42 条主要沟道、 61 条分支 沟道。 详见 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分区一览表 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沟道土地总面积为 照行政管理和沟道分布情况划分为 35 个片区。经土 地整治后,可新增耕地(旱地)面积 增耕地面积占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的 15%。 目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峁高梁长,沟道窄深。地面坡度 5 45, 海拔高度在 675 间。 目土地权属 项目区 土地权属于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菜地村、地窖村、高家沟村、高阳湾村、贺黄沟村、季家沟村、李柏亮村、刘家峁村 、猛山村、米蜂塔村、乔家圪崂村、秦马硷村、申家湾村、王连沟村、尉家山村、魏家畔村、武家峁村、油房崖村、元团峁村、张家湾村、张家崖窑丶张家 墕 村 周家沟村 、耙谷峁村、刘双沟村 等 27 个行政村 集体所有,权属清楚,无土地纠纷矛盾 。 目主要建设内容、计划建设工期及 投资估算 要建设内容 1)对沟道 土地 进行土地平整、闸沟造地和土地覆土整治,共 整 理田块 164 块、 面积 累计移动土方 估算 投资 元 。 2)修建溢洪道工程 111 座,累计长度 动土方 方 道 120 m。 估算 投资 元 。新修排洪 7 渠工程 11 条,累计长度 挖土 顶整平 6866 估算 投资 元 。 3) 恢复 田间道路总长 7793m,其中田间道 36 条 4004m,生产路11 条 3789m。 估算 投资 元。 4)农田林网工程植树 5721 株, 其中排洪渠护岸林 1717 株,田间道绿化林 4004 株 。 新修加固淤地坝 109 座, 其中新建 淤地坝 15 座、加固 淤地坝 94 座; 移动压实土方 估算 投资 元 。 划施工工期 该项目计划工期为 5 个月,即从 2012 年 8 月 1 日 2012 年 12 月底竣工。 程 投资估算 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项目 估算 总投资 元。其中工程施工费 元,占总投资的 其它费用 元,占总投资的 不可预见费 元 , 占总投资的 亩均投资 4399 元。 目建设目标 通过沟道土地整治,建成田面平整,满足 溢洪 排水要求,路、渠、坝 等综合配套,实现高土地质量、高土地等级的耕地面积整治目的,实现农作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该项目实施完成后, 可 新增耕地 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15%,占治 理前旱地面积 0%。 8 片区名称 所在图幅 所在乡镇行政村 片区面积 乡镇名称 涉及行政村及面积(亩) 亩 1 片区 白家渠村 X 镇 白家渠村 第 2 片区 帮帮山村 X 镇 帮帮山村 家峁村 第 3 片区 菜地村 1 X 镇 菜 地 村 第 4 片区 菜地村 2 X 镇 王连沟村 第 5 片区 地 窖 村 X 镇 地 窖 村 第 6 片区 高家沟村 X 镇 高家沟村 第 7 片区 高阳湾村 1 X 镇 张家湾村 第 8 片区 高阳湾村 2 X 镇 苏家坬村 第 9 片区 高阳湾村 3 X 镇 苏家坬村 第 10片区 贺黄沟村 X 镇 贺黄沟村 第 11 片区 季家沟村 X 镇 季家沟村 第 12片区 李柏亮村 1 X 镇 李柏亮村 家圪崂 第 13片区 李柏亮村 2 X 镇 李柏亮村 第 14片区 刘家峁村 X 镇 刘家峁村 第 15片区 孟 山 村 X 镇 孟 山 村 地村 第 16片区 米蜂塔村 X 镇 耙谷峁村 家畔村 第 17片区 乔家圪崂 X 镇 乔 家圪崂 第 18片区 秦马硷村 1 X 镇 秦马硷村 第 19片区 秦马硷村 2 X 镇 秦马硷村 第 20片区 申家湾村 X 镇 申家湾村 第 21片区 王连沟村 X 镇 王连沟村 第 22片区 蔚家山村 1 X 镇 蔚家山村 第 23片区 蔚家山村 2 X 镇 蔚家山村 马硷村 第 24片区 魏家畔村 X 镇 魏家畔村 第 25片区 武家峁村 X 镇 刘武家峁村 第 26片区 油房崖村 1 X 镇 油房崖村 第 27片区 油房崖村 2 X 镇 刘家峁村 第 28片区 元团峁村 1 X 镇 元团峁村 第 29片区 元团峁村 2 X 镇 元团峁村 第 30片区 元 团峁村 3 X 镇 元团峁村 柏亮村 双沟村 第 31片区 张家湾村 X 镇 张家湾村 第 32片区 苏家坬村 X 镇 苏家坬村 第 33片区 张家焉村 1 X 镇 元团峁村 第 34片区 张家焉村 2 X 镇 元团峁村 第 35片区 周家沟村 X 镇 周家沟村 窖村 合 计 3 项目区概况 9 本概况 X 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 。 地处东径 1100451104510、 北纬 374147382334之间,东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西 和 米脂县接壤,南同吴堡县 、 绥德县山水相连,北和神木县、榆阳区毗邻。 县境南北长 西宽 土地面积 2028中 25 度以上陡坡地占 30%,粮田面积 业人口人均 。全县辖 8 个镇 12 个乡 653 个行政村,总人口 263207 人,其中农业人口占 项目区 位于 X 正西方向的 X 河流域,距 X 城约 35 处 东径11014101102225、 北纬 375930380610之间 。 东面是佳芦镇,西面是管庄乡,北以五女川河与朱官寨乡界,南与刘家山乡为邻。项目区 现 有 27 个行政村 、 75 个村民小组,总农 户 2460 户 、总 人口 7027人 ;总土地面积 地面积 农业人均 。2010 年 粮食总产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 民经济收益 元, 农民 人均 所得 4551 元。 本次项目涉及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等 27 个行政村 、 42 条主要沟道、 61 条分支 沟道土地面积 里山大沟深,地形破碎,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其次为养殖业、林业和副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然条件 形地貌 X 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东翼、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海拔高度在 间,最大高差 全县可分为北部丘陵片沙区、西南丘陵沟壑区 和 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三种地貌类 10 型。 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起于西北,迤至东南,西北卑小,东南高俊,直至黄河沿岸渐成悬崖绝壁。 项目区位于 X 西北方向的 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面积为 160 万亩,占总面积的 海拔 788 1323m。相对高度 519m,土层厚度 200 300m。包括 X 镇、官庄乡等 16 个乡镇 394 个行政村。由于强度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形成梁、峁、坡、沟相间起伏不平,支离破碎的丘陵沟壑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坡 坬 陡峭。壑与梁峁高差多在几十米至几百米左右。地形呈西北 东南向微倾斜,越往东南 ,沟壑越多,山峁越尖,土地越陡。 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该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年平均输沙量 3036 万 T。 候水文 项目区 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量不足,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 ,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平均无霜期 199 天,最长为 229 天,最短为 172 天,年际差为 57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际差为 时;年平均降水量 小降水量为 际差为 水主要集中在 79 月。旱、霜、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旱灾尤为突出,素有 “十年九旱 ”之称。 壤 资源 X 土壤主要以黄土 母质经人为耕作形成的黄土性土(黄绵土) 为主, 占土壤总面积的 此外还有风沙土、红土、黑土、淤土、潮土等。共 6 个土类、 8 个亚类、 14 个土属、 34 个土种。 各类土壤大致分布是:由北向南为绵沙土 风沙土 绵沙土 黄绵土;由西向东为绵沙土 黄绵土 硬黄土(或硬红土)。 11 项目区沟道土壤组成中 ,几乎全部为深厚的黄土 (黄绵土) 覆盖 ,在沟道内可见有少量红土和淤 土 。 黄土性土(黄绵土):广泛分布于项目区内表层,具有土质松软、结持力差、通气性好、热容量小等特点;红土:分布于沟道内两岸黄土性土下层,具有质地粘重,结构紧密、透水性差、有机质低等特点;淤土:一般分布于沟道淤地坝上游,具有质地轻壤、耕层良好、地形平缓、土质肥沃等特点。 质矿产 通过调阅地质考查资料和试钻探, X 境内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岩盐、煤炭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岩盐,县境 90%的区域都有储藏,预测储量 8000 亿吨,已探明储量 1000 亿吨以上,分别占 榆林 市储量的 盐层厚度 80120m,开发前景可观。 被 X 现有类林草面积 亩,林草覆盖率为 其中 有林地 亩,占林草面积的 牧草地 亩,占林草面积的 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极度开垦,天然植被破坏严重。草本植物有豆科、禾本科和菊科的蒿类,共计 190 余种。林木树种有杉科、榆科、杨柳科、蝶形花科、蔷薇科等 21 科、 146 个品种。 然资源 地资源 X 土地广阔,总土地面积为 2028亩)。根 据地形、坡度、土壤、水土保持和利用现状,可分为风沙土地(面积约 亩,占总面积的 和丘陵沟壑地(面积约 亩,占总面积的 2 个土地类型、 8 个亚类、 20 个单元。根据土地坡度、土壤质地、肥力和灌溉条件,可将土地分为 8 个等级。全县土地分为 12 生产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3 大类型。其中生产用地 亩(包括耕地 亩,园地 亩, 有林地 亩,亩,其它农用地 亩),占总面积的 总面积 的 未利用地 占总面积的 项目区为丘陵沟壑地类:该区包括梁峁坡地、沟壑地、沟道地、河川地 4 个亚类和人造平原、梯田地、堰窝地、平缓坡地、缓坡地、陡坡地、 坬 坡地、土崖、干沟、裸岩土石坡、沟条地、沟台地、沟坝地、河床、河漫滩、川台地 16 个土地单元,面积合计 亩,占总面积的 分布在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 资源 X 共 有黄河一、二级支流 8 条,即:秃尾河、盐沟河、佳芦河、五女河、乌龙河、楼底河、车会河、螅镇河。自产径流水量 下水总量为 24798 万 开采量为 7140 万 全县多年平均自产经济流量为 下水可开采量 资源总量为 含过境水),人均占有水量 830 耕地占有水量 349.9 均占有量约是全国人均的 1/4,陕西省人均的 2/3,故属水资源不足的缺水区。 地下水除黄河河谷、佳芦河河谷地带开采用于部分灌溉和饮水外,其他无大的开采价值,目前开采量约占可开采量的 10%左右。 业资源 X 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特别是红枣、薯类、豆类、羊子具有一定的规模 优势。 X 是中国红枣名乡, 1998 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 “中国红枣名乡 ”称号。朱家洼乡泥河沟村生长着 1300 多年前栽植的老枣树,至今仍冠盖如云,果实累累,被专家称为 “枣树王 ”、 “活化石 ”。北京同仁堂志有 “佳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 ”的记载。 2005 年, X 取得国家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和有机红枣产品 “双认证 ”;以绿豆为主的小杂粮畅 13 销全国各大市场,洋芋淀粉生产的 环糊精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羊肉以膻味小、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青睐。 2010 年,全县枣林面积达到 亩,年产红枣 吨,薯类年产 优杂豆总产达 1350 万 子存栏 只。 础设施 X 道路交通比较发达,榆(林)佳(县)路、佳(县)吴(堡)路纵贯南北, 太(原)佳(到)路、佳(县)米(脂)路横贯东西。东经佳(县)临(县)黄河公路大桥距首都北京 760距宁复银川 500距省府西安 650到榆林城 97县已有 474个村通公路,乡村通车里程达 1563城开通了 2000 门程控电话,银(川)榆(林)二级通信光缆直达 X,并分输到 8 个大乡镇,实现了邮电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 现 有 27 个行政村 、 75 个村民小组,总农 户 2460 户 、总 人口 7027 人 ; 总土地面积 地面积 。 2010 年 粮食总产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 民经济收益 元, 农民 人均 所得 4551 元。 本次 项目涉及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等 27 个行政村 、 42 条主要沟道、 61 条分支 沟道土地面积 这里山大沟深,地形破碎,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其次为养殖业、林业和副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玉米 和豆类为主,小麦、豌豆次之;油料作物以小麻、黄芥种植较普遍。林木主要树种有刺槐、柳、补充。白杨、桑、沙果、梨、枣、核桃等。 14 地利用现状 地权属 项目区 土地权属于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菜地村、地窖村、高家沟村、高阳湾村、贺黄沟村、季家沟村、李柏亮村、刘家峁村 、猛山村、米蜂塔村、乔家圪崂村、秦马硷村、申家湾村、王连沟村、尉家山村、魏家畔村、武家峁村、油房崖村、元团峁村、张家湾村、张家崖窑丶张家 墕 村 、 周家沟村 、耙谷峁村、刘双沟村 等 27 个行政村集体所有,权属清楚,无土地纠纷矛盾 。 地利用 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地面积 。本次 项目涉及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等 27 个行政村 、 42条主要沟道、 61 条分支 沟道土地面积 土地整治 前土地利用现状为旱地 水工建筑物用地(淤地坝)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积涝盐碱地 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适合多种经济作物、农作物生长的光照、土壤条件,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土地 垦殖率 =耕地总面积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100% =00%=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100% =00%=耕地复种率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耕地面积 100% =00%=100% 地利用效果 该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 区内没有水浇地,经耕地调查 15 对比,坡耕地亩产玉米为 110基本农田亩产玉米为 300耕地基本农田亩产玉米成本均按 900 元 /算。 地利用潜力状况 本次 项目总土地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为旱地 工建筑物(淤地坝)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涝盐碱地 其中旱 地 和 水工建筑物(淤地坝) 面积之和为 占总土地面积 可通过工程措施,提高旱 地 质量和加固淤地坝, 有改善 基本农田 和提高淤地坝标准的潜力。 天然牧草地 和 积涝盐碱地 面积之和为 占总土地面积 可通过工程措施,新建 高产稳产基本农 田 和新建淤地坝 工程 ,有新增耕地或者 建设 水工建筑物(淤地坝) 的潜力; 有林地 为 占总土地面积 不做任何变动。 由此可见,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非常大。 详见 治沟造地 土地整治 项目地类面积汇总表。 础设施条件 通条件 项目区 位于 X 正西方向的 X 河流域,距 X 城约 35涉及 X 镇白家渠村、棒棒山村等 27 个行政村 、 42 条主要沟道。 乡村公路经过项目区,对实施本项目十分便利。 利设施 项目区 42 条主要沟道中分布有 99 座中小型淤地坝,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年久失修 、毁坏严重;排洪渠和溢洪道等配套设施全部毁坏。现 有 农村人饮工程 27 处 , 基本 解决了村民的人畜饮水困难 。 16 力设施 项目区电力充足, 各 村 都 有三项电,家家都通照明电。电力设施配套完善。基本农田无电力设施配套,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用电需求。 田防护设施 项目区基本农田有边埂和田坎,能防止水土流失,再没有其他防护设施。 17 片区名称 土地整治前现状面积(亩) 土地整治后利用面积(亩) 总面积 旱地 水工建 筑物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积涝盐碱地 总面积 旱地 水工建筑物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积涝盐碱地 第 1 片区 第 2 片区 第 3 片区 第 4 片区 第 5 片区 第 6 片区 第 7 片区 第 8 片区 第 9 片区 第 10 片区 第 11 片区 第 12 片区 第 13 片区 第 14 片区 第 15 片区 第 16 片区 第 17 片区 第 18 片区 第 19 片区 18 片区名称 土地整治前现状面积(亩) 土地整治后利用面积(亩) 总面积 旱地 水工建筑物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积涝盐碱地 总面积 旱地 水工建筑物 天然牧草地 有林地 积涝盐碱地 第 20 片区 第 21 片区 第 22 片区 第 23 片区 第 24 片区 第 25 片区 第 26 片区 第 27 片区 第 28 片区 第 29 片区 第 30 片区 第 31 片区 第 32 片区 第 33 片区 第 34 片区 第 35 片区 总 计 (亩) 增减 ( 19 4 项目分析 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及土地开发潜力分析 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适宜玉米、谷子、糜子、 薯类、 豆类等农作物生长。项目完成后耕地平坦,土质良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大大增强,通过项目配套完善生产道路等综合设施,施肥方便,土地生产要素得到改善。加之该区光照充足,热量充沛的自然因素,都均具备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只是土壤肥力不足,需在耕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道整治潜力分析 通过对 项目沟道 土地田、渠、路、坝、林综合治理 ,达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确保农作物旱涝保收,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综合利用率。 项目区整治 面积 净增耕地面积 地增加率为 15%。 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 沟道缓坡 天然牧草地 的 开发整理 ,开发后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是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潜力所在,实施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 项目实施完成后,开发的土地田面宽长平坦,土质好,土层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地生产要素得以改善,加之该区光照充足,热量充沛的自然因素,无论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分析,均具备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 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 析 目前,项目区主要以保持雨水增墒 为主。 项目区整治面积 为 年降水量仅有 395可拦蓄雨水 平均 20 亩 照 X 水资源评价与水利化区划报告计算的农林灌溉定额600 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用水,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解决基本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境影响评价 本 项目实施 地点是相关村所辖沟道,施工方法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时间选择在秋冬季节, 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没有影响。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不会影响行洪、破坏湿地、造成污染等 。 工程建成后,对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副业及多种经营,水土保持等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施工而不可避免地引起粉尘、噪声和生活污水。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法规,制定相应环保措施,减轻“三废”对环境的损害。随着工程的实施完成,经过恢复,不利的影响完全可以消除。 众意见 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项目的建设 前期工作 受到 X 政府 的高度重视,项目论证工作中 地开发整理中心、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环保局、X 镇政府等部门,通力协作,本着充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治理生态环境,加速发展县、 镇 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积极参与项目的组织策划工作。项目区群众渴望早日进行项目建设,配套农田道路设施,从而达到提高耕地产出率、方便田间管理和生产的目的。项目区群众积极支持土地开发工作,积极配合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勘测和权属调查工作;项目区边界的选择及工程方案的布置均广泛征求 21 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区群众表示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配合项目实施,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 项目实施深得人心, 当地群众对项目的意见,主要是要求项目能够尽快实施,改善 项目 区内生产条件,增强土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项目申报后, X 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组织 有关部门及镇 、村有关人员和村民参与对项目的讨论,采纳了其合理化建议,使可行性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方案更加符合实际。 项目在可研阶段将更加全面和广泛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让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审查,听取群众对项目具体设计的建议,接受其合理化建议,从而进一步细化、优化方案,为项目高效、顺利的实施奠 定基础。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让项目区群众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并接受群众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全方位的监督,使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组应充分听取群众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意见,一旦发现问题,应督促项目承担或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弥补后,方可验收。 在项目后期评价阶段,让群众积极提供项目区的耕地地力,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的有关数据资料,为今后的土地开发工作积累经验,使以后的项目少走弯路,节省投资,使项目真正成为 “民心工程 ”。 22 5 项目规 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目指导思想 与 规划原则 导思想 本项目是省厅投资的 土地整治 重点项目,应以 X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X 土地整治 规划为指导,本着集中连片,统一整理,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兼顾,综合整治,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在规划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项目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 展的有利因素、制约因素、可开发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使规划工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典型性和效益性,并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划原则 1)统一协调原则。首先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 土地整治 项目规划的土地用途,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其次必须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相协调统一,即 土地整治 项目规划必须考虑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部门的规划,并与相关规划有机结合。 2)优化配置原则。 土地整治 项目规划应有利于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 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3)综合效益原则。通过 土地整治 ,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因地制宜原则。规划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形式及其配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23 5)共同参与原则。政府部门与民众应参与 土地整治 的规划设计编制过程,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规划更加合理、切合实际和便于操作。 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 明 目 规划目标 1)通过 土地整治 ,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 沟道土 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 ,增强 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整理后新增耕地 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15%,占治理前旱地面积 0%。满足可研申报的净增耕地率 。 2)通过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使项目区达到田块平整、交通便利的效果,既为合理布局各种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良好的平台,又能方便农民生活的目的。 3)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增强沟道农田排洪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使农 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4)通过 栽植 田间道 路与排洪渠 绿化林带,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项目区以 土地整治 为中心,田、渠、路、坝、林综合治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把项目区逐步建设成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示范区。 7)稳定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 平面布置 根据项目区所具有的主要矛盾,结合当地生产习惯,在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 上 合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置。 24 1) 土地平整 工程: 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每个沟道为单元,以淤地坝为分界, 对 沟道 田 块 进行归并 整理。 通过对项目区内 5对 天然牧草地 进行闸沟造地、对 积涝盐碱地 进行覆土 改 良等措施 ,改善 沟道 土 地 耕作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2)灌溉与排水工程: 修建 沟道田块排洪 渠 和淤地坝溢洪道,恢复沟道排水设施, 做到 排洪 有渠, 溢洪有道, 完善 沟道土地 排水系统 。 3)田间道路工程: 在项目区修建连接各主要居民点的田间道路 和生产路 , 构成项目区完善的交通网络 , 改善 当地 交通 条件。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一是 结合 田间道 路和 排洪渠道工程 ,建设项目区田间道 绿化防护 林 和排洪渠生态护岸林, 完善项目区内生态防护工程的建设。 二是搞好沟道治理工程,加固、新建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