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 18 卷 第 2 期 20140108 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anuary 8, 2014 Vol.18, No.2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 218www.CRTER.org吕绍茂,男,1981 年生,湖南省永州市人,汉 族,2007 年昆明医科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影像解剖与应用研究。通讯作者:段少银,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4.02.010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4344(2014)02-00218-07稿件接受:2013-12-19Lv Shao-mao,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Assistant professor, Zhongsh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 Shao-yin, M.D.,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Zhongsh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Accepted: 2013-12-19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吕绍茂,钟 华,陈丽君,段少银(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省厦 门市 361004)文章亮点:1 虚拟动脉瘤模型相对于动物模型及体外模型,具有相对简单、经济及较好的一致性等特点。得到的数据直观可视化,显示的相关参数很容易进行相关比较与分析,发现参数相互间的异同。2 实验采用最新开发的双向流固耦合方式(ansys+fluent)的软件组合,功能上比 ansys+cfx 软件组合更强大,具有更强的处理大形变的网格能力。以往研究中采用刚性壁而且是稳态的研究为多,忽略了血管壁的弹性作用以及作为瞬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 以往的双向流固耦合研究采用动脉壁及动脉瘤统一厚度,而本实验采用动脉壁及动脉瘤分开定义厚度,得出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4 研究结果与临床观察或事实相吻合,瘤颈部具有很高的剪切力与压力,同时确认瘤顶部有一高压点,可能与动脉瘤的破裂有关,为动脉瘤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组织构建;组织工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有限元建模;血流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颈内动脉;动脉瘤;有限元分析;血流动力学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071214)资助摘要背景:动脉瘤血液动力学变化为动脉瘤的治疗与其破裂的预防研究提供了前提与条件,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目的:构建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相关血流模拟。方法:利用 GE Lightspeed 64 排螺旋 CT 扫描获得颈内动脉瘤 CT 血管造影数据,分别在 mimics10.01 软件上进行三维模型的实体构建,ansys+fluent 软件进行流固耦合及血流模拟与仿真。结果与结论:构建了颈内动脉瘤瘤壁和流场的有限元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并与实体模型一致。模拟展示整个心动周期的血流变化:瘤体血流呈漩涡样,瘤体部流速较瘤颈部慢;血流引起动脉瘤壁的形变、壁面剪切力、压力及应力以瘤颈部最大,瘤顶部最小。模拟值以 0.16 s(快速射血期)时刻为最高值,0.74 s(舒张期) 为最低值。结果显示基于 CT 血管造影扫描数据进行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建模,其方法简单、实用。模拟动脉瘤血流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结果为研究动脉瘤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吕绍茂,钟华,陈丽君,段少银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18(2):218-224.Blood flow simula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using two-way flow-solid coupling method Lv Shao-mao, Zhong Hua, Chen Li-jun, Duan Shao-yin (Zhongsh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BACKGROUND: The hemodynamics changes of aneurysm provide the basis for aneurysm treatment and ruptured aneurysm prevention, whil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a good technical means.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two-way flow-solid coupling mode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and thus simulate its flows. METHODS: CT angiography data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were recorded with GE Lightspeed 64 spiral CT scan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ree-dimen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with mimics10.01 software. Then the fluid-solid coupled flow simulations were done depending on Ansys+Fluent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two-way flow-solid coupling mode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was built, with the same morphology and anatomy as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ing. In the whole cardiac cycle, the blood flow of aneurysm body was swirl typed and its velocity was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aneurysm neck; the deformation, wall shear stress, pressure and von Mises stress of aneurysm wall were the maximum at the neck, and the minimum at the top. Their highest value was at the 0.16 s (rapid ejection period), and their lowest value at the 0.74 s (relaxation period). On the basis of CT angiography data, to construct the two-way flow-solid coupling mode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i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 The blood flow simulation of 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219www.CRTER.organeurysm is close to the huma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eurysm. Subject headings: carotid artery, internal; aneurys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emodynamicsFunding: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81071214 Lv SM, Zhong H, Chen LJ, Duan SY. Blood flow simula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using two-way flow-solid coupling method.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4;18(2):218-224.0 引言 Introduction动脉瘤是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大多发生在颅底区动脉,发病率为1% -14%,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1-4。目前的研究仍未阐明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但动脉瘤多好发于血流动力有异常的血管分叉、弯曲等部位 4,所以血流动力学被学者们公认为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动力学因素也逐渐成为影响动脉瘤发生发展以及破裂的研究热点 5-12。本文拟构建个性化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实施瞬态双向流固耦合血流模拟分析,明确动脉瘤血液流动学特点,探讨其破裂的影响因素。1 材料和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设计:探索性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12年6月至 2013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影像基础研究实验室完成。 材料:利用医院的PACS系统中CT血管造影扫描数据,选择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例,当时无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扫描数据采用螺旋CT(Light Speed VCT,GE Inc,USA) 获得,自主动脉弓至头顶采用增强连续扫描,扫描层厚0.625 mm,图像矩阵 512512象素,管电压120 kV,管电流 250 mA。注射对比剂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MEDRAD Inc,USA),非离子对比剂(欧乃派克,320 g/L,GEInc ,USA)。利用三维建模软件mimics10.01 (MaterialiseInc,USA),分别建立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三维流场几何模型和管壁几何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2对几何模型进行修补,细分,平滑处理,得到表面较光滑的几何模型。流场几何模型在软件ansys14.5 ICEM中划分体网格。方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步骤 :图 像 数 据 编 辑 : 颈 内 动 脉 交 通 段 CT血 管 造 影 扫 描 数据 导 入 Mimics图 像 三 维 重 建 软 件 , 利 用 软 件 阈 值 工 具(threshold)选 择 血 管 灰 度 值 范 围 , 形 成 原 始 图 像 。 然 后用 动 脉 区 域 增 长 工 具 (Dynamic region growing)在 以 上基 础 上 对 原 始 图 像 初 步 分 割 , 先 使 用 图 像 编 辑 工 具 (edit及 edit 3D mask), 手 动 对 原 始 图 像 进 行 修 补 , 使 之 尽 量与 周 围 结 构 区 分 出 来 , 并 使 图 像 轮 廓 尽 量 平 滑 , 填 充 图像 中 的 空 隙 。 最 后 利 用 软 件 的 三 维 计 算 功 能 (3D Calculation)采 用 高 质 量 模 式 对 编 辑 好 的 mask进 行 三 维重 建 , 得 到 交 通 段 的 动 脉 瘤 几 何 模 型 。 用 软 件 自 带 的remesh功 能 对 几 何 模 型 适 当 处 理 , 使 模 型 尽 量 光 滑 , 得到 动 脉 瘤 流 场 的 几 何 模 型 , 并 确 保 两 端 轮 廓 线 完 整 , 再次 使 用 remesh功 能 去 除 几 何 模 型 的 断 面 封 口 , 得 到 动 脉瘤 壁 的 几 何 模 型 。表面网格的优化: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分别对动脉瘤流场的表面网格和动脉瘤壁的表面网格进行优化,修复质量较差的网格,重新划分网格使网格较均匀,并使用平滑处理和磨砂功能得到表面平滑、网格质量较高的动脉瘤流场和动脉瘤瘤壁的表面网格。动脉瘤壁和动脉瘤场的体网格划分:动脉瘤流场的网格划分在ICEM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前要进行边界条件的设置,如入口、出口、耦合壁等等,然后使用混合网格划分,主要为中央流体四面体网格和边界层的三棱柱体网格,具体参数要经过多次试验,找到最佳的网格大小。确保所有网格质量大于0.3,网格质量越好,越有利于计算收敛和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最后输入体网格采用fluent V6求解器。计算方法 :流体部分属性及边界条件:现有的研究,Aenis等 13计算指出,只要动脉直径大于0.5 mm,则用牛顿流体代替非牛顿流体所引起的误差不超过2%。而本文的研究动脉直径的入口为4.8 mm,出口直径也有3.8 mm,均大于 0.5 mm,所以在计算中采用牛顿流体代替非牛顿流体,以简化模型。设置血液密度为1 055 kg/m3,血液黏滞度为0.003 5 Pas,收集到的颈内动脉入口血流最大速度约 0.79 m/s,通过公式Re=VD/, 为流体密度,V为圆管内直径,为流体的黏度系数,计算得出的雷诺数约948,一般管道雷诺数Re4 000为紊乱状态,Re=2 000-4 000为过渡状态,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式是层流,故本文采用层流模型,研究中将血液流动模拟为弹性管的绝热、不可压缩和非定常的牛顿流体。血液和血管壁面无滑动,此患者颈内动脉起始处入口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超声多普勒测得,心动周期为0.74 s(图1)。血管壁属性及边界条件:血管壁的形变问题是极其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为了简化计算量,假设动脉壁与动脉瘤壁为线弹性材料,密度为=1 150 kg/m3,文献报道的血管组织弹性模量在几十kPa到几千 kPa之间 14,并没有确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220www.CRTER.org切的值,本文弹性模量采用E=50 kPa,泊松比=0.45(近似于不可压缩材料),文献15中健康的颈内动脉壁的厚度不超过0.5 mm,动脉瘤壁也肯定比动脉壁要薄,所以本文设置动脉壁的厚度为0.3 mm,文献报道动脉瘤壁厚度为 0.08-0.2 mm16,故动脉瘤壁厚度为0.15 mm。血管入口至颈内动脉床突段都位于硬脑膜外,周围结构较多,故采用固定的方式,出口固定位移为0,入口采用速度为边界条件,出口使用压力为0。流固耦合求解设置:采 用 ansys公 司 最 新 版 的 14.5版本 , 利 用 workbench和 fluent进 行 双 向 流 固 耦 合 , 采 用 压 力-速度耦合方式,流场计算时的微分方程组离散格式为二阶精度的迎风格式,使用10 -4均方根残差设定标准。流场和固定计算所取时间步长为0.002 s。使用处理器为intel e3 1 230 v2,内存8 G,经超过2 个周期的迭代运算,耗时20 h,得到稳定的收敛结果。2 结果 Results 2.1 模型比较 构建了颈内后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的壁和流场的有限元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并与实体模型一致(图2 )。2.2 血液流动情况 截取中间第2 个周期几个典型时刻的血管腔内的流线图及速度体积图,分别是0.16 s(入口瞬时速度为94.7 cm/s,心动周期内的最大速度);0.36 s(入口瞬时速度为53.2 cm/s,为峰谷时刻),0.44 s(入口速度为58.19 cm/s,为第二峰速时刻),0.74 s(舒张期末,心动周期内最小入口速度,为37.2 cm/s)。模拟图像可以发现(图3 ),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瘤腔内均存在较为明显漩涡流动。当血流经动脉瘤远颈部时分成两股血流,一股血流沿着载瘤动脉直接下行至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为主干血流,另一股较少血流流入动脉瘤体内,瘤体内形成逆时针的漩涡,最后加入主干血流;漩涡流动的类型在整个心动周期内比较稳定,各个时刻流线图及速度体积图形显示远心端瘤颈部血流速度最快,靠近近心端瘤颈部区域也有小部分相对较快的血流,瘤腔内的其他部分血流相对较慢(图3 )。2.3 血管壁的形变情况 显示的对整个心动周期的血液流动观察后,动脉瘤壁的变形情况,随着心脏的搏动,收缩期整个动脉瘤扩张,舒张期恢复,形变的规律随着流场的变化而变化,整个动脉瘤在0.16 s时刻的变形最大,以动脉瘤远心端颈部血管壁变形量最明显,变形约为 0.27 mm,因为此区域直接受到血流的冲击作用,而动脉瘤两侧壁的形变相对较小(图4)。2.4 血管壁面剪切力(WSS) 选取第2个心动周期,作为观察动脉瘤的壁面剪切力的变化情况,取4个标志性点: a点(位于远心端瘤颈部),b、c点位于远心端瘤至瘤顶中间,d点位于瘤顶。整个心动周期内a 点的壁面剪切力变化范围58.2 -246.5 Pa,b 点为20.2 -115.0 Pa,c点为4.8-50.1 Pa,d点的壁面剪切力的变化范围为0.6-15.3 Pa。观察发现因为受到血流的直接冲击,a点区域的壁面剪切力最大,并且图中可以看出a点区域的壁面剪切力梯度最大,随着漩涡流动到瘤顶d点区域时,剪切力最小 (图5 )。2.5 血 液 对 管 壁 的 压 力 显 示 4个 点 a、 b、 c、 d位 置 的压 力 及 不 同 时 刻 对 管 壁 的 压 力 曲 线 图 (测 定 点 的 位 置 与 壁面 剪 切 力 模 拟 相 同 ), 心 动 周 期 内 , a点 的 压 力 变 化 范 围为 90.4-365.1 Pa, b点 的 压 力 变 化 范 围 为 161.1- 679.2 Pa, c点 的 压 力 变 化 范 围 为 263.5-1 534 Pa, d点压 力 变 化 范 围 为 363.2-3 143 Pa; 同 时 还 发 现 远 心 端 瘤颈 a点 往 后 e点 区 域 压 力 较 大 , e点 的 压 力 变 化 范 围 为538.8-3 174 Pa。 图 中 和 数 据 显 示 , 远 心 端 瘤 颈 部 是 血流 直 接 冲 击 区 域 , 在 整 个 心 动 周 期 内 压 力 变 化 最 剧 烈 ,并 且 在 速 度 最 大 时 刻 附 近 达 到 最 大 值 , 压 力 梯 度 也 处 于较 高 水 平 , 随 着 位 置 向 近 心 端 瘤 颈 部 及 两 侧 壁 移 动 , 血流 速 度 趋 缓 , 压 力 变 化 范 围 幅 度 变 小 , 峰 值 也 减 小 , 压力 梯 度 走 低 , 处 于 低 水 平 (图 5)。 图 1 上 图 为 超 声 多 普 勒 测 得 颈 内 动 脉 (入 口 处 )的 瞬 时 平 均 速 度 , 下 图为 GetData 软 件 获 得 上 图 第 4 个 心 动 周 期 的 速 度 时 间 曲 线 Figure 1 The instantaneous average speed was measured by Doppler ultrasound at the entranc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upper), the curve of velocity-time from the fourth cardiac cycle was obtained by the software of GetData (below)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221www.CRTER.org图 2 显示动脉瘤形态与位置Figure 2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of aneurysm图注:图中 A 为 CTA 重建后颈内后交通段动脉瘤三维图像,B 为几何模型,C 为有限元模型。图 3 0.16 s(A), 0.36 s(B),0.44 s(C),0.74 s (D)时刻流线图Figure 3 The time-line images of 0.16 s (A), 0.36 s (B), 0.44s (C) and 0.74 (D)图注:0.16 s 时刻显示血流速度最快,动脉瘤内涡流明显。A B CA B C D图 4 动脉瘤 4 个典型时刻变形Figure 4 Four typical time-deformation images of aneurysm图注:图中显示 A 为 0.16 s 最大形变约 0.27 mm,B 为 0.36 s 最大变形约 0.1 mm,C 为 0.44 s 最大变形约 0.13 mm,D 为 0.74 s 最大变形约 0.05 mmA B C D图 5 血管壁面剪切力与血液对管壁的压力Figure 5 The wall shear and wall pressure of blood vessels图注:图中 A 为心动周期内,不同区域 4 个点的壁面剪切力分布图,B 为时刻剪切力曲线图。显示瘤颈远心侧(a 点)剪切力最大。C 为心动周期内,上述 4 个点加 e 点( 瘤颈远心侧偏后)的壁面压力分布图,D 为时刻压力曲线图。显示瘤顶(d 点)及瘤颈远心侧偏后(e 点)压力较大。abcda b c d a b c d eabcdeA B C D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222www.CRTER.org2.6 管壁面应力分布情况 根据动脉瘤壁的特点及参考相关文献17, 本文采用 von Mises stress作为壁的研究应力。Von Mises stress是基于剪切应变能的一种等效应力,其大概的含义是当单元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定程度,材料开始屈服。模拟结果Von Mises stress值大小在 10-2-10-4 Pa之间。不同时刻的入口速度不同,血管壁内的应力大小也不相同,分析各个时刻的不同位置von Mises stress,心动周期内远心端瘤颈部具有较大的应力,在 0.16 s的时候 von Mises stress最大,而两侧瘤体中央至顶部及近心端瘤颈部在各个时候都拥有比较小的von Mises stress(图6 )。3 讨论 Discussion3.1 研究意义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而研究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及破裂的机制甚是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说明,血液动力学在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及破裂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由于种种的限制,实际测量动脉瘤的壁面剪切力存在诸多困难,然而计算流体力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是前期的研究多基于简化的理想模型,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但与真实的个人化模型下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模型的分析都是基于刚性壁的研究 18-22,Perktold等 23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弹性颈动脉分支血管的脉动血流,研究发现,不同于刚性管壁,分支旁的区域流动分离有所增大;壁面剪切力大小降低了25%;顾媛等 24对弹性管壁及刚性壁两种条件下对比研究,弹性血管内的壁面剪切力,要比刚性壁内的减小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在计算机不断进步的情况,采用双向耦合分析动脉瘤血液流动和壁面应力的分布将更接近真实的人体生理状态,有利于观察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同时,为研究动脉瘤血流与瘤壁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另一种可靠手段 25-29。3.2 动脉瘤血流特点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血流的各种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动脉瘤常发生在血管发叉或明显弯曲的血管处,这说明与血流动力学的分布特征有关。血流的冲击会形成两个方向的力,一个是跨比压力,垂直作用于血管壁。另一个即血管壁面剪切力,是血流对血管壁的黏性摩擦力,平行作用于血管壁。最近的研究表明,壁面剪切 力 在 动 脉 瘤 的 发 生 、 形 成 过 程 中 起 着 主 要 因 素 的 作 用 ,血 管 壁 的 最 内 层 及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对 血 管 壁 面 剪 切 力 最 敏 感 30-31, 而 且 近 年 来 研 究 认 为 动 脉 瘤 的 生 长 和 扩 大 与 瘤内 低 血 管 壁 面 剪 切 力 相 关 32-34。本 文 的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瘤 颈 部 壁 面 剪 切 力 最 高 , 流入 后 局 部 管 壁 逐 渐 降 低 , 瘤 顶 壁 面 剪 切 力 达 到 最 低 水 平 。这 与 低 血 流 理 论 相 吻 合 , 即 低 血 管 壁 面 剪 切 力 可 导 致 动脉 壁 的 退 行 性 改 变 。 有 作 者 认 为 小 于 1.5 Pa的 血 管 壁 面剪 切 力 会 通 过 细 胞 凋 亡 过 程 导 致 内 皮 细 胞 退 变 , 进 而 ,局 部 的 血 管 壁 面 剪 切 力 不 足 导 致 动 脉 瘤 破 裂 8, 35。 临 床观 察 大 多 数 动 脉 瘤 破 裂 的 位 置 都 多 位 于 瘤 顶 区 36-38, 可能 正 是 由 于 长 期 处 于 低 剪 切 力 的 状 态 , 使 得 血 管 内 皮 损伤 和 凋 亡 , 最 终 导 致 动 脉 瘤 破 裂 的 原 因 。 另 外 , 瘤 顶 区图 6 显示典型时刻 von Mises stress 分布图Figure 6 von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ypical time图注:图中 A,B 为 0.16 s(前、后面观),C,D 为 0.36 s(前、后面观),E,F 为 0.44 s(前、后面观) ,G,H 为 0.74 s(前、后面观) ,其中 0.16 s 时刻图显示 von Mises stress 最大位于瘤颈后部。A B C DE F G H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223www.CRTER.org发 现 有 一 高 压 力 范 围 , 在 流 体 内 静 压 力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局 部 高 压 力 可 能 引 发 动 脉 瘤 的 破 裂 。3.3 应力与动脉瘤的关系 作者考虑了血管壁对流场的作用,对建立的血流及血管壁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可以对管壁的应力场和形态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迭代计算出了各个位置处壁面应力随着入口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了Von mises stress沿着瘤顶到瘤颈部方向,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瘤壁的形变程度与Von mises应力变化基本一致,瘤颈部最大,而瘤顶部形变相对较小。从理论上分析,应力高的地方、材料抗损坏的能力强,这就能解释因为动脉瘤颈部的压力较大,导致瘤颈部及载瘤动脉的壁增厚 39;而瘤顶部的压力较小,所以壁的增厚没有瘤颈部明显,加上瘤顶部低血管壁面剪切力介导血管内皮退变、凋亡,所以瘤顶部更容易破裂 11。3.4 研究特色与展望 采用个体化的入口血流速度,分别对动脉瘤壁和载瘤动脉瘤壁分别设定厚度,使用workbench和fluent双向流固耦合,使得结果更加接近人体真实生理的血液动力学 40-42。当然本研究也做了一些假设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血管壁和动脉瘤壁设定为同一种线弹性材料,管壁厚度均匀,动脉瘤厚度也均匀,使得计算结果和真实情况有所差别,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动脉瘤壁相对于载瘤动脉的管壁而言,其刚性应该更大。血液动力学还受到动脉瘤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脑组织,周围的结缔组织,脑脊液等情况。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进一步研究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材质特点,再增加更多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进行相关参数的验证,将会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 43-48。随着力学理论的完善和材料试验的相关研究,相信通过血液动力学的模拟仿真能够为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技术。结论 :基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扫描数据,能够很好的获得颈内动脉瘤的双向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血流模拟具有更接近人体动脉血流状态,获得的相关数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相信进一步的模型完善与功能模拟将为研究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手段。致谢 :感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内动脉血流的测定与验证。作者贡献 :实验设计为段少银,实验实 施为吕绍茂、 钟华,实验评估为段少银、 吕绍茂、 钟华,资料收集为吕绍茂、钟华、陈丽君。吕绍茂成文,段少银审校,段少银、 吕绍茂、钟华对文章负责。利益冲突 :文章及内容不涉及相关利益冲突。伦理要求 :没有与相关伦理道德冲突的内容。学术术语 :流固耦合-是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流固耦合可简单分为单向及双向耦合,相关的 计算软件有ADINA、ANSYS、ESI-CFD 以及 COMSOL 等。单向耦合常见的有热- 结构耦合分析,而双向耦合常见的则有流-结构耦合分析。作者声明 :文章为原创作品,无抄 袭 剽窃,无泄密及署名和专利争议,内容及数据真 实,文 责自 负。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梁长虹,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1-122.2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50-370.3 Pierot L, Spelle L, Vitry F,et al.Similar safety in centers with low and high volume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s for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evalu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treatment by endovascular approach of nonruptured aneurysms study.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0;31(6): 1010-1014. 4 Alnaes MS, Isaksen J, Mardal KA,et al.Computation of hemodynamics in the circle of Willis.Stroke. 2007;38(9): 2500-2505.5 Cebral JR, Sheridan M, Putman CM.Hemodynamics and bleb formation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0;31(2):304-310. 6 Karmonik C, Yen C, Diaz O,et 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wall shear stress parameters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importance of patient-specific inflow waveforms for CFD calculations.Acta Neurochir (Wien). 2010;152(8): 1391-1398.7 于红玉,李海云,张莹,等.颅内动脉瘤3D几何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17):175-177.8 Meng H, Wang Z, Hoi Y, et al.Complex hemodynamics at the apex of an arterial bifurcation induces vascular remodeling resembling cerebral aneurysm initiation.Stroke. 2007;38(6): 1924-1931. 9 陈珍,袁奇,朱光宇,等.颈内动脉狭窄时Willis环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43(10):119-123.10 Castro MA, Putman CM, Sheridan MJ,et al.Hemodynamic patterns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a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rupture.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9;30(2):297-302.11 Cebral JR, Mut F, Weir J,et al.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modynamic environment in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brain aneurysms.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1;32(1): 145-151. 12 Goubergrits L, Schaller J, Kertzscher U,et al.Statistical wall shear stress maps of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J R Soc Interface. 2012;9(69):677-688. 13 Aenis M, Stancampiano AP, Wakhloo AK,et al.Modeling of flow in a straight stented and nonstented side wall aneurysm model.J Biomech Eng. 1997;119(2):206-212.14 Tsuzuki K, Hasegawa H, Ichiki M,et al.Optimal region-of- interest settings for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ultrasonic elasticity imaging.Ultrasound Med Biol. 2008;34(4): 573-585. 15 Leach JR, Rayz VL, Soares B,et al.Carotid atheroma rupture observed in vivo and FSI-predicted stress distribution based on pre-rupture imaging.Ann Biomed Eng. 2010;38(8):2748-2765. 16 Frsen J, Piippo A, Paetau A,et al.Remodeling of saccula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 wall is associated with rupture: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24 unruptured and 42 ruptured cases.Stroke. 2004;35(10):2287-2293.17 Vorp DA, Vande Geest JP.Biomechanical determinant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upture.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吕绍茂,等 . 构建颈内动脉瘤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血流模拟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224www.CRTER.orgBiol. 2005;25(8):1558-1566.18 Perktold K, Peter R, Resch M.Pulsatile non-Newtonian blood flow simulation through a bifurcation with an aneurysm. Biorheology. 1989;26(6):1011-1030.19 Ernemann UU, Grnewller E, Duffner FB,et al.Influence of geometric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n aneurysm visualization during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angiography: an in vitro study.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3;24(4):597-603.20 Shojima M, Oshima M, Takagi K,et al.Role of the bloodstream impacting force and the local pressure elevation in the rupture of cerebral aneurysms.Stroke. 2005;36(9):1933-1938. 21 Cantn G, Levy DI, Lasheras JC,et al.Flow changes caused by the sequential placement of stents across the neck of sidewall cerebral aneurysms.J Neurosurg. 2005;103(5): 891-902. 22 温功碧,李俊修,陈伟.颅内动脉旁瘤的血液动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5):649-654.23 Perktold K, Rappitsch G.Computer simulation of local blood flow and vessel mechanics in a compliant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model.J Biomech. 1995;28(7):845-856.24 顾媛,郦明阳,沈力行,等.狭窄动脉流固耦合模型Ansys/CFX数值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 12(52): 10293-10296.25 李良,张莹,陈家亮,等.未破裂颈内动脉侧方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3):256-259.26 任国荣,姜平,曹枭强,等.基于CT的三维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25-829.27 Patti J, Viuela F, Chien A.Distinct trends of pulsatility found at the necks of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aneurysms.J Neurointerv Surg. 2013. Epub ahead of print28 Chien A, Sayre J, Viuela F.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 flow waveform changes in 12 ruptured and 29 unruptured ICA-ophthalmic artery aneurysms.Neuroradiology. 2013;55(3):313-320. 29 Fukazawa K, Ishida F, Umeda Y,et al.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to Characterize Local Hemodynamic Featur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 Rupture Points.World Neurosurg. 2013. pii: S1878-8750(13)00277-5. 30 Paszkowiak JJ, Dardik A.Arterial wall shear stress: observations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03;37(1):47-57.31 Reneman RS, Arts T, Hoeks AP.Wall shear stress-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structure-in the arterial system in vivo. Discrepancies with theory.J Vasc Res. 2006;43(3):251-269. 32 Rayz VL, Boussel L, Ge L,et al.Flow residence time and regions of intraluminal thrombus deposition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Ann Biomed Eng. 2010;38(10):3058-3069. 33 Tateshima S, Chien A, Sayre J,et al.The effect of aneurysm geometry on the intra-aneurysmal flow condition. Neuroradiology. 2010;52(12):1135-1141. 34 Boussel L, Rayz V, McCulloch C,et al.Aneurysm growth occurs at reg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修订
- 中国环境监察管理办法
- 个人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 人防方案编制管理办法
- 计划统计岗位管理办法
- 行业大数据管理办法
- 专业团队队员管理办法
- 业主入住项目管理办法
- 《校车安全管理办法》
- nike投诉管理办法
- 民乐社团活动计划
- 2025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 社区街道网格员安全培训
- GB/T 44698-2024电动踝关节
- 数据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院科两级对核心制度执行率的持续改进案例-儿科I病区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华文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彩钢瓦围挡施工方案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
- 物流消防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