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是什么_第1页
气功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是什么_第2页
气功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是什么_第3页
气功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是什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功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是什么? 2015-05-09 蒋成博首页字号:小中大气功是国人熟悉的传统国学之一,但古代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概念范畴,近代才初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轮廓,现在人们虽然下了不少气功定义,却始终没有一个主流的气功概念统领 全局。鉴于此,我们将气功概念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分别予以诠释,以明其要义。在古代,气功往往与练气、调气、服气、行气、养气、呼吸、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混为一谈,概念范畴相当模糊。“气功”一词,是“气”和“功”合词,最早见于汉代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章:“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又:“天之道 ,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在董仲舒那里,“气”和“功”二字,是用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并没有出现后来人们所说的气功寓意。隋唐著名道教文集云笈七签一书,有三处使用了“气功”一词:其一,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其二,延陵君修养大略:“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药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唐朝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自我之事 不及矣。”第三,中山玉枢服气经:“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北宋或南宋初年,署名晋朝许逊著灵剑子?松沙记中有“先行气功”一句。此句在明正统道教本灵剑子?松沙记再次重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内丹长生久视之法 。”以上几个朝代,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气功”一词,概念范畴却十分模糊。因此,在古代,充其量有一个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布气)的练功脉络,尚未形成完整的气功概念。直到近代,“气功”的概念范畴,才被逐渐勾画清晰。1915 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名曰少林拳术秘诀(以下简称秘诀,作者假托尊我斋主人)的武术气功专辑,标志着以武术 气功为代表的气功概念初步形成。秘诀第一章气功阐微说:“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作者突出了一种以养气和练气为主的气功功夫,开“气功”概念之先河。此后,“气功”一词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1929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万籁声编撰武术汇宗提到“自然门气功”;1930 年,天津王澄久在杭州传授的“陈家门气功”;1931 年,天津王 贤宾撰意气功详解;1934 年董志仁编著肺痨病特殊疗养法;1938 年上海方公溥医生所办的公溥气功治疗院编印气功治验录。在这些专辑和功法中,意气功详解的内容较为详细,作者突出了一种以运气和养气为主的气功修炼方法,其内涵与秘诀相比侧重点稍有不同。从秘诀到意气功详解,近代勾画了出一个以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神手)为主线的气功概念轮廓。可惜的是,因为历史的原因,直到两次气功热期间,这种气功概念都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气功名声的鹊起,“气功”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常用词,是现代社会的事情。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出现了两次席卷全国的气功热潮:1949 年1965 年第一次气功热,以及 1979 年21 世纪初第二次气功热,气功才被大众化。1949 年1965 年,第一次气功热期间,刘贵珍等人把气功定义为“呼吸锻炼”和“气功疗法”,导致了气功概念的历史性错误。刘贵珍著述中以下三段表述说明了这一点:其一,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纳功、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其二,“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因为气功运用于防病、治病,故名为“气功疗法”。其三,为什么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姿势和呼吸的练习,也是俗话说的要练得有“功夫”,将这种气功疗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 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为气功疗法。1979 年21 世纪初,第二次气功热期间,包括刘贵珍在内的众多气功研究者均意识到以往气功概念上的错误,于是,他们对气功概念做了一系列修正。其一,1984 年,刘贵珍在修改后的代表作气功疗法一书中写道:“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 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方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其二,1988 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卷把气功定义为:一门自我心身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其三,1998 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健身气功教程把气功定义为:“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 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第四,2005 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医气功学把气功定义为:“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融为一体的锻炼技能。”第五,1984 年1998 年,针对第二次气功热中各种气功概念的乱象。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气功养生专家张洪林教授总结以往人们的气功观点,从传统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 气功概念。他认为,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角度看,气功是通过自 我暗示手段,促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状态,调动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从而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两次气功热以后,人们形成了以呼吸锻炼气功疗法心身锻炼发放外气(外气疗法)为主线的气功脉络,这时,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气功是一门以调心、调息、调身“三调 ”为主的自我心身锻炼方式。但没有一个观点成为统领全局的主流概念。近年来,随着气功热的降温,中国各地的气功乱象,依然如初。国人仍然弄不清什么是气功,什么不是气功,什么是真气功,什么是伪气功?笔者通过近 40 年的气功学习、研究、教授和实践,摸索归纳出一套检验气功科学与否的 4 条标准: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保持中国传统气功本义;经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经得起生活实践的 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现代科学理论,我们归纳出一种以气为标志,以人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为基本模式的现代气功概念。人气符号互动论认为,气功是一门以气为标志,以人气符号互动为基本模式的综合修炼功夫。这里,“气”是一个具有广泛人文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功”是各类修炼功夫的总称。凡是以“气”为标志符号的综合修炼功夫都属于气功的范畴,否则,就不属于气功。比如瑜伽功 、广播体操和艺术体操等都不属于气功。印度的瑜伽功,虽然是一种用调身、调息、调心“三调”进行心身锻炼的方法,但是,因为它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为标志符号,而是在印度哲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修炼的,所以永 远不属于气功的范畴。大家熟悉的广播体操和艺术体操,虽然也经常用调身、调息、调心“三调”进行操练,但是,因为它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为标志符号,而是在运动保健和平衡运动理念指导下进 行锻炼的,所以都不属于气功的范畴。我们倡导气功概念,以中国传统的文字符号“气”为标志,遵循人气符号互动修炼的基本原则。它促使练功者在长期、反复、科学、合理的人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中,逐渐建立 一种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的心理生理形态符号互动模式,形成心理生理形态良性互动循环机制,因而具有颐养心身、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开发潜能、弘扬国学 六方面的作用,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完全符合气功科学化建设检验标准,便于推广普及。综上,从传统的角度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