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_第1页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_第2页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_第3页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_第4页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 4.1 摩擦原理4.2 磨损4.3 润滑材料4.4机械零件的润滑方式 4.5 流体润滑 原理及方法4.6 密封装置概念1.摩擦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2.摩擦和磨损往往相伴发生3.摩擦和磨损都具有两面性4.减少摩擦磨损的最有效方法是润滑4.1 摩擦原理4.1.1摩擦的分类-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混合摩擦图 4.2 典型摩擦特性曲线随着 n/p的增加,摩擦副将分别处于边界润滑、混和润滑和流体润滑状态,相应会发生摩擦间隙的变化。 液体粘度摩擦系数 随轴承的特性系数 n/p值的改变而改变。在边界摩擦时, 随 n/p值的增大而变化很小,进入混合摩擦后, n/p值的改变引起 急剧变化,在刚形成液体摩擦时 达到最小值,此后,随 n/p值的增大油膜厚度亦随之增大,4.1.2 干摩擦1.库仑定律=F/N2.绝对干摩擦在实际中很少发生3.摩擦形成机理粘着理论 广泛被接受的摩擦理论实际接触面积Ar=N/s若节 点的剪切强度为 BF=ArB=NB/s摩擦系数为:= F/ N=B/ s尖峰顶部形成冷焊点a) 结点 b) 界面剪切 c) 软金属剪切图 4.4 粘着焊点的剪切过程4.1.3 边界摩擦机理边界膜种类 :-物理吸附膜润滑油中的脂肪酸是一种极性化合物,其分子能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吸附膜温度对其影响较大适用常温、轻载、低速 -化学吸附膜 润滑油中分子靠分子键与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吸附膜 吸附强度较高 适用中等温度、载荷、速度 -化学反应膜 润滑油中加入硫、磷、氯等元素的 添加剂与金属化学反应生成的膜 形成的金属盐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剪切强度 ,稳定性较好 , 适用高温、重载、高速 工作温度 是影响边界膜性能的关键参数,当工作温度达到软化温度时,吸附膜发生软化、乱向和脱吸现象,从而使润滑作用降低,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限制 pv 值以控制摩擦面温度。 pv 摩擦热 形成吸附膜形成化学反应膜形成吸附膜和化学反应膜4.2 磨损4.2.1 机械零件典型的磨损过程1.磨损 :由于摩擦使金属表面的物质不断损失。磨损改变零件的尺寸和形状,降低零件工作的可靠性,影响机械的效率,甚至导致机械的提前报废。 2. 磨损率 单位时间内材料的磨损量称磨损率3.耐磨性 :磨损过程中材料抵抗脱落的能力,为磨损率的倒数 1/ 4.磨损的一般过程 (三个阶段 ) 跑合:跑合后有利增加接触面积, 降低磨损速度 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率为常数 剧烈磨损阶段:产生振动、噪音、磨损加剧温度升高,零件迅速报废。5.磨损的四种基本类型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 ,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1.粘着磨损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摩擦副表面的吸附膜和脏污膜遭到破坏,使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生冷焊,由于相对运动,材料便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形成粘着磨损。 表面温度越高,粘着的现象也越严重。严重的粘着磨损会造成运动副咬死。 2. 磨粒磨损摩擦表面有硬质突出物,将对磨表面材料磨掉或是从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尘土、砂粒或磨损形成的金属微粒,在较软材料表面犁刨出很多沟纹而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 。3 .疲劳磨损: 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表面形成疲劳点蚀。点蚀实例4 腐蚀磨损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磨损。氧化磨损:生成氧化膜。磨损类型的混合发生 1.粘着磨损 合理选择配对材料,同种金属比异种金属易于粘着,脆性材料比塑性材料的抗粘着能力强,进行表面处理(如表面热处理、电镀、喷涂等)可防止粘着磨损的发生; 限制摩擦表面的温度; 采用含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 控制压强。减少磨损的措施 2.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与摩擦副材料的硬度和磨粒的硬度有关。为保证摩擦面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金属材料的硬度应至少比磨粒的硬度大 30%。当然,材料并不是愈硬愈好,有时选用较便宜的材料,定期更换易磨损的零件,更符合经济原则。 3.疲劳磨损: 合理选择零件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愈小,疲劳寿命愈长; 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适当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有利于接触应力均匀分布,提高抗疲劳磨损的能力。在润滑油中加入极压添加剂或固体润滑剂,能提高接触表面的抗疲劳性能; 合理选择零件接触面的硬度 4.3润滑材料1.润滑油:1)粘度 -衡量内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粘度越大,摩擦力越大。牛顿粘性定律:=F/A=-u/y ( 1)动力粘度 =F/A=-u/y 长、宽、高各为 1m的液体,上、下平面发生 1m/s相对速度需要的切向力为 1N时,该液体的粘度为 1N.s/m2或 1 Pa.s ,粘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Pa.s(帕 秒) 。 绝对单位制( C.G.S.制) - l P(泊)或cP(厘泊) 1P 100 cP。 1P 0.1 Pa.s ( 2)运动粘度 / 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液体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 m2/s 绝对单位制( C.G.S.制) -St(斯)或cSt(厘斯) 1St 1cm2 s 100cSt 10 4m2 s, 1cSt 10 6m2 s 1mm2 s 粘度等级 -GB T 3141 199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 40C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润滑油实际运动粘度在相应中心粘度值的 10偏差以内。 ( 3)条件粘度 为了方便于商业测量而建立的粘度体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种规格的粘度计,通过测定润滑油穿过规定孔道的时间来进行计量的粘度。 中国 -恩氏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