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_第1页
浅谈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_第2页
浅谈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_第3页
浅谈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中,多种防治疾病的方法经过数千载临床的实践,优胜劣汰,形成了今天的中医特色疗法,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各种技法或隶属于特定的临床科别,或流传于民间,但汇集起来,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后,就会发现各种疗法的共同之处。一、整体观整体观的核心内容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各组织、器官问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社会亦相互联系,且受二者的影响和制约。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脏腑、器官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机体的功能活动。同时,病理状态下亦相互影响。因此,治疗局部病变必须从整个机体状态着眼。2三因制宜学说即治疗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1)因人制宜:就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心理因素等来考虑治疗法则的整体治疗思想。例如妇女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殊性,对于女性病人,问诊尤需问经期,治疗时应仔细考虑,谨防伤其血气。(2)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决定治疗方法的,整体治疗思想。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决定了生活习惯的不同,亦导致了疾病的特殊性和治疗的特异性。(3)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阴阳变化特点来考虑治法的整体治疗思想。因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会使机体气血阴阳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季节更替、日之阴晴、月之圆缺、五运六气的太过与不及都有一定媳鲢耩规律,治疗中就要把握这种时间规律对人体的影响,因势利导抓住有利时机。在使用针刺疗法时,进针的深浅亦可随四时阴阳变迁而变化。春夏阳旺,人体阳气升浮于表,针刺宜浅;秋冬阴盛,人体阳气沉降于里,针刺宜深。其他如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经络气血运行的时间规律,在相应时间内选取所开穴位,进行相应的针刺手法。子午流注针法和五运六气疗法、按时辰用药疗法一起,在有些著作中被称为“时问治疗学” 。二、辨证观辨证观,即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确定疾病属于某一证。在中医治疗中, “证”是治疗的核心。所谓“证” ,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总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程和病势等。证可反映疾病发展过程病理变化的本质,而辨证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其本质。由于受机体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疾病往往表现为多种属性。但对于每一位病人来说,却以某一种证型为主要矛盾。辨证就是要从众多证候类型中鉴别出主要证型,为治疗提供依据。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辨疾病异同而施治,即所谓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疾病证候不同时,治法亦不同,即使同一种疾病,相同的证候,但因气候、地理条件或个人体质的不同,亦需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三、治病求本观治病求本观,是指在治疗中须抓住最根本的,即病机的本质而施治的思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最早提出“治病必求于本” 。一般而言,疾病本质,即病性与症状是一致的,寒证即见寒象,热证即见热象,但两者也会发生悖离,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治疗中,对两者相一致者,宜采用正治法,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对两者不一致者,宜采用反治法,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求本的另一含义为顾护正气。正气的强弱,决定着受邪与否、受邪的浅深、病情的轻重、病势的进退及预后。无论采用何种治法,总以“不伤正气”为要诀。中医的各种疗法就是为了激发和加强人体各脏腑组织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抵御病害、修复伤损、驱邪外出的作用。例如对于炎症的治疗,西医用抗生素直接杀死致病生物,而中医,则可用扶正祛邪之剂,在杀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激发机体潜在的战斗力而攻克炎症。这就是中医各种疗法的最基本机制:重视机体自身的潜在能力。再如,在针灸疗法中,灸疗法是以艾作为原料,在体表胜撼薅为主要刺激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四、自然观至于特色疗法的朴素的治疗手段,更是不胜枚举。如推拿疗法,仅以按、摩、揉、推、捏、拿、摇等作用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以疗病;太极拳、五禽戏之类的体疗法,是以肢体的导引动作为内容的自我疗法,可以起到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作用;而音乐疗法、气功疗法等,则是通过意念的作用来防病健身。还有如刮痧法、灸疗法等亦如此。即使有轻微创伤的针刺疗法,也仅仅是靠针刺的作用来产生卓越的治疗功效。更有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