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 总论1.1 项目背景2008 年,宁德市政府编制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 ,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大型深水港口和石化项目,以溪南石化工业园区建设为启动区,引入大型战略企业,先期启动建设 30 万吨级油品码头和大型商业原油储备库项目,形成以成品油、聚烯烃、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为重点的,具有较高产品集中度、产业配套能力、生态环保型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福建省人民政府结合宁德地区工业项目、产业布局的统筹安排,经过细致科学的分析、论证,反复的比选,作出了开发海西宁德工业区的重大决策,2009 年 7 月成立了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统筹领导和开发建设海西宁德工业区,正式拉开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的序幕。工业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的西南,三都澳港湾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福州和温州之间。规划范围为溪南半岛,总面积 228km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决定对“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工业区发展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承担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评价范围与时段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原则上应包括工业区及周边可能影响到的地域,包括陆域和海域。按照工业区总体规划中分期建设规划,近期 2009-2015 年,中期 2016-2020年,远期 2010-2030 年,本次评价时段基本与其一致,由于规划远期项目的不确定性,本次重点对规划近、中期进行评价。1.3 主要环境敏感区霞浦县地处闽东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一些野生动植物生态地理生长栖息地,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生态地理群。霞浦县浅海滩涂宽广,浅海鱼类及贝藻类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吾洋、官井洋、盐田湾近海滩涂是一些水禽理想的栖息繁衍地。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工业区及影响范围内的主要环境敏感区有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具体见表 1.3-1。表 1.3-1 规划影响范围内的主要环境敏感区敏感点名称 位置关系 主要保护对象 所处功能区溪南组团 区内北部 1.9 km 居民区( 现状 1.6 万人,规划 4.5 万人) 空气二类区沙江组团 区内东北部 17.3 km 居民区(现状 1.6 万人,规划 12 万人) 空气二类区台江组团 区内东部 5 km 居民区( 现状 1.1 万人,规划 1.5 万人) 空气二类区白匏村 区外南部 0.8 km 居民区(200 人) 空气二类区小楼村 区外西部 5.5 km 居民区(100 人) 空气二类区白溪村 区外西部 3.1 km 居民区(300 人) 空气二类区湾坞乡 区外西北部 12 km 居民区(5000 人) 空气二类区溪尾镇 区外北部 12.1km 居民区(1500 人) 空气二类区霞浦县城 区外东北部 24.8km 城市建成区(6.2 万人) 空气二类区宁德市 区外西部 24km 城市建成区(42 万人) 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霞浦县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 区外西部 3.0 km 岩鹭、白鹭等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空气一类区南塘澳、傅竹、霞塘滩涂养殖区、盐田港东部浅海养殖区规划区西部 二类功能区东安、下浒滩涂养殖区 区外南部海域 二类功能区养殖区东吾洋浅海养殖区 规划区东部、西部鱼虾、紫菜、海带、贝类等二类功能区福建省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区外南部紧邻 大黄鱼产卵场 一类功能区水环境浮鹰岛海域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规划区外排污区附近,距离拟选排污区 4.9km。为鲍、海参、龟足等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及科学实验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二类功能区陆生动植物物种 区内 重点保护物种、生态系统生态环 滨海滩涂湿地 区内 重点保护物种、生态系统3霞浦县溪南红山桫椤自然保护区区内 桫椤生物群落闽东诸河中游峡谷陡坡自然生态恢复与维护和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沿海防护林带 区内 防护林三沙罗源湾水产资源保护与港口发展生态功能区境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内 基本农田注:表中环境空气敏感点的位置关系指敏感点相对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园区最近边界处的方位与最近距离。2 规划方案概述与分析2.1 规划方案概述2.1.1 规划期限、范围本规划期限为 2009-2030 年,其中:近期 2009-2015 年;中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30 年。规划范围为溪南半岛,东至溪南镇关厝埕至沙江镇区东部海域;西至溪南镇岱岐村至盐田乡南塘村西部海域;南至溪南镇七星村至长腰岛南部海域;北至盐田乡南塘村至沙江镇区北部连接线。总面积 228km2,包括溪南镇、沙江镇大部分及盐田乡小部分。其中,用海区域包括溪南港及上下砚、关厝埕后湾区、台江区域、长腰岛、沙江区域、盐田港东侧,总面积约 5336.07 公顷。2.1.2 功能定位与规模海西宁德工业区是以港口为依托,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临港工业区。以发展石油储备、石化产业、LNG 接收及综合利用业、装备制造业为主;配套发展港口物流业、出口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包括石油储备、石化产业、LNG 接收及综合利用产业、装备制造业,其中石油储备业、石化产业、LNG 接收及综合利用产业是主导产业的核心产业。配套产业 配套产业包括港口和物流业、出口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项目地理位置本规划区位于宁德市霞浦县的西南,三都澳港湾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福州和温州之间。海路距福州约 66 海里,距温州约 142 海里,距广州 561 海里,距上海 390 海里,距台湾基隆 145 海里。3.2 陆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双福桥水库、大坪水库和甘棠小水库的监测结果中,各监测项目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 1,均未出现超标因子,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值要求。此外,根据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后,区域内主要水系建议执行类地表水标准。本次监测结果表明,规划区域内水库水质良好,可满足类地表水标准,扩容后可作为调蓄水库,满足规划要求。3.2.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监测中 5 口水井 pH 值为 6.16.5,除阜俗明王宫方井外,其余 5 个采样点的 pH 值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规划区域内的地下水偏酸性;溪南镇江方井的高锰酸钾指数超标,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居民生活污染所致。其它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对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未包含的监测因子,本次现状监测可作为地下水的本底值。53.2.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 2010 年 8 月 25 日至 31 日的监测结果,除莲花屿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外,评价范围内其他监测站位的 SO2、NO 2、CO 小时浓度及日平均浓度,TSP 、PM 10 日平均浓度,臭氧、苯并a芘小时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的要求。H 2S、NH 3,苯、二甲苯小时浓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一次最高允许浓度要求。TVOC 八小时平均浓度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的要求。总烃小时浓度满足以色列居住区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要求。甲苯、乙烯小时浓度满足前苏联大气质量标准要求。PM 2.5 日平均浓度满足灰霾标准值要求。非甲烷总烃的小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0.15mg/m 3,说明评价区域非甲烷总烃的浓度整体水平低。其中,5#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站位处于一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一级标准,该站位存在 PM10 超标、TSP 占标率高的现象。3.2.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2.4.1 土地利用及植被现状规划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滩涂地,林地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在区域内分布广泛;滨海地带分布有大面积的滩涂湿地;此外,区域内耕地分布面积也较大,主要分布在河川及谷底平坦地带;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人工建筑用地在规划区零散分布。根据实地调查,规划区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分为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竹林、灌草丛、草丛、红树林沼泽、草本盐沼等 7 个植被型。根据构成群落的建群种的不同可以将规划区的植被划分为米槠林、青冈林、台湾相思林、巨尾桉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竹林、绿竹林、桃金娘+ 芒其灌草丛、五节芒草丛、秋茄林、互花米草群落等群系,人工植被则包括农作植被、果林植被和经济林植被。根据对评价区的实地调查统计,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 126 科 352 属 538 种(含种下等级) 。3.2.4.2 土壤环境现状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本区土地类型为林地的土壤执行GB15618 1995中的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水田、旱地、菜地、园地的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a.各监测点位农业土壤 (即水田、旱地、果园及菜地) 和林业土壤( 即林地)中总镉、总汞、总砷、总铜、总铅、总铬、总锌、总镍等8个监测项目均分别符合且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b.苯、甲苯、二甲苯、硝基苯、氰化物、苯胺、滴滴涕、六六六等8项监测因子的检测值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综上所述,各监测点位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评价标准, ,因此,本规划区规划范围现有陆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3.2.4.3 规划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小结规划区生态系统组成多样,林地、湿地水域为规划区主要地类,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动植物物种丰富;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较高,生态完整性维护较好,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区域生态环境在历史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生态完整性状况相对历史已有所降低。3.2.5 区域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该规划区域噪声现状监测值全部达标,无超标点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的 1 类功能区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3.3 海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3.1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3.3.1.1 水质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春季,从调查因子角度分析,监测海域监测海域高低潮的超标因子基本一致,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挥发酚普遍超标,在三个调查区域超标率高。CODMn、铅和锌在大黄鱼保护区内存在超标现象。石油类在大黄鱼保护区和排污口 P2 区域超标。秋季,从调查因子角度分析,在监测海域范围内,除位于三沙湾内的 11 号7站位外,DO 在大黄鱼保护区,湾外排污口 P2 区域和湾外排污口 P3 区域均都不能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要求。三沙湾内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超标,在湾外排污口 P2 区域, 2 个因子的标准指数最大值 0.84 和 0.98,排污口 P3 区域,标准指数最大值也达到 0.81 和 0.95。大黄鱼保护区内还存在铅超标的现象。从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湾内大黄鱼保护区内的溶解氧、COD Mn、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铅、锌和挥发酚均存在超标现象。湾外拟选排污口 P2 区域在春季存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挥发酚存在超标现象;秋季的监测结果略好于春季,只有溶解氧未达到二类水质标准,但无机氮的最大占标率 84%,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占标率为 98%。说明湾外近岸海域的水质也受到了污染。湾外拟选排污口 P3 区域只进行了秋季调查,只有溶解氧未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占标率分别为 81%和 95%,水质略好于排污口P2 区域。3.3.1.2 表层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1)春季评价结果监测海域沉积物质量基本良好,汞、镉、铅、锌、砷、有机碳和石油类全部符合一类标准。铜和硫化物各有一个调查站位超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超标率均为 8.33%,标准指数最大值分别为 1.10 和 1.18。同时,锌的各站位占标率较高,标准指数最大值达到 0.94,出现在大黄鱼保护区内的 ND15 站位,证明调查海域沉积物也受到了锌的污染。沉积物中铬的含量除 ND12 号站位外,均超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超标率为 91.67%,标准指数最大值为 1.62,沉积物受铬污染较严重。(2)秋季评价结果监测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全部监测因子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其中,铅在大黄鱼保护区内的站位占标率较高,标准指数最大值达到 0.80,出现在 16#站位,说明三沙湾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污染。3.3.2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1) 鱼卵、仔鱼2010 年春季和秋季垂直和水平拖网共鉴定鱼卵 4 目 14 种和 1 种未定种,仔鱼 6 目 13 种和 1 种未定种,二者均以鲈形目为主;鱼卵和仔鱼平均密度分别为 2.21 ind./m3 和 0.96 ind./m3。(2) 渔业资源生物种类组成2010 年春季和秋季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 139 种,中有鱼类 95 种,虾类 28 种,蟹类 14 种,头足类 2 种。(3)渔业资源密度(重量、尾数)2010 年春季和秋季渔业资源尾数和重量密度均值分别为55196.09(10 3ind./km3)和 11108.48(kg/km 3) 。其中,鱼类资源尾数和重量密度均值为 600.13(10 3ind./km3)和 2804.40(kg/km 3) ,虾类54450.38(10 3ind./km3)和 7774.40(kg/km 3) ,蟹类 133.68(10 3ind./km3)和460.51(kg/km 3) ,头足类 11.92(10 3ind./km3)和 69.16(kg/km 3) 。张网渔获物重量和尾数分类群百分比组成中,鱼类分别占 23.54%和 3.24%,虾类占 64.31%和 93.97%,蟹类 11.67%和 2.76%,头足类 0.48%和 0.03%,以虾类最高。(4) 渔获物幼体比例2010 年春季和秋季渔获物中,鱼类平均体重为 10.52 g/ind. ,虾类2.90g/ind.,蟹类 8.00 g/ind.,头足类 9.20 g/ind.;鱼类平均幼体比为 71.79%,虾类 2.00%,蟹类 48.25%,头足类 70.21%。(5) 渔获物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2010 年春季和秋季调查主要优势种有大黄鱼、龙头鱼、白姑鱼、棘头梅童鱼、葛氏长臂虾、巨指长臂虾、中国毛虾、细螯虾、日本蟳、三疣梭子蟹和枪乌贼等。3.4 环境敏感区现状调查(1)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三沙湾内及三都湾口处,包括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及周边海域,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及其亲鱼、仔、稚、幼鱼。2007 年 12 月,官井洋大黄鱼保护区被列入首批农业部公布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官井洋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 19000 公顷,保护区包括 1 个核心区和 2 个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为 3500 公顷,实验区面积 15500 公顷。主要保9护对象为大黄鱼,栖息的其他物种包括小黄鱼、带鱼、鳓鱼、马鲛、鲳鱼、鳀鱼、海鳗、对虾、毛虾、青蟹等。福建省对大黄鱼繁殖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将从现有的 314.7km2 缩小到190 km2。保护区的调整文件已于 2011 年 3 月 24 日经福建省人民达标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2)浮鹰岛海域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位于三沙湾外浮鹰岛周边海域,中心位置:263248“N,1200831“E,面积 6629 hm2。保护区位置见附图 1.6-2。保护区附近水质较清洁,为鲍、海参、龟足等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及科学实验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3)霞浦县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霞浦县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霞浦县西南部的溪南、盐田乡交界的沿海滩涂地带,由溪南南端莲花屿与周围的浅海滩涂湿地构成,总面积 828hm2。该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岩鹭、白鹭等水禽及周围湿地生态系统。(4)霞浦县溪南红山桫椤自然保护区霞浦县溪南红山桫椤自然保护区为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红山,面积约为 5hm2。该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桫椤为属桫椤科、桫椤属、刺桫椤种,为至今我省发现的数量较多的桫椤生物群落。3.5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3.5.1.1 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3.5.1.1.1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宁德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1999 年,现行) ,溪南半岛周边规划范围内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一类区(大黄鱼繁殖保护区) 、二类区;规划溪南码头区、长腰岛码头区大部分区域处于一类区,其他区域(包括规划排污区域)现状为二类功能区;规划布局不符合宁德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9 年,现行)要求,其中,溪南半岛南侧以及长腰岛周边占用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范围。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现状以及宁德市经济发展的要求,2010 年宁德市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宁德市近岸海域功能区划调整文本(2010 年) 。调整文本中,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北侧范围调小,将溪南半岛南部、西部区域调整为四类区(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将东冲半岛下浒镇东南方向湾外海域调整为海西宁德工业区排污口三类区(执行二类水质标准) 。调整后,规划布局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相符合。3.5.1.1.2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 年) ,其中,海西宁德工业区的临港工业区规划用海区的海洋环境功能设置有长腰岛港口区、长腰岛港口预留区、长腰岛交通码头区、溪南港口预留区、溪南滩涂限养区等,其中,临港工业区的部分用海需求落在溪南港口区、溪南港口预留区、长腰岛港口预留区、长腰岛交通码头区、过岭填海造地区内,该部分用海需求与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基本相符。临港工业区的其余用海需求则落在围垦养殖区、滩涂养殖区、滩涂限养区等功能区内,该部分用海需求与现有海洋功能不符。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 年)见附图 4.8-3。2010 年福建省对海洋功能区划进行了调整(尚未经国务院批准) ,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见附图 4.8-4。其中,将霞塘滩涂养殖区、霞塘围垦养殖区调整为溪南工业与城镇建设区,将溪南港口预留区、溪南滩涂浅海限养区调整为溪南工业与城镇建设区,西安滩涂限养区调整为关厝埕港口航运区。同时,在东冲半岛湾外下浒附近设置了“三沙湾外排污特殊利用区” 。新调整的海洋功能区划中,未对台江组团近中期用海区、沙江组团的中远期用海区以及盐田港东侧远期用海区(装备制造区)进行调整。3.5.1.1.3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宁德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范围处于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区内。通过对大气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点现状监测可知,大部分敏感点基本达到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只有规划边界外的霞浦县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 PM10超过一级标准要求。3.5.1.1.4 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1)与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本规划区位于福建省功能区划中的“闽东沿海海岸带与近海海域生态11亚区中的霞浦-宁德沿海和集约化高优农业生态功能区” ,该区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为“加快福安、霞浦城区及其他重要城镇区环保设施建设和景观生态建设,加强城镇和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发展集约化高优生态农业” ,因此本规划区的建设与福建省功能区划中的相关区划不相符。建议将本规划区所在生态功能区及其主导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修改为“建设生态城镇和工业区” 。规划区在福建省生态区划中的位置见附图 4.8-4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图。(2)与霞浦县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本规划区位于霞浦县生态功能区划中的“西南部滨海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 ,本规划区的建设目标是“以港口为依托,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临港工业区” ,因此,本规划区的建设与霞浦县生态功能区划相符。3.5.1.2 近岸海域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由于三沙湾内口小腹大,海域面积726km 2,其唯一的出水口宽度却仅为 2.6 km,水域内分布了许多岛屿,水体交换能力差,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污染物的扩散。收集的历史资料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自1980年至今呈连续上升的趋势,湾内的海域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普遍超过二类水质标准准,存在富营养化污染潜在危险。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较高。三沙湾内的水体受到轻度污染。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的城镇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养殖业(鱼类、贝类污染严重)的污染。从本次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湾内大黄鱼保护区内的 CODMn、石油类、铅、锌和挥发酚均出现超标现象。湾外拟选排污区的春季监测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挥发酚存在超标现象;秋季的监测结果略好于春季,只有溶解氧达不到二类标准,但无机氮的最大占标率 84%,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占标率为 98%。说明湾外近岸海域的水质也受到了污染。3.5.1.3 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从评价区污染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评价区内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 6.5t/a,氮氧化物排放量为 16.7t/a,其中,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区西部湾坞半岛的福建宁德大唐电厂的贡献占 97.7%99.7%。从宁德市和霞浦县例行监测数据可以看出,2006 年2009 年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年均值变化较小。本次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除莲花屿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外,评价范围内监测项目的小时浓度、日均浓度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溪南莲花屿岩鹭、白鹭自然保护区由于处于一类功能区,PM 10 超过一级标准、TSP 占标率较高。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本次评价分别对近期、中期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污染源强选择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石化区热电中心以及 LNG 电厂的排放作为源强;其中,对石化区集中热电中心的燃料按照采用燃煤和燃气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情景设定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结果简述如下:(1)规划近期规划近期主要建设原油储备项目、石化园区配套热电中心一期及 LNG 调峰电厂。其中,热电中心一期采用燃煤方案的预测结果为:采用脱硫脱硝措施后,区域内 SO2、 NO2 和 PM10 最大地面浓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区域内主要敏感点的 SO2、NO 2 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虽然规划近期对莲花屿(一类区)贡献很小(占标率 0.49%) ,但由于 PM10 日均背景值占标率已达 108%,所以叠加背景后的日均预测值超标,占标率 108.49%。配套热电中心一期采用燃气方案的预测结果与燃煤方案无显著差别。规划近期的原油储备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总烃的评价区最大地面浓度和各敏感点最大地面浓度均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出现。(2)规划中期规划中期,炼化一体化及下游产业链基本建成,原油含硫量按照 2.6%计;配套热电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分别考虑燃煤和燃气两个方案,LNG 调峰电厂正13常运行。预测结果表明:两方案 SO2、NO 2 、PM 10 和 CO 最大地面浓度预测结果无显著差异。SO 2、CO 和 PM10 最大地面浓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区域内主要敏感点的 SO2、 NO2、CO 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NO2 最大小时地面浓度出现超标现象,两方案最大地面浓度均为 0.4657 mg/m3,出现地点相同(蛤蟆山山体) 。燃煤方案 Z1 超标小时数为 6 小时,占总计算时间 26281 小时的 0.02%,超标区域主要位于规划区内最高峰蛤蟆山山体上;燃气方案 Z2 超标小时数为 8 小时,占总计算时间 26281 小时的 0.02%,超标区域与方案 Z1 大致相同。虽然两方案最大地面浓度预测结果无显著差别,但由敏感点预测结果可知,燃气方案对各敏感点的影响相对较小。规划中期特征污染物在石化区外的最大地面浓度和各敏感点最大地面浓度均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出现。综上,若工业区采用清洁的能源和燃料,以及低氮燃烧、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措施,规划实施后,溪南组团、台江组团以及沙江组团等重要敏感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标准要求,但石化园区内及蛤蟆山山体局部地区有超标现象,下一步根据规划实施进度和入驻项目的情况,将项目环评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点迁出。综上所述,评价认为本规划规模及布局总体合理。4.2 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2.1 排污口比选分析总规中,规划建设东部、西部、沙江污水处理厂规划总处理规模为 50 万m3/d。规划设置 1 个湾外污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外海的线路有两个可选方案:第一方案是埋设海底压力管,向东南向穿越东冲半岛后排入外海;第二方案是沿海滩埋设压力管,向东北向穿越沙江镇经沙塘港排入福宁湾。从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角度分析认为,福宁湾不适宜选作本工业区排污区。4.2.2 废水水质特点海西宁德工业区以发展石油储备、石化产业、LNG 接收及综合利用业、装备制造业为主,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石油化工区的废水,污染因子复杂、有机物含量较高、难降解、含盐量高;并且若不能同时建设与 LNG 接收站排放的冷能相配套的冷能综合利用项目,工业区还将排放大量的冷排水。另外,LNG 接收站近期的冷排水产生量约 16500m3/h。按照石化园区的产业规划,规划中远期 LNG 冷能可进行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四个途径:丁基橡胶生产、海水淡化、冷能空分、冷库,初步测算,上述四个冷能利用项目可将 LNG接收站的冷能全部利用。4.2.3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分析4.2.3.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因湾内受纳水体体积减少,进出潮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幅小潮最大,中潮次之,大潮最小,但潮量的减少量则大潮最大,小潮最小。同时,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岸线下各典型断面涨潮过程中的流量均较自然岸线情景下有所减少,减少程度依次递增。4.2.3.2 污水排海对海洋水质影响预测与评价总体而言,各期预测情景下,未叠加各污染因子背景值时,排污口 P2 和排污口 P3 周围的污染物浓度增量值均较小,远小于相应的二类水环境质量标准;但由于排污口 P2 所在海域春季测得的无机氮、石油类、挥发酚背景值存在超标现象,故叠加背景值后排污口 P2 周围海域存在超标现象;排污口 P3 预测因子均满足所在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因此,从现状海域环境现状来看,P3 区域优于P2 区域;评价近岸海域现状水质受上游陆域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海水养殖业等污染,若宁德市、霞浦县管理部分对沿岸生活污水、近岸海洋养殖业进行规范治理、P2 区域海水水质达标后, P2 区域也可选作排污区。 因此,在工程建设前,应委托专业结构进一步对排污口选址进行论证,在湾外选择扩散条件好并且有环境容量的海域,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水排放对海域环境的不利影响。4.2.3.3 冷排水对海洋水质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预测结果,近期规划情景下,排污口 P1 附近余氯最高浓度0.0036mg/L,超 0.02mg/L 的面积为 0,对周围海域水质环境影响较小。同时浓15度值为 0.001mg/L 的范围有一小部分约 0.23km2 进入大黄鱼繁殖保护区,但由于浓度值很小,对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的影响不大。4.2.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依据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及项目特征,产业区地下水属咸水或微咸水,利用率较低;工业企业不从地下水体进行取水和向地下水体排水,在对石化园区进行重点管理的基础上,做好防渗、监控以及应急措施,防止物料大量、持续渗入土壤,则本规划实施对地下水影响较小。4.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3.1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规划的围填海和码头建设使原有的潮间带和部分潮下带滩涂不复存在,围填海域内的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将全部消亡。规划围填后,由于项目建成和岸线利用,围填区及其毗邻的潮间带不复存在,造成原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围填滩涂浅海将造成大面积水产养殖区的直接占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泥沙入海将对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当地的养殖业造成影响。规划仅近期规划情景下产生冷排水,采取岸边排放的方式;中、远期规划情景下均进行冷能利用,不排放冷排水。根据冷排水排海后的水质预测结果,只有超 0.02温降范围约 0.35km2 进入大黄鱼繁殖保护区,温降值很小,对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的不利影响较小。各项目运营期,排污口周围及敏感点处余氯、石油类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浓度增量以及影响范围均较小,正常情况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较小。4.3.2 陆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将占用大量的滩涂,填海开挖山体取土过程中,将破坏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对区域内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规划区建设对重点保护动植物、红树林、海防林、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目标带来不利影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实施,工业区中工矿、道路、居住区等大量人工建筑景观的不断引入,整个规划区景观格局发生相应的变化。规划区景观多样性指数随着规划建设的实施呈上升趋势,景观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度指数也呈下降趋势。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幅度不大,总的来说工业区的建设不会对规划区所在地整体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4.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生活垃圾及港口船舶垃圾: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所负责处置,垃圾焚烧发电,最终填埋处理。规划垃圾焚烧厂选址在规划区北部的沙江茶果场附近,处理能力为 300 吨/日,服务范围涵盖溪南半岛。垃圾焚烧厂设在垃圾填埋厂附近。焚烧厂的选址应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2001)要求。(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石化园区的产业规划,规划近期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约为 99%,中期利用率约为 97.44%。规划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于规划区北部的沙江茶果场附近,占地面积 26.59hm2,与最近的居民区龙湾村和八堡村的距离分别为620m、850m,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存贮、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 500m 以外”的规定;同时,处置场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处置场其他选址要求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危险废物类比规模相似的石化园区,经综合利用回收后,本规划区内近期(按照石化园区产业规划规模)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 1492t/a;中期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7814t/a。根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危险废物的处置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其次为焚烧处置和安全填埋。规划将工业区内的所有放射性废物和危险废物将纳入位于福州的福建省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福建省放射性废物库的处置系统。但是,由于近年来福建省内各行业危险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福建省危险废物处置场可能无法长期接纳本规划区产生的危废。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的选择可在上位规划范围内解决,也可在区域范围内根17据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选择处置场所,并有足够的能力接纳本规划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危废处置场的规划应列入福建省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其场址选择须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 及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2001)要求,在地质条件良好、社会安定、地表水域外 150m、距离居民区 800m 以外区域选择合适的场址。4.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5.1 规划区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海西宁德工业区区未来的声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与整个规划区的发展规划及具体规划方案的实施密切相关,其中用地规划、道路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模等是影响整个规划区声环境质量的决定性因素。4.5.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只要加强海西宁德工业区噪声源和敏感点的规划布局,对各类声源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就可以将噪声环境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会对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隔声防护措施,则工业企业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其影响不大。4.6 长期性累积性影响分析根据工业区排污口周围海域的污染特点结合本工业区污水中各特征污染因子,本次评价选择无机氮、石油类等因子进行了长周期污染浓度累积变化趋势分析,分析主要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的长期性和累积性影响程度。根据水质模拟预测结果,近期规划条件下,由于污水排放量较小,排污口周围各敏感目标受污染物累积的影响均不明显,因此,本节仅对中期和远期规划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的长周期累积变化进行分析。分析可知,中期规划情景下由于工业区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且两个排污口均处于湾外,水交换能力较大,周边生态敏感目标内的无机氮、石油类等污染物的累积浓度均非常小,对海域水质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也较小。远期规划情景下虽然工业区污水排放量有所增加,由于湾外水体交换能力较强,排污口周围敏感区内的主要污染物累积浓度也非常小,远小于相应的一类海水质量标准。总体规划提出的东冲半岛外排污口 P2 位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挥发酚有超标情况,无环境容量。在对三沙湾海域的无序养殖进行规范、治理,待污染物通过海洋生物吸收以及自然降解改善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后,该位置可选作排污区。通过湾外海域现状调查论证:排污口适宜选择在湾外区域,具体排污口位置可在下阶段排污口选址论证后确定。5 发展规模的环境合理性分析5.1 水环境容量分析根据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方案,工业区的废污水将通过湾内排污口 P1 及湾外排污口 P2 和排污口 P3 排入三沙湾及湾外海域,湾内排污口 P1 排放的废水类型为冷排水,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均进行湾外排放。根据海域水质现状数据,排污口 P2 周围海域存在水质超标现象,目前尚无环境容量,因此,本次评价仅计算湾外排放口 P3 所处海域的水环境容量。在对湾外排污口 P3 混合区边界按二类海水质量标准控制的条件下,排污口P3 的环境容量较大,可以满足各期规划情景下宁德工业区的污水排放要求。从宁德市的“十二五”总量控制指标以及现状污染物排放量来看,目前没有剩余总量分配给海西宁德工业区,需要在宁德市区域范围内通过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和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采取适宜工艺推进县和有条件的重点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来削减 COD 排放量等措施消减排放量,来满足规划近期建设项目的总量需求。规划中期,炼化一体化及其他下游产业全部建成后,污染物排放量增大,需宁德市以及福建省通过水污染物减排或者区域调配解决总量问题。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发展规模需要在考虑水资源限制、海洋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考虑总量排放指标的限制。石化园区的污水应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提高工业区污水的回用率以及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同时减小新鲜水的取用量。195.2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大气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满足当地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负荷总量。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大小,与环境空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关。5.2.1 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本次结合模型预测结果,采用线性规划进行大气环境容量估算。估算的各因子容量约为 SO2 2.31 万吨/年,NO x 0.8 万吨/年和 PM10 2.1 万吨/年。5.2.2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本规划实施后,近期和中期 SO2、NO 2 和 PM10 的排放总量与大气容量相比较,规划中期各预测方案各污染因子排放总量均小于估算容量。从环境保护角度,并且 LNG 满足工业区发展规模的条件下,推荐工业区热电中心采用天然气为燃料。本项目规划近期(石化产业规划方案,近期建设部分石化下游产业) ,热电中心燃煤方案 SO2 排放量约 591 吨/年,氮氧化物排放量 1783 吨/ 年;燃气方案SO2 排放量约 208 吨/ 年,氮氧化物排放量 971 吨/年;近期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少, “十二五”期间可在宁德市通过减排腾出总量指标解决。规划中期,炼化一体化及其他下游产业全部建成后,热电中心燃煤方案SO2 排放量约 5980 吨/ 年,氮氧化物排放量 5840 吨 /年;燃气方案 SO2 排放量约2860 吨/年,氮氧化物排放量 7206 吨/年;规划中期全部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需宁德市以及福建省通过减排或者区域调配来解决总量问题。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发展规模需要在考虑资源约束、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考虑总量排放指标的限制。建议将石化园区的热电规模锅炉吨位控制在 3000t/h 水平,电力不足的部分主要依靠区域电网。同时,热电站尽量选用清洁能源以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5.3 能源需求分析5.3.1 能源需求预测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工业能源需求较大,能源以各种油类、煤炭、电能、以及 LNG 为主,而且集中在石化区。由于远期装备制造区规模尚未确定,本次评价根据石化园区的产业规划重点分析中期石化园区的能源需求量及能源结构。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中期石化园区的能源消费以原油为主,初步估计原油来源为中东沙特原油;其次为 LNG 和煤炭。中期新增能源需求预测合计折合标煤 3264.6 万吨/年。至 2020 年,石化园区的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 8.0 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 1.34 吨标煤。5.3.2 能源消费合理性分析福建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要求福建省万元 GDP 平均能耗为 0.79 吨标准煤/万元。海西宁德工业区总规中确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至 2020年,小于 2.5 吨标准煤,至 2030 年,小于 1.5 吨标准煤。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园区的能耗明显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石油化工行业能耗较高造成的。6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6.1 园区内部功能区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6.1.1 规划布局方案对敏感点环境空气的影响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采取清洁生产以及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以及清洁的能源和燃料、清洁的生产工艺,规划实施后,溪南组团、台江组团以及沙江组团等重要敏感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标准要求,但工业区一侧山体局部地区有超标现象。项目建设阶段可根据规划实施进度和入驻项目的情况,考虑将项目环评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点迁出。综上所述,本规划规模及布局总体合理。6.1.2 规划布局方案的环境安全合理性分析规划中的石化区位于溪南组团次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规划人口 4.5 万人,21按风险源规模和影响范围、程度划分,属于极高风险区,而溪南组团规划人口规模与密度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虽有所降低,但仍属于人口总数较多的区域,同时其位于三面环山的低洼地带,大气扩散条件差,受海陆风影响,该区域将长期受到石化产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累积性的影响,若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风向适当时,污染物将在溪南组团形成聚集,造成局部高浓度,评价认为溪南组团人口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环境风险造成的人群易损性较高。结合国内类似工业区经验总结及风险预测的环境影响,大型石化工业基地与集中式居住区应适度分离,建议将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边界外 3.5km 内设为环境风险防范区,防范区内不宜作为拆迁安置地,不宜新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具体要求如下:01km 限制区:距石化区边界外 1km 范围,规划期内应成为无居民居住区;现有居民的搬迁应与工业企业建设同步进行。12km 控制区:距石化区边界外 1km 至 2km 范围,限制集中居民区发展,不新增集中居民区(不安置拆迁居民) 、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事故发生时,首先考虑进行人口疏散。23.5km 防范区:距石化区边界外 2km 至 3.5km 范围,控制新增大型居民区(不安置拆迁居民) 、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事故发生时,必要情况下进行人口疏散。6.1.3 噪声对生活组团的影响规划区的工业用地相对比较集中,工业区与办公、生活组团最近距离为1.9km,基本不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若不考虑快速路、主干路的两侧绿化带的对噪声的衰减作用,并且生活组团的噪声执行 2 类标准,预测结果显示,快速路交通噪声的达标距离为 200m,对于生活组团中距离快速路、主干路较近的噪声敏感建筑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做道路控制性规划时,应充分重视交通噪声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建筑的影响,主要从防护距离、临路建筑物功能的规划等方面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噪声对两侧声敏感建筑物的影响可控制在较低程度。6.1.4 石化区、仓储区选址对地下水的影响石化区、仓储区位于规划区域中滩涂和填海造地区,处于地下水的排泄区;工业区地下水属咸水或微咸水,利用率较低;工业发展不取用地下水,生产废水、生活区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通过管道输送深海排放,不经过地表水体,在正常营运过程中不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因此,石化园区的选址、布局较合理,在对石化园区进行重点管理的基础上,做好防渗、监控以及应急措施,防止物料大量、持续渗入土壤,则本规划实施对地下水影响较小。6.2 规划方案总体布局调整建议(1) 海洋功能区划 (调整方案)中未将近中期台江组团、中远期沙江组团以及远期装备制造区的用海调整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建议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与海洋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总规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的一致。(2)规划中的石化区位于溪南组团次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三面环山的低洼地带,大气扩散条件差,受海陆风影响,该区域长期受到石化产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累积性的影响,若泄漏、爆炸等事故,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物的积聚,对区域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规划人口规模为 4.5 万人,评价认为规划人口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人群易损性较高。因此,提出如下调整建议:溪南组团作为产业配套的生活服务组团,不宜作为城镇中心区,应按照现状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其人口发展;规划搬迁人口不宜在该组团内安置,可将规划搬迁人口集中安置在台江组团范围内。同时,为了减少石化园区对溪南组团的大气及风险影响,建议调整石化园区的位置和项目布局,石化园区整体沿海岸线向西北方向调整,将乙烯以及石化下游产业中的高风险项目向西北方向调整,使其远离溪南组团,同时保留蛇鼻头山丘作为保护溪南组团的天然屏障。将石化区边界外 3.5km 范围内设为风险防范区,防范区内不宜作为拆迁安置地,不宜新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距石化区边界外 1km 范围内,运营期内应无居民居住区,现有居民的搬迁应与工业项目建设同步进行;距石化区边界外 1km 至 3.5km 范围,限制集中居民区发展,不新增集中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23(3)根据给排水手册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应距离居民区 300m 以上;沙江污水处理厂与最近村庄白鹭村的距离为 170m,不符合以上规定,应调整沙江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选址;选址时,应尽量考虑选在居民区主导的下风向,防护距离至少为 300m。7 规划方案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7.1 规划目标及产业定位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海西宁德工业区利用优良的港口、航道优势,发展油气储备、化工石化以及装备制造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 福建省“十一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选聘5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5篇
- 2025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招聘见习生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大学公开招聘岗位(第二批)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昆明市盘龙区汇承中学招聘教师(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贵州天柱县第二季度(第一次)招聘8个全日制城镇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届特发集团春季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威海市水产学校公开招聘教师(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初级药师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广东云浮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建筑产业体系智能化升级研究报告
- 包覆拉拔法制备铜包铝、铜包钢双金属导线的多维度探究与展望
-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课件
- 茶叶农药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六单元《19 香港璀璨的明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类与整 理 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 2025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试题及答案(采煤部分)
- 油田冬季八防安全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