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 责任 公司 15低温余热发电工程 安全预评价报告 x 市 2007 年 6 月 20日 前言 前 言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 受 泥 委托, x 有限公司 承担了该公司 15低温 余热发电工程 的安全 预评价工作,评价报告 内容包括: 1 编制说明 ; 2 建设 项目概 况 ; 3 主要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 择 ; 5定性、定量评价;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 评价结论。 本 次 安 全预评价依据 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安全预评价导则( 及其他 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根据 泥 x 有限责任公司 3200t/d+4000t/d 熟料生产线 15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等 , 采用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 安全检查表法 和 事故树分析法 ,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对该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作 出安全预评价结论。 本次 安全预 评价 工作 得到了 有限责任公司 的 领导及 工程 技术人员的 大力支持 和协助 ;报告可能有 错误和不足之处 ,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在此 一并 表示 衷心的 感谢。 x 市 限公司 2007 年 6 月 20 日 目录 i 目 录 第 1 章 编制说明 . 1 价依据 . 1 价目的 . 7 价范围 . 7 价程序 . 7 价类型 . 8 第 2 章 建设项目概况 . 9 设单位简介 . 9 址自然条件 . 9 设项目概况 . 10 用工程 . 34 第 3 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37 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分析 . 37 热发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47 (构)筑物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 61 业环境有害因素分析 . 61 为性危险因素 . 63 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 64 大危险源辨识 . 65 第 4 章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 66 价单元划分 . 66 价方法选择 . 68 价方法简介 . 69 第 5 章 定性、定量评价 . 72 平面布置单元 . 72 (构)筑物单元 . 75 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77 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81 目录 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87 种设备单元 . 88 动控制系统单元 . 91 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 . 95 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 . 101 风除尘单元 . 102 有危 险因素单元 . 104 业环境单元 . 106 全管理单元 . 108 电事故树分析 . 110 第 6 章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114 全对策措施概述 . 114 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 114 议补充完善的安全对策措施 . 117 第 7 章 评价结论 . 141 单元评价结果 . 141 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 142 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 . 142 全预评价结论 . 143 目录 件 、附图 序号 附 件 名 称 页号 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44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设计资质 145 3 15000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核准批复文件 146148 4 15000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用 地 项目预审意见 149150 5 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 151152 6 安全评价项目委托书 153 附 图 名 称 1 余热发电 平面 布置 图 154 2 汽轮机房平面布置图 155 3 汽轮机房建筑图 156 4 系统 热平衡图 157 5 电气 主 接线图 158 6 炉 工艺流程 图 159 7 炉 工艺流程图 160 第 1 章 1 第 1 章 编制说明 价 依据 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席令 2002第 7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席令 2001第 6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席令 1994第 28 号 席令 1995第 6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席令 1998第 4号 席令 2007第 69 号 政 法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令 第 344 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 令 第 549 号 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令第 375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3 号 方 法规 安全生产条例 (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5 年 3月 31 日 劳动保护条例 (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三十四 次会议修订) 1997 年 11 月 14 日 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 三 ( 经济贸易委员会 ) 第 1 章 2 同时 ” 监察管理的 通知 2000 年 12月 13 日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 贸安全字 200183 号)2001 年 2月 15 日 门规章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 1999154 号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劳部发 1996140 号 压力管道安装与质量监督检验规则 国质检锅 200283 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令第 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 价工作的通知 安监管办字 200139 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改投资 20031346 号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原劳人护 198736 号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 2006124 号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安监总厅字 2005 43 号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字 2005 48 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 管协调字 2004 56 号 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99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002 第 1 章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00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00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500332001 工 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007 工 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007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991 工业企业 噪声 控制设计规范 5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75962000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999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14285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003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996 安全标志 996 安全色 001 消防安全标志 1992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989 钢制压力容器 005 等 壳式 换 热器 999 第 1 章 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993( 1999 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2003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1993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996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994( 2000 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 年版 ) 001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 一般要求 8196200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993 工业锅炉水质 00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985 用电安全导则 1386919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9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 计规范 998 压缩空气站 设计规范 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005 第 1 章 5 固定 的 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005 高温作业分级 42001997 有毒作业分级 99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98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986 重大危险源辨识 000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 范 992 3 110压配电装置设计规程 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992 供配电设计规范 ( 2007 版) 5 噪声 作业分级 995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9 泵站设计规范 9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0013 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0014 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95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2003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50109 2006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0295 1999 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6911 97 1986 13861 1 章 6 职业病危 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 2002 63 号令 业标准 安全评价 通 则 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 007 76039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90022006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4782001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6472004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993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996 电力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799 2002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6201997 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6921999 建标 2006 102 号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002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53522006 化学监督 导则 2462006 第 1 章 7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991 力公司 2000 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97 目文件 泥 200t/d+4000t/d 熟料生产线 15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 2007 年 5 月 安全评价 项目 委托书 价目的 该工程 安全预评价 的 目的 有 : 1 贯彻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 的 方针,为建设项目 的初步 设计 (含安全专篇) 等 提供 参考 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 2为建设工程投产后的安全 生产 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 参考 依据 ; 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建设 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含安全专篇)提供 参考 依据。 价 范围 本次安全 预评价范围是 : 泥 x 有限责任公司 15低温 余热发电工程 的 生产系统 新增部分 、辅助生产系统及其安全管理。 该工程的环保 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 ,不在 本次 预评价范围之内。 价程序 本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 第 1 章 8 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对工程安全情况进行类比调查,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 得 出 评价 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框图 如图 1示。 价 类型 安全预评价。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分析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 1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第 2 章 9 第 2 章 建设 项目 概况 设 单位简介 泥 x 有限责任公司 位于 x 市 x 镇辖区内, 是上市公司 2002 年 1 月 在 x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注册成立的大型现代化水泥 生产 企业。 该 公司 现拥有: 3200t/d 和 4000t/d 两条水泥 熟料生产线 。 公司 拟 利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 余热资源, 在原厂区内 建设 一套额定功率 为 15纯低温余热 汽轮发电机组。 该余热发电项目已由 经委、 x 市发改局立项批复。 公司 生产经营的产品有 :水泥熟料、水泥、水泥制品、生产销售、装卸、水泥生产技术 咨询、服务、转让(水泥凭生产许可证生产)、石灰石销售。 址自然 条件 理位置 泥 x 有限责任公司位于 x 市的东南部 x 山脚下, 在 x 市 中心 经 度: 125 39 中心纬度: 42 39 边环境 该项目在 泥 x 有限责任公司 的 厂区内统一布置建设。 厂区 东侧:为x 山,南面:距石灰村约 2 ,西侧:为高安山,北面:距 x 村约 500m。 通运输 :略 质 条件 根据 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 泥 x 有限责任 公司余热发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设 场地属于 x 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度地带。在大地构造环境上, 区属 x 复向斜中部。第二松花江河谷及山间谷地发育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残积作用形成的粘性土、第 2 章 10 砂土、角砾、圆砾、卵石,堆积厚度约 3 20 建 设 场地主要地层以页岩、石灰岩为基岩地层组成。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基类型属于中软 部为坚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依据 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 ,x 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计特征周期为 计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场地标准冻深为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行判别,场地土冻胀类型为冻胀土,冻胀等级为 3级。 象 条件 表 2 1 主要气象参数 序号 项目 名称 参数 1 年平均气温 2 年平均最高气温 3 年平均最低气温 4 极端最高温度 5 极端最低温度 6 最大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厚度 450 年平均降雨量 676.5 最大日降雨量 188.8 0 年平均风速 2.5 m/s 11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12 主导风向 西风 13 雷爆日 140 设 项目 概况 目背 景 随着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 发达 泥工业节能技术水平 发展很快 ,低 温余热在水泥生产过程中被回收利用 。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中 由窑头熟料冷却机和窑尾预热器排出的 350 左右 废气,其热 能 大 约为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热耗量的 35,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的 应用,可将 排放到大气中占熟料烧成系统热耗 35的废气余热进行回收,使 水泥企业 能源利用率提高到 95以上。经济 效益 十分可观 。 第 2 章 11 从环保方面分析, 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碳资源, 并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 体,一台 与 15热发电机组 相当的燃煤发电机组, 按年发电量 9648 万 将新增近 吨 体排放量 ,因此余热发电机组运行的环保效益 也 十分明显。 日本、欧洲等发达 于能源紧缺, 80 年代初率先在干法水泥窑上应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并在设备制造、电气控制等方面取得十分成熟的经验。目前日本以及欧洲的大型干法水泥窑上均配套建设了余热发电装置, 东南亚许多水泥窑也都带有余热发电 电站。 随着新型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发展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已经成为水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完全符合 业政策。 公司日产 3200t/d 熟料生产线自投入运行以 来,一直持续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转,为进一步拓展水泥市场,公司决定新建一条 4000t/d 熟料 生产线 ,同时 为了缓解 工厂 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成本,提高水泥产品的竞争力, 泥 x 有限 责任 公司决定在 3200t/d+4000t/d 熟料 生产线 上配套建设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项目。 目 规模 该项目 采用四炉一机的设备配置方式,即 : 窑头 、 窑尾配置余热锅炉各一台,一期 2台 余热 锅炉、二期 2台 余热 锅炉 , 4台锅炉 共用一套额定功率 为 15 行方式 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同期装置并 入厂区变电站主变的 厂运行方式为:并网不上网(供厂内生产用电)。 热资源 根据 泥 x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一期 3200t/d 和二期 4000t/d 熟料生产线的建设 指标和实际 运行监测数据 , 3200t/d+4000t/d 熟料生产线的余热废气资源,能 够 满足一台 功率 为 15轮发电机热 媒介质 的需要。 表 2 2 废气余热资源表 ( 3200t/d 生产线) 项目 放废气 放废气 第 2 章 12 项目 放废气 放废气 锅炉入口温度 锅炉出口温度 含尘量 g/依据干性气体 ) 废气成 份 30 200 80 60 86 30 2 3 废气余热资源表 ( 4000t/d 生产线) 项目 放废气 放废气 锅炉入口温度 锅炉出口温度 含尘量 g/依据干性气体 ) 废气成份 50 191 80 60 83 30 总 平面布置 该 项目是利用 3200t/d+4000t/尾余热资源,建设一套纯低温余热 发 电站, 电站 厂房分布在水泥熟料生产线之中。 表 2 4 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 注 1 电站区域占地面积 014 第 2 章 13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983 3 建筑系数 % 4 绿化系数 % 5 绿化面积 06 详见附 件 6 余热发电 平面布置图。 述 1) 由于锅炉布置与生产线工艺系统联系紧密,总平面布置要充分考虑对已有熟料生产线生产工艺系统的影响; 2) 力小,布置合理; 3) t/少热力损失,降低系统阻力; 4)布置上尽量避开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及电缆隧道 ; 5)因原设计生产线区域布置相对紧凑 , 且厂区自北向南有较大高差 ,余热电站布置于厂区东北角相对平坦地带,既减少了与已有建筑干扰 , 又避免了过大高差带来的不利因素 ; 6)充分考虑各车间的交通、消防和操作维护方便; 7)与工厂整体布局的美观和协调。 根据工厂现有建筑物及场地标高,合理确定各车间标高。 1)一 线 2)二 线 3) t/内外高差为 4) 冷却塔 5) 区域场地按西高东低留出 右的平整坡度。 本着对系统影响最少、工艺管道连接顺畅,运行阻力小,锅炉布置不占用维修空间的原则,结合现有熟料生产线风机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 2 章 14 1)一 线熟料生产线 烧成窑头北侧, 烧成窑尾和煤粉制备之间; 2)二 线熟料生产线 烧成窑头北侧, 详见总平面图。 3. t/根据现场的实 际情况,将 t/ 线窑头西侧;冷却塔采用双曲线型,布置于熟料生产线以南,化水车间布置于 t/ 详见总平面图。 路 汽轮发电机房 、 冷却塔车间周围设置贯通的环形道路,用于生产、消防、检修。在厂房入口设置车间引道 , 冷却塔设置通道。锅炉区域利用原生产线道路。 统 该 电站区域所占场地面积较小,该区域在车间散水外侧局部增加雨水明沟,利用原有排水系统排出厂外。对于锅炉、水处理中和池等局部产生的少量工业废水通过管道接入原有排水系统。 (构) 筑 物 依据 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 (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构) 筑 物 该项目中建(构)筑物包括汽机房、电气设备间、 学水处理间、冷却塔等,见表 2 5。 汽轮发电机主厂房柱距为 总长 度 28m。主厂房采用汽机房、电气控制室二列式布置。 汽机房跨度 21 m,双层布置,底层布置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等辅机设备 ;+封凝汽器等,汽轮发电机布置在 +。汽轮机为纵向布置,为满足机组凝汽器检修抽芯的需要,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汽机房 0m。汽轮发电机组检修就位所需高度要求,装设一台 20/5检修主起吊口,跨距 重机轨顶第 2 章 15 标高为 架采用钢屋架结构,屋架下弦 17.6 m。 电气控制室跨度为 7.0 m, 4层布置。底层( 中间层( 为电力室,同时底层布置有楼梯间和采暖换热机组, +,并布置有值班室,屋顶 + 表 2 5 主要建 ( 构 ) 筑物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结构形式 层数 高度 ( m) 建筑面积 ( ) 1 1 框架 2 7 62 2 2 框架 2 12 3 1 框架 3 61 4 2 框架 3 70 5 汽轮发电机厂房 框架 3 670 6 化水车间 框架 1 4 299 7 冷却塔 钢混 合计 3362 锅炉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管道支撑拟先对荷载 进行复合,尽可能利用原有建筑物进行支撑,对于窑尾塔架上的大风管,采用在窑尾塔架上做斜支撑,直接支在塔架上,不在地面另设钢结构支架。 沉降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用植筋方式做钢结构支撑。对在老结构上较大的开洞,以及承受较大荷载的梁板进行加固处理。 为新建单层厂房,平屋顶,无组织排水,采用 外墙均粉刷。将根据地质条件和工艺布置确定采用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水箱基础采用 整板基础。 第 2 章 16 为双曲线冷却塔,钢筋混凝土结构。 产过程 采用复合闪蒸技术补汽式热力系统。整个系统工艺流程是一个完整水汽循环利用过程。在熟料 生产 线窑尾、窑头各设置一台余热锅炉,用于与废气的热量交换,热交换后产生的过热蒸汽导入汽轮机进行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向外输出电能。做过功后的蒸汽经凝汽器冷凝成凝结水,经凝结水泵进入 冷却塔 ,冷却后的水循环使用。 通过锅炉给水泵增压进入 省煤器加热后的高温水分六路分别送到 入四台锅炉汽包内的高温 水在锅炉内循环受热,最终产生过热蒸汽,四路过热蒸汽汇集后进入汽轮机。进入闪蒸器的高温水通过闪蒸汽化原理产生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后级辅助做功。做过功后的蒸汽经过凝汽器冷凝后形成凝结水重新参与系统循环。循环过程中消耗掉的水由纯水装置制取出的纯水补充到系统中。 从生产线余热锅炉来的压力 度 329的主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经主汽切断阀后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左右两边主汽联合汽门,经调节后接入汽轮机。为满足汽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启停的要求,设置汽机主蒸汽旁路系统,旁路系统容量为余热锅炉 主蒸汽最大蒸发量。旁路由主蒸汽压力自动调节阀、减温减压装置、减温水管道及汽水管道组成。当汽机入口压力超过主汽压力调节阀设定值时,调节阀自动打开一定开度,部分蒸汽经减温减压后进入凝汽器,以保持汽机入口压力的稳定。由于主蒸汽参数低、流量大,旁路分别通过管道接入凝汽器左右两端。 从闪蒸器来的压力 度 107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汽机补汽调节阀后进入汽轮机做功。为满足汽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启停的要求,低压蒸汽系统也设置有旁路,当汽机补汽入口压力超过补汽压力调节阀设定值时,调节阀自动打开 一定开度,部分蒸汽直接导入凝汽器,以保持汽机安全稳定运行。 汽轮机排汽通过凝汽器冷凝后,凝结水经凝结水泵加压通过管道进入汽封凝第 2 章 17 汽器,在汽封凝汽器中通过主蒸汽联合调节阀及汽机高压端轴封泄漏的部分蒸汽将凝结水加热,充分回收了热能,加热后的凝结水再通过管道与闪蒸器下降管来水汇合, 作 为锅炉给水泵入口给水。凝结水系统设有 2台凝结水泵, 一用一备。每台凝结水泵容量为该机组最大凝结水量的 110%。 自汽封凝汽器来的凝结水与闪蒸器的出水汇合后进入锅炉给水泵,经锅炉给水泵加压后通过锅炉给水母管 送往 高锅炉给水温度后作为余热锅炉的给水。锅炉给水系统设有 2台锅炉给水泵, 一用一备。 每台锅炉给水泵容量均为该机组对应的最大锅炉给水量的 110%。 室外热力管网系统 是 指 水及回水管道。主要管道基本走向见总平面布置图。 第 2 章 18 图 2 1余热发电生产过程框图 要生产设备及其系统 头余热锅炉( 统 一线 段开孔取风 ,同时从篦冷机余风风管引一根风管至余热发电取风管,在锅炉取风管上增设冷风阀,共同用于调节 进 入 在篦冷机余风至电 除尘 的管道上,新增一个电动百叶阀(一线原取暖炉设计上有此阀门),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入电 除尘 废气流量,确保了大部分的高温废气经过沉降室沉降流经 尘 ,最大限度的利用篦冷机的余热用于发电。 一线 v=s、 二线 风速 s;根据工循环使用 做功 含尘气体 热水 预热器出口 (原有) (新增) (新增) 蒸汽 篦冷机出口 (原有) 含尘气体 汽轮机 (新增) 总降压站 (原有) 窑尾风机 (原有) 窑头电除尘器 (原有) 纯水装置 (新增) 窑尾电除尘器 (原 有) 低压闪蒸器 (新增) 发电机 (新增) 凝汽器 (新增) 冷却塔 (新增) 热水 蒸汽 给水 第 2 章 19 况风量计算确定入 3350管厚 t=8 2800管厚 t=6质选用 冷机至 降室至 打料厚度为 35 道阀门和膨胀节 1) 管道支座 一线篦冷机至沉降室段风管利用窑头 +个固定支座,沉降室入口 采用 加强钢结构设计。自沉降室至锅炉间管道设置一个固定支座。自 个固定支座, 2个活动支座。 二线篦冷机至沉降室段风管利用窑头 +个活动支座,+个固定支座,沉降室入口 采用 加强钢结构设计。自沉降室至锅炉间管道设置一个固定支座。 个固定支座, 3个活动支座。 2) 阀门选型及设置 一线 在锅炉取风管上安装一百叶阀,用来控制锅炉入口风量; 在篦冷机至电 除尘 入口间管道上安装一百叶阀,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 进 入电 除尘 废气流量; 在锅炉出口废气管道上安装一电动闸板阀,以满足窑系统运行而锅炉系统故障临时检修 时 完全切断气流。 在篦冷机尾部余风风管至余热发电 取风管之间连接一根风管并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于调节入锅炉风温; 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掺入冷风用电动蝶阀,用来在窑工况波动时调节入锅炉风温。 二线 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来控制锅炉入口风量; 在篦冷机至电 除尘 入口管道上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入电 除尘 废气流量; 在锅炉出口废气管道上安装一电动闸板阀,以满足窑系统运行而锅炉系统故障临时检修完全切断气流; 第 2 章 20 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掺入冷风用电动蝶阀,用来在窑工况波动时调节入锅炉风温。 3) 膨胀节 的设计 风管上均设计织物膨胀节来吸收风管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膨胀,减轻膨胀对风管支架的反力。 表 2 6 主机设备配置表 序号 主机名称 型号 、规格、性能 备注 1 炉 型号: 强制循环锅炉 型式: 汽包数量: 1 个 入口废气参数: 103nm/ 出口废气温度: 214 最大工作压力(汽包): 18 汽压力(过热器出口): 汽温度(过热器出口): 312 蒸发量: 18.6 t/h 给水温度 (汽包入口 ): 186 锅 炉压力损失:低于 100量: 1 套,用于 3200t/d 生产线 2 炉 型号: 自然循环锅炉 型式: 汽包数量: 1 个 入口废气参数: 103nm/ 出口废气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汽包): 18 汽压力(过热器出口): 水温度(汽包入口): 186 锅炉压力损失:低于 100汽温度(过热器出口): 349 蒸发量: 14.3 t/h 给水温度(省煤器入口): 给水温度(省煤 器出口): 186 数量: 1 套,用于 3200t/d 生产线 第 2 章 21 表 2 6 主机设备配置表 序号 主机名称 型号 、规格、性能 备注 3 炉 型号: 强制循环锅炉 型式: 汽包数量: 1 个 入口废气参数: 270 103nm/ 出口废气温度: 207 最大工作压力(汽包): 18 汽压力(过热器出口): 汽温度(过热器出口): 333 蒸发量: t/h 给水温度 (汽包入口 ): 186 锅炉压力损失:低于 100量: 1 套,用于 4000t/d 生产线 4 炉 型号: 自然循环锅炉 型式: 汽包数量: 1 个 入口废气参数: 174 103nm/ 出口废气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汽包): 18 汽压力(过热器出口): 水温度(汽包入口): 186 锅炉压力损失:低于 100汽温度(过热器出口): 349 蒸发量: 14.8 t/h 给水温度(省煤器入口): 给水温度(省煤器出口): 186 数量: 1 套,用于 4000t/d 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梯导轨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擀面皮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保育员理论考试试题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园林绿化风景工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家畜饲养员及繁殖学知识考试(附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预测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小麦栽培技术试题及答案
- 高级西点师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附解析
- 2025版劳务公司挂靠合作服务合同模板下载
- 肾结石合并脓毒症护理查房记录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台州市街头镇张家桐村调研报告
-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 斗式提升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