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_第1页
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_第2页
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_第3页
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_第4页
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衡山道教导游词的参考模板衡山除了是佛教名山还是道教圣地。道教,是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的思想为基本教义,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的我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倡导修道养德,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我们都听过“洞天福地”一词,通常是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啊这一个词是源于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指的是神仙居住游憩的地方。洞,是“通”的意思,一方面指洞室可以通达上天;另一方面是指居山修道可以成神通天。福,是“福祥”的意思,指就地修道可以得福度世。道教里的洞天福地,南岳就占了四个地方。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七十二福地里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二十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之上。南岳的道教的发展历程也是源远流长的。相传先秦时期,就有太上老君两降于衡山,传经给火神祝融;西汉时期,茅盈先在南岳拜师访道,然后再去茅山修行,后被奉为茅山派祖师;东汉末期,道教的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从杭州天目山游历至此,谒青玉坛、光天坛,拜祝融祠。之后又有皮元、王谷神两位道士来此传道,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东晋,著名女道士魏华存为了避乱,来到衡山潜心修炼,开创了上清派,并修习授徒,直至八十三岁仙逝,后来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也为其题字立碑纪事,宋徽宗更是为她的修行处赐名为“黄庭观” 。隋唐五代,南岳道教鼎盛发展,道教宫阁遍布,道众云集,许多名人高道汇聚南岳,谈玄论道,著书立说,阐教弘法,道家文化就此相应地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元明之际,一代宗师张三丰也曾到衡山九仙观炼丹。明清时期,李皓白集奇人、奇侠于一身,振兴九仙观。到民国时期呢,也是创办了道教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宏道小学。近代,因政局动荡、战乱连连的客观社会原因,以及道教无组织的散乱传播的自身原因,道教的发展渐渐衰落。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南岳道教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全山道众的共同努力,又开始重新崛起,日趋兴盛。现在的南岳道教不仅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还大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更是组织学者和专家精心整理编辑,出版了大量道教书籍,以及开展道教学术研讨活动,对符合社会进步的道教教义思想进行积极阐释,使道教文化焕发出新的荣光,也让道教文化跟上时代,服务于时代,为构建和谐社会、繁荣文化做积极贡献!衡山素以“五岳独秀” 、 “ 中华寿岳” 、 “文明澳区”著称于世,然而南岳又既是佛教圣地,还是道教名山。佛道共存成为南岳一绝,行成了南岳文化兼容并蓄的一大特色。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道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佛教信奉因缘际会,转世轮回;道教崇尚长生不老、修身成仙。两者自古以来都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但是,在南岳大庙,东边是道教的八个宫观,西边是佛教的八个寺庙,它们开门相见,香火相通,和尚道士们在这里轮流值殿。这种佛道共存一山、同居一庙,且共尊共荣、和平共处的奇特景象,堪称乃至世界名山一绝。虽然佛道都是出家人,讲究与世无争,但同处南岳山中,各自的信仰又有所出入,所以明里暗里便有些纠纷争斗,直至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为了息事宁人,以示佛道平等并存,便在南岳大庙两侧各修八座道观、佛寺,派道士、僧人共同进庙主事。历代朝廷有的尊佛有的崇道,但基本上都承认南岳佛道并立的事实,通常会分别加以封赏,以显示皇家容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广阔气度。在朝廷这种共荣政策的弹压下呢,佛道之间才开始慢慢得以和平共处,相安多年。所以说佛道共存并不是天造地设、历来就有的。南岳佛道两教各有经典教义,在发展进程中它们都依托衡山发展,先是相互排斥对立,继而相互影响共存,最终才形成佛道共荣的特殊现象。为什么南岳会出现这种佛道共存的特殊现象呢?最为广泛流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南岳的主祭祀神非道非佛。南岳庙主祭祀的神是“南岳圣帝” ,按传说是火神祝融,因此南岳的最高峰被命名为祝融峰,传说是祝融游憩之所。南岳庙里的主祭祀神呢千百年来被历朝帝王屡加封号,从唐朝到清朝相继被皇帝封号七次,其中宋朝时封南岳神为南岳司马昭神帝的称号,对民间影响最大,一直沿用至今,而道教历史称南岳神为南岳大帝,两教有各自对南岳神的称呼。又由于南岳神为山神,备受官府和民间祭祀,因此佛道想要在南岳立足,就必须接受南岳神才能求得新发展。这样,佛道之间的矛盾就显得不突出了,因此南岳大庙就有了左八观右八寺的奇景。另一个原因是佛道两家合则双赢、斗则两害。南岳香市发达,佛道均受其益,双方都有生存空间,如果相斗,则会降低佛道思想的可信度,影响远近香客对佛道教义的看法,香客流失,则均受其害。我们以佛教共存的现象来看现代社会生活,如果社会矛盾突出,这会祸乱丛生、动荡不安,人们无法安定生活。如果社会和谐,则百事兴盛,大家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 ,大至国家,小到我们的公司和家庭,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同尊共荣、和谐共存才能蓬勃发展,万事兴旺!道教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