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_第1页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_第2页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_第3页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_第4页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wsli8目录n (一)染色内镜概述n (二)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n (三 )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n (四)染色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n (五)染色内镜进展(一)染色内镜概述染色内镜也称色素内镜 ,系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 该法于1966年由日本学者 Yamakawa倡立,至 90年 代后,在染料的选择、显色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文献报道,常规胃镜检查诊断小胃癌的阳性率仅 25%。因此,应用内镜下胃肠黏膜色素染色技术作为诊断癌瘤的辅助方法,诊断阳性率一般为 80%,最高可达90%,其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阳性率,是诊断极早期胃肠癌的一种有力手段。同时,胃镜下食管色素染色技术可用于诊断 Barrett食管、食管癌,以及协助判断食管良性疾患的病期。染色内镜概述内容n 1.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n 2.染色内镜分类及原理n 3.设备及方法n 4.染色内镜偶有副作用n 1.染色内镜检查的优点 :n 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n 能显示普通内镜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灶,有助于准确活检;n 染色内镜检查能观察癌瘤浸润范围及深度,从而有助于术前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方式。n 2.染色内镜分类及原理n 2.1 按染色原理分类n 2.1.1直视染色,常用染料有:( 1)卢戈(Lugol)碘液: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之糖原结合,呈棕褐色;( 2)美蓝:肠化的胃上皮、柱状化的食管上皮和胃癌细胞能主动吸收美蓝,呈蓝色;( 3)甲苯胺蓝:胃癌细胞膜小管及细胞间隙较大,该染料弥散进入癌细胞,与之 DNA结合呈蓝色,肠化细胞亦可被染色,但较淡。n 2.1.2 对比染色 染料沉积于黏膜凹陷处,与正常黏膜鲜明对比,使凹性病灶易于辨认,黏膜细胞不被染色,常用染料为靛胭脂,呈蓝色。n 2.1.3 反应染色法 染料与黏膜上皮表面或内部物质起化学反应,显示颜色变化,常用者有:( 1)酚红:酚红尿素溶液注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胃黏膜后, HP分解尿素,使局部 PH升高,染料由黄变成红色;( 2)刚果红:当黏膜表面 PH 3时,染料由红色变为蓝黑色或黑色。n 2.1.4标记染色法(纹身法) 将染料注射胃肠道壁,使之染色,以便于术中病变部位的寻找辨别及随访时寻找要观察的部位。能在胃肠壁内长期保留的染料为印度墨汁,仅能短时间保留者为美蓝。n 2.1.5 双重染色法 两种染料联合应用使之更全面、更清晰地反应颜色变化,常用者为刚果红美蓝。除刚果红可将泌酸区染成蓝黑色,美蓝将肠化区染成蓝色外,双重染料阴阳离子结合形成的白色褪色区,为早期胃癌的染色特点之一。n 2.1.6 其他 荧光染色、光敏显示亦属广 义色素内镜范畴,但其本身不能直接被肉眼识别,需复杂的专门设备。n 2.2 按染料导入途径分类 口服法、直接喷洒法、 注射法。n 2.3 按染色判定方法分类 肉眼直视法、荧光法、光敏法。n 3. 设备及方法n 3.1 染料 均为一般化验室常用试剂。理想的染料为:( 1)无毒副作用;( 2)显色快、清除容易;( 3)显色清晰、对比明显;( 4)配制、保存方便;( 5)价廉。n 3.2 设备 纤维、电子、放大内镜均可,后二者尤佳。喷洒染色可用一般冲洗管,Olympus PW-5L型喷洒管,不仅使染料喷洒更均匀,且可减少用量。n 标记染色需黏膜注射针。n 3.3术前准备n ( 1)常规内镜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应用解痉药;( 2)黏液清除剂的应用:主要成分为糜蛋白酶等消化酶、甲基硅油等。在用甲苯胺蓝、美蓝和酚红染色时,需用黏液清除剂,在用甲苯胺蓝染色时,还应充分冲洗观察的部位。n 3.4 检查方法n ( 1)常规内镜,确定所要行色素内镜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染料;( 2)必要时应用黏液清除剂及冲洗技术;( 3)导入染料,待充分反应后观察;( 4)根据染色所显示的病灶取活检。n 4.染色内镜偶有副作用:靛胭脂因刺激 受体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 Lugol碘偶可引起烧心、过敏性哮喘;标记染色的副作用 0.22,为过敏、局部脂肪坏死、炎性假瘤、结肠脓肿、局限性腹膜炎。(二)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常规胃镜只能观察到食管黏膜的色泽、斑块、烂、粗糙等表浅病变,不能观察其细微结构,对早期食管肿瘤与慢性炎症性病变不能鉴别。 碘溶液是一种可吸收染液,成熟的非角化的鳞状上皮中含有丰富的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糖原,遇到碘呈棕褐色;食管癌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淡染或不染;非典型增生灶的糖原含量减少,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染色时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变成深色后逐渐褪色,但食管上皮发育不良或肿瘤组织、糜烂性食管炎的炎性鳞状上皮、非鳞状上皮(如柱状上皮)均不能良好染色 。 如出现不染色区 /浅染色区,特别是在此区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结节时,于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王国清等 应用 卢戈氏液染色法 在高发现场对 3022例 40 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癌 131例,其中浅表食管癌 111例,检出率为 4.33%。认为内镜检查加碘染色和在不着色区活检,成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普查的最佳技术组合,若正确使用这组技术,敏感率可高达 95% 100%,大大降低漏诊率。有学者 对 225例患者食管黏膜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癌 14例,检出率6.2%。美蓝染色时,除溃疡面染成蓝色外,表浅和隆起性病灶均不染色,而 卢戈氏液 -美蓝染色 后不仅使癌灶的范围更清楚,也使癌灶的立体形态及表面结构更明显,鉴别粘膜内 (mm)癌与粘膜下 (sm)癌 的准确率为 80%。Miyamoto等 还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放疗、化疗后,色素内镜对正常组织与癌组织的分辨能力显著降低,故色素内镜不宜用于放、化疗后病变的检测。朱萱等 采用内镜下 美蓝 -卢戈液双重染色配合端粒酶活性检测 法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三 )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n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无论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n 对比染色: 0.1 0.5靛胭脂,不需黏液清除剂,直接喷洒,显示蓝色凹陷部位。对平坦、平坦凹陷型早期胃癌诊断有帮助。n 双重染色:刚果红美蓝双重染色,先按美蓝染色法行染色,当其蓝染消退时,直接喷洒 0.3 -0.5刚果红。癌灶呈白色褪色斑,易辨认。用此法可将早期胃癌检出率由 28.3提高到 88.9 ,微小癌和平坦型癌由 27.3 25 提高到 75 和 83.3。n 肠上皮化生 用美蓝染色,方法同前,肠化上皮呈蓝色,斑片状,色度中等,敏感性 80 90,特异性 89 99,如为均匀之深蓝色,应考虑恶变。图解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 A.胃镜下见一浅表凹陷性早期胃癌(活检证实为高分化腺癌) B.高频超声小探头( 20MHs)显示肿瘤局限在黏膜层,第三层高回声完整(黏膜下层)C.在注射生理盐水后内镜下见肿瘤隆起(可见电凝标记了病灶边缘)D.内镜下高频电切肿瘤E.胃黏膜切除术后胃镜下所见F.胃黏膜切除术后标本显示肿瘤局限在黏膜层,表明无淋巴结转移风险。(四)染色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n 普通肠镜检查对大肠隆起性病变易于发现,但对扁平病变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