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1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 3.比较优势理论 4.相互需求理论 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早在 17、18 世纪,欧洲国家就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的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大出口,减少甚至限制进口。然而,一国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一国的金银流入就是其它国家的金银流出,在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顺差国的贸易利得就是逆差国的损失(他们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因此,重商主义者所鼓吹的经济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专栏 2-1 托马斯孟小传托马斯孟(Thomas Munn,1571-1641)是最有影响力的重商主义者,他出身于一位英国纺织品商人。和大多数重商主义者一样,他并不是以经济学为生的专业学者,而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对经济问题的认识更多地来自实践,而不是书本。他在 1630 年左右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是重商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他死后由他的儿子于1664 年出版。该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再版,最后一版在 1775 年出版。亚当斯密说:“孟的书的题目不但在英国而且在其他商业国家的政治经济学中成了一个基本公理。 ”它完全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那个时代被要求经济扩张和政治权力的迫切愿望占据着,并且经常二者合一。托马斯孟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不仅在当时家喻户晓,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凯恩斯就非常钦佩重商主义的思想,他的理论主张也被称为新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 15 世纪到 16 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 世纪下半期到 18 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者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他们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逆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2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这种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重商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你得必然是我失,奖出限入是其必然结果,各个国家运用重商主义理论管理国际贸易的结果将导致国际贸易的萎缩。2.2. 比较优势引论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的是亚当斯密。他从分析一个简单的事实入手,得出了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结论。专栏 22 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1748 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1751 年受聘于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后任道德哲学教授。1764 年斯密以私人教师身份跟随布克列公爵赴欧洲大陆旅行,结识了重农学派主要代表魁奈和杜尔哥等人,且深受影响。 1776 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富论 ) ,首先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其政策代表了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张国内和国际间实现贸易的自由。1778 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又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志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不会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亚当斯密认为,只有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扩大生产的根本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又取决于社会分工是否能够得以不断深化。亚当斯密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国际贸易,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增加财富。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市场的拓展,将社会分工由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国内分工到国际分工,意味着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将促进实际收入意义上的财富增加。亚当斯密用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出可用来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3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现在我们看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表 2-1 表明,1 小时的劳动在 A 国可以生产 6 蒲式耳的小麦,但在 B 国只能生产 1 蒲式耳小麦;另一方面,1 小时劳动在 A 国可以生产 4 码布,在 B 国可以生产 5 码布。因此,在小麦生产上,A 国有绝对优势,而在布匹生产上,B 国有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分工原则,A 国可专门生产小麦,B 国可专门生产布匹,然后通过贸易交换产品。表 2-1 绝对优势A 国 B 国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假定 A、B 两国各有 2 劳动小时,可分别生产 6 蒲式耳小麦、4 码布和 1 蒲式耳小麦、5 码布,世界总产出为 7 蒲式耳小麦和 9 码布。现在 A、B 两国开展专业分工,A 国可生产 12 蒲式耳小麦,B 国可生产 10 码布。如果 A 国用 6 蒲式耳小麦去交换 B 国的 5 码布,A 国就可以得到5 码布, B 国则可获得 6 蒲式耳小麦,两国拥有的产品数量都比以前增加了。这说明,在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总产出增加了,两国也可以从分工和交换中得到更多可供消费的产品。由此可见,通过分工与贸易就可实现双赢。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它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双赢”,并优化资源配置。斯密的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力地抨击了传统重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后者对于贸易学说的长期统治,其贡献和意义十分重大。但是,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所主张的互惠贸易前提条件(要求各国都必须有自己的在生产成本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过于苛刻,尚不具有一般性,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国际贸易现象,而不能解释现实中还存在的,当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开展互惠贸易的情况。后来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贸易学说,从理论上解答了这一问题。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4专栏 23 大卫李嘉图简介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14 岁他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活动。20 岁时他和异教徒女子普利丝娜恋爱,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为此他与家庭脱离关系。1793 年,他和普利丝娜结婚,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到 1797 年即成为大富翁。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学和地理学等。1799 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并于 1817 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经济学巨著。1819 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选举法。2.3.1 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有劳动 1 种生产要素、2 种商品以及 2 个规模既定的国家;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国内劳动要素具有同质性;劳动要素可以在两个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贸易是自由的,并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规模收益不变,商品与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这一模型也就是所谓的 221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由于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且规模收益不变,所以两国间生产技术差异就表现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因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际上是从技术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 ,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 ,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 2-2、表 2-3、表 2-4 来解释比较优势理论。表 2-2 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前的生产情况) A 国 B 国 合计小麦(10 蒲式耳) 1(劳动小时) 6(劳动小时) 20 蒲式耳 布匹(1 码) 2 (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 码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5从表 2-2 可以看出,无论在小麦还是在布匹的生产上,B 国都处于绝对劣势。然而,B 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只有 A 国的 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率是 A 国的 1/2,因此 B 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A 国在小麦和布匹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要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因此 A 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 A 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小麦来换取 B 国的布匹,B 国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一部分布匹来换取 A 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以获益。请看下表:表 2-3 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后、交换前的生产情况) A 国 B 国 合计小麦(10 蒲式耳) 3(劳动小时) 0 30 蒲式耳 布匹(1 码) 0 10(劳动小时) 2.5 码可见,在劳动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小麦产出增加 10 蒲式耳,布匹产量增加 0.5 码,国际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世界总产出增加了。假定 A 国用 10 蒲式耳小麦来交换 B 国的 1 码布匹,那么交换后两国两种产品的消费情况如表 2-4:表 2-4 比较优势分析(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A 国 B 国小麦(蒲式耳) 20 10布匹(码) 1 1.5交换后,A 国在布匹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 10 蒲式耳的小麦,而 B 国在小麦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 0.5 码的布匹,两国都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好处。专栏 2-3 姚明应该自己剪草坪吗?姚明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2002 年到美国 NBA 打球,很快就成为美国 NBA最优秀的球员之一,2004 年 4 月 19 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名单,姚明是入选该名单的惟一的一位中国人和惟一的一位 NBA 球员,他也是七位入选该名单的体育界名人之一。姚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都拥有大量的球迷,他 2004 年的广告收入总计 1.1 亿美元,据保守估计,姚明的实际身价已高达 3亿美元,是中国最富有的运动员。姚明打球很优秀、出手灵活,想必除草也不会逊色,但是姚明要不要自己除草呢?假设姚明自己除草只需要 2 个小时,但为此他不能去拍电视广告,而拍 2 个小时广告他能赚 1 万美元,也就是说姚明除草的机会成本是 1 万美元;如果请一个钟点工来除草,他要花 4 个小时,当然在这 4 个小时中,他也可以去麦当劳打工挣 20 美元,也就是说钟点工除草的机会成本损失是 20 美元。由此看出,姚明在拍电视广告上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而钟点工则在除草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姚明时间的市场价值高,所以,他自己除草的机会成本很高,因此,姚明不应该自己除草,而应该去拍广告,让钟点工去除草,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得好处。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6李嘉图科学地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两国只须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分别具有劳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优势,而不必是绝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而使双方得益。这大大放宽了斯密贸易学说的苛刻前提条件,为世界更大范围地开展自由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具一般性的贸易学说,而且其思想还为现代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只考虑了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又假定只有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而且未考虑具体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补充和深入研究。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假定有 A、B 两个国家和 X、Y 两种产品,A、B 国内生产 X 产品的边际成本分别为 ax和ay(固定成本为 0),此时,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由下列的三个线性表达式共同决定(其中,前两个表达式分别为 X、Y 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而第三个表达式则为充分就业的约束条件恒等式)。Qx = axLx ,(0 L x A) (2-1)LQy = ayLy ,(0 L y A) (2-2)A = Lx + Ly (2-3)其中, ax 、L x和 Qx ( ay、L y和 Qy)分别代表 A 国 X 产品(Y 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边际成本来表示,劳动生产率与边际成本成反比)、劳动投入量和产量, A代表 A 国的劳动总供给量。L由这三个表达式导出 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为:,(0 Q x ax A ,0 Q y ay A) (2-4)yax1因此,在只有两种产品并且其边际成本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是一条直线段。同样可以导出 B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为,(0 Q x bx B ,0 Q y by B) (2-5)ybxLQ1 LL其中, bx 和 Qx ( by和 Qy)分别代表 B 国 X 产品(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 B代表 B 国的劳动总供给量。假定 ax ay, bx by ,即 A 国在 X 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 国在 Y 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QyUBBEBA UAEAO B/ A/ Qx图 2-1 李嘉图模型 A、B 两国在贸易前的生产-消费均衡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7么,A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 2-1 所示。贸易前 A、B 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点 EA 点与 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A、B 两国 X 产品的相对价格分别为 pA 和 pB ,在只考虑两种产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其边际成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如 A 国)X 产品对于 Y 产品的相对价格 pA等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的绝对值 ay /ax,也就是 AA / 斜率的绝对值。当 pA= (ay /ax) (bx / by ) = pB 时,两国就存在着进行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的基础。现在 A、B 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完全分工,A 国专业生产 X 产品,B 国专业生产 Y产品,然后按国际价格 pw(p A pw pB)进行交换,如图 2-2 所示。在任意给定的贸易条件 pw 下,A 国(B 国)的生产均衡点将分别沿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下移(上移)到图中 A/ 点(B 点)的位置,而它们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也将分别以 A/ 点(B 点)为中心“外旋”到图中 pw 线的位置两国各自消费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的绝对值将相同( 同为 pw)。贸易后,A 国新的消费均衡点是由其新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 pw 与另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UA/ 的切点 CA 所确定 ;B 国新的消费均衡点也是由其新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 pw 与另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 UB/ 的切点 CB 所确定。这时,由 A、B 两国各自新的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分别可以确定两个直角三角形 CADAA/ 和 BDBCB 它们分别被称为 A 国和 B 国的意愿贸易三角形。当 pw 并非均衡的贸易条件时,这两个意愿贸易三角形就不全等,两国间贸易的不平衡,必将引起贸易条件的进一步调整这时将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觅价”过程,直至找到一个均衡贸易条件为止,即两国的意愿贸易三角形将会达到全等。此时,无论是 A 国还是 B 国,其消费均衡点都比贸易前上移了,从而意味着在开展贸易之后,两国的社会福利都得到了提高。2.3.4 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检验,当推迈克道格尔(G.D.A.Mac Dugall)1951 年所作的研究。他利用美国和英国 1937 年的数据,考察了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他的假Qy QyB UB/UA/pw DB CBA CApwO DA A/ Qx O B/ Qx(a) (b)图 2-2 A、B 两国在完全分工和任意给定贸易条件下的生产-消费分析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8设检验可以表述为: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高于英国的行业,其出口也将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根据迈克道格尔的估计,1937 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英国的两倍。因此,他认为如果美国某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英国对应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倍以上,那么,美国就应该在这些行业上有比较优势。迈克道格尔用美、英两国各行业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之比作为判断比较优势的标准,结果见表 2-5。表 2-5 迈克道格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结果行业或产品 美国劳动生产率与英国劳动生产率的比值美国出口与英国出口的比值满足假设检验的产品收音机生铁汽车玻璃容器罐头机械纸卷烟油毡纺织品皮鞋可乐化纤棉制品人造丝啤酒水泥男式毛制品人造牛奶毛衣3.53.63.12.45.22.72.21.71.91.81.41.91.51.51.42.01.11.31.21.4854.343.51.51.00.50.330.330.330.20.20.110.090.060.090.040.030.004不满足假设检验的产品电灯饼干火柴橡胶轮胎肥皂5.43.13.12.72.70.940.230.090.740.35在所检验的 25 个行业中,有 20 个行业服从假设检验,即在收音机等 20 个行业中,当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比值大于 2 时,两国相应行业的出口比值大于 1;当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比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9值小于 2 时,两国相应行业的出口比值小于 1;其余 5 个行业不服从假设检验。这说明,在迈克道格尔所检验的 25 个行业中,有 20 个行业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预期。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如前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确定了国际贸易相对价格的一个合理范围,而没有解决具体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这后一问题一直到 19 世纪中叶,才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解决。专栏 24 约翰 穆勒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逻辑学家。据穆勒自传记载,他三岁开始学希腊文,读远征记 、 对话录 、苏格拉底回忆录等书。八岁开始学习拉丁文,并当妹妹的老师。13 岁时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并结识了李嘉图,他的读书笔记就是他父亲政治经济学要义的基础。到 14 岁时,他的教育基本结束。穆勒回忆说:“由于父亲的教导,我开始(受教育)的时间比同代人早 25 年。”历史上神童或天才相当多,但最后成功者并不多见,穆勒是一位成功的天才。他是李嘉图之后最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曾任东印度公司官员。他的主要著作有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 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其中 184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当时广为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穆勒极力宣扬自由贸易对一切国家都有利的观点,他接受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抛弃了其中包含的劳动价值论,代之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他在 1848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第 3 篇第 18 章中,采用比较劳动效率优势分析法重新表述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具体贸易相对价格的确定问题。穆勒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出口商品恰好抵偿它的全部进口商品所必须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 所有的贸易,不论是国家之间的,还是个人之间的,都是商品的相互交换,在此互换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或个人所须出售的商品也就构成了他们的购买手段:一方的供给构成了他对另一方所提供商品的需求。因此,供给和需求不过是相互需求的另一种表述。从而,所谓价值将自行调整以使得供给与需求相等,实际上就是说,价值将自行调整,以使一方的需求等于另一方的需求。”简言之,也就是说,贸易双方相互需求的价值应当均等(这被后人称作“相互需求方程”)。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10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工(比如 A 国完全专业生产 X 产品,B 国完全专业生产 Y 产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件)。问题是,在这种完全分工情况下,具体的贸易条件究竟是怎样确定的呢?穆勒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这取决于两国各自的生产能力及其对于另一国产品的“需求强度”,并最终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的均衡。表 2-6 贸易条件的确定A 国 B 国X(单位/劳动小时) 10 10Y(单位/劳动小时) 15 20从表中可以看出,A 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 X,B 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 Y。A 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为 1X=1.5Y,B 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为 1X=2Y 。如果 A 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 1X 换取多于 1.5单位的 Y,A 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 B 国能以少于 2 单位的 Y 来换取 1 单位X, B 国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 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上下限。如图 2-3 所示:在由比较优势理论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之间的需求强度来决定的。如果对方对于本国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那么,交换比率就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本国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反之,交换比率就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外国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假定 A、B 两个国家都是大国,下面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 A、B 两国贸易平衡时的交换价格决定问题。Y B 国国内交换比率B 国不交换区域 A 国国内交换比率20交易区A 国不交换区域O 10 X图 2-3 国内与国际交换比率第 2 章 比较优势理论11在图 2-4 中,S X、D X分别为 A、B 两国 X 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纵轴表示 X 产品的相对价格,横轴为 X 产品的产出数量。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 点是 A 国 X 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此时 X 产品的相对价格为 P1(见图(a);A /是 B 国 X 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此时 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 P3(见图(c)。开展贸易后,X 产品的相对价格将界于 P1与 P3之间。当相对价格高于 P1时,A 国将提供比其需求更多的 X 产品,并将多出的部分出口;另一方面,在相对价格低于 P3时,B 国对 X 的需求将超过本国所能生产的数量,将进口 X 产品以满足这部分超额需求。相对价格 P2是 A 国 X 产品出口数量(A 国的供给量需求量)等于 B 国 X 产品进口数量(B 国的需求量供给量)时的价格,也就是贸易均衡时的相对价格。当相对价格 PX/PYP 2时,A 国 X 产品的出口供给将大于 B 国的进口需求,X 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向 P2回落;反之,X 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回升,直至重新达到均衡价格。【本章小结】1.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早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竞公司赛事直播管理办法
- 综合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因表达分析-洞察及研究
- 劳动力技能培训-洞察及研究
- 污染溯源可视化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锅炉买卖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广场卫生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光复板安装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打伤私了协议书
- 委托进口代理合同范文
- NB-T 10436-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
- 简易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 2024-2029年亚麻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教案教学策略与方法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 课件全套 殷兴东 第1-8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赔偿
- 高中新班主任培训
-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 肝脏中医知识讲座
- 粉尘清扫记录-带说明
- 可视喉镜培训课件
- 《怎样听课评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