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_第1页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_第2页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_第3页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_第4页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氨基酸工业现状及趋势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消费市场是饲料添加剂,氨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有4 个方面的功效: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改善肉质,提高产量;节省蛋白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国内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占饲料工业的95% 以上,而苏氨酸的使用呈增长趋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产量和产能的提高。表1 为近10 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表1 近10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品名 1996年 1999年 2002年 2006年 主要生产商DL-蛋氨酸 35 50 55 65 德固萨、住友、诺伟司、安迪苏L-赖氨酸 30 60 65 80 味 之 素 、 ADM、 巴 斯 夫 、 大 成 、 德 固 萨 、 协 和 、 希 杰L-苏氨酸 2.5 3 4 12 味之素、 ADM、德固萨、协和1、蛋氨酸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蛋氨酸的需求逐年强劲增长,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种之一。1993 年,全世界蛋氨酸产量为 26 万 t,1999 年达 50 万 t,2002 年为 55 万 t。目前,全球的年产能约为 100 万 t,年产量约为 70 万 t。预计全球总产能会达到 110 万 t/年左右,但产量不会超过 70 万 t,市场仍将明显供过于求。蛋氨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安迪苏、德固赛和诺伟司,约占世界产量的 90%,其中诺伟司的产能最大。 1.1 中国市场概况 在中国市场,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蛋氨酸,现已成为中国化学原料药进口的大宗产品,2003 年进口量高达 7 万 t,进口额过 1 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 2010 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将达到 90 万 t,中国的需求量也将超过 10 万 t。近年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但一定时期内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中国是世界第 2 大饲料生产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 7%-8%,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在中国市场,日本公司占据了 43%份额、德固赛为 21%、诺伟司 10%、安迪苏为 21%,其他占 5%。由于中国蛋氨酸市场快速扩张且竞争日趋激烈,国外蛋氨酸生产厂商均加大了在中国的销售力度。 目前,中国生产蛋氨酸在工艺技术、原料、设备、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火爆的市场已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已有企业着手蛋氨酸规模生产的研发、设计和规划。据了解,德固赛并未忽视蛋氨酸医药保健用途的开发。2004 年 12 月德固赛在广西南宁武鸣投资的安力泰美诗药业公司的 L-(左旋) 蛋氨酸新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本次新建的这条 L-蛋氨酸生产线是该企业的二期工程,产能为 400t,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食品、药品级蛋氨酸生产线,可满足全球 50%的需求。 1.2 产品品种 目前,市场销售的蛋氨酸有 4 个品种,分别为固体蛋氨酸、液态羟基蛋氨酸(MHA)、液体蛋氨酸钠盐和固体羟基蛋氨酸钙盐。其中固体蛋氨酸和 MHA 分别占据世界市场的前两位。在美国蛋氨酸市场主导产品是 MHA,固体产品占次要地位。而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不过液体产品也逐渐被市场认识并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1.3 市场需求趋势目前全球蛋氨酸需求量为6070 万吨,预计今后蛋氨酸市场年均增长率为3% 5% ,其中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市场趋于饱和;而东欧、亚洲(除日本)和南美市场正在发展,特别是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需求增加。中国市场2007 年的总需求量约为8.5 万吨,而各厂家在我国的总供应量约9 万吨。预计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增长率为7% 8% ,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将是世界各大蛋氨酸生产商的主攻市场。1.3.1 中国蛋氨酸的进口情况1.3.1.1 月进口情况2007 年上半年,国内蛋氨酸的进口数量与2006年基本持平;下半年,随着需求好转,进口数量增加,月平均进口量8,340 吨,较上半年6 327 吨的水平增长32% 。1.3.1.2进口数量增加。随着禽类养殖的回升,蛋氨酸的需求上升明显,人民币加速升值也推动了进口。2007 年共进口 89,890 吨,同比增长 11.0% ,比 2004 年的 85,818 吨增加 4,000 多吨。全球 2006 年蛋氨酸需求量为 60 万-70 万 t,据预测今后蛋氨酸市场年均增长率为 3%- 4%,其中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趋于饱和,而东欧、亚洲 (日本除外)和南美市场正在发展,特别是中国,由于生活标准提高,对肉类的需求增加,中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7%8%,远远高于全球年均增长水平,因此,中国将是世界各大蛋氨酸生产商的主攻市场。2、赖氨酸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氨基酸,是合成人和动物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必需物质,是体内酶、激素、抗体等重要功能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脑组织和脑神经的组成物质。赖氨酸是动物营养和饲料工业永恒的主题:(1)赖氨酸是谷物中最缺乏的氨基酸,因此,一般来说它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限制猪、肉禽蛋白质沉积的主要氨基酸;(2)在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的氨基酸模式中,氨基酸的比例是以赖氨酸为基础确定的;(3)在氨基酸与能量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是以赖氨酸为基础的;(4)NRC(1998)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猪营养需要的动态模型,这个模型是以赖氨酸为基础确定的;(5)在氨基酸营养研究中,对赖氨酸的研究最为充分,仅在猪氨基酸营养研究方面,过去20年已发表了1200多篇文献。 在现代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中,工业生产的赖氨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工业赖氨酸,现代养殖业是不可想象的。工业生产的赖氨酸至少发挥着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1)补充动物赖氨酸需要的不足,实现现代品种动物的生长潜力;(2)改善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改善谷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谷物饲料的转化效率;(4)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动物免疫力;(5)降低动物饲粮蛋白质含量,配制低蛋白质日粮,节约饲料蛋白质资源,减少动物排泄物中氮的排泄量,减轻环境污染。2. 1 生产现状2006年全球生产能力约135-140 万吨/年,主要生产商为中国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公司、日本味之素公司、美国ADM公司、德国德固萨公司、日本协和公司、韩国的希杰、台湾的味丹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目前已关闭了其下属的氨基酸生产企业)等。近几年我国赖氨酸产能高速增长。从2001 年不足5 万吨/年增长到2006 年的近60万吨/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国。仅大成集团的赖氨酸产量已超过32万吨。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川化味之素、聊城希杰、宁夏伊品、山东金玉米、安徽丰原等。2.2 赖氨酸主要品种在过去赖氨酸发展过程中,比较成熟的产品有赖氨酸盐酸盐、蛋白赖氨酸、液体赖氨酸等。赖氨酸盐酸盐特点是纯度高,颗粒均匀,抗潮性能优越,目前该产品在世界范围已经被广泛接受。2003年以前,中国市场主要赖氨酸产品为98.5%的赖氨酸盐酸盐,品种比较单一。大成生化公司于2003年自行研发生产65%赖氨酸硫酸盐,是继德国德固萨(Degussa)公司后,世界上第二家生产赖氨酸硫酸盐的制造商,有相当的竞争优势。2.3 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概况 2.3.1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全球工业赖氨酸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饲料级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5年全球赖氨酸的消费量仅为7000吨。随着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理想蛋白质概念的提出和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使得工业赖氨酸的用量迅速增长,1975到1985年间,工业赖氨酸的全球消费量增加了15倍,1995年,全球赖氨酸消费量达到3033万吨,2002年达到近60万吨,销售总额为6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氨基酸产业,1995年2002年,全球赖氨酸的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5%。2002年后,中国赖氨酸消费量大幅增长,使得全球赖氨酸消费量的年增长速度仍然维持在7左右(表1)。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对赖氨酸需求的增长刺激了赖氨酸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球赖氨酸的生产能力估计为110万吨左右,2006年达到135140万吨。2003年以后全球赖氨酸产能的增加主要来自我国。表1 1975年以来全球饲料赖氨酸消费量(万吨) 年份 1975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 0.7 30-33 43-46 50-53 58-60 65-70 75 80 85 由于长春大成集团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使得近年来我国饲料赖氨酸的出口答复增长。2003年,我国饲料赖氨酸的出口仅为710吨,到2006年达到14.29万吨,出口金额1.25亿美元,2007年前3季度出口量达到12.33万吨,出口金额1.18亿美元(表3)。长春大成集团占整个出口量的80,生产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已使大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饲料赖氨酸供应商。 表2 2000年以来我国饲用赖氨酸进出口情况(万吨、万美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进口数量 4.14 3.48 7.57 7.60 5.46 2.49 1.45 进口金额 6540 5064 26100 21840 6552 3042 1864 出口数量 0.033 0.060 0.710 1.94 6.46 14.29 12.33 出口金额 70 107 2448 5574 7752 12524 11758 为减少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工艺中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德国 degussa 公司开发出赖氨酸硫酸盐生产技术。我国长春大成集团公国长期的研发,继德国 degussa 之后成功开发出赖氨酸硫酸盐生产技术,并于 2003 年下半年投入生产。大成集团重视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每年科技转化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 10%,大成集团将一如既往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生产出更加环保及符合人们健康需要的新产品。2. 4 我国赖氨酸市场现状2.4.1 进出口状况。赖氨酸的进口和出口呈现此消彼长的明显态势。2005 年中国赖氨酸进口量比2004 年减少40% ,约5.5 万吨,使一些国外的赖氨酸产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中国赖氨酸这几年正在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中国出口赖氨酸6.4 万吨,历年来首次超过了赖氨酸的进口量。2006 年,赖氨酸出口量达14.3万吨,出口增长121.43% 。2006 年我国进口赖氨酸2.48 万吨,同比减少54.43% 。2007 年 111 月,我国赖氨酸进口总量为16 688 吨,同比降低25.1% ,进口总额为2 207 万美元,同比减少18.6% ,进口均价为1.32 美元/kg,同比增加8.2% 。与2006 年相比,国内赖氨酸的进口数量进一步减少,但坡度趋缓。2.3.2 中国发展近况 中国赖氨酸产业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近 10 多年来,用赖氨酸的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拉动了生产,使产量有了飞速发展。2000 年,大成集团 1.5 万 t 赖氨酸厂建成投产,到 2006 年,仅大成集团的赖氨酸产量已超过 35 万 t,其中国内销售量约为 20 万 t。2006年中国赖氨酸进口量比 2005 年减少 40%,一些国外的产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近几年,国产赖氨酸的消费量已经超过进口(图 1)。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2005 年,中国赖氨酸市场发生的很大变化,市场总量为 32.46 万 t,比 1999 年 4.87 万t 平均增长速度为 3.94 万 t/年,平均增长率为 79%。 国产赖氨酸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 1999 年的 18.48%至 2005 年的 83.18%。平均每年增长比例 28.74%。 进口赖氨酸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 1999 年的 81.25%降到 2003 年的 54.51%。平均每年递减比例 20.08%赖氨酸及其盐类进口量自 2003 年起开始减少。2006 年中国累计进口赖氨酸 2.49 万 t,比上年同期减少 54.43%。赖氨酸及其盐类出口逐年增加,至 2005 年出口量开始大于进口量。2006 年中国累计出口赖氨酸 4.29 万 t,比上年同期增加 121.27%,主要从吉林出口,占中国赖氨酸出口总量的 80.49%。 3、苏氨酸 苏氨酸的生产可采用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等。现在世界上大都采用发酵法生产,主要以酪蛋白、丝蛋白、丝胶蛋白等为原料制得。长期以来,国际市场对苏氨酸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是需求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种之一。苏氨酸主要用于医药、化学试剂、食品强化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特别是饲料添加剂方面的用量增长快速,它常添加到未成年仔猪和家禽的饲料中,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多年来,全球市场苏氨酸消耗量的 70%左右在欧洲,因为欧洲绝大部分饲养户是以苏氨酸含量较少的小麦为饲料。最近几年,全球苏氨酸市场以每年 20%多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亚洲、北美等地区的需求快速增长。需求的旺盛拉动了生产,1993 年,全世界苏氨产量为 4000 吨,1996 年为5000 吨,1999 年猛增至 2.5 万吨,2001 年达 3 万吨,2002 年达 4 万吨,2003 约为 5 万吨,比 10 年前增长了 10 倍左右。目前全世界主要的苏氨酸生产企业为日本味之素公司、德国德固赛公司、美国 ADM公司、日本协合发酵工业公司等。这几大公司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 90%左右。其中,日本味之素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苏氨酸生产企业,多年来该公司生产的苏氨酸占据全球市场 60%以上的份额。味之素欧洲公司苏氨酸生产能力为 3.5 万吨,味之素 Heetland 公司生产能力为1 万吨。该公司计划在 2006 年将其苏氨酸总产能提高到 5 万吨。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味之素公司 2002 年在全球市场主动降低其苏氨酸产品的售价,每公斤降低了 1 美元,以进一步推动市场的销售。德国德固赛公司也是苏氨酸的生产大户,且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同时生产四大氨基酸产品(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企业。2002 年,该公司将其在斯洛伐克工厂的苏氨酸产能扩大到 1 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