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2_第1页
泌尿系统疾病2_第2页
泌尿系统疾病2_第3页
泌尿系统疾病2_第4页
泌尿系统疾病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教研室韩艳春(二)一、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肾盂 肾间质 肾小管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女性多见 男 :女 =1:9-10临床 发热 腰部酸痛 血尿 脓尿 膀胱刺激症晚期 高血压 肾功不全 尿毒症n n (一)急性肾盂肾炎n ( acute pyelonephritis)n 肾盂、肾间质、肾小管 化脓性炎症n 病因和发病机制:n 病因: 革兰氏阴性菌常见, 大肠杆菌占 60-80%n 感染途径:n 1.血源性(下行性)感染:n 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n 血 肾 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 Cap 引起化脓性炎n 多为金葡菌引起、双肾受累n 2.上行性感染: 主要感染途径n 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n 输尿管或周围淋巴管 肾盂、肾盏和肾间质、肾小管泌尿系统防御体系尿液清洗冲刷作用;膀胱粘膜产生局部抗体 (分泌型 IgA)膀胱壁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作用输尿管斜行进入膀胱壁阻止尿液逆流上行性感染过程1.细菌在后尿道内(或女性阴道口)生长3.细菌从膀胱进入输尿管和肾盂4、肾内返流尿道粘膜损伤 (如插导尿管等);女性尿道短、缺乏前列腺分泌液的抗菌作用及激素水平变化等易发病前列腺肥大、肿瘤或结石等使 尿路梗阻 时,膀胱不能排空,细菌得以残留并繁殖 引起膀胱炎。主要原因是 膀胱输尿管返流2.细菌在膀胱内感染输尿管插入膀胱的部分变短肾内返流n 病理变化:G: 单侧或双侧 肾脏体积增大 充血表面 散在黄白色小脓肿;周围有紫红色充血带切面 髓质有黄色条纹向皮质内延伸,可融合形成脓肿肾盂 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性渗出物或积脓LM:灶状 的间质性 化脓性炎 或脓肿形成和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盂肾炎white cell castn 上行感染: 首先累及肾盂 肾小管及间质,形成 n 大小不等脓肿及肾小管坏死,肾小球一般n 很少受累。n 血源感染: 首先累及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间质,n 形成多发散在脓肿,以后蔓延至肾小管、n 肾盂。n 后期: 慢性炎细胞 ,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n 肾盂肾盏变形 慢性肾盂肾炎。n 合并症:n 1.坏死性乳头炎 ( 肾乳头坏死 )n 2.肾盂积脓 :高位尿路阻塞n 3.肾周围脓肿: 肾内脓肿穿破肾包膜见于糖尿病或严重尿路阻塞病例G 肾锥体乳头侧 2/3区域出现 灰白灰黄色坏死灶LM 凝固性坏死,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n 临床病理联系:n 急性感染症状:发热 寒战 白细胞增多n 泌尿系统症状:腰部酸痛 肾区叩痛n 脓尿 菌尿 蛋白尿 管型尿 血尿 n 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n 病变灶状分布 肾小球较少受累 无高血压 氮质血症 预后: 良好 症状典型 确诊短期内治愈 若尿路阻塞 伴糖尿病 /免疫障碍 则病情重或转为慢性 肾乳头坏死可引起急性肾衰竭二 慢性肾盂肾炎n 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和疤痕形成 发生机制:慢性阻塞性肾盂肾炎 尿路阻塞使感染反复发作慢性返流性肾盂肾炎(返流性肾病) -更常见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或肾内返流的病人常反复发生感染单侧/双侧双侧不对称缩小大的不规则疤痕“土豆肾”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变形肾盂黏膜粗糙n LM n 病变分布不规则 呈片状或灶状n 间质纤维化 淋巴 /浆 /巨噬细胞浸润n 肾小管萎缩消失 部分扩张 腔内充满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 甲状腺滤泡样结构n 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和硬化n 肾球囊周围纤维化 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n 其余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n 急性发作时 大量中性粒细胞,小脓肿形成甲状腺滤泡状结构慢性肾盂肾炎( Masson染色)临床病理联系:1)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或急性肾盂肾炎症状的间隔性发作2) 多尿、夜尿:肾小管严重受损 尿浓缩功能下降而致3)低钾、低钠和代谢性酸中毒4) 高血压: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化 肾缺血 肾素分泌增加而致5)氮质血症、尿毒症:晚期肾组织严重破坏而致结局:及时治疗 病情可控制病情严重 尿毒症高血压 心衰 死亡出现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伴严重蛋白尿,预后差。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一 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肾癌*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 80-85%);*发生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发于 40岁以后,男 :女 =2 3:1n 病因发病机制n 相关因素:n 化学性致癌物质n 烟草: 吸烟者肾细胞癌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两倍n 肥胖 高血压 石棉 石油产物 重金属等n 遗传因素和基因改变1.Von Hippel-Lindau( VHL) 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病变为小脑和视网膜的血管母 C瘤。 35%-60%VHL病人发生双侧多灶性肾透明细胞癌。2.遗传性(家族性)透明细胞癌:VHL及相关基因发生改变,仅肾脏病变。3.遗传性乳头状癌: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双侧的乳头状肾癌。 n 分类和病理变化:G:上下两极多见 上极尤为多见透明细胞癌:单侧 圆形 3-15cm切面 肿瘤常有出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