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蔡卫东为什么要学心电图? q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q 临床应用广泛q 简便易行,花费少 什么是心电图呢?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表面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给予适当的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学问。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 q 心肌梗死q 心肌缺血q 心律失常q 房室肥大q 某些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的局限性q 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q 不能为临床提供病源诊断。q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无平行关系。q 对阵发性心律失常不易捕捉。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一、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q 静息电位(跨膜电位)q 心肌的除极与复极q 电偶学说 q 容积导电 q 心电向量q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 ECG)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脏激动的顺序:0.01秒 :激动从室间隔左侧上 1/3与中 1/3交界处开始除极 ,自左向右产生一个 右前下(或上 )的瞬间综合向量。0.02秒:激动使室间隔右侧,左、右心室尖部除极,由于左侧肌厚,因此产生的心向量也大,形成一个较大的 左前下的瞬间综合向量。0.04秒:左、右心室除极,由于左室壁很厚,便形成一个很大的 向左下稍后的瞬间综合向量。0.06秒:右室及左室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完毕,仅存左室基底部除极,则形成一个 较小的向左后上的瞬间综合向量。将各顶端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环形轨迹。这种由一个心动周期中循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的顶端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环形轨迹, 称心 电 向量 环 。 心电向量环在额面、横面、和侧面上的投影就叫心电向量图。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一个立体向量环,经过两次投影,第一次投影把立体向量图投影在额面、平面上,成为平面向量图,这便是目前心电向量图学中习用的平面向量图学;再把额平面向量图以平行光线自不同角度投影在某移动着的心电图纸上(速度为 25mm/s) 就是为肢体导联心电图;把横面向量图也以平行光线自不同角度投影在移动着的心电图纸上,就形成了心前导联心电图。二、 电极与导联 v 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 矢状面 情况双极 肢体导联: 加压 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v 胸前导联系统 反映心脏 水平面 情况包括: V1、 V2、 V3、 V4、 V5、 V6肢体导联系统 反映 矢状面 情况胸前导联 反映 水平面 情况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肢体导联的连接肢体导联包括: 、 、 、 avR、 avL、 avF在心电图机上用四个夹子来连接红夹子:右上肢黄夹子:左上肢绿夹子:左下肢黑夹子:右下肢胸前导联的连接导联 位置V1 胸骨右 缘 4肋 间 隙V2 胸骨左 缘 4肋 间 隙V3 V2与 V4的中点V4 左 锁 骨中 线 与 5肋 间 隙交点V5 V4水平与腋前 线 交点V6 V4水平与腋中 线 交点选用导联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测量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一个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以下成分四个波群: P、 QRS、 T 、 U两 个 段: P-R段和 ST-T段两个间期: P-R和 Q-T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v 记录纸上的横坐标代表时间:因一般采用 25mm/秒的走纸速度,所以每小格的时间是 0.04秒 。v 记录纸上的纵坐标代表电压:定标是 10mm为 1mv, 所以每小格电压是 0.1mv。v 电压和走纸速度可以根需要缩小或扩大。 二、心率的计算:即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1、当心率规则时:公式法:心率( HR) =60/ P-P( R-R) 间期 单位为秒 心率( HR) =300/ P-P( R-R) 之间的大格数如 P-P间距为 0.8秒 心率 = 60/0.8 =75次 /分如 P-P间距为 1.0秒 心率 = 60/1.0 =60次 /分查表法 :据 P-P或 R-R间小格数立即查出每分钟心率数,免去了上述的麻烦。 目测法:如 P-P间距为两个大格则 心率( HR ) = 300/2 =150次 /分如 P-P间距为三个大格则心率( HR ) = 300/3 =100次 /分如 P-P间距为四个大格则心率( HR ) = 300/4 =75次 /分2、当心率绝对不规则时(如房颤) 心率( HR) =可数 6秒钟( 25个小格)内 R波的个数,再乘以 10得平均心率。三、各波振幅与时间的测量1、测量各波的振幅时: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至波形的底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P波的参考水平线以 P波起始部的水平线为准 QRS波、 J波、 ST段、 T波和 U波的参考水平线以 QRS波起始部水平线为准 2、测量各波的时间:应从波形起点的内缘至终点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