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课件.幻灯】_第1页
猝死【课件.幻灯】_第2页
猝死【课件.幻灯】_第3页
猝死【课件.幻灯】_第4页
猝死【课件.幻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猝死 定义 基本含义:是突然发生的死亡。(不包括非自然死亡,如外伤、中毒、自杀、过敏、手术、麻醉等)临床表现 主要是心搏骤停后造成血液循环立即停止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故临床上以神经和循环系统表现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厥,气道阻塞性鼾声,尖叫或呻吟、抽搐、尿失禁等。心搏骤停时的临床表现 1)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2)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脏停搏 5-10秒,引起晕厥,停搏 15-20秒,则意识丧失,或在一短暂抽搐后出现意识丧失,停搏 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 3)呼吸断续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4)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紫绀。心脏停搏 30-60秒出现瞳孔散大, 1-2分钟瞳孔固定,随之深浅发射消失。心搏和呼吸停止后出现静脉淤滞症状,皮肤苍白或紫绀,既之大、小便失禁,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猝死过程中的心电图改变 1)心室颤动 2)室性心动二尖瓣脱垂过速 3)尖端扭转型室速 4)心动过缓) 5)心电机械分离猝死的诱因 1)外在诱因 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寒冷等。 2)内在诱因 严重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心绞痛,严重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等。猝死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血脂异常 3)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 4)吸烟 5)肥胖 6)心电图异常包括室内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早和左心室肥厚伴 ST-T改变者。总结 猝死的病因复杂,一般以心脏性猝死为主,居半数以上,呼吸系统疾病 1/5,其次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婴幼儿猝死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老年人猝死以冠心病和脑卒中为主。 猝死是一种突发事件,缺乏特异性的前驱症状,也难于正确估计猝死的前驱症状,特别是那些于夜间睡眠发生猝死者,由于 2/3的病人死于院外,而且,各种病因的猝死最终表现为心搏骤停时的临床表现,给猝死病因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饿困难。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疾病 冠心病 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1)心脏性猝死者中 75% 有冠心病,特别是AMI, 其中 3/4有广泛多支血管病变。2)猝死好发于冬季,发生前可无任何征兆,甚至无冠心病病史,部分在猝死前数分钟或数日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并可有呼吸困难、心悸、疲乏感等,或有心绞痛加重;有些病人有室早或 AMI的症状。 3)部分病人在猝死前常有下列诱因: 1、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2、剧烈体力活动,尤其是在饱餐后或寒冷时; 3、分级运动试验时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4、有双束支传导阻滞或有 H-V间期延长。诊断要点 对疑有 冠心病的病人,除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主动脉瓣狭窄 临床特点:1)猝死常有剧烈体力活动诱发。2)猝死前常有主动脉瓣区典型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伴有震颤。3) 3/4的病人曾有心绞痛、心力衰竭或晕厥史, 5% 的病人死前可无任何症状。4)猝死主要由于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活动时无代偿性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左心室突然无能力对抗狭窄的主动脉瓣而中止射血,导致电机械分离现象。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临床特点:1)伴有心律失常的二尖瓣脱垂病人中猝死的发生率高达 1%-2% 。2)老年男性,有晕厥史, 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者易发生猝死。3)绝大数病人死于室速或室颤。4)猝死多发生于运动或年睡眠中。5) 猝死前有下列 1个以上的表现: 1、频发室早, T波异常或两者兼有; 2、收缩期或全收缩期杂音; 3、有猝死或二尖瓣脱垂的家族史。诊断要点超声 心动图检查有助于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1)猝死发生于冠状动脉或脑部细菌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2)猝死前一般有心瓣膜病和心脏杂音伴发热 1周以上,有体循环动脉栓塞现象。诊断要点超声心动图常可发现瓣膜上有赘生物或瓣膜穿孔,偶有瓣周脓肿,从而确立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临床特点:1)多见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心脏听诊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典型的有动态改变的收缩期杂音。3)猝死前心电图图示肥厚型心肌病的表现:异常 Q波、 ST段压低、 T波倒置和左心室高电压。4)导致猝死的原因有: 1、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或室速; 2、运动、兴奋或血压下降时,突然发生严重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急性下降,导致左心室充盈受限。5)猝死与心功能级别无关。6)左心室肥厚与室速发生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诊断要点可疑者应选择超声心动图检查。若不能确诊,可作核素、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确诊。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临床特点:分遗传性和获得性1)遗传性的特点: 1、发作诱因为运动、劳累、精神紧张、恐惧、兴奋、焦虑、恶梦等; 2、多有家族史; 3、部分病人平时校正的 Q-T间期无明显延长,但在运动等使心率加快后无 Q-TC间期的缩短,或室早的第一个窦性心律的 Q-TC间期延长。2)获得性的特点:常见于应用奎尼丁、胺碘酮等药物,电解质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诊断要点 测定 Q-T间期,如大于 0、 45秒即为此病。预激综合征临床特点:1、旁道不应期小于 250ms, 当发生心房颤动时经旁道前传引起快速心室率,诱发室颤 2、洋地黄类药物可缩短旁道不应期,加速心室反应。诊断要点特征性的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分离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