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5_第1页
肝炎病毒5_第2页
肝炎病毒5_第3页
肝炎病毒5_第4页
肝炎病毒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肝炎病毒主要区别名称 英文 缩 写 传 播途径 所致疾病甲型肝炎病毒 HAV 粪 -口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HBV 血,母 婴 垂直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 HCV 血 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 HDV 血 (与 HBV同 时 ) 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 HEV 粪 -口 戊型肝炎己型肝炎病毒 HFV 粪 -口 己型肝炎庚型肝炎病毒 HGV 血 庚型肝炎T T型肝炎病毒 TTV 粪 -口,血 非甲 -庚型肝炎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1、粪 -口: HAV、 HEV、 HFV( 流行性)2、输血、垂直: HBV、 HCV、 HDV、HGV、 TTV( 散发性)乙型肝炎病毒q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q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乙肝q乙肝病毒在 世界范围 内传播q乙肝病毒携带者约 12生物学形状形态与结构q大球形颗粒 :又称 Dane颗粒,是完整的 HBVq小球形颗粒 :是病毒组装后过剩的衣壳蛋白q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Dane颗粒形态颗粒形态(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HBsAgHBcAgHBV DNADNAP( 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HBV的小球形颗粒 主要存在形式HBV的管形颗粒 串联的小球形颗粒HBV的小球形颗粒HBV的管形颗粒 空心汤团乙肝病毒的 基因q短链:为正链,长度是长链的 50 100q长链:为负链,含 HBV全部遗传信息S区 :编码 HBsAg和前 S1抗原和前 S2抗原C区 :编码 HBcAg和 HBeAgP区 :编码 DNA 多聚酶X区 :编码 HBxAg(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 )乙肝病毒的 复制方式吸附、穿入肝细胞脱壳转译外衣壳蛋白转译内衣壳蛋白前基因组复制子代核酸组装释放HBV的抗原组成HBsAg:q以三种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qHBsAg亚型的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 ,并与种族有关q血清 HBsAg是感染 HBV的重要标志q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 -HBs是中和抗体 ,对机体有保护作用HBsAg:出现时间: HBV感染后 2 6个月(潜伏期)q持续时间:q急性自限性肝炎: 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 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乙 肝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 HBsAg 消失后其出现标志着 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抗 -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 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 HBV保护力不完全抗 -HBsHBcAgq存在于 Dane颗粒中q不易在血液中检出q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q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 IgG、 IgM)q血清抗 -HBcIgM的检出,表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抗 -HBc抗 HBc-IgM:是 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 HBc-IgG: 凡 “有过 ”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 6 18个月HBeAgq存在于 Dane颗粒中q游离存在于血液中q是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q产生抗 HBe,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q血清 HBeAg阳性者中, HBV DNA阳性率q为 92% 左右乙 肝抗 -HBe出现时间:随着 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 -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 -HBe阳性者中, 16.3% 30% 左右 HBV DNA仍阳性 可能与前 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干扰素疗效亦较差HBV其他生物学性状q培养 : 黑猩猩是 HBV最敏感的动物模型 细胞培养已获成功q抵抗力 :强 能耐受低温、紫外线、干燥和一般消毒剂100 1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 0.5过氧 乙酸等能使 HBV灭活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播方式二、致病机制三、免疫性四、所致疾病传播方式1、经血传播2、接触传播3、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 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乙 肝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垂直 传播是我国 HBV感染的主要模式乙 肝易感人群( 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 20 40岁高发病区: 4 8岁( 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 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 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 4)感染后对相同 HBsAg亚型的 HBV再感染有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致病机制 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病毒基因的整合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所致疾病急性肝炎爆发型肝炎慢性肝炎免疫性 抗 -HBs:一般于感染后 4 5月阳转,持续 6个月或数年,是 保护性抗体 抗 -HBc:一般于感染后 3 5周阳转,无保护作用, IgM可作为急性一干的诊断指标, IgG是 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抗 -HBe:一般在 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情开始恢复的征兆HBV诱导免疫应答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免疫保护作用抗 HBS和抗前 S对病毒的中和作用CTL对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作用 免疫损伤作用肝细胞损伤肝外损伤机体免疫状态与 HBV感染的转归 免疫功能正常隐性感染或急性乙肝,病毒被清除 免疫低下慢性乙肝 免疫过强暴发性肝炎 免疫耐受 HBV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