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记梅林社区薄秀珍事迹材料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每当夕阳快要落幕的时候,在孝庄广场上,每天都活跃着一支几百人的中老年秧歌队,他们身着鲜艳的秧歌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吸引很多居民驻足观看。看到这热闹的场景,看到那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我们不得不提到这只秧歌队的创始人薄秀珍老人。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今年 70 岁的薄秀珍,身姿从容、步态稳健,在她果敢坚毅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隐藏着永不消逝的故事。提起她创办秧歌队的情况她娓娓道来 ,那是在年轻的时候薄秀珍就非常喜欢扭秧歌、编小节目,利用自己在文体方面的特长,组织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编文艺节目来表演,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93 年的时候,薄秀珍阿姨就在夕阳红秧歌队带领大家扭了13 年的秧歌,当时薄秀珍阿姨还只是领舞,秧歌队也只有十几个人,而且设备非常简单,就这样后来参与的人多了她就有一种想法,想自己组织办一个秧歌队。刚开始办秧歌队可不容易呀,置办大鼓 、镲子、音响、功放机、扩音喇叭这些设备就需要很多钱,如果集资又担心扭秧歌的人大多数都是下岗职工,生活都非常困难 ,如果一个人出几百块钱相当于当时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她又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薄秀珍上火了,回家后老伴埋怨她说: 都多大年纪了还东跑西颠扯这个 .薄秀珍却认真的说: 我这辈子只有这点爱好,想让我们这些老姐妹、老哥们有一个共同爱好的活动,集体来长期锻炼身体,有一个好心情就行了,不行我也要坚持做下去 .老伴为她的坚持所打动真诚地说: 我们还有 1000 元积蓄如果不够咱在想办法。老伴的支持给了她坚持办下去的信心,于是薄秀珍通过跑政府、走单位拉赞助的办法走上了 化缘 办秧歌队的路, 化缘 是非常艰难的,有时到哪个单位领导不在还要坐在门前等,甚至等待多日也没个结果,嘴磨起泡了、腿跑直了也没要到一分钱 ,上了几天火后又开始跑单位拉赞助,有一次在去一个企业单位下楼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当时疼痛难忍,只能扶着墙一瘸一拐挪到家,到家后脚肿的象小馒头似的,老伴看到后一边给她抹药一边心疼的说: 咱们都 70 多岁的人了就别拼命了,现在咱们不缺吃、不少穿何必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呢 .薄秀珍认真的说: 我想办秧歌队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只是想让咱们这些到岁数人有一个像样的活动集体,我觉得身体还行把老哥们、老姐妹集中起来扭扭秧歌、唠唠家常组织成这样一个快乐的集体多好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薄秀珍跑过的这些单位 ,为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为公益活动而付出的艰辛所感动纷纷解囊帮助,这其中政府资助资金 1500 元、保康街道 1600 元还为秧歌队制作了横幅购置了镲子等用品、中国石油赞助 2000 元、文广局赞助2600 元、林业局赞助 1000 元、工会赞助 1500 元、旗妇联还为其购置了喇叭等设备。几年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凑齐了办秧歌队的资金,于 2006 年组建了自己的秧歌队 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 ,也是保康第一支大型秧歌队伍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薄秀珍作为社区秧歌队的队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教练员,在她的带领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为增加大家的活动兴趣,薄秀珍不断地想方设法变换活动内容和形式,有交际舞和秧歌,秧歌每天扭 1 个小时,交际舞每天扭 1个半小时。虽说只是支老年业余舞蹈队,但在各个方面还是要求的很严,薄秀珍通过协调到的资金置办了大鼓、镲子、音响 、功放机、扩音喇叭等设备,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自给自足,自行协调解决活动的阵地 、经费等问题。但是,仅靠一位靠五七工工资为生的老人来说,困难还是挺多的,平时修设备的费用也不少,这对于一个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 ,实属不易。 去年 7 月份薄秀珍阿姨自己通过跟广播局、本地电视台等各个单位方面多次沟通,争取到了本地电视台录制并表演的机会,他们已经把这项业余活动当成了现在的事业,为这个事业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即使面临再大困难也从未间断、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说: 如今生活好了,我们老了也要老的有所价值 ,就像老话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家这样在一起玩玩乐乐挺好的。 一番话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的淋漓尽致 ,大家都把在其它社区的好的项目学过来,然后一起切磋,再进行传授,使这个团体的项目名目繁多 ,形式多样。目前,她的秧歌队由初建时的 48 人 ,发展到现在具有 300 名成员的秧歌队伍,现在秧歌队建制齐全,有专业的鼓手、音响师、镲子手等。秧歌队每天领队的叫刘淑兰,打头的有王秀华 、丁秀华、向桂荣等六人 ,这些人分工明确,秧歌队秩序井然。秧歌队里还有专门联系各种活动的人员,争取为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就拿每天晚上在孝庄文广场组织活动来说,坚持一天容易,可每天都坚持如一,这种精神着实让我们佩服。晚上参加秧歌队的人员最大的队员有 84 岁高龄的老人,最小的 40 多岁。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去年,薄秀珍的老伴去世了,一颗唯一依靠的大树倒了。老伴在临终的时候说: 我走了,没能陪你共同走完这辈子对不起你呀,我走后你不要整天太难过,孤单寂寞的时候,勤到秧歌队锻炼,多和人接触唠唠家常,多和孩子们联系,我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你的身体也不好,东奔西跑的别累坏了,秧歌队要办下去 ,身体也要保养好哇 .薄秀珍因老伴去世后,身体一直不适,胆也整个做了摘除手术。医生三令五申不让她活动过多,可秧歌队作为梅林社区的招牌性文体队伍,队员们一下子没了主心骨,情绪都非常低落。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子女的反对毅然到了排练场。在现场,她用手比划着与队员们进行了排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如今, 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 的文体活动队吸收了镇内的许多老年人 ,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活动。大家反映,参加这支队伍不仅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激发了对生活的热情。回首这些年的活动,薄秀珍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她说: 下一步我还要外请老师,学形式多样的广场舞、太极扇、健身操的表演方法,学好后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为我们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取得名次,为保康争光 ,闲不住的薄秀珍不但为自己也为其他老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居民们都说她是给别人送去健康和快乐的带头人,是我们秧歌队的佘太君。文明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