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工作制度_第1页
防暑降温工作制度_第2页
防暑降温工作制度_第3页
防暑降温工作制度_第4页
防暑降温工作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暑降温工作制度篇一:夏季安全生产防暑降温管理制度夏季安全生产防暑降温管理制度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生产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各系统和采矿施工队。3、具体规定: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公司各系统分管领导为组长,全面负责所辖系统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各个部门(厂部)负责人、采矿施工队负责人为现场负责人,每个人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防暑降温工作的要求,要以对一线生产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35 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 ,连续 5 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 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生产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保证生产施工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茶水、绿豆水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生产施工的广大一线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生产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茶叶等。综合部负责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生产施工单位的空调、风扇、风机等防暑降温设备。 、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生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遮蔽、降温,确保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生产施工人员提供常用防暑药品。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生产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煤场、炸药库、氧气乙炔使用现场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4、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望各系统管理人员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作业人员高温中暑,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乌拉特前旗中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 年 6 月 1 日 篇二:防暑降温工作管理制度防暑降温安全管理制度 防暑降温是保障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有效措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即技术、保健和组织措施。 一、技术措施: 1、结合技术改革,遂步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改善工具设备,减少高温部件,产品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幅射对员工的影响。 2、合理安排热源。新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在合理布置热源方面,对于应用穿堂风的单跨或双跨厂房,应当把热源尽可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尽可能先通过员工操作地带,然后再通过热源排出。 3、对各种热源(如炉子和应用大量蒸汽的设备等)的发热表面的幅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人员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其外表面温度要求在 60以下。 4、对于温度很高的热源(如窑口)应尽量缩小其幅射面积。采用循环水箱或隔热炉门等。 5、凡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设备,一般可在表面包裹隔热材料。 6、为防止太阳幅射热传入室内,应在房屋周围绿化或喷水、屋顶搭凉棚、加隔热层等措施。 7、员工操作处的温度超过 40,例如地下有烟道通过时,可利用循环水管、地下喷水等。露天作业,地点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用树枝芦席等搭凉棚,以减少太阳幅射。 8、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采用侧窗式或开敞式窗。 9、除工艺过程的要求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车间,应装置全面机械通风。根据温度、幅射热、气流速度的情况,在局部工作地点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等局部送风装置。 10、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进行检修,并制定使用方法和管理制度。 二、保健措施: 1、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就业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炎热时期应组织有关医务人员深入车间工地,进行防治观察,对于曾患过中暑者及老年、体弱、孕妇应注意。如发现有轻度中暑症状,应立即送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 3、对高温作业、露天作业的员工,应给足够的符全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茶水、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 0。10。3%。有条件的单位可要求水温达到10左右。清凉饮料的供应量,可根据气温、幅射强度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轻体力劳动者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少于 23 升。中等或重体力劳动者不少于35 升。在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4、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供应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他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供给员工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对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夏季露天作业的员工,应使用宽边草帽和白色宽大的服装。 三、组织措施 1、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并适当安排工间休息时间。2、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员工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适当调整集体员工宿舍,将同一班次的员工调在一起,避免互相干扰影响睡眠。为保证员工充分休息,做到有劳有逸,避免(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加班加点。保证员工下班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 3、在暑季应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4、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幅射的影响,有良好的通风,室内温度一般以 30以下为宜。 5、结合除害灭病讲卫生,定期对高温作业员工进行防暑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 篇三:关于公司防暑降温的措施关于公司防暑降温的办法 各部门及车间: 进入盛夏季节,气温升高,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办法。 一、安全部门要深入车间,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二、安全部门及办公室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 1、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33 摄氏度,启动防暑措施:必须保证车间饮水供应充足。安排专人负责饮用水制冷,保证至少一日 3 次的冰水供应(但冰水不能过冰) 。 2、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35 摄氏度,启动高温防暑措施:车间作业采取换班轮休作业方式,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行政部除保证饮水供应充足外,另需安排煮制消暑类饮品,如绿豆水、酸梅汤、姜盐茶、西瓜等,并适时补充盐水饮品。 3、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37 摄氏度,启动持续高温防暑措施:车间作业采取换班轮休作业方式,员工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行政部除保证饮水供应充足,煮制消暑类饮品外,并适时补充盐水饮品。车间必备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中暑药品。 4、高温补贴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高温费规定执行。 三、采购部配合办公室落实防暑降温物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生产设备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防暑降温药品计划,及时采购并发放到车间各班组。 四、检查各车间防暑降温设备。生产设备部对已损坏的风扇、空调及需要新增的降温设备作出统计,报公司批准后组织采购或维修。保证车间防暑降温设备的正常运行。五、行政部积极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对宿舍区内的纱窗及排风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