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行业准入制度_第1页
铸造行业准入制度_第2页
铸造行业准入制度_第3页
铸造行业准入制度_第4页
铸造行业准入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铸造行业准入制度篇一: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中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第一条 制定中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引导我国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优质铸件,实现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第二条 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那些规模小且工艺落后、耗能大、污染严重、作业条件恶劣的铸造企业,遏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风电材料设备 第三条 在实施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合理经营规模;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铸造产业集群或铸造工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培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铸件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第四条 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应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在一类区内不能新建、扩建铸造厂,已有的铸造厂其污染物排放(含水、气和噪声等)指标应符合国家一类区有关标准的规定。在二类区和三类区,新建铸造厂和原有铸造厂的污染物(含水、气和噪声等)排放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一类区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三类区指特定的工业区。 第五条 鉴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在进行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准入制度时,应区别对待。 第六条 企业规模(产能) 1现有的砂型铸铁件(含离心铸铁管及其他离心铸造) 、铸钢件与有色铸件生产企业铸件年产能按所在地区(见表 1)和类别(一、二、三类)不同应不低于表 1 所列的吨位。 2采用砂型及离心铸造工艺之外的其他铸造工艺(包括压铸、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挤压铸造、熔模铸造、V 法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铸造企业规模不在以上限制之列,具体标准待此后另行公布。 3对于“专、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其企业规模的限制可以适当放宽。 “专、 特、精、新”的中小铸造企业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另行公布。第七条 铸造方法及工艺 1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粘土湿型砂铸造、树脂自硬砂铸造、水玻璃自硬砂铸造、V 法铸造、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重力、离心、压铸、低压等)等铸造工艺。 2逐步淘汰粘土砂干型等落后铸造工艺。 第八条 铸造装备(造型、制芯、熔炼、砂处理、清理等) 1必须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如电炉、冲天炉等金属熔炼设备,炉前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设备,并应配有相应有效的除尘设备与系统。提倡大批量生产铸铁件产品的企业根据铸件要求采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工艺,或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推荐采用大容量(熔化率10 t/h) 、长炉龄(一次开炉连续使用 4 周以上) 、富氧、外热送风冲天炉。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淘汰熔化率 2禁止新增容量 1t 以上无磁扼的铝壳电炉,原有无磁扼的感应电炉限 2 年内逐步淘汰。 3必须配有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设备,采用树脂砂、水玻璃砂工艺的企业须配备旧砂再生设备,有选择地采用机械化、半自动及自动造型生产线。 4必须配有匹配的消音和通风除尘设备。 第九条 铸件质量 1铸造企业须设有质量管理及监测部门,配有专职质量监测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2企业或所在的工业园区必须设有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实验室。铸件性能、关键原辅材料和型砂、铁液、铸型等中间产品必须进行检验,所生产的铸件和所用原辅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应标准的规定并有检测或验证报告。 3铸件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及铸件的内在质量(成分、金相组织、性能等)应符合产品图纸及相应标准的要求。 风电材料设备 4企业对员工应进行 ISO9001 标准培训,从建厂开始就纳入 ISO9001 管理体系的轨道,使铸件产品实现过程全面有效受控。 第十条 能源消耗 企业须根据 GB/T 15587-XX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企业的主要熔炼设备应满足以下能耗指标(见表 2表 5) 。 第十一条 废弃物排放与治理 1粉尘、烟尘和废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烟尘和其他废气的部位均应配置收集及净化装置,废气排放均应分别符合 GB 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XX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2废水排放应根据排放流向分别符合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838-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等。 3建立废砂、废渣处置申报制度,废砂、废渣处置须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按照 GB18599-XX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和处置。鼓励按地区或在固体废弃物量大的铸造企业建立铸造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机构。砂型铸造企业的旧砂必须进行再生利用。各种旧砂的回用率应达到:水玻璃砂60%,呋喃树脂自硬 砂90%,碱酚醛树脂自硬砂60%,粘土砂95%(用于粘土砂造型) 、粘土砂60(用于制芯) 。4生产过程的噪声对外排放应符合 GB12348-XX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新建项目的噪声排放必须达标后才能正式投产。 5建议企业进行 GB/T24001-XX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第十二条 职业健康、安全及劳动保护 1企业要制定详细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根据相关法规为职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为职工配备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要对在有害、有毒环境工作的职工定期进行体检。 2企业须有防止粉尘、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配备必要的治理设备和用具。工作场所须符合 GB8959-XX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1-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15577-XX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标准,操作者在粉尘、噪声超标的场所作业必须配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3提倡企业采用 GB/T28001-XX(或与之等效的OHSAS18001)标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第十三条 人员素质 1 应制定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意识、管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风电材料设备 2关键岗位(特殊工序、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理化检验)的人员要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中国铸造协会考察并指定若干个地方铸造协会负责对当地企业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进行考评。每年核定一次负责铸造行业准入制度工作的地方铸造协会名单,并将名单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第十五条 企业自愿申请参加“中国铸造行业准入考评” ,现有铸造企业的申请、考评周期为两年一次;新建、扩建和改建铸造企业随时申报,随时考评。 第十六条 中国铸造协会定期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符合“准入条件”的铸造企业情况,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铸造企业名单。 风电材料设备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铸造企业必须在正式生产前达到上述“准入条件” 。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新建、扩建的铸造企业进行立项审批、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等管理工作中要以“铸造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对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新建、扩建铸造企业,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发放营业执照,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手续。 第十八条 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现有铸造企业,可以根据本“条件”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限内,不能享受优惠政策,不能申报任何优惠项目。 第十九条 本“准入条件”将根据我国铸造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加以修改。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文件精神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铸造产业发展、高于此条件的地方性“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 第二十条 本“准入条件”的解释权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篇二: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告 XX 年第 26 号 为加强行业管理,促进铸造行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推进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更好地为装备制造业服务,我部制定了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现予以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 XX 年 5 月 10 日 附件: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为引导铸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推进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建设条件和布局 (一)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盛自治区、直辖市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一类区)的铸造企业不予认定;在二类区和三类区(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新(扩)建铸造企业和原有铸造企业的各类污染物(大气、水、厂界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保标准的规定。 (三)新(扩)建铸造企业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估” ,并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 二、生产工艺 (一)企业应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铸造工艺。 (二)不得采用粘土砂干型/芯、油砂制芯、七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 三、生产装备(一)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和精炼设备,如冲天炉、中频感应电炉、电弧炉、精炼炉(AOD、VOD、LF 炉等)、电阻炉、燃气炉等。炉前应配置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装备,并配有相应有效的通风除尘、除烟设备与系统。 (二)铸造用高炉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三)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等设备。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应配备旧砂处理设备。各种旧砂的回用率应达到:水玻璃砂(再生)60%,呋喃树脂自硬砂(再生)90%,碱酚醛树脂自硬砂(再生)70%,粘土砂95%。 (四)企业或所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应具备与其产能和质量保证相匹配的试验室和必要的检测设备。 (五)落砂及清理工序应配备相匹配的隔音降噪和通风除尘设备。 (六)现有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 3 吨/小时,不得采用无芯工频感应电炉、吨及以上无磁扼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铸造用燃油加热炉;新(扩)建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 5 吨/小时,不得采用铸造用燃油加热炉。 四、 企业规模(产能/产值) (一)现有生产铸铁件、铸钢件、铝合金铸件、铜合金铸件、离心球墨铸铁管、离心灰铸铁管的铸造企业,其铸件年生产能力按其所在地区和铸件材质(见表 1)应不低于(表 1 所列)要求的吨位或产值。 (二)除铝合金、铜合金外其他有色铸件表 1 中所列铸件材质“其他(有色)”,其铸件年生产能力不低于(表1 所列)要求产值。 (三)二类区、三类区新(扩)建铸造企业,其年度生产能力按其所在地区及铸件材质和工艺不同应不低于(表 1所列)要求的吨位或产值。 五、产品质量 (一)铸造企业应按照 GB/T19001-XX 标准(或ISO/TS16949 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有独立质量管理及监测部门,配有专职质量监测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铸件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及铸件的内在质量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技术要求。 六、能源消耗 (一)企业应根据 GB/T 15587-XX 建立能源管理系统。(二)新建或改扩建铸造项目需要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 (三)企业的主要熔炼设备应满足要求能耗指标(见表2表 6)。 (四)企业吨铸铁的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铸钢的综合能耗吨标准煤。 七、环境保护 (一)粉尘、烟尘和废气 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烟尘和其他废气的部位均应配置大气污染物收集及净化装置,废气排放应符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XX)及所在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排放量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二)废水 根据排放流向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所在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物 企业废砂、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应按照 GB18599-XX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XX)贮存和处置,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要求。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法规,设置规范的分类收集容器(罐、场)进行分类收集,并交给有资质处置相关危险废物的机构实施无害化处置。 (四)噪声 完善噪声防治措施,厂界噪声应符合 GB12348-XX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 (五)环境管理 企业应依据 GB/T24001-XX 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六)清洁生产 支持和鼓励现有铸造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依法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八、职业健康安全及劳动保护 (一)企业应制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有效运行。 (二)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并配发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防尘、护耳等防护器具)。应对从事有害工种的员工定期进行体检,被检率达100%。 (三)企业应按照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8959-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XX)等有关标准的要求,配备防止粉尘、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配备必要的治理设备。 (四)企业应依据 GB/T28001-XX 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九、人员素质 (一)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理化检验及无损探伤等特殊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经相应的资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 100%。 (二)企业应制定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管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培训率达 98%以上。 十、监督管理 (一)铸造企业可以按照本准入条件的规定申请准入认定,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主管部门按照本准入条件,组织对申请准入认定的铸造企业进行审核;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组织抽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铸造企业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 (二)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地申报准入认定的铸造企业进行初审,并对已公告准入的铸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三)准入企业公告管理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制定。 十一、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所有铸造企业(含车间)。 篇三: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为引导铸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推进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建设条件和布局 (一)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一类区)的铸造企业不予认定;在二类区和三类区(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新(扩)建铸造企业和原有铸造企业的各类污染物(大气、水、厂界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保标准的规定。 (三)新(扩)建铸造企业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估” ,并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 二、生产工艺 (一)企业应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铸造工艺。(二)不得采用粘土砂干型/芯、油砂制芯、七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 三、生产装备 (一)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和精炼设备,如冲天炉、中频感应电炉、电弧炉、精炼炉(AOD、VOD、LF 炉等) 、电阻炉、燃气炉等。炉前应配置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装备,并配有相应有效的通风除尘、除烟设备与系统。 (二)铸造用高炉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三)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等设备。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应配备旧砂处理设备。各种旧砂的回用率应达到:水玻璃砂(再生)60%,呋喃树脂自硬砂(再生)90%,碱酚醛树脂自硬砂(再生)70%,粘土砂95%。 (四)企业或所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应具备与其产能和质量保证相匹配的试验室和必要的检测设备。 (五)落砂及清理工序应配备相匹配的隔音降噪和通风除尘设备。 (六)现有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 3 吨/小时, 不得采用无芯工频感应电炉、吨及以上无磁扼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铸造用燃油加热炉;新(扩)建铸造企业冲天炉的熔化率应大于 5 吨/小时,不得采用铸造用燃油加热炉。四、 企业规模(产能/产值) (一)现有生产铸铁件、铸钢件、铝合金铸件、铜合金铸件、离心球墨铸铁管、离心灰铸铁管的铸造企业,其铸件年生产能力按其所在地区和铸件材质(见表 1)应不低于(表 1 所列)要求的吨位或产值。 (二)除铝合金、铜合金外其他有色铸件表 1 中所列铸件材质“其他(有色) ”,其铸件年生产能力不低于(表 1 所列)要求产值。 (三)二类区、三类区新(扩)建铸造企业,其年度生产能力按其所在地区及铸件材质和工艺不同应不低于(表 1 所列)要求的吨位或产值。 五、产品质量 (一)铸造企业应(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铸造行业准入制度)按照 GB/T19001-XX 标准(或 ISO/TS16949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有独立质量管理及监测部门,配有专职质量监测人员,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铸件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及铸件的内在质量(成分、金相组织、性能等)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技术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