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细胞dna复制ppt课件_第1页
原核细胞dna复制ppt课件_第2页
原核细胞dna复制ppt课件_第3页
原核细胞dna复制ppt课件_第4页
原核细胞dna复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核细胞 DNA复制及其应用真核细胞 DNA复制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真核细胞复制过程与原核细胞基本相同但有以下不同1.真核细胞 DNA有多个复制原点2.真核细胞中的 DNA聚合酶 和 是主要复制酶3.真核细胞染色体为线性,末端具端粒结构4.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复制涉及核小体结构。真核细胞中的 DNA聚合酶DNA聚合 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 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复制:合成后随链DNA复制:合成先导链DNA修复线 粒体DNA的复制参与 DNA的修 补 合成线性 DNA末端复制过程 3端的延伸 3端回折成环3端的延伸:嗜热四膜虫端粒 G 链上带有一个 13 个碱基的悬突。( 1)端粒酶识别端粒底物末端的 TTGGGG 重复序列, 并与端粒酶 RNA上的5 -CAACCCCAA-3 模板序列配对 ; ( 2 )合成 TTG 序列 ;( 3)端粒酶移位使末端的TTGGGGTTG 重新与模板序列配对 ; ( 4)继续延伸端粒 , 复制模板序列完 TTGGGGTTG 序列的合成。 四膜虫染色体 DNA复制时 , 5端引物切除后 , 由于端粒 DNA 有一段约 50 个拷贝的 5-TTGGGG-3寡核苷酸链 , 它突出的 3端可回折成环,其 3- OH 就像引物的 3端能引起互补 5-CCCCAA-3寡核苷酸的合成而使 5端空缺填补 , 并由连结酶将缺口连上 , 当内切酶将拐弯处一些未成对的核苷酸切除后 , 便可形成两个完整的 DNA 分子 .3端回折成环: 3端再回折后,两个 DNA 分子间可形成正方形平面排列的 G-四联体 , 中间配位结合一个一价金属离子。端粒 DNA序列富含 G。每个四联体含 4个鸟嘌呤彼此通过氢键形成平面结构。每个鸟嘌呤来自连续的 TTAGGG重复单位中的相应位点。一系列四联体可按这种方式堆叠成螺旋状。G-四联体结构:四联体结构: 成环后 3端的 3- OH 就像引物的 3端能引起互补 5-CCCCAA-3寡核苷酸的合成而使5端空缺填补 , 并由连结酶将缺口连上 , 当内切酶将拐弯处一些未成对的核苷酸切除后 , 便可形成两个完整的 DNA 分子 . 端粒能保护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端粒酶合成端粒 DNA,催化端粒延伸 , 保证染色体复制完整 。抗恶性肿瘤药物 烷化剂 烷化剂( alkylating agents)又称烃化剂,是一类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细胞中 DNA或蛋白质中的氨基、颈基、羟基和磷酸基等起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作用,使 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核碱酸对错码,造成 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重者可致细胞死亡。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endoxan,cytoxan,CTX)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 药理作用 】 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 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 aldophosphamide) ,它在肿瘤细胞内,分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 phosphamide mustard) ,才与 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环磷酰胺抗瘤谱较广,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 、卵巢癌、 乳腺癌 等也有效。 【 体内过程 】 口服吸收良好, 1小时后血中药物达峰浓度, 17% 31%的药物以原形由粪排出。 30%以活性型由尿排出,对肾和膀胱有刺激性。静脉注射 6 8mg/kg后,血浆 t1/2约为 6.5小时。在肝及肝癌组织中分布较多。【 不良反应 】 环磷酰胺可口服或注射;呕吐、恶心反应较轻,静脉注射大剂量时仍多见;脱发发生率较其他烷化剂为高约 30% 60%,多发生于服药 3 4周后;抑制骨髓,对粒细胞的影响更明显;对膀胱粘膜刺激可致血尿、蛋白尿;偶可影响肝功能,导致黄疸;还致凝血酶原减少;久用可致闭经或精子减少。参考文献: White L K, Wright W E, Shay J W. Telomerase inhibitors J . Trend Biotech, 2001, 19( 3) : 114 120. Van Steensel B, Smogorzewska A, De lang T. TRF2 protects human telomeres from end to end fusions J . Cell, 1998, 92( 3) : 401 413. Nakamura T M, Cech T R. Reversing time: origin of telomerase J . Cell, 1998, 93( 5) : 587 590. Shore D. Telomeric chromatin: replicating and wrapping up chromosome end J . Curr Opinion Genet Der, 2001, 11( 2) : 189 198. Yu GL, Bradley JD, Attard i LD, et a.l Invivo alteration of te-lomere sequences and senescence caused by muta ted Tetra-hymena te lom erase RNAs. Nature, 1990, 344% 126 132. Griffith JD, Com eau L, Rosen field S, et a.l Mammalian telo-meres end in a large duplex loop. Cell 1999, 97% 503 514. Walne AJ, Dokal L.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y skeratosis congenita. Br J H aem ato ,l 2009, 145% 164-172. Ca lado RT, Young NS. Te lom ere m a intenance and hum anbone m arrow fa ilure. B lood, 2008, 111% 4446 4455. A rm an iosM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