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_第1页
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_第2页
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_第3页
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_第4页
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篇一:避雷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 避雷器技术规范 DL/T 6131997 Specifica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import AC gapless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7-05-19 批准 1997-10-01 实施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 1991 年电力部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提出的任务制订的(后补列为 95DB 08795 计划)。本规范是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条件,按国际标准IEC 994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有关国家标准制订的。由于国家标准 GB 1103289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 IEC 994 标准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避雷器的规定有所不同,增加了制订本规范的难度。在本规范的制订中尽量总结我国进口与国产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使用与生产经验,体现其先进性与实用性,为引进产品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舒廉甫、梁毓锦、李启盛、陈慈萱、刘先进。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要求,并按本规范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设备验收。 本规范适用于 3kV500kV 交流电网进口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谈判,并给出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一般情况下的推荐值,个别地区的特殊使用条件应由订货单位向外商及制造部门提出,本规范不作规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693 标准电压 GB 83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89 电工名词术语 避雷器 GB/T 5582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 1103289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IEC 71(93) 绝缘配合 IEC 994(91)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 名词术语、符号定义 名词术语、符号定义与所引用的标准一致。 4 使用条件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与电力系统标称电压相适应的系统最高工作电压见表1。 表 1 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系统额定频率 50Hz。 海拔高度不超过 1000m。 环境温度 最高温度 不高于 40; 最低温度 不低于-40;最大日温差 不大于 25。 最高相对湿度 25下为90%。 最大风速 不大于 35m/s。 覆冰厚度 10mm 和 20mm。 日照能量 在风速/s 下为/cm 2。避雷器运行在该日照下,瓷套表面的温度一般不超过60。 污秽等级 根据避雷器安装地区的污秽情况选用避雷器外绝缘污秽等级。发电厂、变电所电力设备污秽等级分为 4 级,见表 2。 表 2 发电厂、变电所电力设备污秽分级标准 耐地震能力 地震烈度 9 度地区: 地面水平加速度 ; 地面垂直加速度 。 地震烈度 8 度地区: 地面水平加速度 ; 地面垂直加速度 。 地震烈度 7 度地区: 地面水平加速度 ; 地面垂直加速度 。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 超出上述使用条件,订货单位应向外商明确提出相应的要求。 5 技术要求 避雷器额定电压 按 IEC 标准规定,避雷器在注入标准规定的能量后,必须能耐受相当于额定电压数值的暂时过电压至少 10s。 避雷器额定电压选择。避雷器额定电压可按(下)式选择 UrkUt (1) 式中:Ur避雷器额定电压,kV; k切除短路故障时间系数,10s 及以内切除故障k=,10s 以上切除故障 k=; Ut暂时过电压,kV。 在选择避雷器额定电压时,仅考虑单相接地、甩负荷和长线电容效应引起的暂时过电压,可按表 3 选取。 保护发电机避雷器额定电压按倍发电机额定电压选择。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见表 4。 保护发电机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见表 5。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额定电压选择。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的雷电保护因数(见条)不得小于,宜尽量选择额定电压值较高的避雷器。一般用于直接接地系统时,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相电压。非直接接地系统可按 10s 以上切除故障的线端避雷器额定电压选取。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见表 6。 表 6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 避雷器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对同一系列避雷器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Uc 应与避雷器额定电压 Ur 近似成正比选用,一般情况下 Uc且不得低于以下规定值: 直接接地系统 非直接接地系统 10s 及以内切除故障时 10s 以上切除故障时 UcUm(35kV66kV) Uc(3kV10kV) 保护发电机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不得小于发电机额定电压值。 避雷器分类 按标称放电电流分为 20、10、5、 、五类,见表 7。保护水平 雷电冲击保护水平 标称放电电流(8/20s)下的残压值为避雷器的雷电冲击保护水平。陡波标称放电电流(1/5s)下的残压值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值之比不得大于。 雷电保护因数 电气设备全波冲击绝缘水平与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之比值为避雷器的雷电保护因数,该因数不得小于。 操作冲击保护水平 操作冲击电流(30/60s)下的残压值为避雷器的操作冲击保护水平,其操作电流值见表 8。 操作保护因数 电气设备操作冲击绝缘水平与操作冲击保护水平之比值为避雷器的操作保护因数,该因数不得小于。 避雷器吸收操作过电压能量的估算 避雷器吸收操作过电压的能量可按(下)式估算 (2) 式中:W避雷器吸收能量,kJ; Ures避雷器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kV; 篇二:避雷针安装要求室外避雷针的安装要求 变电所高压集中补偿:将高压并联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变电所 的 10kV 母线上,用以补偿主变的空载无功损耗,并适当考虑线路漏补的无功功 率 2 线路补偿:电容器分散安装在 10kV 配电线路上,以补偿线路的无功功率 3 随器补偿:将电容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用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无 功功率和漏磁无功功率 4 低压集中补偿:将电容器安装在低压母线上,利用自动 空气开关进行自动投切,以补偿低压配电线路和所带电气设备的的无功损耗 5 随机补偿:将电容器安装在电动机旁,补偿电动机消耗的无功功率。配电网调压措施: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配电网调压措施 改变无功功率分布:1 并联电容器补偿可以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减少线路 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无功传输,从而减少线路电压损耗及线损,实现调压的目的。2 并联电抗器补偿对于配电网 功率因数超前的线路及电缆线路, 在轻负荷下可能会引起线路末端电压升高, 并联电抗器可 在轻载时吸收多余无功,保持线路电压质量。3 静止补偿器补偿对于负荷变化剧烈、波动较 大及冲击负荷, 常常由于负荷的变化引起电压的大幅波动, 并联电容器及并联电抗器不及时 迅速的调整压,通常采用静止补偿器补偿。改变电压分接头调压 改变电压分接头调压:在无功充足的系统,采用 改变电压分接头调压 变压器抽头是非常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变压器按调压方式可分为有载调压和无载调压。 室外电容器安装要求: 应将小面朝 室外电容器安装要求 安装于室外的避雷针应安装在无污染的场所,避雷针向太阳经常照射的方向,以减少阳光照射的影响;其底部支架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 ,带电导体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对 500V 以上者不小于 , 500V 以下者不小于 3m,并应设置 高的网状遮栏。单台电容器与母线 单台电容器与母线 的连接:应采用软线,不得采用硬母线连接,以防止装配应力或电动力损坏瓷套 及引线杆,破坏密封 单台电容器熔丝额定电流原则: 单台电容器熔丝额定电流原则: I R = ( ) I n (In 为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 原则 电容器退出运行: 电容器退出运行:1 电容器喷油、爆破或起火 2 套管放电闪络 3 接头严重过热或 熔化 4 电容器内部有异常响声中压开关站: 中压开关站: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 伸, 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受限的问题, 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 作用。 配电室: 、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 配电室: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 电装置,带有低压负荷的户内配电场所。 环网单元: 环网单元:也称环网柜或开闭器,用于中压电缆线路分段、联络及分接负荷。按场所可分为 户内和户外式环网单元;按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间隔式。 篇三:高压线距民居建筑的安全距离是多少?关于高压线距民居建筑的安全距离,中国没有明确的距离规定,但是有一个相关的可以换算的标准:民居建筑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100 微特斯拉,就满足建设标准。 经过测算: 1kV 以下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 4 米; 1-10kV 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 6 米; 35-110kV 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 8 米; 154-220kV 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 10 米; 350-500kV 高沿线的安全距离为 15 米。 以上是从电磁辐射角度考虑的。 若从电力安全角度考虑,并考虑大风引起高压线产生风偏,根据电子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1kV 以下:米; 1kV-10kV:米, 35kV:米, 66kV-110kV:米, 154kV-220kV:米, 330kV:米, 500kV:米。 综上所述,对于楼主关注的 50 万伏高压线距离民房的安全距离,若从电力安全角度考虑,不得小于米;若从电磁辐射角度考虑,不得低于 15 米。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都从有利于自己的电力安全角度考虑。 一、防雷的技术措施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雷电大致可分为片状、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片状雷电是在云间发生,对人们影响不大;线状雷电就是比较常见的闪电落雷现象;球状雷则是一种特殊雷电现象,简称“球雷” 。 “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米,存在的时间一般为35 s。球雷通常是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还会通过缝隙进入室内。 “球雷”碰到建筑物便可发生爆炸,并往往引起燃烧。 在线状雷中直接对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放电产生破坏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的雷电叫做直击雷;若是落雷处邻近物体因受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产生高电位引起放电,叫做感应雷;再一种是落雷时沿架空线和金属管道引起的高电位,称为雷电波。 1、雷电的危害及其火灾危险性 (1)电效应 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和线路,引起绝 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可熔化50200 mm3 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例如,某炼油厂一个容积为 1 500 m2 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式原油储罐,遭雷击后爆炸起火,罐顶全部爆毁(直径 48 m) ,内支撑大部倒塌,经济损失 26 万元。 (3)机械效应 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以上三种效应是直接雷击所造成的,这种直接雷击所产生的电、热、机械的破坏作用都很大。 (4)静电感应 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感应出大量的电荷。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生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立即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这种对地电压,称为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数万伏,可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仍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 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上(如露天堆垛物捆扎用的铁皮、铁丝等)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这时回路上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以及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堆场也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波侵入 雷击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 当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相距很近,它 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2、需做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 按照国家防雷规范,公共场所需要做防雷保护的建筑属于第一、二类民用建筑防雷保护对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主要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如大型会堂、国家的重要机关、展览馆、大型宾馆、大型体育馆、大型火车站、博物馆等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主要是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市场、影剧院,历史上雷害事故较多的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高度在 15m 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和构筑物。第一、二类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凡在工业建、构筑物中制造、使用或贮存大量爆炸物质,或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电火花作用下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或者有上述特征,但不致引起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或只当发生事故时才能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建筑物属于第一、二类防雷保护对象。除了第一、二类外,其余为第三类需要防雷保(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避雷针与高压电线距离规范)护的工业建、构筑物。 第一、二类工业建、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三类工业建、构筑物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3、防雷保护装置 (1)直击雷的防护 防直击雷的保护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 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的直接接受雷电的部分,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顶、金属构件等。避雷针是指使用最广的一种接闪器,它是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避雷网和避雷带宜用圆钢或扁钢制作;避雷线一般采用镀锌绞线。避雷网或避雷带应沿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引下线是接闪器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一般采用圆钢,或采用扁钢。第一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少于两根。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接地装置可采用垂直埋设的角钢、钢管、圆钢和水平埋设的扁钢、圆钢等。 避雷装置的作用就是当接闪器接受电流后,经过引下线将电流导人接地装置进而安全地进人大地,保证建筑物内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至于选择何种防雷措施,则应根据所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当地雷电活动情况进行比较确定。一般来说,避雷针主要作为露天变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保护;避雷线主要作为电力线路的保护;避雷网或避雷带主要作为建筑物的保护。 (2)感应雷击的防护防感应雷主要是对工业建、构筑物而采取的,因为这类建、构筑物中有很多的金属管道和构件等,雷击放电时,导体上会发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或电弧放电,易引燃爆炸物和爆炸性?昆合气体造成火灾。第一类工业建、构筑物为防静电感应要将其内部的所有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连接,并接在接地装置上。为防电磁感应,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件、电缆外皮等净距小于 100 mm 时,以及金属物的连接处,如管道法兰等,应每隔 2030m,用金属导线跨接后接地。接地装置可与电气接地装置共用。金属屋面应妥善接地;钢筋混凝土屋顶,其钢筋应成闭合回路并接地;非金属屋面,应在屋面上明装边长 610m 网格的避雷网并接地。每隔 1824 m 做一引下线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第二类工业建、构筑物内所有金属体(设备、管道、构件、钢窗等)都应接地。接地干线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3)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为防止直击雷或感应雷的高压冲击波沿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侵入建筑物内,应将架空引入线在人户处加装避雷器(管形或蝶阀型) ,并将电缆外皮、绝缘子铁脚等金属部分连在一起接地;对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建筑物进出处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立接地。 避雷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平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线路受雷击时,避雷器间隙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这时能够进入被保护设备的电压,仅为雷电波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所谓“残压” 。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则仍可正常运行。 (4)其他防雷措施 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的建、构筑物,为防雷电波沿低压架空线侵入,在入户处或接户杆上应将绝缘子铁脚接到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上,如无此装置时可增设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严禁在独立避雷针、避雷线支柱上悬挂低压架空线、广播线及通讯线等。 在建、构筑物上接近接闪器的固定照明、彩灯、信号的线路,应防雷电波侵入。一般线路宜穿钢管并装避雷器或留出空气间隙,在接近接闪器一端,还应将钢管和防雷装置相连。 为防雷电波沿室外天线侵入,可在天线进户处装设2mm 的放电间隙,并接地;或在进户处装接地刀闸,雷雨时将天线直接接地。 球雷较多的地区,应加装防球雷的措施。其做法是:雷雨时关闭门窗,并在门窗上安装金属纱网,且有良好接地;烟囱或通风管道上口及孔洞,可装设网眼不大于 4 cm2的金属网,并接到防雷系统上。二、防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