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合议制度篇一:合议制度基本功能评析合议制度基本功能评析 作者 :汤火箭 更新时间:XX-12-23 摘 要 合议制度在实现诉讼民主化、抑制司法专横、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判决的公正合理和公民才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独任制相比,合议制耗费的诉讼资源较多,司法效率较低;合议庭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容易降低,冒险倾向增强,可能影响审判质量。为克服合议制的负向功能,应逐步降低合议制度的运用范围,并注意挑选高素质、有责任感的合议成员,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机制,对不负责任者加以约束。 关键词合议;独任制;功能;民主 Abstract: collegiat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democratization of litigation, suppressing corruption, promoting the justice of judgment and improving the talent of people. However it has the problems of costing more litigation resources, low efficiency, degradation of memb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clination of adventurism, which could affect the quality of trial. To curb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collegiate system, we should reduce its application scope, select excellent members with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odify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to restrain those who abuse this system. Key words: collegiate system, function, democratic 考察法制史不难发现,自近代以来,司法审判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合议审判广泛适用于各国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成为一项基本的诉讼原则。目前大多数国家在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都确立了合议审判原则,对合议庭成员的选拔、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的审判活动、评议和表决规则等加以规定,构成了较完整的合议制度。 我国诉讼法明文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均应组成合议庭独立审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合议制的运作常偏离立法本意,出现了合议庭合而不议、合议庭受内外因素 干扰难以正常发挥功能等不少问题,合议制度面临挑战。我们认为,在理论上系统探究合议制度的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及功能完善等问题,对合议制度的顺利运作将有所裨益,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合议制度的正向功能 我们认为,合议制度特别是现代合议制度的广泛适用有赖于如下正向功能: 第一,合议制充分体现着司法民主,有利于吸收公民广泛参与司法决策,为诉讼的民主化创造了条件。 民主的含义不限于偶而的定期投票,作为一种社会管理体制,民主意味着人民有权经常参加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以享受主人的诸多感受。一个国家如果不注意扩大民主的范围,吸收群众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决策,则会强化人们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难以培养他们对集体问题的关注,无法培育对国家事务有更敏锐兴趣的公民。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自由民主制国家中出现的对政治事务的冷淡和麻木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被打破,其途径便是:使民主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即把民主的范围扩大到大多数人生活于其中的那些关键的制度中去。 在现实中,司法审判关涉到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每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原告或者被告,其生命、自由、财产可能被剥夺。司法审判制度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制度,因此应注意扩大民主的范围,吸收普通民众参加司法审判,让人民真正参与司法权的行使。而实行合议制度(特别是陪审和参审制) ,就可把普通公民本身,或至少一部分公民直接提升到权力者的地位,将领导和控制社会的权力直接置于人民之手。人民相信权力掌握于己,才会信赖权力的合法性并对其进行支持。所以,让民众参与审判,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构成合议制度长期存在和广泛适用的原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当今不少案件均采用职业法官组成的职业合议制度,而不选择陪审合议制度和参审合议制度。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职业合议制度并未体现司法民主。对此不敢苟同,我们认为,对民主不应作偏狭的理解。吸收民众直接参与审判的直接民主固然为司法的正当化与合理化存在奠定了相应基础,然而,通过间接民主产生的职业法官合议制也有其生存发展的合理支柱,其也具有明显的司法民主特征:首先,在许多国家,合议庭中的职业法官往往由选民选举或议会任命产生,其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赋予其 处理案件的司法权力并设置了相应机制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避免其专横与腐败,从而服务于人民。职业法官的产生和权力的运用,不外乎是民主的另一种形式间接民主的体现而已。其次,职业合议制度下由职业法官们共同审理案件,共同评议并平等表决,这本身就具备“多数人平等参与”和“彼此相互制衡”之民主特征。同时,由于职业法官们的职业共同体背景完全可能、事实上也造就了一个所谓的“解释共同体” 。这种解释共同体既有利于职业法官们无障碍的互相交流,同时也使法官们彼此间形成一种相互约束的局面,以规章制度或职业中固有的认识抑制个别人的恣意。 1第二,合议制度能起集思广益之效果,有利于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与独任制相比,合议制度可能产生从长远来说是公正而明智的判决。显然,这并不是说合议制度不会引发错判,合议庭在审判过程中同样可能而且经常犯严重错误。问题在于,判决完全由一个人决定而不是由多数人决定时,是否更有可能避免严重的错误。理想的判案法官专业知识全面而扎实、审判经验和阅历丰富、世故老练、洞若观火,能一人发现案件的是非曲直并做出公正判决常常为人们所向往。然而,正如密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这一切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无缥缈的理想,实际上?已变成最无意义、最危险的妄想” 。无需懂得太多的世故或学习太多的历史就可理解,要实现这样一种理想,想象中的法官就必须具有相当的能力与智慧,他简直是超人和神圣。实际情况是,有史以来,这种奇里玛斯式的法官实属少见。2 从长远来看,合议制度更可能产生明智的决策,这不仅仅是比较而言的优点。更要紧的是,这一论点表现了对合议制度这一集体决策机制能做出相对合理之判决的信心。由于多人参与审判,每一成员均可能据自己的经验剖析和挖掘案件,同一案件被多角度地加以审视,这有利全面分析案件,避免独任审判时可能出现的认识偏狭与片面。 或许有人主张合议庭成员在智力、能力和道德上的不均衡,他们的训练与经验也各不相同,因而怀疑合议庭对案件讨论的广度与深度、怀疑其集思广益的可行性。应当承认,这种怀疑不无道理,然而与独任制容易带来偏差、误解甚至错判的可能性相比较,合议制度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更何况合议庭成员多种多样的经验和阅历还会丰富审判的过程。多人参与审判更能集思广益,更能做出合理判决。 第三,合议制度有抑制司法专横、防止司法腐败的功能。 独任制下,法官垄断了案件的裁判权。虽然外在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对独任法官有着监督与制约,但独任制内部并不存在有效的监督。所以,即便法官不乏智慧,也可能因不能抗拒权力的压制或利益的引诱而导致司法腐败。相对而言,合议制度更能保障判决的公正性,防止腐败。因为合议庭中人人享有平等权力,即便有腐败,也并不意味其不公正的方案就一定能得到通过,而若想使合议庭整体腐败,支付的成本又会远远高于同样案件支付给独任法官的成本。因此,合议庭因其成员间的彼此相互制约和其腐败成本的高昂性而对司法腐败形成抑制。第四,合议制度有利于促进公民才智的发展。 吸收普通民众参加审判的陪审(参审)合议制度有利于人民和法官才智的发展。每个非职业的成员可同法官接触,学习运用法律的技术,并依靠律师的努力,法官的指点,甚至两造的责问,而使自己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 “美国人的政治常识和实践知识,主要是在长期运用民事陪审团制度当中获得的。 ” 同样,对于由职业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而言,法官们共同审理案件,相互间不断地辩驳与诘问,不仅能做出更合理的判决,长此以往还能使知识迅速增加,有利于技能的提高。 3 二、合议制度之负向功能 与独任制相比,合议制度存在如下负向功能: 第一,合议制度耗费的诉讼资源较多,司法效率较低。合议制度特别是陪审制度下,决定由谁、由几个人组成合议庭来进行审判需耗费时日和资源;合议庭若由专业法官和陪审员或陪审员组成,还需用非专业化的语言向他们阐明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以便他们能正确理解并形成公正裁断,这往往旷日费时;陪审员评议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他们难以象专业法官一样,迅速达成共识,不断地争论、辩驳、说服往往会延续判决的形成。由此,司法审判在程序上常常拖延,比独任审判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例如在美国,采用陪审团审判刑事案件时,从提交告发书或者公诉书到审判所需的时间比采用职业法官审判的时间长 20-30%。这些拉长的时间,多用于挑选、确定陪审团和法官对陪审团进行训示上。即使案件被提交审判后,陪审团审判的时间较短暂时,通常也要持续二天,而在法官审判时,大多历时一天或者不超过一天。与法官审判相比,其效率低了一倍左右。即便是职业合议制度,其效率虽然高于一般的陪审制,但与独4 任制相比,效率低下的特点也较明显。第二,合议制度下,合议庭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容易降低,从而可能影响审判质量。与独任法官需独自承担全部判决风险形成对照,合议庭做出的判决是由合议庭整体来承担风险的,从而使每一成员承担的风险减小。由于风险低,部分人员便可能产生懒惰心理不认真听取抗辩意见,合议时不认真思考也不踊跃发言,从而难以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实践中,有时陪审员的不负责任甚至发展到极端片面听取诉讼一方的意见和理由,并将后者的主张带到合议庭的评议之中,如果合议庭其他成员未有充分的理由对其加以说服,这种情形可能阻挠公正判决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审判质量。 第三,合议制度下,合议庭成员的冒险倾向增强。如前所述,与独任法官需独自承担全部判决风险相对照,由于合议庭整体承担风险,合议庭成员各人承担的风险便减小。这种共同承担方式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合议成员的责任感降低,判决失误,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现象;另一是合议庭成员冒风险的倾向增强。现实中,有关这种冒风险的案件判决并不罕见。例如一九八二年,在加拿大发生了一起杀夫案。在法官一再晓谕下,甚至被告律师的最后陈述也仅请求以普通杀人而非一级谋杀定罪,结果陪审团滥用裁判权,仍做出全体一致的无罪决定便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美国,对证据确凿,检察官和法官均认为应当定罪的案件,陪审团的最终裁决确往往出乎意料之外的案件也不罕见。当然,这种现象跟集体决策机制下容易产生的冒风险倾向密切相关。5 三、合议制度的功能完善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合议制度有众多正向功能,但自身亦存在一些负向功能,这些负向功能大多未为独任制所拥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合议制与独任制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因此司法审判只采用合议制或独任制之一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行不通。我们应该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对两者予以调整,使得合议制的正向功能充分发挥,负向功能则降低到最小程度。 现实中,不少国家司法制度的设计均注意根据合议制度运用中可能出现的负向功能,确定其相应适用范围和审判规则,以充分发挥其功用。 第一,鉴于现代各国诉讼资源紧缺和案件数量的急剧膨胀,而合议制度又具有效率低、消耗高的特点,因此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逐步降低了合议制度的运用范围。二战结束 篇二:试论中国古代的合议制度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合议制度,虽然它具有与现代合议制度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是对合议制度的现状进行研究,就不能不对合议制度的历史渊源进行系统的探讨,只有通晓历史,才能深刻理解现代合议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本文拟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合议制度形态加以论述,期望能对合议制度的合理建构具有些许的价值。 关键词:合议合议制度会审 合议制度是世界各国司法审判领域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这一制度的合理建构关系到司法公正与效率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实现。而对合议制度的现状进行研究就不能不对合议制度的历史渊源进行系统的探讨,只有通晓历史,才能深刻理解现代合议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本文拟对合议制度的现代含义略加阐释,同时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合议制度形态加以论述,期望能对合议制度的合理建构具有些许的价值。 一、合议及合议制度的现代含义 合议, 辞海的解释为:合,协商、共同;议,商量、讨论;合议,指多人共同商量讨论。 这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合议的理解。我们这里所说的合议是指存在于司法审判领域的合议制度,这一制度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现代司法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根据现代通行的观点,对合议制度可作如下大致界定:首先,合议制度要求多个司法主体(审判主体)参与案件审理;其次,合议制度强调合议成员应当集体商量、讨论案件的处理问题。 这是对合议制度的最基本要素的概括,它兼具集体决策和司法制度的主要特征。 根据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具有实质决定权,可以将合议制度划分为实质意义上的合议制度和形式意义上的合议制度两种类型。如果合议成员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具有实质决定权,则是实质意义上的合议制度;反之,合议成员虽然集体参与了案件的审理,但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并无实质决定权,则为形式意义上的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特别是现代合议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是多人参与。多人参与是指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为多人,他们共同参加对案件的审理。自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多人参与这一基本特征始终为合议制度所保持可以说,缺乏多人参与根本不能称之为“合议” 。在这一意义上,多人参与构成合议制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合议制度的首要特征。 二是平等参与。平等参与强调的是一种制度上的平等,含义是:合议庭成员在法律地位上平等,在诉讼过程中如法庭审理阶段、评议阶段和作出判决阶段享有同等的参与权利,它尤其反对合议庭某些成员在对案件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务上享有更大权力。具体而言,在审判阶段,平等参与体现为合议庭成员均有权参与审判;在评议阶段,平等参与体现为每一成员均有权阐述自己的主张及相关理由;在判决阶段,平等参与则体现为平等决定权。 三是共同决策。共同决策是指合议庭成员对权限范围内的事项集体作出决定,同时这种决策建立在合议庭成员平等的基础之上。 四是独立审判。合议庭独立审判是指合议庭成员根据证据、法律独立作出判断,它反对合议庭之外的任何主体对合议庭之影响甚至干预。一般而言,合议庭独立审判有三个基本要求:(1)合议庭外的其他任何主体不能违法介入司法程序干预其审理;(2)禁止外界因素的施压;(3)反对外界的妄加评论。 我们认为,要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合议制度,这四个基本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如果只具备第一项特征,则构成形式意义上的合议制度。 二、中国古代合议制度的形态 中国古代,一般案件,多采用一个法官坐堂问案的独任制,同时,在历史久远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也先后出现过形式不一的各种合议制度,对少数重大案件,采用像三司推事、朝审、秋审那样由若干法官会审的合议制。但是,诸如三司会审等各种形式的合议制度,以严格现代意义上的合议制度的概念来论,只能说是形式意义上的合议制度,它们仅仅具有多人参加案件审理这一形式特征,平等参与、共同决策、独立审判这些实质特征的缺乏,使中国古代的合议制度与现代所说的合议制度是有差别的。下面就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合议制度的各种形态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略加阐释。 西周的合议制度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合议制度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礼记?王制一书就记载:“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宥) ,然后制刑。 ” 周礼中也有记载:“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帅其属夹道而跸。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上面的“王命三公参听之”和“王会其期” ,即由周王会同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共断大案要案的制度,都是合议审判的原始形式,在这里,案件最终裁决权虽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审理由三公共同进行,表明西周时代已初具合议制度的影子。 虽然严格地说,西周还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合议制,但是合议制的雏形却已经在很多资料中得到了体现。金文中的“讯有司” ,周礼中的“三刺之法” ,都带有明显的合议色彩。 1、讯有司。讯有司,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一样,在判决之前要征询大臣们的意见, 琱生簋叫做“讯有司” 。讯,讯问。有司,泛指官吏。讯有司,即征求群臣对判决的意见。判例说明, “讯有司”作为一项诉讼程序,是有进步意义的,理论上是为了防止法官个人的独断, 但是,在宗法制社会里,当法律制度与宗教势力发生矛盾时,再进步的法律制度等于零,国法须唯宗法是从。2、三刺定案。根据周礼?秋官?司寇的记载,重大刑事案件判决之前,司法官必须征求有关官吏的意见,称作“三刺断狱”:“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 “三刺”之后,按照大家的意见,再决定对罪犯加重或减轻刑罚。三刺定罪虽不是以侦察确凿证据为出发点,但其已包含着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利于防止冤狱。 三刺的程序是否全面实施或杂有后人的理想,尚难断定,但在铜器铭文中确有“讯有司”即征求大臣意见的实例。 秦汉时期的合议制度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秦朝又是一个十分重视法治的朝代,奉行“以法治国”的方略,力图运用法律的权威,巩固中央集权。在汉朝的司法方面,基本是汉承秦制。 秦汉时期实行官员会审制度。 1、杂治。杂治,即会审。 说文通讯定声 “杂”字云:“凡狱讼多言杂治之,犹今言会审也” 。秦汉法律规定,在发生重大案件时,实行由廷尉会同丞相、御史中丞等共同审理的制度,时称“杂治” 。据汉书?王嘉传记载:汉武帝时,息夫躬、孙宠等上书告东平王云犯“谋弑上为逆罪” , “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名杂治东平王云狱” 。 汉代的“杂治”也每常称为“杂考” 、 “杂案” 、 “杂问” 这些称谓均可在古籍中找到例证。 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中有记载:“辞果服,遂逮更生系狱,下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 ”汉书?景十三王传:“积数岁,事发觉,汉遣丞相长史与江都杂案,索得兵器玺绶反具,有司请捕诛(刘)健。 ”汉书?朱博传:“(赵)玄辞服,有昭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 ” 杂治的采用,主要视罪犯的身份和案件的性质而定,它的适用范围有严格的限定。因此,实行杂治,表面看是汉代统治者标榜“慎刑”的表现,不过就其内容来看,完全是为优容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与老百姓的关系不大,参与杂治的人,往往揣测皇帝或权臣的心意而有所出入,因此,杂治制度实质是皇帝控御臣下的一种手段。 2、廷议。秦汉时期还实行“廷议”制度,即对于特别重大的刑事案件,如谋叛大逆之类的案件,因为事关诸侯王的性命,所以往往通过大型的会议来形成判决意见,整个议罪过程显得十分复杂,一般的程序是:先由公卿议决奏劾,然后报请皇帝批准,可是当皇帝对议决方案不能满意时,便提议举行由更大范围人员参加的议罪大会,以期形成新的方案,廷议多 由丞相主持,邀请三公九卿等朝官共同审议,这就是所谓的“廷议” 。它是秦汉时期讨论军国大事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廷议”制度是原始民主制度的遗存,它的存在,对于改善皇帝一手专断的局面,扩大公卿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发言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两汉时期政治上的重大失误较少,与这一制度所发挥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当然,由于皇帝于诸侯之间的特殊关系,皇帝为了避免屠杀血属的恶名,通常只是利用廷议的形式,以获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三)唐朝的合议制度 唐朝继承了秦汉官员会审制度的理论精神并有所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内部会审和外部会审两种审判形式。 外部会审机构由不同的司法机关分别派有关人员组成联合审判组织行使审判权。它包括: 1、三司推事。又称三司会审,中国古代三法司(三个司法机关)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的制度。三司会审是汉朝之后的各个朝代都具有的合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唐朝的三司推事是后世这一制度的典型代表。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为三法司。唐代以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为三法司。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为三法司,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会同审理。 三司推事是指每遇有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组成临时审判组织联合办案。联合审判的官员,叫“三司使” 。对于地方上的大案,如不便解送中央审理,则派大理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为“三司使” ,前往审理。有时还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和御史台御史,共同组成特别法庭,称为“小三司” ,负责审理申诉案件。 “凡三司推事,则与给事中、中书舍人更直于朝堂受表。 ” 11在唐朝,不少案件的审判都以三司推事的形式进行。唐朝的三司推事开创了后世“三法司”联合办案的先河。 2、都堂集议。 旧唐书?刑法志中有载:“伏奉今月五日敕: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夫,征法令则杀人者死,礼法二事,皆教之端,有此异同,必资论辩,宜今都省集议闻奏者。 ” 12都堂集议乃是唐朝的最高级集体审判组织,凡“八议”之人犯死罪时,均由其集体讨论罪名和有关宽宥的情节,提出意见供皇帝裁夺。 唐律?名例律总第 8条:“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即将其所犯罪行及应议理由奏请皇上,皇上再召令公卿都堂集议,议定后奏上,由皇上参与“集议”最后裁决,而一般司法官吏无权过问。 内部会审机构则是由同一审判机关内部所有审判官吏组成合议组织进行审理。唐朝的同职连署制就是代表。 (四)宋元时期的合议制度 至宋元时代,合议审判制度得以延续。据至顺镇江志卷十五宋太守记载:“?上路设同知、治中、判官,下路则省治中而不置,虽曰参佐,然皆环坐府上,事无大小,必由判判官而上一一属押,然而施行,非若前代刺守得专其任也。 ” 13在审判时,合议形式非常严密:如对于拒不供认的被告人需要拷问的,在拷问前,连职官员应立案同署,“依告体例” ,确定应否刑讯,拷打多少,然后由吏人拷打;拷打后,对拷打情况也要由参与审理的官员共同签名。此外,在拟判审核、结案的过程中也要实行连职官员圆押。 (五)明清时期的合议制度 在审判制度上,明清时期有较大发展。会审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九卿会审。是清代最重要的会审制度,它从明代的“九卿圆审”发展而来。依清朝规定,凡全国性特别重大的案件,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和通政使组成会审机构共同审理,判决结果奏请皇帝审核批准。 2、热审。是中国古代于暑热天为疏通监狱而设的审判制度。永乐二年开始在暑热天减、遣轻罪,但未成定制。康熙十年,清朝将热审定为制度, “每年小满后十日开始,至立秋前一日为止,非真犯死罪及军流,均酌予减等,笞杖者宽免,枷号者暂行保释,俟立秋后再行补枷” 。 14 3、秋审。是明清时期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制度,因在每年秋季举行,故名秋审。在大明律中即有此项记录:“直隶去处,从刑部委官与监察御史,在外去处,从布政委官与按察史共同审决。 ”每年秋审前,各省督抚预先对刑部判决的案件以及京畿地区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进行审核或审讯,并提出书面意见分送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备阅,供秋审参考。至八月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由六部长官、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与小三司等会同审理。秋审被看成是“国家大典” 。 4、朝审。明、清时由朝廷派员会审死刑案件的制度。“始于明英宗天顺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称为朝审 ” 15朝审是复审刑部判决的案件和京师附近的斩监侯和绞监侯案件。朝审的时间略迟于秋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进行,冬至前结束。 经过秋审和朝审的死刑案,其处理的结果大致可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类。除情实类要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由于秋审和朝审的结果减免了大部分斩、绞监候死囚的死刑,也有利于体现“慎刑恤罪”的原则,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大典” 。这一制度发展到今天,就是被人们交口称赞的死期缓期执行制度。由此看来,死刑缓期执行制 篇三:论我国合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论我国合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兼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 内容提要:合议庭作为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制作为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方式,在发挥合议庭成员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发扬司法民主,确保诉讼程序和裁判结果公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能动司法语境下,合议庭作为能动司法实现的重要载体,更应当从合议庭与庭长、院长及审判委员会关系的定位,合议庭内部工作运行机制,合议庭审判长选任制,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合议庭监督制约机制等全面完善我国的合议制度。 关 键 词:能动司法 合议庭 合议制度 全文共 9895字。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各级法院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涉及司法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的积极作用,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11在能动司法语境下,合议庭作为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组织,合议制作为人民法院的基本审判方式,合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刻不容缓。 一、合议制度是实现能动司法的重要载体 (一)合议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和评议的制度。所谓集体是三人以上的审判集体。所谓审理和评议,是指对案件由审判集体共同审理后共同进行评议,对外以审判集体的名义负责,在诉讼中以审判集体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与其相对的是独任制度。合议制度是民主思想最集中体现,是对人民主权的尊重。合议制是一种集体决策机制。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每一成员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分析和判断,同一案件可以被多角度、多方面的审视。这种决策主体的多数性,决定了它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保证裁判结果的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合议制度设臵合理性具体的理论基础为: 首先,设臵合议庭制度的内在机理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案件的客观真实,使法院裁判客观化。因为在每一个法官逻辑思维过程中,既包括有客观的、合理的成分,同时也必然含有法官的主观、不合理的一方面。因而在合议庭进行评议时,客观成分会相互确认、补充,从而强化对案件事实认识的客观化。与此同时,因为主观的东西更具有个人属性,相互之间会产生排斥或抵消,其结果必然使得对事实的认定更趋于合理化。 其次,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并适用法律作出裁判,同样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不同的法官因其所受的教育程度、审判实践经验、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潜在的好恶心里等个人因素不同,对同一法律条款或许存在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实行合 议制度的审判中,特别是在全部由职业法官所组成的合议庭中,依据多数法官的意见裁判,能够尽量平衡各种非理性因素,使裁判者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司法理念等趋于一致。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在理解和适用法律上的分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或限制这种不确定性,抑制主观偏见,使裁判尽可能地体现出法律的精神。最后,在制约裁判者权力方面,一般说来,法官是经过严格程序遴选出来的社会精英,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品行,其独立行使其审判权不应受外界任何因素的不当干预,但是为了避免法官对审判权的滥用或不当行使,合议制度有确立的必要。它在司法机关内部将审判权适当分割,制约了法官权力。另一方面,它也分散了法官所可能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有利于维护其权威和独立性。22 (二)合议制度的价值功能 合议制的运作效果是法院司法审判能力的直接体现。民主评议制度是合议制的灵魂,它包含了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充分陈述、独立表决、多数决定、异议保留等民主原则。合议制对于审判权的正确行使,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电子商务类73 财经商贸大类
- 活动2 森林里的动物王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唱歌 举杯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07选修1宇宙与地球-中图版2004
- 第七课《看谁学的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高炉配管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美容师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6课 遇水叠桥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2025云南普洱市融媒体中心招聘下属公司工作人员4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锂电池隔膜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Unit 1 This is me 教学设计(6课时)外研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月饼里的秘密课件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乡村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颌面外科清创缝合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类与整 理 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GB/T 16432-2025康复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