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精品教案分数乘整数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从分数乘整数引入分数乘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把积化为最简分数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乘得的积的分子与分母约分,另一种方法是在乘的过程中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教材突出第二种方法,说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 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 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通 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 个 12 是多少? 9 个 11 是多少? 8 个 6 是多少?(2)计算:61 3 103 2.引出课题。103 这题我们还 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利用 03 1 教学分数乘法。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103)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1033)3 ?,那么 103 1033,所以103_?。同学 们想想看, 3?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 出示例 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 份,其中的 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12,那么“ 人跑3 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3 个 是多少?(列式: 123 =6)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 练习:练习完成“ 做一做 ”第 2 题。5 教学例 2(1)出示 83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完成“做一做 ”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12+12+12+12+12 12*50.5+0.5+0.5+0.5 0.5*42/9+2/9+2/9 2/9*3教后反思:为了使本课知识和整数乘法相连接,我首先出示了三个 9 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最简便,学生很快就回答用乘法。紧接着,我又出示了 3 个 3/5 相加,要求学生也用乘法计算,学生很快就知道怎样计算,由此可见,找准知 识的衔接点,很容易降低学习的难度。一个数乘分数教材分析:以往的教材在分数乘整数之后教学一个数乘分数,包含两种情况: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因为现在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且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交换律,所以整数乘分数的教学就可以归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之中,所以本例只教学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且计算方法可以由分数加法推导出来,学生较易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 计算算理较难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4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05 81 73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 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例 3:王叔叔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51, 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这道题符合我们学过的哪种公式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根据公式,学生列式: 51 4,怎么求这两个因数的积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分数乘分数。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 3(1)让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 1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51,第二步再涂出 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5的 4,由此得出51 4这 个乘法算式表示 “ 51的 4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201,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51 4= 201。(4)提出问题: 3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 5 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032。(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 分钟飞 行多少千米?” ,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 约分,再着手计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三第 6 题(1)求 2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2 个 43是多少?算式: 432103 2 3 511 15 1(2)求1枝或 3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43的 21是多少,或 43的2是多少。2、练习三第 9 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教后反思:教学本课,我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 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紧接着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多样化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 习的主动性较高,因此知识掌握的牢固。分数乘法的练习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PPT 课件、口算卡片练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二第 2 题:妈妈正在洗衣服,洗衣机里大约有 5 千克的衣物,每千克衣物用 1/2 勺洗衣粉,一共需要放几勺洗衣粉?指名列式并口算出答案2、这节课我们就把前面学的分数乘法进行练习。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课型:练习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5一)、基本练习1、口算1/3*3= 2/7*3= 1/6*5= 2、计算8/9*3= 3/5*5= 11/15*5= 过程要求:(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第 510 题1、第 5 题(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2)将结果写在书上。2、第 6 题(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3)列式计算。3、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4、第 8 题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 订正。5、第 9 题(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2)改正算式。6、第 10 题(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三)、提高练习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 2/3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个长方体长 4/5 米,宽 7/6 米,高 9/14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完成练习册 14 页的 1 到 4 题,组长批改,及 时订正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二 3、4、5 题教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分类掌握了各种类型的题目,很好的巩固了本课知识。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材分析: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材首先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此基础上安排两个例题。例 5 通过观察计算得出“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例 6 结合具体计算,说明乘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6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做一做”安排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 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生情境、生成问题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 73 (3)15(3427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543 97(2) 53 941(3) 85()21 3 (4) 29 31 5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 b=ba 乘法结合律:(a 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 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 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 5 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 6(1)出示: 5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 10()4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 为 104 和 44 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 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P14“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 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 AXB=BXA (AXB)XC=AX(BXC)(A+B)XC=AC+BC教后反思:教学本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了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 结合律,然后根据具体题目让学生逐题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很快就掌握了各种简便运算方法。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 b=ba 乘法结合律:(a b)c=a(bc)课型:练习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7乘法分配律:(ab)c=acb c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练习三第 1 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75 9 75(1 9);61(5 32)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 2 题:一朵花要用 41张纸,一个同学做了 9 朵,列式 419,另一个同学做了 11 朵,列式 11,他们一共做了 9 41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41(911 ),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 8 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 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 6 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 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 4、5、9 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完成配套练习册 17 页 1 到 4 题,小先生批改,及时订正。教后反思:本课虽然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新知识,但是它和以前学的整数的混合运算差不多,因此我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自学,然后再小组内讨论探讨不会的问题,最后让各种代表一人上黑板讲解一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在这节课学得很认真,讲得也很透彻, 这算一节比较成功的课。由此我 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我们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还学生思考和锻炼的空间。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分析: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这两个量的比较引入,接着编排了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步骤。先用线段图表示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要求的问题,然后根据线段图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与 过去教材不同之处是 简化了“ 想”的内容,仅作一个提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出来,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 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 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8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 43521、列式计算。()的 51是多少? ()的 43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 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 人均耕地面积 ”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 2500 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 2500 的 52是多少)(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500 521000(平方米)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3、巩固练习:“做一做”, 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四第 2 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 只。2、练习四第 3 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应用题的解题 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一:(图略)2500X 52=1000(平方木)教后反思:分数应用题学生初步接触,感觉很陌生也很难, 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上 课前我先出示了几组题目,让 学生找出它们的标准量,然后再课中让学生依据标准量先画线段图,然后据图讲 解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分成五份,求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学生据图很容易就知道了该题该列式为2500X 52,可见再难的知识 只要教师善于探究教学方法,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材分析:在例 1 理解和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 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材从绿化造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09林可以降低噪音这一环保问题引入,出示一幅情景图:公路上汽车的噪音有 80分贝,经绿化隔离带后,测试噪音降低了 1/8。提出问题: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这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解答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已知是总量几分之几的部分量,再用总量减去这个部分量,求出另一个部分量;另一种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个部分量是多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 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52。(3)一条路,已修了 10。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1。(5)甲数比乙数少 5。2、口头列式:(1)32 的 83是多少? (2)120 页的 61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 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1,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 80 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 4,并指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 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 线段图表示完整。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 8180107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8181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 分贝 81现在?分贝80 分贝?解法二:80(1 8)807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 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54”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54”。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 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 结合例 2 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解法一:7575 547560135(次)解法二:75(1 )759135(次)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五第 2、3 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2、练习五第 3、4 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 3、4 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练习五第 7、8、9、10 题。板书设计: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例二 : 例三:解法一:80-80X1/8=70(分 贝) 解法一:75+75X4/5=75+60=135解法二:80X(1-1/8)=70(分贝) 解法二:75X(1+4/5)=135教后反思:在上一节的基础上我继续让学生自己画图理解题意,然后小组探讨,学生依图很快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这事我感触很深,交 给学生知识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交给它们方法。倒数的认识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接着 总结求倒数的方法,分两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最后提出 1 和 0 的倒数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教学目标: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绪红课时编号:10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 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1) 832157 6 3180140(2) 3 80A、计算出 这 两组数的得数B、观察这第二组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 互为” 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 53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 3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 5 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 6 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6 1 6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 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 111,根据“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 1 的倒数是 1。)(2)0 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 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所以 0 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 24 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六第 2 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 3 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 )( ) (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已经知道了关于“ 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倒数的认识意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教后反思:倒数的认识这节课的知识很简单,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然后提前让班内的一名小先生做好讲课准备,把我的教参和教案熟悉一下,并且把自己准备的课件也送给这位小先生,让他上 课时主持学习这一课的内容。课上这位小先生俨然一位导师,引 导学生探索,学习知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自我探 讨和交流中很快乐的就学会了。注重班里的小先生时我们偷懒的一种好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 的深度。另外也把 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 分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 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
- 儿童心理障碍的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
-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工厂体验体察活动方案
- 工行信用卡品牌活动方案
- 工厂囤货活动方案
- 工程人中秋节活动方案
- 工会活动跳舞活动方案
- 2022年天水市武山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2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
- 疼痛治疗(外科学-九章)
- 压力容器的发展趋势
- 工程质量投诉受理处理台账
- 2023年版一级建造师-水利工程实务电子教材
- GB/T 38537-202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
- 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 GB/T 19787-2005包装材料聚烯烃热收缩薄膜
- GB/T 16535-2008精细陶瓷线热膨胀系数试验方法顶杆法
- GB/T 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