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员10ppt课件_第1页
中药调剂员10ppt课件_第2页
中药调剂员10ppt课件_第3页
中药调剂员10ppt课件_第4页
中药调剂员10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药调剂第一节 中药饮片调配(一 )配伍配伍就是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性能 ,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理地配合起来应用 ,以适应复杂的病情。配伍的目的 :增强药物的疗效 ,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抑制其偏性。但配伍不当 ,也会影响疗效 ,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对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古代医家总结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与单行合称为配伍“七情 ”。 1.单行 就是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用人参一味 ,大补元气 ,治疗虚脱证。 2.相须 就是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 ,可起到协同增强作用。如石膏配知母 ,可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大黄配芒硝可增强清热泻下功效 ;银花配连翘可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等。 3.相使 就是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 ,以一种药物为主药 ,另一种药物为辅药 ,以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 ,可增强黄芪补气健脾利水的作用。麻黄配苦杏仁 ,可增强麻黄止咳平喘的作用。石膏配牛膝清泻胃火 ,引火下行 ,用于胃火牙痛等。 4.相畏 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和烈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减轻。如半夏配生姜 ,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消除或减低。 5.相杀 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生姜配半夏 ,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性。 6.相恶 就是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后 ,一种药物能减弱或抑制另一种药物的作用。如人参恶莱菔子 ,莱菔子下气 ,能减弱人参的补气之功。生姜恶黄芩 ,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里作用等。 7.相反 就是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后 ,可产生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等。 (二 )用药禁忌 1.妊娠禁忌 就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求禁止或注意使用的药品。包括禁用和慎用两类。 凡有大毒的水银、砒霜、千金子、闹羊花、洋金花、芫青、斑蝥、蟾酥、轻粉、雄黄 ;破血的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桃仁、红花、干漆 :峻下逐水的巴豆、牵牛子、芦荟、甘遂、芫花 ;或重坠、沉降之品 ,能损害胎元引起堕胎流产的药物都为妊振禁用药。 具有行气、化瘀、辛热、滑利的药品 ,如益母草、枳实、大黄、凌霄花、肉桂、冬葵子等。使用不当 ,亦有损胎元 ,应根据病情 ,斟酌使用。 3.病证禁忌 病证禁忌指某些病证不可服用的药物。一般讲实热病证不宜应用温热药、温补药、收敛药等。里寒病证不宜应用寒凉药、养阴药等。也包括使用某味药物的病证禁忌 ,如麻黄自汗、盗汗、肺虚咳喘者忌服 :生石膏苦寒伤胃 ,阴虚内热、脾胃虚寒者忌服 ;知母能润燥滑肠 ,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三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1.人员要求 (1)经营中药饮片的药品零售企业 ,必须具有熟悉中药饮片性能 ,掌握饮片鉴别和炮制技术 ,坚持原则 ,有实践经验 ,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质检人员 ,负责饮片购进、销售、保管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2)从事中药饮处质量管理、检验、采购、保管养护、调剂的人员,必须具有经法定资格确认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技术等级 ,经有关药品法规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 ,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从事中药饮片采购的人员 ,必须掌握本企业所购进饮片和经营中药饮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标准、局 (部 )颁质量标准。 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的人员 ,应熟练掌握中药饮片鉴别技术 ,能对经营各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从事中药饮片保管、养护的人员 ,必须熟悉各种饮片的性质 ,掌握保管方法和养护手段。 从事饮片调剂的人员 ,必须熟练掌握中药饮片调剂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 2.采购 (l)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从具备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中药饮片 ,购进的中药饮片质量必须符合 中国药典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试行 ) 及各省 (市区 )地 中药炮制规范 的要求。 (2)具有经营毒性中药资格的企业 ,采购毒性中药饮片 ,必须从持有 毒性中药材的饮片定点生产证 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具有经营毒性中药资格的批发企业购进 ,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毒性饮片。 3.制度 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制定以下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制度 : (1)中药饮片进货验收、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制度。 (2)中药饮片调配管理制度。 (3)中药饮片炮制加工管理制度。 (4)中药饮片质量检查制度。 (5)中药饮片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4.保管 (1)药品零售企业应有与经营中药饮片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饮片库房 ,及相应的设施设备 ,并与其他药品库分开。 (2)根据中药饮片的性质 ,分类存放于不同的容器内 ,注明品名 ,防止混淆。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不得对饮片造成污染。 (3)中药饮片出 (人 )库 ,必须经质检人员检验 (复核 )合格签字后方可出 (人 )库。对质量不合格或货单不符的 ,质检人员和保管员有权拒收 (发 )。饮片出 (人 )库要有真实、完整记录。 (4)根据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养护工作。对在库饮片要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做好饮片养护和质量检查记录。 (5)毒性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实行专人、专库 (柜 )、专帐、专用具 ,双人双锁保管 ,做到帐、货、卡相符。 5.调剂 (1)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制定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药品零售企业要建立饮片清洁卫生制度。饮片装斗前必须经过筛簸 ,坚持定期清理药斗 ,防止交叉污染 ,不得有串斗、发生霉变、走油、生虫等现象。 (3)中药饮片词剂应严格执行审方制度 ,对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以及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词剂后的处方必须由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逐一进行复核并签字。发药时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付药凭证号码 ,以及药剂付数 ,并交待服法、用法、及服药禁忌等 ,以防差错。 (4)药品零售企业要有必要的临时加工场地及加工工具和辅料 ,以适应中医处方的临床需要。严禁该制不制、该捣不捣等情况出现。 (5)调配用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检验校正 ,并有合格标志。词配时做到计量准确 ,严禁以手代秤。 第二节 中药临方炮制 中药必须经过加工炮制之后才可人药 ,这是中药应用的一个突出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论治的用药特点和药物本身性质 ,以及药物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临方炮制指调配处方时进行的加工炮制 ,主要包括清炒、麸炒、土炒、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等方法。中药临方炮制必须符合中药炮制质量标准。 (一 )中药临方炮制常用的方法 中药临方炮制常用的方法有净选加工 (见第二篇第三节 )、炒法、炙法、煨法等。 (二 )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 中药临方炮制常用的辅料有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大类。 1. 液体辅料 液体辅料常用的有姜汁、食盐水、酒、醋、蜂蜜、黑豆汁、甘草水、米泔水等。 (1)姜汁 将生姜捣碎 ,加少量水 ,压榨取汁 ,或用干姜加适量水共煎去渣取汁。姜汁具有解表散寒、温中上呕、化痰止咳、解毒等作用。药物经姜汁炙后能抑制其寒性 ,增加疗效 ,缓和副作用。 (2)酒 酒具有活血通络、宣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等作用 ,同时酒亦是很好的有机溶媒 ,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提高成分的溶出率。如酒黄连、酒白芍、酒蕲蛇等。酒分为黄酒和白酒两类。浸泡药材制药酒用白酒 ,炮炙药材用黄酒。 (3)醋 醋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收敛、矫味矫臭等作用 ,同时醋又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生成盐 ,增强其溶解度而易于煎出,提高疗效。 (4)食盐水 取食盐加适量水溶化 ,经过滤而成的澄明液体。食盐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 (5)蜂蜜 蜂蜜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矫味、缓和药性的作用。蜜炙能起协同增效、矫味矫臭作用 ,或能消除副作用。 2.固体辅料 固体辅料常用的有麦麸、大米、灶心土、蛤粉、滑石粉、砂等。 (1)麦麸 麦麸具有和中补脾作用 ,麸炒能缓和药物的燥性 ,增强药物疗效 ,矫臭矫味。 (2)大米 大米能解毒、健脾和中 ,米炒能增强药物健脾作用 ,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 (3)灶心土 灶心土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止血 ,土炒能增强药物补脾止泻作用 ,降低刺激性。 (4)蛤粉 蛤粉有清热利湿、软坚化痰的功效 ,蛤粉炒可使药物质地酥脆 ,增强清热化痰作用 ,及降低胶类的滋腻之性。 炒法可分为清炒法和加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 ,每类又包括多种操作方法。清炒法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固体辅料炒法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炒等。 1.清炒法 指不加辅料的炒法。清炒法能增强药物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缓和或改变药性 ;产生或增强止血的作用 ,利于保管等。 注意事项 :炒前应将药物大小分开 ,并不断翻动 ,避免炒时受热不匀 ;宜热锅下药 ,避免有的药物粘锅或炒成 “僵子 ”;掌握适当的火力和炒制时间 ,以免炒黄的药物焦化 ,炒焦的药物炭化 ,炒炭的药物灰化。 (1)炒黄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于热锅内 ,用文火或中火加热 ,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 ,或表皮爆裂 ,或爆花并透出香气。 炒黄的目的是增强疗效 ,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如决明子;缓和药性 ,如牛蒡子;降低毒性 ,如苍耳子。有利于保存有效成分 ,如白芥子、槐花;矫味矫臭 ,如九香虫。炒黄时火力不可过大 ,多用文火。 (2)炒焦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于热锅内 ,用中火或武火加热 ,翻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 ,内呈淡黄色或焦黄色 ,并具有焦香气。 炒焦可缓和药性 ,如焦槟榔;增强消食作用 ,如焦山楂;降低毒性如川楝子。 (3)炒炭 将净选或切制后药材置锅内 ,用武火或中火加热 ,翻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黄色或焦褐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槐花炭、姜炭。操作时注意掌握好火力 ,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 ,质地疏松的片、花、叶、全草类药材可用中火。炒炭因温度过高 ,易出现火星 ,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火星 ,以免引起燃烧 ,导致灰化。取出后摊开晾凉 ,避免复燃。 2.加辅料炒 (1)麸炒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用麦跌炒。用武火或中火烧热锅 ,将麦麸均匀的撒布于热锅内至起烟 ,投入药材 ,翻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麦麸炒有增强补脾胃的作用 ,如白术、山药 ;缓和药性的作用 ,如枳实 ;矫味矫臭的作用 ,如僵蚕。 麸炒操作注意事项 :辅料量要适当 ,麦麸量多 ,造成浪费 ,麦麸量少 ,烟气不足 ,达不到麸炒的要求。火力适中 ,一般用中火 ,并要求火力均匀。麦麸要均匀撒布于热锅中 ,待烟起投药。麸炒药物要求干燥 ,以免粘麸。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迅速出锅 ,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2)米炒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与米同炒 ,先将米置于锅内 ,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 ,拌炒至米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取出去米。米炒能产生焦香气增强健牌作用如党参 ;降低毒性如红娘子。 米炒注意事项 :注意火力 ,米炒昆虫类药物时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 ,米呈焦黄或焦褐为度 ;米炒植物药时 ,药物炒至黄色为度。 (3)土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与灶心土拌炒的方法。也有用陈壁土、赤石脂拌炒者。将灶心土粉置于锅内 ,用中火加热至土成灵活状态时 ,投入药材,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土色并透出香气时取出 ,筛去土 ,放凉。灶心土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作用 ,故能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疗效 ,灶心土含多种碱性氧化物 ,具有中和胃酸作用。 土炒注意事项 :炒制过程中 ,温度要适当 :土炒至灵活状态时 ,再加药翻炒。注意调节火力。土色变深时 ,应更换新土。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 ,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 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 ,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蜜炙、姜炙、油炙等方法。 1.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 ,加入定量的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1)酒炙的目的 药物通过酒炙能升提而引药上行 ,缓和寒性 ,如酒大黄、酒黄连、酒黄柏等;增强活血作用 ,适用于活血祛痰、通络的药物 ,如牡丹皮、怀牛膝等 ;矫臭防腐作用 ,如蕲蛇、紫河车等。 (2)酒炙操作方法 质地坚实者先拌酒后炒药 ,将一定量的酒与净选后药物拌匀 ,放置闷润 ,待酒被吸尽后 ,置锅内用文火炒干 ;质地疏松者生将药物量锅内炒至一定程度后喷洒一定量的酒炒至干。 (3)酒炙操作注意事项 在用酒闷润药物时 ,容器上面应加盖 ,以免酒挥发。酒的用量较小时 ,可加适量水稀释后 ,再与药物拌润。加热炒制时 ,火力不可过大 ,一般用文火即可 ,勤于翻动 ,炒至近干 ,颜色加深时 ,即可取出。 2.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 ,加入定量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1)醋炙的目的 药物经过醋炙能引药人肝 ,增强活血祛瘀和疏肝止痛的作用 ,如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柴胡等 ;缓和药性和降低毒性 ,如甘遂、芫花等 ;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和粉碎 ,如龟板、鳖甲、代赫石等 ;减少不良气味 ,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2)醋炙操作方法 先拌醋后炒将一定量的米醋与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拌匀 ,放置闷润 ,待醋被吸尽后 ,置锅内炒至一定程度 ,取出凉干 ,如甘遂、青皮等。 先炒药后加醋先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炒至表面熔化或表面颜色改变 ,有腥气溢出 ,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 ,取出并晾开 ,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多用于树脂类药物和动物粪便。 (3)注意事项 醋的用量较少时 ,不能与药物拌匀 ,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药物在醋炙时 ,火力不宜过大。树脂类、动物类药物不可先用醋拌润 ,否则粘结成块 ,或呈松散碎块 ,炒制时受 3.盐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 ,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 (1)盐炙的目的 巴戟天、杜仲等药物通过盐炙可引药人肾 ,增强补肝肾作用 ,车前子等药经盐炙后可增强利尿作用 ,知母、黄柏等药经盐制后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2)盐炙的操作方法 先拌盐水后炒将定量食盐加适量水溶化 ,与药物拌匀 ,放置闷润 ,待盐水吸尽后 ,用文炒至一定程度。一般药物盐炙可用此法。 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物置锅内炒至一定程度 ,再喷淋盐水 ,用文火炒干。此法适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 ,如知母、车前子等。 (3)盐炙操作注意事项 加水溶化食盐时 ,一定要控制水量 ,用水量根据药物吸水量而定 ,一般以食盐的 4-5倍为宜。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 ,不宜先与盐水拌润 ,否则药物遇水发粘 ,盐水不易渗入 ,炒时又易粘锅。盐炙法火力宜小 ,一般用文火炒干即可。但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的程度 ,如杜仲炒至焦黑色、丝易断为度。 4.蜜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 ,加入定量炼蜜加热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 (1)蜜炙的目的 药物通过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如款冬花、挞杷叶等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如黄芪、甘草;缓和药性和矫味作用 ,如麻黄、马兜铃。 (2)蜜炙操作方法 先拌蜜后炒取定量的炼蜜 ,加适量开水稀释 ,再与药物拌匀 ,闷润至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然后将药物放置锅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 ,不粘手时取出。 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于锅内 ,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 ,再加定量炼蜜 .不断翻动 ,使炼蜜与药物拌匀 ,炒至松散不粘手时取出。此法适用于质地致密 ,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先炒后使其去除部分水分 ,质地略变酥脆 ,蜂蜜则较易吸收 ,如百合。 (3)蜜炙操作注意事项 炼蜜用开水稀释时 ,加水量不宜太多 ,以炼蜜的 1/3 1/2为度 ;蜜炙所用炼蜜不可过老 ,否则粘性太强 ,不易与药物拌匀。蜜炙时要用文火 ,以免焦化糊锅。 第三节 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 饮片的贮存保管是否得当 ,将直接影响到药物质量 ,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饮片贮藏具有品种多、性质复杂、保管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 ,搞好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工作 ,必须熟悉各种中药饮片的性质 ,了解环境对饮片贡量的影响 ,研究各种储存条件和保管方法 ,才能防止饮片变质 ,保证质量。 (一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自然因素 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常常受空气、温度、湿度、日光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使它产生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等各种变化 ,如氧化、水解、变色、酸败等。 (二 )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中药饮片的成分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综合体。大体可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 ,水溶性成分如部分生物碱、苷类、有机酸、鞣质、大部分无机盐类、水溶性维生素、糖、色素等。脂溶性成分如部分生物碱、挥发油、树脂、脂肪、脂溶性维生素、不溶性矿物质等。 (三 )中药饮片的储存方法 1.通风法:通风就是根据空气自然流动 ,使库内外的空气交换 ,以达到词节库内空气温度、湿度的目的。一些易吸湿发霉变质的饮片应放置在通风处。利用自然通风法 ,调节库内温湿度 ,使饮片不受潮 ,有条件的应在库内安装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设备 ,通风时应注意在晴天进行 ,严禁雨天和雾天进行。 2.密封法:是指中药饮片经干燥处理 ,使含水量达到标准后 ,置于密闭容器内密封与空气、温度、湿度等隔绝的处理方法。药店、医院药房常用坛、瓶、缸、罐、桶、箱等容器盛放饮片后密封或加木炭、生石灰等吸湿剂。密封应在气温较低 ,空气湿度较小的季节进行 ,并经检查无虫、无霉。传统方法还有用干沙、谷糠等对饮片进行密封。 3.吸潮法:是将生石灰、木炭、草木灰等放入缸、坛、铁桶、木箱等容器中 ,用薄木板隔开 ,把饮片包好放在隔板上。对于储量较大的饮片可选择密封较好的小库房 ,放入干燥剂 ,如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硅胶等。有条件的可配备小型除湿机、调节空间湿度。 4.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饮片同贮 ,起到防止虫蛀的贮存方法。如 :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 .可防止泽泻、山药生虫 ,又可防丹皮变色 ;西红花防冬虫夏草生虫 ;大蒜防芡实、薏米生虫 ;细辛防人参生虫 ;花椒防白花蛇生虫等。 5.低温冷藏法:将中药饮片储存在冷藏库或冰箱内 ,保持一定的温度 ,一般在 010 ,多用于细贵药饮片。但此法湿度大 ,一般应采取包装后冷藏的方法。出库时 ,应晾晒除去湿气。 6.干燥调节法: :西红花、参须、熊胆、阿胶等失水易过干、坚硬、碎裂 ,遇潮则发霉、生虫、粘连。这类饮片在吸潮时 ,可将其放于石灰缸内吸湿 ,达到标准含水量后 ,取出储存。 (一 )中药饮片养护 1.中药养护的概念 :中药养护是指研究中药商品在储存期间质量变化规律和科学养护方法的一门专业技术。是根据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科学养护 ,维护药品质量的技术工作。 2.中药养护的目的 中药养护工作的目的是 :安全储存 ,减少损耗 ,科学养护 ,保证质量 ,收发迅速 ,避免事故。中药饮片在贮存中如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则不能保证饮片质量 ,并能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中药饮片养护保管人员应采取各种措施 ,保证饮片在储存期间不发生各种变异现象。 3.药品养护工作的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4.中药饮片保管工作的要求 (1)对入库药品的数量、包装、质量等进行检查 ,经保管员检查无误 ,签字后方能人库并做人库记录。 (2)按分类储存的要求 ,分类保管。 (3)定期检查储存药品 ,对易霉、易蛀的中药饮片应重点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保管过程中实行 “三勤三查 ”(勤查、勤翻、勤整理 ;自查、互查、监督员查 )管理 ,是防止中药饮片生虫、霉变的有效措施。 (4)执行先进先出原则 ,以避免因久贮而变质。 5.中药饮片养护的工作要求 :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容易发生质量变化。做好中药饮片的养护工作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健环节。为此 ,应做到以下几点 : (1)药品保管养护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 (2)根据饮片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和储藏方法。 (3)根据饮片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法。 (4)对在库饮片进行质量抽查 ,并做好检查记录。抽查周期一般为一个季度一次 ,对易变质的重点品种必须缩短抽查周期。列出重点养护品种并实施检查和养护。 (5)药品保管养护人员应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 ,进行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做到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的范围 ,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6)制定检查和养护计划 ,井建立养护档案 ,应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检查养护情况。 (7)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根据中药饮片性质 ,采取干燥、熏蒸等养护方法。 (8)对各种养护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进行检查、复核和周期检定的送检工作。 (9)保管、养护记录不得使用铅笔填写 ,要求字迹清晰 ,内容真实完整。表格内容填写齐全 ,不得有漏项。如无内容填写一律用 “” 表示。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记录 ,确需更改时 ,应划去后在旁边重写 ,并在更改处盖本人图章和更改日期。签名、盖章要写全名 ,不得只写姓氏。 (二 )中药饮片的储存保管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 霉变 是指在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大部分中药材都含有丰富的养料 ,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等 ,极适于霉菌的繁殖和生长。空气中存在的大量霉菌孢子 ,如落在药材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 (20 35 )和湿度 (相对湿度 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 15%)及足够的营养条件下 ,即萌发为菌丝 ,分泌酵素而侵蚀药物。引起饮片霉变的主要因素有 : (1)药材的污染情况。 (2)药材中所含的成分 ,如有大量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糖 等 ,则容易霉变。 (3)中药饮片的含水量。 (4)贮存的湿度和温度。 2.虫蛀 是指昆虫侵入药材内部引起的组织破坏现象。药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