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教案课前准备:熟练朗读课文,结合课下小注理解文意,完成助学 “预习积累”内容。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文言词语,解读文言现象,积累阅读文言文的方法。3.着重感受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从中品味欧阳修崇高的人生境界。评价任务:1欣赏一方山水;2.品味一种情趣;3.体验一种人生;4.感悟一种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2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有关“胸襟情怀”的话题。屏显:胸襟情怀走进我们的历史,“谪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学史,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用他们灵动的笔触抒发着他们不称意时灵魂深处的情怀,成就了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这其中,你知道的有谁呢? 屏显以下内容范仲淹这样抒写着他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这样表达着他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屈原这样吟唱着他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东坡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生齐读屏显的内容。3范仲淹、苏东坡、屈原、李白一颗颗旷达的心灵在徘徊,一声声爽朗的笑声在回荡,一个个潇洒的脚步在流连。这其中,有一个谁也抹不去的身影,那就是欧阳修。屏显:欧阳修图像这就是欧阳修。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欧阳修。屏显以下内容:六一居士传节录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 书一万卷,集 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六一居士”的由来,我们可以知道欧阳修是怎样的人?这样潇洒、旷达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期间,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醉翁亭记。下面,我们就走进醉翁亭记,去感受欧阳修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旷达情怀。 二、朗读课文。(一)读得顺畅1指生朗读课文,生听读,标注出字音、节奏方面有不同意见的地方。2交流不同意见的原因,分析、明确造成朗读障碍的文言现象,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读得明白 41大家在结合小注理解文意的时候,有没有没弄明白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问一问老师,问一问同学。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藉此让学生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积累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三、欣赏一方山水1.标注出文中描写滁州自然风光的句子,师生交流。2. 屏显以下内容:欣赏一方山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在仔细揣摩作者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联想,用文学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句式参考:这就是琅琊山,你看, 。5这就是醉翁亭,你看, 。这就是酿泉,你看, 。这就是山间的早晨,你看, 。生交流,师适时穿插:“环滁皆山也”,“环”,凝炼一字却写出了山的迤逦连绵,让我们做无穷想象。“尤美”,是“特别秀美”。用“潺潺”写水流的声音,很好听。用“翼然”喻亭,说亭像鸟儿展翅凌云欲飞,写出了亭的可爱。“芳”,临时改变了功能,是香花。“秀”,同样是临时改变了功能,是开花,滋长。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静态描写又体现了动感,简炼的文字原来却有着如此丰富的表现力。6“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言简意深,片语传神啊。“水落石出”在今天我们已经给予它新的生命力,原来,它诞生于欧阳修的笔下啊!小结:“蔚然而深秀 ”的琅琊山,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 而过,亭台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构成诗 一般的优美境界。一日间的朝暮变化,一年中的春秋更迭这山、 这泉、 这 亭, 这山间的朝朝暮暮、春夏秋冬,这一方山水让我们沉醉其中。四、品味一种情趣1.面对这样的山山水水,作为这方山水的知州的欧阳修,更深深地沉醉其中了。欧阳修是怎样表达他沉醉其中的情怀的?请标注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2. 屏显以下内容:品味一种情趣环滁皆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7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 )。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 )。根据记忆,括号里应该填的字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字重复多余吗?为什么?点拨:“也 ”是语气词 ,可以理解 为我们现代汉语的“啊” 或“呀”。请你体会以下句子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啊!”“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呀!”(不加语气词,感觉是平淡的,加上之后,一种欣赏、赞叹、由衷喜爱之情瞬间洋溢开来。)8请你把所有的“也”字都加上,并把这种语气加入你翻译的现代汉语里,想一想有什么不同?小结:“也”在间隔一定 长度的其它音之后反复出 现,形成一种结构,使句子读起来具有了是诗歌那样朗朗上口的韵律,在不断的反复中,表达出作者不断高涨的欢快情绪。作者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游赏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拥有自己治下如此山水的自豪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上,一个“也”的语气,读来神采飞扬、摇曳生姿,浓浓 的情趣就洋溢其中了。朗读,读出“也”的趣味。3. 屏显以下内容:品味一种情趣(一)琅琊山,蔚然而深秀。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醉翁亭,其亭翼然临于泉上。山间之朝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山间之四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9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以上两种句子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有味道?小结:第一种是一般习惯上的描写句法,先把景观的名称亮出来,再说景观 如何;第二种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是倒文,是带着一种提问和回答式的意味:“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先看到景色之美,然后才回答,“琅琊也” ;“ 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先是听到了声音,然后才解释“ 酿泉也”。这样先把山水的情态突出在句子的首要地位,极尽雕绘之能,让读者产生一种急于知道被描述的景到底是谁的悬念和渴望,随着“ 也” 字的到来,主体悠然而出。先是心理上的惊异、发现,后是领会。随着这种句法的重重复复,一种景观的目不暇接、思绪的源源不断之感油然而生,作者对景色的热爱、乐于其中、陶醉其中以致炫耀之极之感扑面而来。第一种结构形式就显得如记流水账一般的呆板了。再读,读出“倒文”的趣味。4. 屏显以下内容:品味一种情趣若夫日出( )林霏开,云归( )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0野芳发( )幽香,佳木秀( )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 )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 )往,暮( )归,四时之景不同, ( )乐亦无穷也。根据记忆,括号里应该填的字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字重复多余吗?为什么?小结:“而”字恰到好处 的运用,使文字舒 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 的闲情雅致、悠然之 态充分表 现出来了。如 “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 ,成 “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去而傍晚急急归之感,插入“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 欢乐 之情、 优雅之 兴全表现出来了。5. 屏显以下内容:品味一种情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11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观察以上两句话,它们句内分句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的好处在哪里?小结:骈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读来节奏和谐悦耳,这一形式美更好地表现了作者悠然其中、“ 乐亦无穷“ 的情趣。6.个性朗读前两段。读出“而”字的舒缓从容,回环往复;读出“也”字的神采飞扬,摇曳生姿;读出倒文的情趣;读出骈散结合的参差美感;更读出欧阳修的沉醉其中、“乐亦无穷”。五、体验一种人生1.山水之乐更高的境界,不仅在于自然之美,而且在于人之乐。自由朗读第三段文字。结合前两段的学习,在语言的形式上,你有什么发现?从中又可以读出怎样的欧阳修?师生交流。师适时穿插以下内容: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之图;太守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更沉醉于百姓之乐;岁丰人乐的太平景象,宾主间融洽和乐的气氛,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溢于言表。一贯到底的“也”字的反反复复,使文字洋溢着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这种情调更易于表达作者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前提12下跟老百姓共同欢乐的太守形象。因为“也”的运用,一位看到百姓安居乐业、与百姓同乐的可爱的老者形象呼之欲出。骈散结合的句法、 “而”字的回环咏叹,与要表达的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内容相得益彰。2.朗读这一段文字,把自己的感悟融入文字,用声音传达出来。六、感悟一片情怀山光,水色,人情,醉态,欢与万物,乐在其中。请你品味最后一段文字,并结合全文想一想, “太守之乐”到底是什么?师生交流。师适时穿插以下内容:屏显以下内容: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欧阳修这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在到任的路途上所写的一首诗,我们可以读出他在政治上受挫后苦闷得忧不成眠的的心情。 屏显以下内容: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府而听泉;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 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13欧阳修丰乐亭记节选可见欧阳修并未在失意中沉沦下去,在任职滁州期间,已经忘掉了个人的忧愁,为民造福,与民同乐。 屏显以下内容:吾常思醉翁,醉翁名自我欧阳修离开滁州三年后,他还热烈怀念那段贬官生活,这种遥想当年,以苦为乐的态度,并非常人所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小结:欧阳修写山,写水,写亭,写山间的朝暮四季,写滁人,写宴游,其实都是在写自己,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啊。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欧阳修被排挤、遭贬谪的心中肯定郁结了苦闷,但他在山水中沉淀着灵魂,在乐民之乐中提升着人生的境界。大家以为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欧阳修的胸襟与情怀?使我们可以把它与范仲淹、屈原等高尚的人的名句并列放在一起?找出主旨句,回到课时开始时的“胸襟情怀”板块。14如今到滁州去登琅琊山,醉翁亭依然翼然临于泉上,亭柱上增加了这样一幅对联:屏显翁去八百里,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的情趣依然可以在后世找到知音。面对着这些圣哲先贤,他们旷达的胸襟一定深深感染着我们,成长中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屏显成长的路上,也许布满了荆棘,让我们踏着圣哲先贤的足迹,捧一颗旷达的心,去书写人生的壮丽!师生共勉七、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教后反思:本课时设计基于两种想法。一是具有散文家和诗人气质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无与伦比的魅力,千百年来,陶醉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学习的材料;作为政治家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流露出的宽阔的胸襟、旷达的情怀,足以引领我们做一次心灵的远游,纯净、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二是一篇文章的言语形式为什么是此而绝不能是彼,是因为只有这样15才能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