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第1页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第2页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第3页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第4页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烤房的发展历史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主要内容一、烤房发展历史二、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一、烤房的发展历史 烤房是烤烟生产必不可少的基本设备,烤房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烟叶烘烤工艺需要,最大限度地显露和发挥烟叶在田间形成的质量潜势。 (一)烤房发展第一阶段我国早期的烤房形似农村普通住房,规格不一,一般挂烟 5棚。烤房内砌筑 6 7个火炉,无烟管烟道,烧无烟煤,热气直接散发到烤房空间。烤房墙基部开的进风口和房顶上安装各种各样的天窗均很小。这种形式的烤房事实上带有简陋的明火烤烟性质,一直沿用到 20世纪 50年代。 (二)烤房发展第二阶段随着烤烟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烤房规格逐渐统一,长宽均为 4.0m,安装 2路挂烟梁,挂 3路烟竿,装烟量 350 400竿,能满足 8 10亩烤烟需要。烤房四周墙基部开设 8个冷风洞;房顶(或房坡)上开设很小而且很简易的天窗,用于排湿;烤房内挂烟梁距地面高度一般仅有 1.4 1.5m,棚距五十厘米左右;用土坯或砖瓦砌筑火炉和烟道,热烟气流经烟道散发热量再由烟囱排出,以避免烟气对烟叶造成伤害。这种烤房的整体结构形式十分简单,烤房内温湿度不均匀,排湿不顺畅,很容易造成闷炕烤黑、挂灰和烤青现象。烘烤损失十分巨大(三)烤房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 80年代,我国逐步推行 “三化 ”生产,烤烟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烤房的研究和改造比较活跃。一是适应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需要,研究并推了容量 150竿左右的小型烤房,适合种烟 3 5亩的需要。二是对通风系统改造,以确保烤房通风排湿顺畅。增大地洞和天窗面积,改冷风洞为各种形式的热风洞,改 “老虎大张嘴 ”式的天窗为高天窗,后来又发展为通脊长天窗,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烟叶蒸片、糟片和挂灰等问题。(四)烤房发展第四阶段20世纪 90年代,随着全国烤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烟叶烘烤技术和烤房设备表现得相对滞后。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验证,提出并在全国推广三段式烘烤技术,同时提出以增加装烟棚数、加大底棚高度和棚距、改传统的卧式火炉为立式火炉或蜂窝煤火炉等节能型火炉、改梅花形天窗为长天窗、冷热风洞兼备、增加热风循环系统为重点的普通烤房标准化改造。 内火门立式炉膛剖面图热风室立式炉膛主火管热风道炉条下灰坑立式炉标准化烤房改造炉灶正面图下灰坑 进风洞火管密集烤房普通烤房(五)烤房发展第五阶段到 2000年,全国共有三百八十多万座烤房达到标准化要求,占应用烤房总数的 80%以上。其中蜂窝煤炉烤房、热风循环烤房、立式炉平板式换热器烤房等新型增质节能烤房,由于能够很好地满足三段式烘烤工艺的要求,技术优势明显,发展较快,达到二百二十多万座,使我国烤房设备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排湿口烟囱进风口热风通道炉膛循环风机微电脑控制器换热器多孔板大门二、密集式烤房的建设 (一)密集式烤房的发展与演变趋势 (二)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与原理 (三)密集式烤房的分类 (四)密集式烤房的维护 密集烤房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琼森等人以减少烟叶烘烤人工投入、提高烤烟质量为目的,进行了密集烘烤 (bulk-curing)实验研究,从而引发了烟叶烘烤技术的一场革命。(一)密集烘烤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演变 1、 60-70年,美国、日本研究成功; 2、 70-80年,许昌、凤阳、青州等引进改造成功,因当时环境影响,未能推开; 3、 80-90年末,东北吉林保存延续、并改进; 4、 2001年 现在,各省先后进行了引进、改造和推广,成为全国烤房发展的必要方向; 发展趋势: 烤房相对集中,容量不断扩大; 操作越来越简单; 自动化控制越来越高; 建造和运行成本逐步降低; 污染越来越小(二)密集烤房的建设与原理强制通风热风循环 温湿度自控装烟密度是普通烤房倍以上密集烤房的基本特征加热室装烟室* 21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挂(放)置烟叶的空间,设有装烟架等装置。 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与加热室相连接的墙体称为 隔热墙隔热墙 ,开设装烟室门,开设装烟室门的墙体称为的墙体称为 端墙端墙 ,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在隔热墙上部和下部开设通风口与加热室连通。与加热室连通。2、 装烟室左侧墙右侧墙前墙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循环风机4.通风排湿设备保持空气在加热室和装烟室循环流动和实现烤房内外空气交换、维持装烟室内烘烤工艺要求湿度的装置。 循环风机、冷风进风门、百叶窗等排湿执行器。冷风进风门百叶窗4.通风排湿设备 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