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_第1页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_第2页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_第3页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_第4页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成就温故知新: 1、 1917年 3月,俄国爆发了 ,其性质是一场 革命。 同年的 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是 ,主席是 。 3、苏俄实行了 政策来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新的世界体系建立的开始,意义重大。其中,新经济政策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近几年中考的高频考点。3、中招考点: 根据近七年的河南中考分析可知,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共考查 4次。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考查要素有特点、时间、影响;对工业化这一命题点的考查共 1次。结合当前改革这一热点,今后仍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部分内容。因此,学习时应以此为重点。4、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概念也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尤其对新经济政策中的货币、市场、商品的关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更为难理解。因此,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启发和引导,充分利用相关资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学习目标1、说出新经济政策颁布的时间、内容、特点、影响;苏联的成立的时间。2、说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3、说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严重弊端。三 、评价任务1.能说出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史实。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2 .学生能够叙述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 设的成就。3.学生通过历史分析,总结出斯大林模式的贡献和弊端。 自学指导一:1.方法:自己阅读教材 7-8页。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要求: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把要点做上标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与同桌前后桌之间进行交流。3.时间: 6分钟; 请思考:( 1) 、列宁为什么要实行 “新经济政策 ”?( 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 、苏联是在哪一年成立的?自学检测一: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的作用是: ; ;2、 1991年 12月苏联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存在了 年。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 大中小型工 业 一律收 归 国有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制度 配给制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固定粮食税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行自由贸实行自由贸 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按劳分配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的口号。 1921年之前苏俄采取什么政策?有什么弊端? 当前 苏 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政策解决这一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迅 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 济。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特点: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质: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要点归纳时间时间:1921年年 3月月领导人领导人:列宁列宁能力提高:评价新经济政策是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有益 探索;经 济上 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政 治上 促成了苏联的成立。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1922年 12月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立,简称 “ 苏联苏联 ” 。最初入盟的是 俄罗斯联邦 、 外高加索联邦 、 乌克兰和 白俄罗斯。 请注意区别: 沙俄 苏俄 苏联( 1547年 1917 年)( 1917年 1922 年)( 1922年 1991 年)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 “ 沙俄 ” 。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 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 “ 苏俄 ” 。 “ 苏联 ” 全称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到 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自学指导二 :1.方法:自己阅读教材第九页。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要求: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把要点做上标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与同桌前后桌之间进行交流。3.时间: 3分钟;请思考:1、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自学检测:1、从 19281937 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 ,世界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 大工业国。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多种探索。请按先后顺序在下面划线处写上它们的正确名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参加瞻仰的群众展示:展示: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列宁逝世( 18701924)1924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 1928年 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 14大15大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一五计划( 19281932 )二五计划( 19331937) 结果: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战胜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重点:发展重点:发展重工业重工业要点归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2、经过两个 “五年计划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自学指导三:1、独立阅读教材 P910“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一目;2、认真阅读教材,大字部分认真读,小字部分快速读,在自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并标注出自己有问题的地方。 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时间: 3分钟 )( 1)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弊端分别是什么?自学检测三:1、 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 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又被称为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 ;经济上: 。1936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 工业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同时也标志着苏联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斯大林模式 ” 。 评价:评价: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 2)特点: 高度集中( 3)评价:“利 ” : 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 ” : 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成 为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的根源 。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相同之处? 都进行了两次 “五年计划 ”; 都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都片面发展重工业。小组讨论掌握历史事件的比较法:1.深入解读事件的历史影响;2.认真比较历史事件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等要素;3.用准关键词,写顺句子。2、 列宁根据国情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什么?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要注意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有比例地平衡发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小组讨论当堂训练 :1、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 1922年,在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是( )A.喀秋莎到市场上买土豆 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资本 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主要 “新 ”在(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代表农民的根本利益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ACC4、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是( )A、苏联的成立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新宪法的制定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十月革命的开始 二月革命 苏俄迁都 苏联成立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列宁的逝世A、 B、 C、 D、 BD6、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开始了崭新的探索,然而无论苏俄,还是苏联,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在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上出现了两次 重大 转折, 请分析这两次转折分别出现在哪位领导人时期,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当堂训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苏苏联联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建建设设的的成成就就列宁的探索经济上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 3背景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严重挫伤人民的积性; 苏俄急需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 制;(2)工业:允许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政治上成立苏联 ( 1922)列宁逝世( 1924)斯大林探索工业上实施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