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实践关键词:整合,创造性使用,类例题,自编习题摘要:我们的新课程是以学生为建设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 们要以现行教材的精心整合为突破口,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达到自能高效。正文:一. 提出的理由:1. 人教版数学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其例 题和习题的编写不一定适合每个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内容已经出现了过时的现象。拿六年级上册来说,教材中安排求利息税的问题,就不太与现实相符。 还有的为了建构理想化的数学模型,其举例有待商榷。比如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参说:先烙 1,2 号的正面,接着烙 1 号饼的反面和 3 号饼的正面,最后烙 2 号,3 号饼的反面,用 9 分钟。现实的做法都是先烙一面,再烙另一面,这样热量不易散失。如果烙完一面,放到一边,早就凉了,没有这样做的。2. 由于学生具体的基础,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智力背景上是有差异的。一个尺子下来,不利于面向全体,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3. 例题和习题在使用中的困惑。教材的例题只是提供范例,具体怎么讲解和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的学生图省事或者为了表现自己,就直接看例题是怎么做的。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的思维的机会,不利于 发 展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习题训练的密度和强度有待调整。二解决办法:我在深入通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基础上,认真思考,熟知教材的整体编排意图,对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和习题进行了深入钻研,充分解读,形成以下个人解决途径。1. 改例题为类例题。第一,依据例题的知识或技能要求, 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调整。例题有其科学的编写意图,我们要充分理解,然后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 设计与最近知识与本知识的完整结合。比如我们学习百分率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设计两道题一是分数除法,一是求百分数,通过改几为百,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改 变了以往复 习导入时,复习和新知的割裂。复习是复习,新知是新知。 现在把他们融在一起。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 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说到如何选取学生熟知的素材,教师有的时候想当然,凭自己的感觉, 这样效果不好,我 们为 何不到学生中间亲自调查呢?问问他们,或做个问卷调查。例如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中例子的情境是二年级 4 个班学生要坐公共汽车去参观博物馆,这样的情境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是较熟悉的,起码看见公共汽车是家常便饭,而 对于农村二年级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很多学生不知道博物馆是什么,公共汽 车有些坐过,而有些 连见都没见过。如果按教材中的情境来教学,虽有趣,但离学生太遥远,教学效果自然不 够理想。如果将例子情境转换成本地学生都知道的事物那效果就好得多了。第二,合并简单例题,分解有难度例题。例题不一定都要 换掉,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对 待。 对于例题的整合是我 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重要一环。不管怎么整合,我们是有标杆的,那就是新 课 程标准。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比 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我 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新教材有很多比较难的知识,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此时,我 们不能急于求成,可以把一个例 题内容或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散成两个例题或两课时甚至多课时来教学,有些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三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解答的,例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综合应用,学生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如果把这样的例题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2.对教材中习题做整合和改编。第一,对习题进行合理的改编。在教学 过程中,我 们 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 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比如,将习题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内容替 换成学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第二,科学设计类习题。由于知 识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学生间的各种差异,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同,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使他们跳跳就能吃到桃子。从而在 课堂上让每个孩子的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体验到经过自己思考有所获的那种成就感、满足感。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的把教材中静态的问题转化为动态的,形象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中的极为重要的手段。新课标要求很多内容必须经过学生的“亲历” 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动或情境没有动,那么“亲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教学时, 应尽可能将 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变成活动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有些是作为观察领悟的,对这类情境,如有条件,最好能制成声、光、色俱齐的动画片,如没有条件,可以对一些较简单的情境制成活动的小图片,然后进行手工移动,或者用类似的实际物品进行替换;有些是供模仿的,对这类情境,教 师要尽可能把课本中静止的图片转化成学生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我 们学校有电子白板,所以我就精心设计课件,用 动态的演示和思考来获取数学中概念或图形的知识体验和理解。第四,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我把我 们班的学生分成ABCD四个等次,不同 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 题,让他们都能获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 乐学。家庭作业布置统一的,并且对于学生做错了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然后再分类指导,分类练习。 3.学生自编习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自编习题中了解这么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学生学习上的习惯倾向。并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 实际教学中,因为习题一般是跟着刚刚学过的知识,所以学生即使会做,一般也是照着葫芦画瓢,思维含量极低。经常听有的老师说,我讲了多少遍,他就是不会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自编习题,提问题或自己解决,或让同伴解决。这样对于教与学是大有裨益的。在 讲百分率的时候,根据老师所给的素材,我就让学生自己编题, 这样就能很好的理解了百分率的真正内涵。以五年级下学期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事例,探讨和实践创造性使用教材。本内容所揭示的分数的意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是特殊的分数意义,一般意义上的分数应该在后面学到,教材对于分数的定义是描述性的,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学之前必须 清楚以下几点:概念教学关键词:单位 1,平均分,分数单位单位“1”指的是什么?个数,重量,长度还是什么。平均分,分什么?分数单位是数而不是数量。例题所展示的分数意义,比较概括,它只是一种思路或者叫做知识要求。那么具体的要形成概念,要经过 一个思维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 对例题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具体到抽象,分了 4 步走。第一,初步感知单位“1”不同,但算出的的分数是一样的。学生手中的棋子或牙签可以看作一个单位“1” 。现在把手中的棋子或牙签平均分成 2 份,那么每份占这个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答 )现在用 6 个棋子或牙签,也把它平均分成212 份,看看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答 )用 2 个?(学生答 )。21第二,进一步感知分数意义,并引出分数 单位。.如果我 们把它平均分成 3 份,4 份,每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同学们操作演示),请你取出其中的 , , , 。34第三,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出示 , , 摆一摆,看21谁摆的又对又多。然后用圆 圈或竖条在本子上画出。 (根据老师所给的棋子和牙签所摆的图形 是 6 个, 是 4 个, 是 3 个)2131第四,逆向思维法,检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1)一堆棋子或牙签的 是 1 个棋子或牙签,那么这堆棋子或牙签的总数是多少?(2)一堆棋子或牙签的 是 2 个棋子或牙签,那么 这堆棋子或牙签的总数3是多少?(3)一堆棋子或牙签的 是 2 个棋子或牙签,那么这堆棋子或牙签的总6数是多少?例题展示的是静态的只是提供课标所要求的知识达成度,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路或启示。具体的还要求我们根据要用更适合学生的方法予以展示,达到同一目的。通过让学生功动手操作,从感性上认识分数的意义,然后再出示用文字或图片叙述的类例题,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如此,形成完整的概念教学。教材中的习题的解读和处理。其平均分时,大小长度都是均衡的,没有 强调分的是什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特意设计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