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课本第 6768 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学会画角。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3、 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教具:剪刀、纸、扇子、教学课件学具:三角板、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很喜欢做手工。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纸,现场做一个,好不好?(通过折、剪,得到一个五角星)2、出示五角星后,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五角星)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因为它有五个角)师:5 个角?在哪里?谁能指一指?(师下台学生指出其中的一个角)哦,原来这就是你们知道的角呀!3、揭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正式认识这位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一)认识角1、摸一摸,画一画,直观感知角的特征及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拿出一个三角板,问:“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它也叫做三角尺。它有角吗?谁能指出一个给大家看?(2)学生上台指出三角尺的尖尖的地方。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这就是其中的一个角,那老师就按他指的在黑板上画一画。 (画一个点,掀开三角板)这是角吗?(不是)那角在哪里?(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指一指)学生指出边来,老师画下来,问:这是角吗?(3)师:这是老师刚刚剪的五角星,谁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里?(4)师:每位同学都有三角尺,请拿出来与同桌一起指一指角在哪儿,并摸一摸。 (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师:我们都发现角的这儿怎样?(师指角的顶点处,生:尖尖的)摸它的时候什么感觉?(扎扎的,有点刺)在数学上,我们给角上这个尖尖的地方起了一个名字叫“顶点” 。 (在黑板上板书:顶点,并带学生齐读)师:我们再来摸一摸组成这个角的两条线,什么感觉?(生: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师板书:直直的师:我们给这两条直直的线取了一个名字叫“边” 。 (板书:边,并带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生:一个顶点。 (板书:一个顶点)生:两条边。 (板书:两条边)师:也就是说,角有.。 (补充板书:角有和)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条小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记作:1,读作:角 1(板书:记作:1,读作:角1,并带学生齐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画一个角好吗?(生:好。 )要画好一个角,我们应准备什么工具呢?(生:尺子)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 )那就请同学们拿出所需材料,我们一起来画角。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然后顺着这个顶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生:直直的。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另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这就是角的两条边。这个角,我们可以把它记作角2。如果还有第 3、第 4 个角呢?(可以记作3 或4)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辨一辨真角和假角。2、小练习: 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师: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图形中,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请说明理由。(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3、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师:角呀,是个调皮的娃娃,他和我们小朋友们捉迷藏呢,你们看(出示书 p67“指一指” )角娃娃都藏在哪里了?你们能把所有藏在图形里的角都找出来吗?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67 页,第 2 题,找出藏在各图形中的角并把它标出来。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 )师:完成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指名上台用展示仪展示)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这些顽皮的角呀,它不仅喜欢藏在图形里,还喜欢藏在我们周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看一看,角藏在哪里?(出示书 p67 例图,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在我们身边找出这么多的角。5、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师:到现在为止,同学们对角已经非常熟悉了,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角呢?(想)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找出里面能做角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活动的角。(二)比较角的大小1探索角的大小与边叉开距离的关系(1)探究师:(指出活动角的顶点和边)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活动角任意造出一个角。造好的举高看一看。师:把你造好的角与同桌的比比,谁的大?(生比)得出结果了吗?手中角大的同学请举手。咦?你们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呢?师:(请两同桌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角)xx同学手上的角和 xx 同学手上的角,谁的大?为什么?(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张口大,角大 张口小,角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会和什么有关?师:根据这一结论,你能让这个小角变大,大角变小吗?(指名演示)师:咦,经过这位同学这么一变,这两个角真的发生大变化了。看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边说边演示活动角,随后课件展示结论)同学们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发现齐读一遍。师: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谁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可先留空间给学生思考举例,如不行再由老师举例并演示)比如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2)练习:比较哪个角大,大的画“”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用同学们的这一发现来比较下面各角的大小。(在学生无法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时,师引出重叠法)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指名边说边演示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同意吗?师:现在就按你说的做(课件演示) ,现在,我们能看出这两个角哪个大了吗?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你太了不起了!掌声送给 xx 同学!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像这样,较明显时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判断,难以直接判断时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2、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师: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学习,我们发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的有关。请同学们进一步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或减短,角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生交流猜想结果)师:图形王国里的两个角也这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呢,你们看(课件出示:红蓝角之争)怎么比?同学们能想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思考,讨论解决办法后指名回答并适时作评价)(师引导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师:看来重叠法是个非常好用的数学方法,它不仅能帮我们比出角的大小,还让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经过重叠法这么一比,这回红角也该心服口服了。 (课件展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师:老师把同学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听吗?师: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1、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 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水立方。这上面就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2、20xx 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件国际大事,这是中国展览馆,这里也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3、这是中央电视台新建大楼,设计之初,没有人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这里也有角。4、就连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上面也有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四、思考:一张长方形的纸有 4 个角,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教学反思:“初步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画面的角及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学预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学会画角。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3、 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玩一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反思“认识角”这一课的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状态,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从做手工的情境导入引出“角”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画角” 以及后来的 “找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课中从始到终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的。从一开始让学生认角-指角-画角-做角找角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并认识角,进一步体会到角的本质特征。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四、注重系统性与拓展性从游戏引入角到实际摸角, 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然后让学生在例题情境中找角,紧接着从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图),一切过渡自然。然后再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 ”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五、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教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一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不足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应注意对教学时间的把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课本第 6768 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学会画角。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3、 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教具:剪刀、纸、扇子、教学课件学具:三角板、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手工吗?老师也很喜欢做手工。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纸,现场做一个,好不好?(通过折、剪,得到一个五角星)2、出示五角星后,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形?(五角星)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因为它有五个角)师:5 个角?在哪里?谁能指一指?(师下台学生指出其中的一个角)哦,原来这就是你们知道的角呀!3、揭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正式认识这位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一)认识角1、摸一摸,画一画,直观感知角的特征及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拿出一个三角板,问:“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它也叫做三角尺。它有角吗?谁能指出一个给大家看?(2)学生上台指出三角尺的尖尖的地方。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这就是其中的一个角,那老师就按他指的在黑板上画一画。 (画一个点,掀开三角板)这是角吗?(不是)那角在哪里?(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指一指)学生指出边来,老师画下来,问:这是角吗?(3)师:这是老师刚刚剪的五角星,谁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里?(4)师:每位同学都有三角尺,请拿出来与同桌一起指一指角在哪儿,并摸一摸。 (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师:我们都发现角的这儿怎样?(师指角的顶点处,生:尖尖的)摸它的时候什么感觉?(扎扎的,有点刺)在数学上,我们给角上这个尖尖的地方起了一个名字叫“顶点” 。 (在黑板上板书:顶点,并带学生齐读)师:我们再来摸一摸组成这个角的两条线,什么感觉?(生: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师板书:直直的师:我们给这两条直直的线取了一个名字叫“边” 。 (板书:边,并带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生:一个顶点。 (板书:一个顶点)生:两条边。 (板书:两条边)师:也就是说,角有.。 (补充板书:角有和)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条小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记作:1,读作:角 1(板书:记作:1,读作:角1,并带学生齐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画一个角好吗?(生:好。 )要画好一个角,我们应准备什么工具呢?(生:尺子)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 )那就请同学们拿出所需材料,我们一起来画角。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然后顺着这个顶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生:直直的。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另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这就是角的两条边。这个角,我们可以把它记作角2。如果还有第 3、第 4 个角呢?(可以记作3 或4)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辨一辨真角和假角。2、小练习: 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师: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图形中,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请说明理由。(生答略)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3、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师:角呀,是个调皮的娃娃,他和我们小朋友们捉迷藏呢,你们看(出示书 p67“指一指” )角娃娃都藏在哪里了?你们能把所有藏在图形里的角都找出来吗?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67 页,第 2 题,找出藏在各图形中的角并把它标出来。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 )师:完成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指名上台用展示仪展示)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这些顽皮的角呀,它不仅喜欢藏在图形里,还喜欢藏在我们周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看一看,角藏在哪里?(出示书 p67 例图,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在我们身边找出这么多的角。5、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师:到现在为止,同学们对角已经非常熟悉了,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角呢?(想)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找出里面能做角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活动的角。(二)比较角的大小1探索角的大小与边叉开距离的关系(1)探究师:(指出活动角的顶点和边)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活动角任意造出一个角。造好的举高看一看。师:把你造好的角与同桌的比比,谁的大?(生比)得出结果了吗?手中角大的同学请举手。咦?你们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呢?师:(请两同桌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角)xx同学手上的角和 xx 同学手上的角,谁的大?为什么?(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张口大,角大 张口小,角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会和什么有关?师:根据这一结论,你能让这个小角变大,大角变小吗?(指名演示)师:咦,经过这位同学这么一变,这两个角真的发生大变化了。看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边说边演示活动角,随后课件展示结论)同学们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发现齐读一遍。师: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谁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可先留空间给学生思考举例,如不行再由老师举例并演示)比如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2)练习:比较哪个角大,大的画“”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用同学们的这一发现来比较下面各角的大小。(在学生无法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时,师引出重叠法)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指名边说边演示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同意吗?师:现在就按你说的做(课件演示) ,现在,我们能看出这两个角哪个大了吗?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你太了不起了!掌声送给 xx 同学!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像这样,较明显时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判断,难以直接判断时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2、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师: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学习,我们发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的有关。请同学们进一步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或减短,角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生交流猜想结果)师:图形王国里的两个角也这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呢,你们看(课件出示:红蓝角之争)怎么比?同学们能想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思考,讨论解决办法后指名回答并适时作评价)(师引导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师:看来重叠法是个非常好用的数学方法,它不仅能帮我们比出角的大小,还让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经过重叠法这么一比,这回红角也该心服口服了。 (课件展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师:老师把同学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听吗?师: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1、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 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水立方。这上面就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2、20xx 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件国际大事,这是中国展览馆,这里也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3、这是中央电视台新建大楼,设计之初,没有人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这里也有角。4、就连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上面也有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四、思考:一张长方形的纸有 4 个角,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教学反思:“初步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画面的角及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学预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 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学会画角。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3、 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玩一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学会画角。反思“认识角”这一课的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状态,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从做手工的情境导入引出“角”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画角” 以及后来的 “找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课中从始到终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的。从一开始让学生认角-指角-画角-做角找角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并认识角,进一步体会到角的本质特征。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四、注重系统性与拓展性从游戏引入角到实际摸角, 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然后让学生在例题情境中找角,紧接着从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图),一切过渡自然。然后再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 ”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从心开始的课件
- 2025年金华义乌市中心医院招聘非编人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方向与市场机遇洞察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应用领域拓展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比较与投资回报周期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与行业知识图谱应用及价值变现路径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功能对比及能效管理应用报告
- 封校期间申请书
- 校方索赔申请书
- 寺院常住申请书
- T-BECS 0006-2025 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护规划设计规范
- 运动会进行课件
- 2025年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理论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污水厂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面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5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苗族舞蹈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移动加权平均法自动计算表
- AutoLISP基础入门案例,很受用
- 波浪观测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